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11日上午,在龍崗區教師發展中心體衛藝特教研部部長、龍崗區美術家協會主席魏偉先生,龍崗區教師發展中心綜合事務部副部長、美術教研員鍾志文先生和龍崗區高級教師萬文伶老師的指導下,在龍崗區甘李學校與龍崗區白坭坑小學領導的支持下,龍崗區中小學纖維藝術設計教學與研究工作室課例研討活動在平湖街道白坭坑小學開展。
《拯救項圈大作戰》是基於嶺南版美術書籍六年級上冊《多姿多彩的民族服飾》進行改編設計的,授課的重點是讓學生走近和了解少數民族飾品,培養學生熱愛民族文化瑰寶的情感,提升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在現場展示之前,工作室主持人林玲老師首先召集了工作室的核心成員們首先參與了《拯救項圈大作戰》的釘釘線上磨課與研討。通過釘釘群的線上研討,核心成員們積極討論,不斷進行頭腦風暴,迸發出許多新鮮的想法,為接下來的面授課提供了更多的思路。
通過線上磨課之後,曾昭慧老師對教學設計進行了修改與優化。課堂上,曾老師首先主線任務創設情境,使學生們快速進入「拯救項圈保護民族瑰寶」的任務角色,然後通過視頻近距離讓學生感受少數民族飾品——苗族項圈的文化內涵。
接著通過巧妙的神秘互動和微課示範引導學生一步步掌握飾品設計的方法,使同學們在小組合作的愉快氛圍中學習了民族手藝傳承人的「內功心法」。最後引導學生在加入自己的創意之後完成了融合」傳統與現代「碰撞的苗族項圈並進行展示。曾老師的這節課充分激發了學生的創作熱情,不僅僅讓同學們學習了手工技法,更是激發了他們的民族自豪感。
課後,工作室的幾位老師圍繞上課內容、教學重難點、教學導入、教學目標、作品展示與評價等環節對曾昭慧老師的課進行了現場研討,並給出了許多實用性建議與意見。曾昭慧老師隨後也對課堂中學生的表現進行了課堂反思:在導入環節的趣味性上還可以提升,在微課和教師示範過程中還可以加入更多技法去拓寬學生的思路,另外,本課還應該繼續挖掘文化深度,引起學生更多的情感共鳴和對民族瑰寶的熱愛之情。
在面對西方文化不斷衝擊的當前,作為教育工作者的我們更應該在保護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道路不斷探索,讓我們拭目以待這節融合「傳統與現代」、承載「技能和情感」的課例向全區老師進行展示的那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