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前十不求,燒香拜佛人,需要了解

2020-12-18 朗月文心

聖人求心不求佛,愚人求佛不求心。求佛本不屬於佛經本意,但也屬於修道的一個法門。燒香拜佛也是需要注意事項的,在佛前要做到這十不求。

(一)念身不求無病

學佛之人不一定要身體健康,一個人如果身體太健康,就會永遠不生病。人一直不生病就會生起貪心。比如一個人特別愛飲酒,但因為飲酒特別難受而生了重病,那麼他以後喝酒肯定會有度,並且少飲。

假如這個人特別愛喝酒,喝酒並沒有生病,那麼他就會越喝越多,越來越貪杯。大凡學佛修道之人,大多數是曾經身體不太健康的,後學佛修道讓身體好起來,比如國學文化大師南懷瑾。

(二)處世不求無難

人生在世貧窮並不是什麼壞事,所謂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就是因為貧窮不順,才能鍛鍊出意志。

人太順利就容易生出驕傲和奢侈的心態,生活中有許多人比較傲慢和奢侈,就是是因為自己日子過得太順利。

(三)究心不求無障礙

學佛學道不應該求沒有障礙,沒有障礙就會懈怠,人也會變得懶惰,不再精進修行。要知道學佛也好,學道也好,都會遇到很多障礙,而這些障礙雖然是業障,但也是幫助自己成道的法門。

(四)立行不求無魔

許多人覺得修行遇魔是件壞事,實際上修行遇魔才是好事。釋迦摩尼佛能成佛,必然離不開魔王波旬的壞,正是因為波旬的壞,所以造就了佛的成就。

人來到這個世間,就是渡劫的,渡劫就是修行,所以求佛人不應該求無魔。

(五)謀事不求易成

謀事不求容易成功,要知道容易成功的事情,必然非常簡單。如果修行非常簡單,那人人都容易得到。因為得到困難,所以才有價值。因為非常困難,所以才非常有價值。

(六)交情不求益吾

人世間有三種感情,親情,愛情,友情。親情有著血緣關係,是天生的。愛情可以讓人心動,是人的天性,而友情最難交往。

大部分人的交友,都是利益之交,只結交對自己有好處的朋友。如果這樣交友,必然會虧損道義。

(七)於人不求順適

人不能太順適,順適就會表現出自大自負,目中無人,心中狂傲。順適的人尤其在語言上,從來聽不進別人的建議,從而變得固執,固執久了,自然人也會自私起來。

(八)施德不求望報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布施不求回報,才是真正的布施。這種布施才能真正擁有功德,如果貪圖回報,這種布施最多能獲得福德。

(九)見利不求沾分

見到別人有了利益,自己就想去分一些好處,這種見利而爭,爭到會生起痴心。未得到會生起憤恨心,不滿足心,殺心等邪惡的心。

(十)被抑不求申明

許多修行人,修行遇到不順當的事情,就希望得到申明。比如學佛人因為自己的原因,被偷盜了錢。

所以有些學佛人就開始佛前詛咒惡人,會得報應。像出現這種情況,必然會讓自己幾十年的修行,毀於一旦。

求佛人求佛,本質上不是為了自己求佛,而是為了別人求佛。為別人求佛,為眾生求佛,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求佛。

相關焦點

  • 求神拜佛都要燒香,為什麼一定要燒香,燒香有什麼用?
    旅遊時,影視中,常會看到許多人去寺廟,先敬了香火,然後再拜佛。其中有顫顫巍巍的老太太,也有嘻嘻哈哈的小青年,還有些小孩,由大人引導著,蹣跚上山,入廟拜佛。他們不惜破費,大多是買了幾柱香火點燃後,再去拜佛的。不敬香火,空手拜佛的極為罕見。那麼,拜佛的時候為什麼要燒香呢?
  • 經常燒香拜佛的人,這三個拜佛「禁忌」,再忙也要看看
    每逢過年過節,很多人都喜歡去寺廟拜一拜佛,如果你也經常去拜佛,這三個拜佛「禁忌」,再忙也要看看,否則容易求福報不成反遭災禍。很多人去寺廟拜佛時,都把重點放在了拜佛時的禮節上,其實我們真正需要注意的地方,反而是這三件事。
  • 單純的燒香拜佛,如果不懂佛法義理,是沒用處的
    我們去寺院燒香拜佛,不能不知的一點,就是因果不虛。在佛教中,燃香是代表著對佛的虔誠心和恭敬心。一般都是上三炷香,代表佛教中的「戒、定、慧」三學,其基礎需要從深信因果開始。那麼單純的燒香拜佛,就能所求如願,獲得佛菩薩的護佑嗎,我看未必。佛氏門中有求必應,是沒錯的,因為佛門不說妄語,只不過是世人錯解其中意。求願也好,改命也罷,永遠都是從心上開始的。
  • 燒香時有這兩種念頭,不用拜佛,佛也會保佑你
    如果你信佛、學佛,就一定要相信因果,如果你經常去寺廟燒香拜佛,一定要對菩薩說兩句話,福報自然來。我們去寺廟拜佛,一定要讓自己種下善因才行,只有善因才能感召到福報和好運,如果去寺廟拜佛,只是求一求菩薩保佑,自己卻沒有種下善因,這樣很難得到善果。經常去寺廟拜佛之人,首先要了解什麼是佛教?佛教其實並不迷信,佛經上說:「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
  • 燒香拜佛時,謹記這三條,求財富就能得財富
    燒香拜佛,表達的是對佛、法、僧三寶的恭敬之心,同時也是提醒自己要像點燃的香一樣,燃燒自己,香薰十方。然而,大多數人燒香拜佛是有求而來,有人想求升官,有人想求財富,有人想求一段美好的姻緣,等等。身處紅塵之中,這也無可厚非。
  • 燒香拜佛,到底能不能得到佛菩薩的「保佑」?
    很多人喜歡到寺院中做燒香拜佛的事,因為佛教中講「供養」,只要你供養佛菩薩,就能得到佛菩薩的「保佑」。但是很多人「供養」多年,燒香拜佛多年,卻並未得到佛菩薩的「保佑」。有人說,這是因為你的心不誠。俗話說得好,心誠則靈。
  • 佛教:燒香拜佛到底有沒有用?看完你就明白了!
    表面親近三寶,實則離佛菩薩越來越遠。燒香拜佛到底有沒有用?相信看完這篇文章後,大家能有所受益。首先,我們要明白的是,佛教不是迷信,不是迷信佛菩薩的神通,認為佛菩薩可以幫你做出違背常理之事,這都是妄想。信佛,是相信佛菩薩的智慧,更是深信因果。燒香,不是為佛菩薩燒香,佛菩薩不缺你的那炷香,更不會因此而區別對待眾生。而拜佛,不是彎下身體,而是放下傲慢。
  • 佛教:到寺院燒香拜佛,這三種願,千萬不要許!
    「佛氏門中,有求必應」,相信經常到寺院燒香拜佛的信眾,對這句都不會陌生。其實,除了一心向佛,精進修行的佛子,我們多數人到佛前燒香,多數是心中有求的。比如許願家人平安健康、兒女學業有成,如此種種,都是對美好生活的憧憬。
  • 去寺廟燒香拜佛,默念三個拜佛原則,好運隨之而來
    隨著佛教的廣泛傳播,燒香禮佛,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也越來越流行。許多人去寺廟燒香拜佛都會遞上自己的供奉,在佛前嘮叨幾句,向佛菩薩禱告自己的願望。然而很多時候人們不了解,其實拜佛也是有講究有學問的。如果在拜佛時犯下原則性的錯誤,那麼自己許再多願,供再多香油錢,那也於事無補,是得不到佛菩薩回應的。
  • 為什麼不是「點蠟燭拜佛」,是燒香拜佛呢?什麼時候用蠟燭好?
    介紹我相信很多人都去寺廟燒香拜佛,很多人在家裡供奉佛像,不過,我相信很多人已經注意到我們通常是燒香拜佛,而不是點蠟燭,在寺廟裡,我們總是把蠟燭稱為香燭,我們家的佛像前都有蠟燭,你知道刀燭和香有什麼區別嗎?所以讓我們來看看為什麼我們在拜佛時不點蠟燭而是燒香。
  • 為何不是「點蠟燭拜佛」,而是燒香拜佛?蠟燭什麼時候用最好?
    導語相信很多人都去寺廟裡燒香拜佛過,也有不少人在家裡供奉佛像,不過相信很多人也注意到了一點,那就是我們拜佛一般都是燒香拜佛而不是點蠟燭拜佛,而寺廟裡從來都是喊蠟燭為香燭,佛前一般也有香燭供奉,我們家裡供的佛面前也有蠟燭擺在兩旁,那麼你知道蠟燭和香到底有什麼不同之處嗎?
  • 你是先燒香還是先拜佛?看看修佛人怎麼說
    介紹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在每年農曆的某個特定時間去廟裡祈福佛和和祝福,然而在的語境中,佛法的普及度越來越低,許多人甚至不知道是先燒香還是先拜佛。其實,有很多事情需要注意,如果順序不對,你可能得不到佛祖的保護,反映你的粗心大意,也會被寺院嘲笑其他人。
  • 燒香拜佛,想要菩薩保佑增財增福,請記得說這兩個字!
    大多數人拜佛,與其說是拜佛不如說是求佛——求福,求財富、求長壽等等。很多人到廟裡去拜佛,供養一些錢,就要求佛菩薩保佑自己,保佑生意發財,保佑在單位升遷一切順利,不久後就和人抱怨說拜佛根本就一點感應都沒有,但實際上根本就沒有發心祈求佛菩薩的幫助,而把這個當成交易在和佛菩薩做,這怎麼可能會有感應呢?
  • 佛教:佛前燒香時,嘴裡「默念」這3句話,功德更圓滿
    導語在生活中,人們去寺廟裡面燒香拜佛的時候,總是不免要低聲默念,或是自己所求之事,或是向佛祖表示自己已幡然醒悟,勇於改過自新的決心。但是你知道嗎?在佛前燒香時,嘴裡默念這三句話,佛祖聽到,幫你實現的可能性會更大、而你所做的功德也會更圓滿。
  • 燒香拜佛時,心中默念3句話,功德無量!
    在現實生活中,許多信眾都有到寺院燒香拜佛的習慣,尤其是每逢初一十五或者寺院有法會的時候,寺院裡總是香客不斷、人滿為患。人們會在佛前供養各種物品,並在佛前許願,希望佛菩薩加持自己和家人平安喜樂,等等。但是我們要明白的是,燒香拜佛等行為只是表達我們內心對三寶的一種恭敬和感恩之心,萬不可將其視為對佛菩薩的「賄賂」和「交易」,不要用功利心求佛。佛菩薩不缺世人的任何供養,更不會看誰供養的多就優待誰,看誰供養得少就薄待誰,佛待一切眾生平等、無二無分別。不論你是否燒香、是否信佛,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心、你的德行是否是善良的、清淨的。
  • 中國特有的燒香文化——篤信求神問佛,卻沒有宗教信仰
    逢年過節,或是心有所求,身有所失之時,很多人都會選擇去寺廟燒個香,或求來年心想事成,或求神仙菩薩答疑解惑。此時的人們,手持清香,一臉莊嚴肅穆,口中念念有詞,無非家宅平安、心想事成之類。屆時香雲繚繞,騰空而上,供養著上界雲府高真,中界嶽瀆威靈,下界水府仙官等三界諸神。燒香文化無論是道教還是佛教中,都有燒香之祭。
  • 高考前燒香拜佛,管用嗎?各地這些寺廟求學業香火旺盛
    於是,前去燒香拜佛、求保佑的考生家長,就成了這個時期「季節限定版」的香客,頻繁在各大寺廟出現。那麼,全國各地哪些寺廟最受考生家長青睞、求學的香火最旺盛呢?今天就來給大家盤點一下。北京:孔廟、國子監、雍和宮、十方普覺寺求學業,大家一般都會首先想到孔廟。
  • 佛教:燒香拜佛許願時,一定不忽略這三點,因果不虛,善惡終有報
    人們通常通常在燒香拜佛時,也會虔誠地在佛菩薩面前許願,甚至搖籤,希望以此可以求福祿、求平安等等。但有人發現,自己在燒香拜佛時,許願算命卻未能如願,那麼燒香拜佛真的有用嗎?02一切皆有因果我們在佛前燒香也好、磕頭也罷,都是表象,只是一種表法,它本身並沒有什麼特俗的價值,但是若我們用心去做,受益的就是我們自己。
  • 佛教:這三種人,不用燒香拜佛,卻有極深「佛緣」,是你嗎?
    然而,佛門中有這樣一句話,叫做「天雨雖寬,不潤無根之草;佛門雖廣,難度無緣之人」。塵世間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有親疏之分,每個人的佛緣,也有深淺之別。在許多人眼中,燒香、拜佛似乎就是佛法的全部,那麼燒香最多,拜佛最勤的人,也理所當然就是佛緣最深的人。事實果真如此嗎?
  • 佛教常識:佛前十不求,你知道都是哪些嗎?
    《寶王三昧論》說「佛前十不求」,都有哪些呢?對於學佛的人,這些常識不可不知!一、念身不求無病,身無病則貪慾易生。一般人都希望身體健康,永遠沒有病苦。但身體若是無病,就很容易產生貪慾的念頭,俗話說慾壑難填,貪慾一旦起來,就一定會破戒而退失道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