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普洱茶餅為什麼是357g?

2020-12-04 麗全行茶

普洱茶根據其形態劃分有散茶和緊壓茶兩種。緊壓茶常見的有餅、磚、沱等形狀,其中以餅茶最為普遍,傳統的餅茶重量為357克一餅,那為什麼會是這個數字?357克有什麼特殊的意義嗎?

關於普洱茶餅重357克說法眾多,在此選取其中幾種較為合理的解釋。

一、歷史淵源

從普洱茶餅歷史源頭探究,普洱茶興於兩千多年前,盛於清朝時期的皇族。古代涉邊交易,政府為減少度量衡方面的糾紛,制定強制性的標準化措施,以便於統計、徵稅、交易。茶餅為圓餅,每桶7餅2.5公斤重,每餅平分得357克。一餅茶357克,一筒7餅,一件12筒約30公斤,一匹馬馱2件約60公斤,剛好可以負重前行,舊時馬幫運茶就是這樣。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七子餅的重量設定為357克, 則每筒和每籃的重量更接近整數 ,如「一筒重7片×357克/一筒重約2.5公斤;一件重12筒×2.499公斤/筒=29.988公斤約等於30公斤 。(那時還是12筒的多,現在才流行4筒/6筒)」這樣,原來的零碎數字在加入後變成整數,便於普洱的管理,因此普洱茶餅的重量為357克就流傳下來。

二、從易經角度解讀

首先357都是陽數(陽數為1.3.5.7.9),陽為日,為火,變動不拘,陽數之和為25,為太陽律的運行規律。而陰為月,;陰為月,陰數為(2.4.6.8.10),陰數之和30,這也是每個月30天的暗藏玄機,月就是這麼來的,為水,凝靜,水平。易經包含的天文曆法,中國傳統文華多麼偉大啊!取3、5、7為中陽,吉數。

三、美好寓意

古時車馬很慢,書信很遠,茶葉商人離家做生意遠離家人,路途遙遙,茶馬古道上留下了多少茶商對親人的思念,茶葉重量「357」中的3+5+7=15,15寓意團圓安康,「357」克不僅是茶餅的重量,也承載了茶商對家人的依戀。

相關焦點

  • 揭秘!為什麼大多普洱茶都是一餅357g,內涵竟如此豐富!
    很多朋友都知道,普洱茶有各種形狀,有餅形的、沱形的、南瓜形的、磚形的等等。不同形狀規格也不盡相同。但是餅茶卻有個有趣的現象:基本你所買的所見的普洱餅都是357g,而且基本都是7餅為一筒。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來揭秘下這背後的故事。
  • 吳鵬飛特製普洱茶專欄(34):普洱茶為啥有七子餅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吳鵬飛觀點,ID:wpfgd001】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吳鵬飛喝吳鵬飛特製普洱茶吳鵬飛特製普洱茶專欄(34)>普洱茶為啥有七子餅餅型普洱茶出在唐代,因為有大量的邊貿活動,這種茶型便於運輸。
  • 沒有幾年茶齡的人不一定知道普洱茶為什麼至今還要緊壓成餅
    沒有幾年茶齡的人不一定知道普洱茶為什麼至今還要緊壓成餅?「七子餅」,有人認為是繼承唐宋餅茶遺風。也有人說,把茶做成圓餅是寓意著飲茶人團團圓圓。事實上,七子餅的出現大體是清朝前期,普洱府建立前後的事情。至於為什麼要把茶餅作成圓餅狀,說來也簡單,就是圖個方便,便於計算統計與最大限度的運輸茶葉數量。隨著現在制茶技術的成熟與完善,完全可以將普洱茶做成散茶與其他形狀的茶,但普洱茶緊壓茶仍是主流導向。在市面上可以發現,普洱茶較多以緊壓茶為主,例如茶餅,茶沱,茶磚,就連近幾年出現的龍珠,小沱,也是緊壓茶的工藝,很少會有散裝的普洱茶。普洱茶從散茶到茶餅的過程稱為壓茶。
  • 每周一問:為什麼看到的普洱茶都是茶餅呢?
    許多第一次接觸普洱茶的朋友會有這樣的疑問:同樣都是茶葉,為什麼紅茶、綠茶、烏龍茶都是散茶,而市面上看到的普洱茶都是茶餅、茶磚甚至是笨重的金瓜貢茶呢?其實普洱茶也有散茶形式出售,它們大多作為原料販賣給茶商、廠家,由他們來進行二次加工生產。
  • 為什麼才壓好的普洱茶餅香氣沒有散茶好?
    常有茶友領到一些商家提供的免費散茶,或是買了一些散普洱茶,剛泡時,都感覺很好喝,很香,但壓成餅後,以前的香氣呢?怎麼沒有以前香了呢?這是為什麼呢?首先我們說說普洱茶散茶,是從茶山採摘鮮葉,然後經過萎凋,殺青,使鮮葉中的酶促反應鈍化停止,再到曬乾(曬青毛茶得名之義),這個過程大概8個小時左右,剛曬乾不久的茶葉,茶性最為寒性,也是感覺茶滋味較濃的時候,尤其是散茶香氣高揚。所以茶友喝到散茶時,不習慣的覺得太寒,適應的茶友,卻覺得香氣很高,很好喝。
  • 長期陳放普洱茶,為什麼大家都選餅茶?因為餅茶比散茶節約空間?
    普洱茶,最常見的形態有散茶和餅茶兩大類。很多收藏普洱茶的茶友都是以收藏餅茶為主;日常品茶,散茶也不是茶桌上的主流。相對來說,餅茶撬茶麻煩,還不能很清楚的辨別茶葉品質,為什麼大家都選餅茶存儲呢?難道僅僅是因為餅茶所佔空間小,比散茶更加節約空間嗎?
  • 普洱茶為何要壓成餅狀,而非散存?
    前些日子同朋友一起逛茶展,在某普洱茶展區,一位隨行朋友拿了個周正的茶餅,費力撬出一點茶葉後不禁同我吐槽:「茶餅這麼難撬,真不明白普洱茶為什麼還要壓成餅狀?」雲南普洱茶的成品,最常見狀態是餅狀,此外還有磚茶、沱茶等緊壓茶,雖也有部分散茶,但緊壓茶一直都是普洱的主流。其實緊壓茶由來已久,早在唐宋時期,江南、中原地區就相繼出現了緊壓團餅茶,當時雲南普洱則處於採收、無採造法的自由發展期。
  • 洱頌的普洱茶品質怎麼樣?
    洱頌的普洱茶製作時最大程度地保留了茶葉的天性,主要體現在採用純手工殺青、揉捻等傳統工藝製作而成,沒有任何提前催發茶葉潛力而影響後期轉化的非普洱茶加工方法。最大程度地遵循傳統,最小程度的人為幹預。普洱茶採茶嚴格遵循當年的採茶傳統,即採茶時可高唱採茶歌,一心二葉慢慢採5~6心即放入茶袋籃裡,茶葉不會受損折傷,萎凋殺菁較完整茶質也較佳。2、萎凋。
  • 虎標七號 經典普洱茶熟茶 357g 88元包郵(需用券)
    【PConline 聚超值】 雲南七子餅茶亦稱「圓餅」,雲南一定區域內的大葉種曬青毛茶為原料,適度發酵,經高溫蒸壓而成。具有滋味醇厚、回甘生津、經久耐泡的特點。保存於適宜的環境下越陳越香。而金芽是普洱茶(熟茶)中級別最高的,它是經精心挑選的均勻單芽芽頭,因發酵過的芽頭顏色呈金黃色所以稱之為「金芽」。
  • 一餅幾十塊的普洱茶與上百塊的普洱茶差別在哪?有什麼門道?
    普洱茶相信大家都喝過,但大家有沒有關注過幾十塊的普洱茶和上百塊的普洱茶究竟差別在哪裡呢?有什麼說法嗎?有的茶友說,喝茶就是圖個味,不像喝開水那樣寡淡。那這樣的話,確實普洱茶價格高低對這些茶友來說差別不大。畢竟茶葉也只是解渴提神的日常飲品。
  • 為什麼很多人都不喜歡喝普洱茶?原來是缺這一點
    而對於喝慣了普洱茶的人來說,它就是獨一無二的存在。 而最大的不同之處在於,普洱茶具有「越陳越香」的核心價值。 品飲的便捷性 僅看茶品外觀,除卻黑茶和少量白茶,傳統的六大茶類大多是散茶,普洱茶則多為緊壓茶(餅、磚、沱等
  • 普洱茶是散茶好還是餅茶好,如何選擇?
    普洱茶產於雲南,產區主要有西雙版納、臨滄、普洱等地區,因為用雲南當地大葉種為原料製成的茶,香氣高銳且持久,滋味濃醇且耐泡,所以深受眾多茶友的喜愛。不過喜歡普洱茶的茶友主要分兩類,一類喜歡喝散茶,另一類喜歡喝餅茶。
  • 同樣的普洱茶,散茶與餅茶之間為何口感不同?!
    相信很多茶友都會這樣的體驗,同樣的一款茶喝茶樣,散茶以及餅茶的時候口感是完全不一樣的。甚至有很多對茶源不太信任的茶友會懷疑喝到的是否是同一款茶,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個很嚴肅的話題!至於散茶是普洱茶經過製作之後最原始的狀態,又稱為曬青毛茶。很多手殘黨茶友不喜歡翹茶每年就會入手一些放置到陶罐/紫砂罐中存儲著日常品飲。但是散茶通常不建議存多,放置時間長的散茶由於接受空氣面積大會產生一定量的散味,所以我們通常會把普洱茶壓製成餅或者茶磚。
  • 【刀哥說茶】為什麼很多人不喝普洱茶?
    經常喝普洱茶和賣普洱茶的人肯定理解不了這個話題,因為他們無一例外都是喝普洱茶上了癮之後自我感覺非常良好的群體。 普洱茶之所以培養出這一大「自戀+自負+自私」的怪胎,自然是他具備獨一無二的好處,這方面作為「寵普狂魔」的小編深有體會,為此還專門寫了不下百篇的鼓吹文案,就不再囉嗦了。 此處就為什麼很多人不喝普洱茶這個話題潑一潑冷水。因為一旦您跳出普洱茶圈子,您就會發現,除了那些什麼茶也不喝的人群,真的還有很多人不喝普洱茶!
  • 為什麼說普洱茶行業「水很深」?
    造成這種狀況的根本原因在於,供與求兩側均呈現高度「碎片化」狀態,茶品的價格與價值坐標體系模糊不清:一個茶商一套話術,一個品牌一段故事,一個山頭一群擁躉,一個茶倉一堆「股東」……以噱頭繁多的茶品為核心,構成了一個個普洱茶「價值孤島」與「信息孤島」。孤島與孤島之間極難溝通,更難流通,這決定了普洱茶行業自始至終是一個極其封閉的碎片市場。
  • 「刀哥說茶」如何讓您存放的普洱茶又紅又亮?
    在普洱茶的感官審評中,有一項指標是湯色。什麼樣湯色的普洱茶品質較好呢?因為普洱茶有新茶和老茶之分,又有生茶和熟茶之分,還有幹倉和溼倉之分,很難用一個標準來衡量所有品類的普洱茶。但是普洱茶有一個「越陳越香」的公認標準,也就是說,不管什麼類型的普洱茶,陳化或轉化良好的大家都是認可的。從湯色上看,如果夠紅夠透,那麼這款普洱茶從湯色上看轉化是優良的,起碼從這項指標上是可以打高分的。茶黃素是茶湯「亮」的主要成分;茶紅素是茶湯「紅」的主要成分;茶褐素是茶湯「褐」的主要成分。
  • 小喜年臻藏|普洱茶起源於什麼時候?
    一直都很好奇一個問題:普洱茶作為雲南土生土長的「原住民」,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出現的?有人認為是從商周時期濮族人種植茶葉開始出現的。當時那個地方也生產茶葉,地方有了名字,茶葉就就有了名字,那麼就可以認為這種茶就是普洱茶。有人認為是從明朝時出現「普茶」這個記載開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