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葉出生在一個富有的鄉下地主家庭,是家裡最小的孩子。體弱多病,聰明敏感。他的家庭很大,孩子很多,他不受重視,渴望父母親的愛而不得,無人在意他的內心感受,進而無人在意他的存在。
他因為大人的無意中的行為,發現了成人世界的兩面性,小小的心靈受到巨大衝擊,不知道該相信人類的哪一面,進而對人類產生了深深的恐懼。
為了引起家人的重視,為了能融入家人的生活,為了消除內心對人類的恐懼,他選擇了第一種自救方式:搞笑。「這是我對人類最後的求愛」,以此「保持住了與人類的一絲聯繫」。他表演得很辛苦,內心的真實感受和表現出來情緒截然相反,質壁分離。「內心卻是對人類拼死拼活地服務,命懸一線地服務,汗流浹背地服務」。
典型的一個在家庭裡沒有得到過愛,卻拼命想通過各種方式進行自救,融入正常生活的靈魂。
上中學以後,當這種自救方式被人識破、揭穿,他開始惶恐,生怕被人類拋棄。只要能繼續跟人類保持聯繫,他不惜一切代價。他開始了各種不同的嘗試,實施自救:加入左翼組織,參加各種危險的活動;跟品行不良的堀木喝酒、找女人。
他純良的內心知道這樣是不對的,自己都看不起自己,厭棄自己,於是自殺。得救後,更是遭到家人的進一步厭棄,認為他無可救藥。將他在墮落的道路上越推越遠。甚至開始害怕接觸正常的生活,只要生活稍微走上正軌,他就開始恐懼、逃避。「膽小鬼連幸福都會害怕,碰到棉花都會受傷,有時還被幸福所傷」,幸福,對於他,有一種虛幻的不真實感,轉瞬即逝。因為害怕失去,乾脆不去擁有。
於是,生活只要正常化一點,他就開始拒絕。「若能避開猛烈的驚喜,自然不會有悲痛來襲」,「我知道有人是愛我的,但我好像缺乏愛人的能力。」他孩童時期,那顆曾經無限信賴人類的純潔無瑕的心靈,甚至被他認為是一種罪過。他連如何愛自己都沒有學會,覺得自己不值得愛。
這是真實的內心經歷過多少次失望,多少次拒絕,多少次抹殺,才得出的一種自我保護的方法啊!
最終,他喝酒已經嚴重影響到了他的健康,開始咳血。為了戒掉酒癮,他在別人的誘惑下,開始注射嗎啡,染上了毒癮。期間,他企圖向家人求救,並沒有任何回音,家人已經全然放棄了他。
直到他的父親去世,他哥哥才把他接回家,進行戒毒治療。父親,這樣他窮盡一切辦法,想要討好的人,即使在他逝去,也沒有接納過他。而他,在得知父親去世後,他人生討好父親的目標,變得毫無意義,於是,他愈發萎靡頹廢,如同已經死去一般。「對於我來說,如今已不再有什麼幸福與不幸了。」
這個在別人嘴裡,即使是喝了酒,「也是一個神一樣的好孩子」,最終還是沒有能完成討好父親、討好人類、融入人類的任務。
與其說這是他個人的悲劇,倒不如說這是他父親家庭教育的悲劇。一個聰明敏感的孩子,並沒有得到真正的家庭教育,沒有得到過正常的愛,沒有處理親密關係的經驗。自己在人生的道路上,用各種不正確的方式,企圖自救,終不得法。自我評價極低,人間失格的意思是:喪失做人的資格。
知道自己的行為不對,卻不知道如何真正的救贖,成為真正的自己,何等的悲慘。
願每個孩子都在幸福祥和的環境裡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