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持續創新成為驅動發展的源頭活水

2020-12-22 東南網

《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提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

隨著中國經濟持續不斷地高速增長,科學技術從全面跟跑到部分領域進入「並跑」甚至「領跑」階段,已到了要與世界經濟、科技強國在山頂相遇的關鍵時刻,怎樣做才能立於不敗之地,便成為擺在中國政府和人民面前的頭等大事。我們知道,「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已被實踐所證實,「創新驅動發展」也正成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原則,因此,必須堅持將創新置於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

首先,從國家層面要做好頂層設計、政策扶持。一個國家的經濟社會發展怎麼走、向何處去,明確的總體規劃必不可少,並在此基礎上制定政策舉措,為經濟社會持續、健康、高效發展提供強有力的國家級保障。為此,我們必須緊緊抓住以信息技術為牽引的第三次工業革命這個戰略機遇,育新機、開新局,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激發人才創新活力、完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使科學技術更好地服務於經濟建設,進一步增強我國的核心競爭力。

其次,從經濟層面要做好科技攻關、成果轉化。如今,雖然我國在航天科技、深海探索、巨型計算機、人工智慧、生物工程、量子科技等領域都有上佳表現,但卻在諸如半導體技術、航空發動機技術、精密工具機製造等方面還與發達國家存在不小差距,甚至常常被別人「卡脖子」,嚴重製約了經濟發展和國際競爭力。因此,加大科技投入、強化人才培養,不僅要在基礎性理論研究方面出成效,更要儘快在關鍵領域的核心技術上全力攻關、實現突破。與此同時,還要積極做好技術與產業的轉化工作,因為只有最大限度地實現技術的產業轉化,才能充分發揮「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創新驅動發展」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巨大作用,從而產生良好的經濟效益。

再者,從社會層面要做好輿論引導、氛圍營造。「創新驅動發展」,不僅可以提高國家經濟的國際競爭力,同時還創造財富有效提高廣大民眾的收入和生活水平,所以,創新不只是國家和企業的事,它和全體國民的財富增長、生活品質提升密切相關。困此,必須加大輿論宣傳和引導,讓全體國民都能充分理解創新的重要性,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大力支持創新活動、尊重創新人才。如此一來,便可在全社會形成有利於創新的良好環境和氛圍。

有了國家的科技投入和政策支持,加上良好的社會環境氛圍,無論是科研院所,還是國有、民營企業以及個人,創新的熱情必將得到有效激發,而持續創新的成果也將源源不斷湧現出來,成為驅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源頭活水,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強勁的動力。(奇峰)

相關焦點

  • 科技創新驅動深圳新經濟發展
    近日,中國企業評價協會發布《2020中國新經濟企業500強發展報告》。報告顯示,深圳成為中國「新經濟第三城」,總計60家深企入選「新經濟企業500強」,僅次於北京(115家)和上海(61家)。長期以來,深圳一直加大力度發展新經濟,在「新經濟500強榜單」中,一大批具有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的深圳企業紛紛入選,比如先進位造企業代表大疆、瑞聲科技,新能源汽車行業代表比亞迪,新金融業態代表微眾銀行,新消費平臺代表樂信等。「從1993年至今,公司發展一直突飛猛進。我們認為,技術創新是瑞聲的核心競爭力。」瑞聲科技有關負責人表示。
  • 堅定不移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曾慶洪表示,創新,正是廣汽集團發展的動力,尤其是技術創新。  一直以來,廣汽集團以廣汽研究院為主體推進自主研發。截至2019年底,公司研發人員數量達到6222人,研發人員佔比達到17.62%;2019年研發投入達50.41億元,同比增加3.11%,累計研發投入超300億元,自主研發、自主創新能力持續提升。  「在產業創新方面,我們堅持開放合作,攜手共建汽車產業生態圈。」
  • 天津製造業 鑄造創新驅動發展強引擎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在謀劃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藍圖時提出,要「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謀創新就是謀未來。如何瞄準創新這一強企之路,蓄力「十四五」高質量發展?最近,市工信局發布本市第一批市級製造業單項冠軍培育企業名單,包括信息技術、醫療衛生、材料配件等領域31家企業上榜,它們不單創新實力硬核,更可賦能整條產業鏈,帶動上中下遊企業融通創新。而培育更多專注創新的「好苗子」成長為製造業單項冠軍,正成為助推天津製造高質量發展的又一強勁引擎。
  • 創新驅動發展的大時代 需要對拔尖創新人才重新定義
    創新驅動發展的大時代 需要對拔尖創新人才重新定義 文:程永波 全國政協委員,南京財經大學校長。 創新驅動發展時代的到來和信息技術的快速變革,對拔尖人才的培養產生了巨大的衝擊。在傳統的定義裡,拔尖往往意味著能在現有領域做得更好;而在創新的視閾下,拔尖更為強調的是對現有領域的開拓與突破。以拔尖人才的最高代表——諾貝爾獎獲得者為例,其貢獻均是引領某個知識領域實現了創新性突破發展。
  • 事業單位寫作熱點:創新驅動發展熱點解讀
    【政府工作報告原文】著力創新驅動,增強高質量發展動能。創新贏得未來,沒有創新就沒有未來。把握科技創新大趨勢和國際競爭新特點,在鬥爭中堅定創新意志,在挑戰中提升創新能力,在競爭中構建綜合創新生態體系,堅定不移走自主創新發展新路,加快建設創新型河北。提升關鍵技術攻關能力。
  • 中大:創新成果驅動地方產業「換擋」
    近年來,中山大學緊緊圍繞國家和區域重大戰略需求,堅持自主創新,提升關鍵核心技術創新能力,完善成果轉移轉化管理體系和運營機制,用「創新星火」驅動地方產業升級。 為充分激發原始創新活力和科研人員積極性,幫企業攻破「卡脖子」的核心關鍵技術,自2006年起,學校先後出臺科技成果轉化規定、科技成果轉化實施辦法,規定將科技成果轉化所得收益的70%獎勵給科研團隊。
  • 駕車出行也能體驗「黑科技」,寶能汽車持續邁開創新驅動發展步伐
    之所以能做到這些,依託於智能技術的不斷革新,也少不了車企對科技創新,智能出行的重視。以寶能汽車集團為例,作為如今汽車行業尤受重視的新生力量,便一直高度重視強化「科技」標籤,構建產品差異化競爭力,直指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等前沿核心技術,以科技為引領力,以創新為驅動力,實現高質量發展。
  • 周悅麗:法治是創新驅動發展的保障
    原標題:法治是創新驅動發展的保障 創新驅動發展是黨和國家在新形勢下總攬國際大勢、著眼發展全局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創新驅動是就市場經濟條件下經濟發展的驅動力選擇而言的,必須遵循市場經濟就是法治經濟的邏輯,依法創新、依法驅動。
  • 艾可藍2019年營收淨利雙增長 創新驅動可持續發展
    募投項目推動技術升級 創新驅動可持續發展艾可藍所處的發動機尾氣後處理行業屬於節能環保產業,同時也是戰略新興產業,受到國家和地方產業政策的大力支持。公司此次公開發行的募投項目符合產業發展趨勢和國家產業政策,將有效提高公司技術創新能力,保持並提升公司在行業中的競爭地位,為公司未來業務的持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 「六比爭先」:創新驅動發展 溫州各地大顯身手
    「一鎮一體」融合發展推動鞋業由「中國鞋都」向「世界鞋都」邁進,致力成為全球鞋業創新發展的引領區和示範區。樂清灣電力科技小鎮總體定位為高端裝備製造類特色小鎮,依託樂清灣,大力發展灣區經濟,以電力裝備為主攻方向,以智能、智創、智力為主線;著力構建智能產業體系、創新生態體系、產城融合體系,力爭建設成為「樂清灣產業創新中心」,著力打造成為智能化經濟轉型先行區、生態型創新創業樣板區、產城人融合發展示範區。
  • 創新驅動 打造飛躍發展的南科醫模式
    在創新驅動促進轉型升級的過程中,醫院創新賦能管理,激發發展潛力,打造理念文化創新、管理機制創新、機構設置創新、績效管理創新、技術建設創新等五大創新的南科醫模式,成為公立醫院法人治理新模式的一個生動實例。
  • 林致遠|如何實現創新驅動的經濟高質量發展
    前者受到邊際報酬遞減規律的約束,因而難以長期持續下去;後者則不受邊際報酬遞減規律的約束,是我國最終實現繁榮富強目標的重要路徑。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大背景下,我國發展面臨的內外環境發生深刻複雜變化,此時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改善比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增強創新動力。
  • 李星文:「技術引領、創新驅動」要成為環保產業的主旋律
    1983   國務院宣布「保護環境」成為了中國的一項基本國策,這就確立了環境保護在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從此,保護環境就成了國家發展政策的組成部分,是立國之策,治國之策,興國之策,是關係全局,涉及國家可持續發展的重大政策。
  • 瀋陽中關村科技園:構建創新驅動發展新格局
    園區規劃分功能、分區域、同步推進建設「一中心、一基地、一園區」 ,即一個智能製造創新中心、一個創新基地、一個科技園區。項目充分發揮瀋陽東北老工業基地產業資源優勢,疊加北京中關村科技資源優勢,聚焦「工業網際網路+先進裝備製造」,推動創新驅動戰略的實施,促進東北老工業基地產業轉型。
  • 上海凱泉以技術創新驅動城鄉安全供水與綠色發展
    專注於核心競爭優勢提升 引領城鄉安全供水與與社會可持續發展  林凱文先生在會上以「技術創新,驅動城鄉安全供水」為主題進行了觀點分享,聚焦如何提升企業核心優勢, 推動中國城鎮供排水事業的綠色發展。林總表示:「中國製造業經受住了疫情的考驗,也為全球產業鏈供應穩定作出了積極貢獻,上海凱泉對中國製造業的加速回升和高質量發展充滿信心。疫情期間,上海凱泉一直以技術創新為驅動,持續為客戶創造新價值,2020年1-10月集團業績增長了20%,5月單月業績突破8億元,其中供水板塊業績增長了40%。
  • 創新驅動,更大力度發展「研創經濟」
    今年前三季度,江北新區經濟發展再次跑出加速度:GDP增速8.4%,高於全市5.1個百分點;工業投資189.6億元,同比增長12.2%,增速持續領跑全市;集成電路、新醫藥與生命健康兩大地標產業主營收入同比分別增長65%、30%……主要經濟指標的逆勢上揚,讓新區上下對於全力衝刺四季度充滿信心。
  • 國務院新聞辦就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有關...
    「十三五」期間,我國的創新型國家建設取得重大進展,今天,我們非常高興邀請到科學技術部部長王志剛先生,請他向大家介紹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有關情況,並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出席今天發布會的還有,科學技術部副秘書長賀德方先生,戰略規劃司司長許倞先生,高新技術司司長秦勇先生,社會發展科技司司長吳遠彬先生,首先我們有請王部長作介紹。
  • 前瞻「十四五」|堅持「四個面向」,讓創新驅動發展落地生根
    強調創新要堅持「四個面向」,即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和面向人民生命健康。這為我國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組織科學研究和技術開發指明了方向。「四個面向」相互交融、密不可分,共同組成科技創新的著力點。
  • 崑崙大連分公司科技創新驅動企業發展升級
    崑崙大連分公司科技創新驅動企業發展升級 提供全產業鏈、全價值鏈綜合服務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完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
  • 源頭活水 決戰決勝
    從針對一家一戶的扶貧小貸,到助力百萬群體的政策性貸款,在這場鏖戰貧困的徵程中,四川金融扶貧作為精準扶貧的生力軍,按照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部署,將金融資源向貧困地區傾斜,狠下「繡花」功夫,創新金融產品、探索帶貧模式、優化服務方式,構建起金融合力助貧大格局,為老鄉脫貧奔康注入源頭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