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驅動發展 吳興科技成果落地響叮噹

2020-12-14 浙江在線

2020-01-07 11:38 |湖州日報

近日,筆者從湖州市吳興區的湖州久鼎電子有限公司獲悉,為了解決傳統通訊設備數據傳輸慢的問題,企業專門成立研究組,應用「一種高速傳輸線」等多項發明專利,成功研發出高性能產品。去年以來,企業TYPE C接口的筆記本數據連接線產品產值已達到2000萬元,新增利潤達到500萬元。

能在競爭激烈的信息通訊產品市場大展拳腳,久鼎憑藉的就是加快科技成果轉化的效應。吳興區科技局有關負責人稱,2019年以來,吳興區新增重大發明專利產業化項目40個,平均每個產業化項目新增產值超1000萬元。同時,已實施重大科技成果和共性技術轉化的產業化項目38個,技術交易合同登記金額突破10億元。

近年來,吳興區科技部門深入貫徹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將「科技成果轉化促進行動」推向縱深。「我們通過一系列舉措,加強了政府主導作用和企業主體作用,同時,加快科技人才引進,推動研發設施和創新平臺建設,將一項項科技成果『翻譯』成壯大優勢產業的動力。」有關負責人說。

2019年以來,吳興區堅持「全鏈條設計、一體化實施」工作理念,制定可操作、可分解、可落實、可考核的成果轉化工作方案,幫助企業和科技人員掌握和運用成果轉移轉化方面的優惠政策。同時,組織企業、科研院所、技術轉移機構參與各種類型科技成果轉化對接活動。目前,已累計完成市級以上重大政產學研及成果交易活動目標任務170多項。

久立特種合金材料腐蝕與防護國際科技合作基地,是吳興區成立的首個國際性科技成果轉化基地。目前,基地已有發明專利36件,主持(參與)修訂國家、行業標準34項,擁有研發人員50餘名。在吳興區倡導的政產學研合作模式驅動下,基地去年以來自主立項了5個「卡脖子」關鍵技術難題項目,進一步鞏固了企業在國內行業首位、全球行業第二的市場地位。

浙江朗奧物流科技有限公司是吳興區一家生產物流輥筒設備的企業。科技部門在一線調研中獲悉,企業在輥筒製造自動化和質量控制方面急需新技術支撐,於是主動聯繫了浙江工業大學、中國計量大學等專家進行對接。經過幾輪洽談,中國計量大學教授楊其華提供了企業認為可行的技術方案。目前,該方案的實施已正式進入技術開發階段。

「去年,我們與浙江大學、浙江工業大學、杭州電子科技大學等8所省內外高校建立了密切的合作關係,積極做好企業技術難題庫和專家服務庫的無縫對接。」吳興區科技局有關負責人說,去年以來他們徵集企業技術難題38個,已組織專家走訪企業50餘次,深入一線為企業提供科技成果轉化諮詢服務。

(原標題《吳興科技成果落地響叮噹》,原作者鄭嵇平。編輯周冰)

1578368281000

相關焦點

  • 科技改變生活 創新驅動發展
    11月11日至15日,第二十二屆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簡稱高交會)將在深圳舉行。本屆高交會以「科技改變生活 創新驅動發展」為主題,集中展示人工智慧、5G、新能源、數字經濟、物聯網、航天航空等領域的先進技術與產品。
  • 科技創新驅動深圳新經濟發展
    長期以來,深圳一直加大力度發展新經濟,在「新經濟500強榜單」中,一大批具有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的深圳企業紛紛入選,比如先進位造企業代表大疆、瑞聲科技,新能源汽車行業代表比亞迪,新金融業態代表微眾銀行,新消費平臺代表樂信等。「從1993年至今,公司發展一直突飛猛進。我們認為,技術創新是瑞聲的核心競爭力。」瑞聲科技有關負責人表示。
  • 中大:創新成果驅動地方產業「換擋」
    近年來,中山大學緊緊圍繞國家和區域重大戰略需求,堅持自主創新,提升關鍵核心技術創新能力,完善成果轉移轉化管理體系和運營機制,用「創新星火」驅動地方產業升級。 為充分激發原始創新活力和科研人員積極性,幫企業攻破「卡脖子」的核心關鍵技術,自2006年起,學校先後出臺科技成果轉化規定、科技成果轉化實施辦法,規定將科技成果轉化所得收益的70%獎勵給科研團隊。
  • 「六比爭先」:創新驅動發展 溫州各地大顯身手
    三是堅持「服務提質」,優化創新創業環境。出臺全省首個眼健康專項政策——《關於加快「中國眼谷」眼健康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意見》,從企業稅收優惠、眼科藥品創新、成果產業化、市場開拓等方面給予扶持。推進溫州智慧財產權大港灣眼谷分中心落地,開展與智慧財產權、產品檢測認證、器械註冊等機構的聯合運營,為企業提供科技服務。
  • 讓持續創新成為驅動發展的源頭活水
    我們知道,「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已被實踐所證實,「創新驅動發展」也正成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原則,因此,必須堅持將創新置於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首先,從國家層面要做好頂層設計、政策扶持。
  • 百度CTO王海峰:開源開放是驅動技術創新和加速產業發展的核心動能
    王海峰認為,首先,開源開放正在加速科研創新。他表示,科學精神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開放精神,而科技發展的過程就是全人類共享科技成果的過程。開源開放對人類社會過去幾百年科學和技術的發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讓我們可以更快追蹤到最新的技術進展,並將改進意見以及創新思想迅速進行反饋,形成一個正循環,進一步推動科技的創新迭代。深度學習的發展就是一個例證,大量的科技成果都基於開源深度學習框架研發,通過開原始碼的方式共享成果,而這一過程也進一步加快了深度學習及相關領域的技術創新發展。
  • 航空科技成果協同創新對接會在西安航空基地成功舉辦
    活動搭建起科技成果轉化交流對接平臺,發布了前沿航空科技成果和企業技術需求,頒發了「科技成果轉化示範基地」榮譽牌匾和高層次人才確認書,同時成功籤約了一批航空相關科技成果轉化項目,展現出西安航空基地推進科技成果協同創新的顯著成效。
  • 周悅麗:法治是創新驅動發展的保障
    原標題:法治是創新驅動發展的保障 創新驅動發展是黨和國家在新形勢下總攬國際大勢、著眼發展全局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創新驅動是就市場經濟條件下經濟發展的驅動力選擇而言的,必須遵循市場經濟就是法治經濟的邏輯,依法創新、依法驅動。
  • 「推進會︱看谷腳」王關社區:夕日叮噹響 而今響叮噹
    5月29日-30日,為進一步鞏固脫貧成效、夯實鄉村振興基礎,深入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三能兩創」,不斷加強基層黨組織的組織力建設,提升基層社會治理能力,探索創新新時期農村群眾工作方法,縣委、縣政府召開全縣第二季度新時代文明實踐助推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現場推進會。
  • 崑崙大連分公司科技創新驅動企業發展升級
    崑崙大連分公司科技創新驅動企業發展升級 提供全產業鏈、全價值鏈綜合服務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完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
  • 全國人防科技創新交流和「四新」成果運用展示活動在洛陽舉行
    日前,2020全國人防科技創新交流和「四新」成果運用展示活動暨沿黃九省(區)人民防空合作協調機制框架協議籤署儀式在洛陽舉行。本次活動由河南省人防辦、省工商聯、洛陽市政府主辦,圍繞「深化創新驅動,促進新時代人民防空轉型升級」主題,集中展示人防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新設備「四新」成果,為企業量身打造交流展示平臺、技術產業對接平臺和項目孵化平臺,促進創新驅動發展和科技成果轉化落地。活動期間,還舉行了沿黃9省(區)人民防空合作協調機制框架協議籤署儀式,共商人民防空創新轉型大計。河南省委常委、洛陽市委書記李亞宣布活動開幕。
  • 瀋陽中關村科技園:構建創新驅動發展新格局
    園區規劃分功能、分區域、同步推進建設「一中心、一基地、一園區」 ,即一個智能製造創新中心、一個創新基地、一個科技園區。項目充分發揮瀋陽東北老工業基地產業資源優勢,疊加北京中關村科技資源優勢,聚焦「工業網際網路+先進裝備製造」,推動創新驅動戰略的實施,促進東北老工業基地產業轉型。
  • 「十抓十促」高質量發展調研行之科技創新
    擂響創新發展激越鼓點「十抓十促」高質量發展調研行之科技創新   隨著「漢孝科技人才一體化計劃」「孝感產業人才集聚計劃」「我選湖北·立業孝感計劃」「孝感企業家培育工程」等一系列創新人才計劃的穩步實施,一塊塊創新人才的短板不斷補齊,創新發展的成效也清晰可見。  一年多的時間,我市徵集發布企業重大技術需求280餘項,組織校企對接活動25場次,轉化重大科技成果166項。上年度這一總數佔目標任務的比例為歷年最高,居全省前列。
  • 廣東科技成果轉化改革路徑:高校創新精神對接產業需求
    1月8日舉行的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等6所廣東高校貢獻了16個項目,涉及生物科技、新材料等多個技術領域。如何促進高校研發能力對接產業需求,推動科技成果轉化,是幾年來廣東「創新驅動」政策設計的主要命題。稍早前出臺的廣東省2016年「1號文」中提出,建成若干所高水平理工科大學和一批高水平理工類學科,探索對接創新需求的「高校+研究院+企業」合作模式。
  • 童謠:《鈴兒響叮噹》中英文歌詞
    [美]皮爾彭特 詞曲/程雨菲 錄詞  鈴兒響叮噹  叮叮噹,叮叮噹, 鈴兒響叮噹.  叮叮噹,叮叮噹, 鈴兒響叮噹.  我們滑雪多快樂,我們坐在雪橇上.  叮叮噹,叮叮噹, 鈴兒響叮噹.  我們滑雪多快樂, 我們坐在雪橇上.  叮叮噹,叮叮噹, 鈴兒響叮噹.
  • 凝練科技成果 配置創新資源——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分...
    論壇邀請了國家部委領導、清華大學及國內外著名專家學者、行業精英、科創代表等,共同關注「十四五」時期產業結構調整和創新驅動發展,圍繞中部地區崛起和黃河流域生態保護高質量發展、空中絲綢之路等重大戰略,在招才引智、產學研合作、培育發展新動能等方面展開深層次交流。
  • 前瞻「十四五」|堅持「四個面向」,讓創新驅動發展落地生根
    推動科技與經濟社會發展深度融合從科學技術是生產力到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再到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彰顯了中國共產黨對科技創新認識的不斷深化。科技創新是一個複合性的範疇,其中包含了科學、技術和創新三個概念。三個概念相互聯繫,共同構成創新驅動發展的核心要素,但又相互區別,價值導向有所不同。
  • 科技創新片區:雙輪驅動的科創「大腦」
    【編者按】在做深做實「兩區」建設、推進北京高質量發展的背景下,在北京自貿區全面落地的寶貴窗口期,北京商報特別策劃一組系列報導,聚焦自貿區的啟航與成長。通過實地調研,講述海南、深圳與上海自貿區三個先行樣本因地制宜的發展故事,探索可複製、可推廣的治理經驗與制度創新。
  • 事業單位寫作熱點:創新驅動發展熱點解讀
    【政府工作報告原文】著力創新驅動,增強高質量發展動能。創新贏得未來,沒有創新就沒有未來。把握科技創新大趨勢和國際競爭新特點,在鬥爭中堅定創新意志,在挑戰中提升創新能力,在競爭中構建綜合創新生態體系,堅定不移走自主創新發展新路,加快建設創新型河北。提升關鍵技術攻關能力。
  • 昌發展「未來奇點」科技成果轉化系列活動即將啟幕
    科技成果轉化基地 加強產學研用深度融合據了解,奇點中心是昌平區國有企業北京昌平科技園發展有限公司(簡稱:昌發展)貫徹落實北京市「校城融合」發展戰略,重拳打造的科研資源共享集聚地、成果產業化前沿陣地。據了解,為促進科研成果轉化落地,昌平區利用昌平中小微企業雙創發展基金、昌平區中小企業成長投資基金等政府引導基金和30餘支合作子基金資源,為相關高校的科技成果轉化項目提供孵化、資本等資源,起到「助推器」作用。其中,奇點中心入駐的門羅生物、可瑞生物團隊已獲數千萬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