飛馬旅攜手上海交大落地南通,打造滬通人才科技成果產業化新平臺

2021-01-07 億歐網

江海融匯,智造南通。11月30日,2018星湖之光創新創業論壇圓滿落幕。來自全國的創業者、投資人、高校院所專家教授以及主流媒體等政校企界百餘名嘉賓共聚一堂,一起探討智能製造行業在南通當地的發展前景和機會。

與此同時,由上海交通大學、飛馬旅、南通開發區管委會聯合共建的上海交大飛馬旅(南通)科創園也正式啟幕!這次合作是政府、高校、企業三方一次全新的嘗試,科創園全面匯聚「政校企」各方資源優勢,共同打造「高層次人才+前沿科技+創投資本」快速產業化的平臺和通道,構建「創新創業立體生態」服務體系。

(上海交大飛馬旅(南通)科創園啟幕儀式)

一、「政校企」強強聯合,構建「創新創業立體生態」服務體系

上海交大飛馬旅(南通)科創園重點關注智能智造、科技創新領域,科創園將構建上海與江蘇之間人才科技成果快速產業化的橋梁和通道,通過「政、校、企」合作新模式,助力南通打造創新之都,推動長三角人才、科技、產業、資本、市場等要素創新融合升級。

近年來,南通經濟技術開發區正處在接軌上海新的機遇「風口」之上,搶抓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長江經濟帶建設等國家戰略疊加實施機遇,深入學習、服務、接軌、配套上海,取得了良好成效。

南通市經濟技術開發區黨工委委員、組織部部長曹海鋒先生說:「當前,共建產業合作園區,成為滬通產業合作的主陣地。開發區積極發揮區位、成本、開放和資源優勢,全面深化與上海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接合作,本次上海交大飛馬旅(南通)科創園的建立,是南通市、南通經濟技術開發區、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飛馬旅四方共同努力的結果。」

(南通市經濟技術開發區黨工委委員、組織部部長曹海鋒先生致辭)

飛馬旅的市場資源優勢疊加上海交大的科研專利資源,為上海交大飛馬旅(南通)科創園匯集上海創新創業資源,聯合發揮「政校企」資源能動力,促進上海交大及其他在滬高校、科研院所科研成果向南通地區轉移。通過對專利資源、項目資源的數據篩選對接科研團隊和學生創業團隊,向南通推薦具備科技成果轉化的人才科技項目,並通過成立小微公司和初創公司的方式參加人才計劃評審,逐步培育孵化使其成長為規模公司。

(上海市徐匯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上海交通大學先進產業技術研究院院長、教授劉燕剛先生致辭)

而南通市、開發區兩級財政根據「江海英才計劃」、「星湖計劃」等相關政策給予項目啟動、購房補貼、生活津貼等資助;提供1.3萬平方米辦公樓作為項目引進和培育基地;推行孵化項目推薦獎勵等優惠政策,在時機成熟時還將合作設立上海交大南通創新創業引導基金,推動綜合體項目快速孵化發展。

二、多維度的「新智能、新商業」

隨著全球範圍內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蓬勃興起,從智能製造到以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慧為代表的智能革命正在悄然發生,人、社會、商業又一次迎來了進化拐點。以智能化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術也在與各個行業進行著深度融合,其中又以製造領域最為活躍。製造業轉型升級和數位化經濟趨勢日漸明確,工業網際網路正在成為未來企業發展的新趨勢和經濟增長的新引擎。

現場上海交通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院教授、Med-X研究院副院長殷衛海先生帶來了「人工智慧和社會發展」的主題分享。他說:「未來人類將分兩個智能時代,一個是前人工智慧時代,第二個就叫人工智慧時代。我們的戰略方針如下:第一,價值要定好,永遠以人類幸福和人類文明的發展作為唯一指標。第二,社會效應。該地區的獨特優勢。比如說江浙滬是最富有的,這就是優勢。」

而上海交通大學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教授、上海交大生產性服務業研究中心主任明新國先生則分享了從智能製造到智能服務需要走過怎樣的產業轉型升級之路。他認為:「我們整個產業轉型升級以產品為中心要到以客戶為中心,從產品性能到客戶體驗。從B2B、C2C、B2C到O2O到C2B、C2M。對於客戶來講,不管是用傳統製造還是智能製造,他想要的是什麼?是基於服務的體驗。」

此外,現場還邀請了幾位產業代表進行了實踐案例的分享。美的工業網際網路平臺解決方案總監蔡鵬先生分享了「美的數位化轉型案例」;上海思嵐科技有限公司市場總監曾婷婷女士分享了「高性能定位導航系統在智能移動機器人產品中的應用」。他們都通過鮮活的案例講述這個行業賽道上的寶貴經驗。

智能化商業浪潮下,新商業模式紛紛湧現,智能製造給行業格局帶來全新可能和顛覆性變革。此次,我們試圖從行業、生態、資本等維度共同探討「新智能、新商業」,加速智能化產業的商業落地。

三、第三屆全球青年大創助你騰飛

2000+海選項目,600+路演項目,500+創業導師,300+投資人,200+主流媒體,50+海內外賽事站點……自2016年首屆全球青年大創舉辦以來,飛馬旅一直著力凝聚全球青年創業人才,以全球化視野作指引,著眼世界前沿科技與文化潮流,本著「創新驅動」國家戰略為方向,助力企業變革與創新。

我們在全球範圍內尋找著創業黑馬,挖掘潛在獨角獸企業。值得欣慰的是,在全球青年大創的舞臺上獲獎的明星項目大多都在半年內拿到了下一輪融資。飛馬旅一直致力於如何在未來的發展中繼續深化引領青年敢於、樂於和擅於創新,進而成為創新創業的生力軍。

現在,第三屆全球青年大創再次重磅襲來,這一屆,我們繼續與南通深化合作,更細化行業分類,基於垂直領域進行更加深入的探索;共同構建企業家產業生態圈,利用深厚的投資人資源與重度垂直的行業社群為創新企業加速賦能。

飛馬旅集團CEO、飛馬資本合伙人錢倩現場進行了全青創賽事宣講,她說:「舉辦全青創初衷是為了激發創業者的潛能和內在餘量,把國際視野和全球範圍的頭部創業項目,匯聚到全青創的平臺上,與國內的創業者互相激蕩,營造全球共創業的氛圍。」

(飛馬旅集團CEO、飛馬資本合伙人錢倩做全青創賽事宣講)

在創業過程中,還有很多創業導師一直在幕後默默付出著,現場,我們特別為上海交通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院教授&Med-X研究院副院長殷衛海、上海交通大學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教授明新國、上海交通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晏乃強教授、美的工業網際網路平臺解決方案總監蔡鵬、上海思嵐科技聯合創始人&副總裁林凌、南通城市軌道交通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石星愷、南通大學附屬醫院副院長&黨委委員馬強、南通職業大學黨委委員&副校長戴世明等幾位在行業內頗有建樹的企業家學者授予了本屆青創大賽導師證書。

創業江海,智匯南通,這座國家創新型試點城市,圍繞建設「經濟中心、交通樞紐、創新之都、花園城市」,正在努力打造長三角特色產業科技創新基地。它正敞開懷抱歡迎你,你們準備好投向它的懷抱了嗎?

相關焦點

  • 上海交大攜手飛馬旅落地南通 打造滬通人才科技轉化新平臺
    11月30日,由上海交通大學、飛馬旅、南通開發區管委會聯合共建的上海交大飛馬旅(南通)科創園正式啟幕!來自全國的創業者、投資人、高校院所專家教授以及主流媒體等政校企界近百名嘉賓在南通開發區輕奢點評大廈一樓多功能廳共聚一堂,一起探討智能製造行業在南通當地的發展前景和機會。
  • 飛馬旅打造上海閔行康復輔助產業新高地
    當天,在上海市民政局、上海市閔行區政府、上海交通大學的指導下,南濱江、飛馬旅聯合共建的上海市康復輔助器具產業園南濱江園區在飛馬旅交大科創園正式揭牌。這次合作是政府、高校、企業三方一次全新的嘗試,產業園匯聚「政校企」各方資源優勢,共同打造「高層次人才+前沿科技+創投資本」三位一體的快速產業化平臺和通道,構建「創新創業立體生態」服務體系。
  • 「湘滬激蕩」,飛馬旅落戶嶽麓為資本尋找湖湘優質項目
    本報長沙訊 5月28日,飛馬旅嶽麓路演中心啟用儀式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優秀投資人、高校院所專家等政校企百名嘉賓齊聚長沙,一起「創」見長沙創投新地標。嶽麓科創港位於嶽麓山國家大學科技城的核心區域、黃金點位。前臨滔滔湘江,後倚巍巍麓山,是不可多得、得天獨厚的絕佳C位。
  • 激揚熱情 攜手共創美好未來
    當前,南通正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紮實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要求,圍繞全方位融入蘇南、全方位對接上海、全方位推進高質量發展的總體思路,加快建設長三角一體化滬蘇通核心三角強支點城市,打造綜合交通新樞紐、雙向開放新門戶、高端製造新中心、創新創業新首選、市域治理現代化新樣板,以爭當「龍頭先鋒」的實際行動和高質量發展的過硬成果,踐行省委、省政府賦予的打造江蘇發展新增長極的時代使命
  • 南通為什麼要建這個「朋友圈」?
    一批合作項目、共建機制落地落實——  《通州灣新出海口開發建設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南通新機場合作共建協議》在長三角地區主要領導座談會上簽約;  成立蘇錫常通跨江融合產業協作聯盟;  中國(江蘇)自由貿易試驗區蘇州片區蘇錫通科技產業園區聯動創新區正式掛牌;  與上海證券交易所籤約,共建上海證券交易所資本市場服務南通基地;
  • 進博會丨中核集團與上海交大共商深化合作
    顧軍簡要介紹了核工業發展歷史,他表示,「兩核」重組以來,中核集團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堅持開放、合作、共贏理念,通過加強「小核心、大協作」協同創新模式,與全國相關高校、科研機構開展廣泛合作。中核集團與上海交大在科技創新、人才培養等領域合作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成果。
  • 上海市科學技術獎揭曉,兩位科技功臣的轉化平臺和科技成果落地徐匯...
    上海市科學技術獎揭曉,兩位科技功臣的轉化平臺和科技成果落地徐匯楓林 2020-05-22 02: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產業化橫亙AI新基建大時代,王海峰為百度AI產業化落地舉旗
    文 | 曾響鈴來源 | 科技向令說新基建越往深處走,技術落地的重要性就越高,而這方面往往少不了政府和巨頭企業的身影。最近幾天由中共無錫市委、無錫市人民政府主辦的2020太湖人才峰會就是如此。毫無疑問,AI新基建面臨比其他新基建更複雜的技術研發與產業落地匹配的挑戰,而王海峰在演講中展示百度打造的包括百度大腦、飛槳、智能雲、晶片、數據中心等在內的新型AI技術基礎設施,以及百度智能雲推動各行各業智能化轉型升級的最新成果,則事實上勾勒出一幅真正「產業化」的AI新基建圖景。
  • 2019中日康復輔助器具產業對接會在上海飛馬旅交大科創園成功舉辦
    12月18日,由南濱江、飛馬旅主辦的2019中日康復輔助器具產業對接會在上海飛馬旅交大科創園成功舉辦!活動最後,飛馬旅CEO、飛馬資本合伙人錢倩表示:「飛馬旅作為國內綜合能力領先的創業服務支持機構,一直專注於新一代主題產業園區的產業生態構建,其中位於閔行區的飛馬旅交大科創園,是上海市民政局授牌的市級康復輔助器具產業園
  • 威海構建「1+4+N」創新體系 加快推進科技成果產業化
    2019年以來,威海市堅持「政府統籌、市場導向、多元參與、開放共享」原則,將全市創新平臺串珠成鏈、握指成拳,構建起「1+4+N」科技創新平臺體系,推進科技成果快速產業化。為強化資本扶持,威海市設置專項扶持資金3億元,支持創新平臺建設、組織實施重大技術創新項目、引進創新人才團隊、購置儀器設備及運營管理,目前支持的20個項目即將產業化,並帶動引導1億多元的社會資本投入。突出「造血功能」,威海市設立7億元專項基金,採用股權投資和設立子基金的方式投資成熟企業。
  • 通滬鐵路最新時刻表曝光!南通這個板塊正強勢崛起!
    7月1日通滬鐵路正式通車未來南通到上海只需要1小時!與此同時,網絡上也爆出通滬鐵路時刻表7月南通人終於可以坐火車去張家港、常熟、太倉、上海、海寧、杭州...7月開始上海-南通有了新走法,不再經過蘇州無錫,而是經由通滬-寧啟運行。南通-上海的往返班次 上海虹橋-南通
  • 眾籌式創新平臺 讓成果轉化中的堵點通了
    原標題:眾籌式創新平臺 讓成果轉化中的堵點通了 這家位於山區老工業基地、目前國內唯一符合「復興號」標準的門鎖類供應商,是由科研院所、政府、企業三方「眾籌」共建的新型研發機構。 7月底,驕陽似火。
  • 南通動漫產業園正式開園 動漫IP產業化拓展新渠道
    南通動漫產業園正式開園 動漫IP產業化拓展新渠道 2016-06-18 21:56:35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南通賽格時代廣場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志軍介紹說,南通動漫產業園位於南通港閘區五水商圈的賽格時代廣場,佔地面積31478平方米,總建築面積136675平方米。該項目以「動漫·科技」為主題,將打造成為南通首家、華東地區規模最大的動漫產業基地。該產業基地包括:動漫產業園、動漫生活社區以及「動漫·科技」主題式綜合商業區。
  • 與袁嶽博士面對面,上海體適能與飛馬旅積極推進戰略合作
    7月1日,來到位於上海市靜安區滬太支路的飛馬空間5i北中環廣場,上海體適能兩位創始人趙宏宇和章毓燕拜訪了一位家喻戶曉的公眾人物——袁嶽博士。在全國範圍內,飛馬空間輻射上海、北京、西安、南京、南通、蘇州、寧波、武漢、長沙9個城市,面積超過30萬平方米。其中上海目前的空間建築面積最大。除規模優勢外,飛馬旅對每個飛馬空間都有著獨特的定位。例如:上海青浦聚集著大量物流快遞公司,飛馬旅在這裡的聚焦點就放在了供應鏈領域和跨境電商的創新企業。
  • 創新驅動發展 吳興科技成果落地響叮噹
    能在競爭激烈的信息通訊產品市場大展拳腳,久鼎憑藉的就是加快科技成果轉化的效應。吳興區科技局有關負責人稱,2019年以來,吳興區新增重大發明專利產業化項目40個,平均每個產業化項目新增產值超1000萬元。
  • 北起看天橋|築平臺引人才,時代總部基地打造創業新引擎
    北起看天橋|築平臺引人才,時代總部基地打造創業新引擎 2020-12-02 15: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昌發展"未來奇點系列活動 跑出科技成果轉化加速度
    活動深度聚焦昌平區生物醫藥、智能製造、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術等產業領域和沙河高教園重點學科方向,通過組織優秀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轉化項目進行線上路演,加強高校、投資機構、企業與產業園區的深度交流,加速高校科技成果實現快速資本化、產業化。
  • 2020年廣東高校科技成果轉化對接大會在佛山舉辦
    其團隊攜《網安人才大數據分析與人才實訓系統》等四項重大科技成果先後登場路演,與投融資機構、企業等進行深度的精準對接。為打造科技成果轉化智慧高地,廣東高校科技成果轉化中心當日還與廣州大學籤署戰略框架協議。  「廣州大學已經有一批成熟的技術,同時老師們有產業化的願望。」廣州大學副校長張其學表示,佛山產業尤其是製造業比較發達,營商環境好,廣東金融高新區的平臺優勢明顯。
  • 佛山當「紅娘」,以賽為媒打造大灣區高校科技成果轉化「加速器」
    >  助力科研項目「破繭成蝶」  本次大賽結束後,中心針對大賽中挖掘的一批市場前景好且與產業緊密結合的科技成果,提供產業精準對接渠道,組織開展路演大賽的專場精準對接活動,邀請企業、投融資機構進行專場接洽,實現一對一轉化,為科技成果轉化落地提供新動力,進一步推動粵港澳大灣區高校深度創新合作。
  • 打造全國科技創新中心,讓武漢成為新發現新發明「最活躍」區域
    記者高勇 攝12月21日,就「加快打造國家科技創新中心」,專家、企業家向記者表示,武漢要創建東湖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打造產業創新、人才集聚、科技成果轉化三個高地,必須在體制上有新的嘗試。「對特殊的人才制定特殊的工作機制,給予他們創新的空間和時間,真正尊重人才的個性,就能留住人才、引進人才,從而形成人才優勢」。武漢提供創新平臺,更要留住創新人才。市委全會提出,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和政策創新,完善人才工作體系,建設新時代人才活力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