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式太極拳第1式金剛搗碓第1動動作分析

2021-01-08 我的練拳筆記

金剛搗碓第一動

(此照片為日本學生所照,發表於日本雜誌。但下邊卻標註為肘底捶。)

因洪式太極拳的眼法是始終注視對手,而此式所設計的假想敵在我的正前方,因此,眼睛應看正前方。

對方右拳打向我的胸口,我方身向左轉,重心下沉,右手隨身體的左轉向前上方向掤接對方右拳。左手也向前上方向運動到對方右臂肘關節位置,為下一動作作好準備。

洪式太極拳接手的規律是「何手來,何手應。」對方右拳打我,我則右手掤接,右拳打我,我則左手掤接。而且從外側掤接,這樣的話,我方的雙手就可控制對方的一隻手。就佔據了有利形勢。

我方右手只提到胸前寸許,雙方掤接的位置離對方較遠,離我方較近。所以對方先發拳,因行程較遠,給了我方一定的反應時間。另外手部離自己的身體近,且肘貼肋,手部就能藉助身體的旋轉力。

此動為洪均生先生在一九五六年所改。改動原因可參考我前面的文章《陳式太極拳原無起式》。

洪均生先生在學拳回憶錄裡提到陳發科先生用此動打敗保衛溫縣縣城武師的故事:我師自言:「某年,紅松會包圍溫縣,縣府邀我護城。時縣署已先有一武師。聞我至,遂來較藝。我正坐在堂屋八仙桌的左側椅上,方欲吸菸,左手託著水菸袋,右手拿著紙煤。他從屋外來,進步便發右拳,然後喊了一聲:「這一著你怎麼接?」我方欲起迎,站起一半,拳已抵胸,我以右手接其右腕向前略送,他已仰跌門外,二話沒說,即回屋捲起鋪蓋不辭而別。」

洪均生先生在回憶錄裡繼續寫道:「六二年我在病後,有學生用右拳進攻,剛速之至,我不經意地抬右掌迎之,剛接觸對方右腕外側,他便飛出丈餘,也是此法。」洪均生先生所舉的這兩個例子,都是靠此動發人的。當然,一抬手發人看似簡單,卻必然有數十年的功力做後盾。

此動也被用作雙方推手時雙方手部剛接觸時的動作。

關注我,我一式一動的給您分析。

相關焦點

  • 洪式太極拳「右轉身搗碓」的新變化及學習
    洪均生先生按陳發科先生「怎麼用就怎麼練」的原則,在陳式太極拳的基礎上,以實踐為基礎,創編了《陳式太極拳實用拳法》,1956年再次去北京拜訪陳發科現在,得到首肯。經過幾十年的實踐與演變,形成風格獨特、理法嚴謹、包容性強的拳法,被後世人稱為洪式太極拳。2015年正式命名為洪式太極拳。
  • 陳式太極拳實用拳法第13式——右轉身金剛搗碓的名稱由來
    接下來我們繼續講解陳氏太極拳實用拳法的第13式——右轉身金剛搗碓。陳氏太極拳拳法當中,尤其是一路拳法,一共是四個金剛搗碓;二路拳法當中是有三個。可以以數字命名:第「一」金剛搗碓;第「二」金剛搗碓;第「三」、第「四」………按照這個秩序。
  • 陳式太極拳實用拳法第13式——右轉身金剛搗碓的的注意事項
    接下來我把陳式太極拳實用拳法第13式——右轉身金剛搗碓的注意事項,和大家講解一下。(一)首先是第一個動作的眼法,我們右顧左盼。我們眼看的方向,給它放到右側的後方(右後方向),而不是在右前。根據我們的身形,第四、第五個動作,那就在身體的前側了但是相對於我們從第12式掩手肱捶的式子來說,它整個眼法變化都在我們的右側。所以它眼法的變化是很微妙的,基本上都是在右側的一些變化,都是向前的——從右後方到右側,直到向前。基本上變化不大。所以它第一個動作要尤其注意,它的眼法就在右後方向就可以了。
  • 陳氏太極拳實用拳法第五式——左轉身金剛搗碓的注意事項
    接下來我把陳式太極拳實用拳法的第五式——左轉身金剛搗碓的注意事項和大家聊一下。左轉身金剛搗碓的注意事項,在每一個動作當中都會有。我們都要得注意它的一些關鍵的地方就是容易忽略的地方,我把它提出來,希望大家能夠從中間去體悟,找到和第一式的區別。
  • 陳式太極拳實用拳法第35式的第1個動作——為右拳下擊蓄勁
    關注我們,分享輕鬆、簡單,又能獲得快樂的太極養生方法! 大家好。接下來我們繼續講解陳式太極拳實用拳法的第35式擊地捶的第一個動作。 第一個動作名稱叫做「為右拳下擊的蓄勁法」,或者「右轉蓄勁法」。都可以。
  • 陳式太極拳實用拳法第39式的第4個動作——雙手下掤法
    接下來我們繼續講解陳式太極拳實用拳法的第39式——右轉身蹬腳的第4個動作,雙手下掤法。一、動作解析1、眼法:首先是眼法偏向右前方向,幾乎變化不大。我們上一式動作的眼法是我們身體的右後方向,這一式動作轉為右前。
  • 陳式太極拳實用拳法第42式——抱頭推山的式名講解
    接下來我們繼續講解陳式太極拳實用拳法的第42式——抱頭推山 。一、式名講解首先是式名講解。此式名是說明動作的。陳鑫先生解釋為:對方從我的右側的後背突然襲來,這個時候我做的動作是小擒打的最後一個動作,也就是左擠右按法。l對方來勢非常兇猛,用意不善,我必須得轉身應敵。為了防止頭面部被擊,所以我才會有抱頭的動作。l轉身後,面對強敵,不可手軟。
  • 陳式太極拳實用拳法第33式——左轉身蹬腳的式名講解
    接下來我們繼續講解陳式太極拳實用拳法的第33式——左轉身蹬腳。 「蹬腳」總共在陳式太極拳實用拳法一路拳當中有兩個,二路拳當中有「左衝」和「右衝」——它也是「左右蹬腳」,只是名稱不一樣,陳照奎先生就把「左衝」和「右衝」叫做「左蹬一根」和「右蹬一根」。
  • 陳式太極拳實用拳法第33式的第一個動作——轉身下掤法
    大家好,接下來我們繼續講解陳氏太極拳實用拳法的第33式——左轉身蹬腳。首先我們講解的是第1個動作,叫做左轉下掤法。一、動作解析從獨立步這個步型開始,1、眼法:眼睛是朝向左前。(眼看的方向是隨身體的旋轉,調轉了180度。
  • 陳式太極拳實用拳法第41式的第2個動作——進步右採左按法
    接下來我們繼續講解陳氏太極拳實用拳法的第41式——小擒打的第二個動作,進步右採左按法。一、動作解析1、眼法:我們接上一式動作,首先眼法不變2、身法:身體右轉。3、步法:腿部纏法為右順左逆。它是一個右採左按的這麼一個配合動作。二、動作作用它的意思是什麼呢?前一式動作對方擠拿我的右臂,這個時候我順纏掤化之後,變逆纏,反拿其右腕,向上引的同時,我的左手逆纏,按其肋部。它是一個整勁。配合身體的右轉完成動作。好的,我今天先說到這裡,感謝大家!
  • 陳式太極拳實用拳法第41式——小擒打的式名講解
    接下來我們繼續講解陳氏太極拳實用拳法的第41式——小擒打。一、式名講解首先是式名講解。此式名是說明作用的。它是接著掩手肱捶一式而變化的招法。對方接我右拳,退右步,向右引我的右臂。它是為了使我處在一個背式。
  • 傳統陳式太極拳一路八十三式學拳日記一
    時間:2020年11月10日地點:河北省滄州市恩師劉鳳文家此次北上滄州隨恩師劉鳳文學傳統陳式太極拳,已是2010年離開滄州的十年後的事了,怎麼也沒想到,自己下定決心傳承傳統陳式太極拳卻用了十年時間。第一天,師父安排的學習任務不多,主要講一些基本功,然後涉及到傳統陳式太極拳一路八十三式的前五個動作。師父講得很細,每個動作手把手地傳授,之後我反覆練習,師父反覆指點糾正,直到動作準確為止。上午練三個半小時,下午練一個半小時。雖然比平時練拳累很多,但是很充實,收穫很大。
  • 陳式太極拳實用拳法第39式——右轉身蹬腳的注意事項
    接下來我們繼續講解陳氏太極拳實用拳法的第39式——右轉身蹬腳的注意事項。(一)它在這個式子當中主要體現在最後一個蹬腳,右蹬腳。右蹬腳的動作呢,我們要特別注意的:它和左蹬腳是一樣的,就是不要蹬得過直。陰和陽的轉換是很微妙的,我們在發力蹬腳之後,要控制它的松度,以便於銜接。剛極生柔,柔極生剛,就像是在發力之前(用力之前),它一定是蓄勁、放鬆的。
  • 世界武術冠軍教你練太極:陳式太極拳幾個經典動作演練
    世界武術冠軍教你練太極:陳式太極拳幾個經典動作演練 今天,世界武術冠軍張振興老師 將帶領大家學習 陳式太極拳裡的幾個經典動作
  • 武式太極拳秘傳拳法:八卦太極拳
    獨得秘傳的祁春生師伯(中)武式太極拳秘傳拳法:八卦太極拳李新方相對於十三勢架的由法而意,以意為主,意久自神而言其中有些著勢是太極拳各各流派所沒有的,如推手、擠手、掤手、懶龍旋窩、追星趕月、羅漢捧缽、仙人撥米等。更多的著勢雖名稱相同,但在具體練法和用法上是不一樣的,如懶扎衣、提手上勢、白鶴亮翅、高探馬、抱虎推山、海底針、撇身捶、雲手等。
  • 練太極拳的七階段
    (1)打基礎 學太極拳的第一階段,關鍵的關鍵就是解決如何學拳,如何練拳的問題。關於上下相隨,楊澄甫先生曾說過 「上下相隨者,即太極拳論中所云其根在腳;發於腿,主宰於腰,形於手指。由腳而腿而腰,總須完整一氣也。手動、腰動、足動,眼神亦隨之動,如是方可謂之上下相隨。有一不動,即散亂也。」 上下相隨,不僅僅是「上面的手如何動,下肢的足也如何動。」
  • 在陳家溝,感受太極拳文化
    黃河岸邊練太極 徐宏星 攝中原「太極第一村」陳家溝距鄭州有一個多小時車程,驅車來到這裡時,已是中午時分,恰逢2020年冬天的第一場雪,寒意逼人,空氣清冽。陳氏太極拳一路動作簡單,全身動分靜合,行氣運功柔纏為主;太極拳二路動作複雜,急速緊湊,運功時以剛為主,套路中多躥奔蹦跳、騰挪閃展。據說,陳長興站樁時如腳下生根,無論別人怎麼推擠,樁步紋絲不動,時人稱他「牌位大王」。陳長興著有《太極拳十大要論》《太極拳用武要言》《太極拳戰鬥篇》等多部武學著作,將太極拳從理論到實踐都提升到一個新高度。
  • 鄭曼青:鄭子太極拳十三篇(1-3篇)| 拳學共讀
    太極生兩儀。兩儀即陰陽。陰極生陽。陽極生陰。而剛柔動靜之機。無所不用其極焉。夫拳。壯者好用之以鬥。鬥之勝負。以視拳技之高下為決。好鬥者。未有不以剛猛之力制人。迅疾之法制人。是為陽極。剛之至也。如抗之以剛。必至兩敗而俱傷。非高手也。彼以剛為用。我以柔化之。彼以動為攻。我以靜待之。柔靜之至。是為陰極。陽極而遇陰極。未有不敗。此即老氏所謂。柔弱勝剛強也。餘故曰。學太極拳必自學吃虧始。學吃虧之至。
  • 24式太極拳正背面動圖全解,最實用的學習版本!
    24式太極拳正背面動圖全解,最實用的學習版本! 一、起式 太極起式要自然,含胸拔背頭頂懸。 屈膝松腰向前看,松肩垂肘氣丹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