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北王張作霖當年的兵工廠有多厲害?240毫米口徑的榴彈巨炮都能造!
東三省兵工廠在舊中國各兵工廠中,以1922年建設的炮廠成就最為突出。它所生產的火炮口徑之大、品種之多、質量之優,為同時期各兵工廠所不及。該廠以民國年號為標識,仿照日本「三八」式,製成「民14式」160毫米重榴彈炮,射程達5900米。還曾試造兩門口徑為240毫米的榴彈巨炮,因「九·一八」事變爆發而停止。
-
抗戰神劇中的雷人火炮,從義大利炮到大和魂,如今更有九六式重炮
但是在缺乏大口徑重炮的中國,75毫米口徑火炮就已經算是重炮了,何況中國戰場也沒有大範圍大縱深的快速機動作戰,機動力有限的M1897式還是有一定的用武之地。不過,話還得說回來,M1897式火炮的還是比較老舊的,威力有限,打打野戰工事沒什麼問題,但對於鋼筋混凝土結構的永久工事,就起不了多大作用了。
-
上承滿清,下啟新中國,太原兵工廠的前世今生
說起抗戰中閻錫山的太原兵工廠,可以說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太原兵工廠在山西軍閥頭子閻錫山的一手創造下的成為當時國家數一數二的軍工企業,與瀋陽兵工廠及漢陽兵工廠一起為中華民國的三大兵工廠。
-
《新亮劍》雷人情節:八路繳獲日軍150重炮?抗戰時可能都沒見過
但是在《新亮劍》裡,竟然破天荒讓八路軍繳獲了一門150毫米重炮。對照真實歷史,這個劇情不僅讓中國人尷尬,就連日本人都要尷尬。這種事萬一真發生了,估計日軍至少要讓聯隊長以上級別的軍官剖腹才能負責任。
-
日本侵略者曾在這裡建海外最大兵工廠
「侵華日軍南滿陸軍造兵廠隸屬於日本陸軍省陸軍兵器本部,是二戰時期日本在海外的最大兵工廠,同時也是二戰時期日本侵華戰爭及海外戰場重要的武器彈藥生產和輸出基地。」瀋陽職業技術學院教授孫淑波,近幾年一直研究侵華日軍南滿陸軍造兵廠這段歷史。
-
小船配重炮:頂著「祖傳」381毫米巨炮的個性艦艇
小身板配重炮:頂著「祖傳」381毫米巨炮的個性艦艇早在一戰時代,英軍就裝備了黑暗界級等淺水重炮艦,這種艦艇不論是在外觀還是在實際數據和性能上,都不是海軍用的交戰艦艇,雖然它們都配了重炮,不過並不具備與大噸位戰艦交戰的實力。
-
小船配重炮輸出:頂著「祖傳」381毫米巨炮的個性艦艇
小身板配重炮:頂著「祖傳」381毫米巨炮的個性艦艇早在一戰時代,英軍就裝備了黑暗界級等淺水重炮艦,這種艦艇不論是在外觀還是在實際數據和性能上,都不是海軍用的交戰艦艇,雖然它們都配了重炮,不過並不具備與大噸位戰艦交戰的實力。
-
823炮戰60周年:瞄向廈門的這一種巨型重炮,依舊陰魂不散
而距離廈門僅有狹窄水域阻隔的金門島上,有一種巨型榴彈炮,可謂「陰魂不散」,值得我們再好好研究。這一號稱「黑龍」的240毫米重炮,是金門與馬祖兩島的重要火力支援武器。說起來,「黑龍」240毫米重炮,曾在東北亞半島上與中國志願部隊交戰!
-
雷霆戰將最雷人功績:繳獲大和之魂150重炮
對比西方各國的榴彈炮,日本人卻宣稱自己有一款亞洲最優秀火炮96式榴彈炮,亞洲第一的大和之魂可否認敢問當時亞洲哪個國具備獨立研發100毫米口徑以上重型火炮能力。抗日時期中國雖然能仿造出迫擊炮,戰防炮,甚至也通過軍購方式購買過德國150重型火炮,即便如此依舊沒有造大口徑火炮的能力,甚至連德制150火炮炮彈都無法製造全部跟德國訂購。
-
九一八事變,日軍查抄張學良家產,八萬根金條立刻被運回日本
很多人後來都說這是當時蔣介石下的命令,其實並不是,在張學良晚年的時候,曾有電視臺對他做過專訪,張學良也承認了當時是自己下的命令,和蔣介石並沒有關係。張學良的這一舉動,使得東北地區3000萬父老在短短三個月內就淪為了亡國奴,日本人付出了非常小的損失,就輕易佔領了中國東北地區。
-
清軍武器有多先進?打開武器庫房後,八國聯軍指揮官:比我們都好
因為國家富裕與否並不是最重要,只要有了強大的軍隊,能搞定內憂外患,江山穩定就一切OK。 跟大明末期相比,大清最大的優勢就是經濟還算比較發達,國庫有錢,有錢不但能使磨推鬼,還能讓辦好多事。 經過幾十年洋務運動,中國大地上雨後春筍般新建了許多兵工廠和煉鋼廠,中國的鑄鐵和煉鋼技術也大大提高。
-
二戰期間最大口徑的重炮,一炮可以打出一個單元樓那麼深的彈坑
在戰場上,當士兵們進入戰壕嚴陣以待時,雙方都為了能夠攻破對方的陣地,所以在炮擊時都動用了大口徑的重炮來轟擊,當時的德軍使用的是420mm口徑的重型臼炮,而法軍則是500mm的列車炮,英軍雖然不及,但是380mm的火炮也算是翹楚。
-
二戰日本的97式120毫米短管榴彈炮試圖魔改97式坦克扭轉戰局
德軍除重型火炮之外,前線各個裝甲師都配備有10輛野蜂150毫米自行榴彈炮,德軍野蜂自行150毫米榴彈炮是二戰公認性能最好自行榴彈炮之一,採用三號或者四號坦克底盤和發動機,使其在戰場的戰鬥效率基本要超過虎式坦克,三號坦克和四號坦克底盤和發動機技術是二戰時期支撐起德軍整個裝甲師戰鬥編制的基石,對比虎式坦克和豹式坦克的底盤和發動機,三號和四號坦克是最穩定的,德軍150
-
日軍不服:國軍有世界級先進武器
武器裝備上:東北軍擁有由法國雷諾中型坦克為主力的中國最強大的裝甲部,擁有當時全中國最大的兵工廠——奉天兵工廠(編者註:能夠自主生產槍,炮,炸彈等一系列產品,在當時也屬於世界中上遊水平了)尤其是張學良從法國進口的摺疊式衝鋒舟,一直到太平洋戰爭爆發,日軍都沒有比這個衝鋒舟要先進的武器。
-
抗戰時期中國軍隊火炮盤點,蘇聯貨,德國貨,美國貨都有!
滬造克式山炮滬造克式山炮是中國近代第一款後膛裝填後座式火炮,此炮是清末1905年江南製造局引入克虜伯75毫米1900式山炮製成,此炮雖有些現代化設計,但實際上一戰後便落伍了,不過當時中國武器匱乏,所以在抗戰時期仍有使用該炮
-
裝備381毫米重炮「假裝」戰列艦,航速4630米每小時十分「感人」
裝備381毫米重炮「假裝」戰列艦,航速4630米每小時十分「感人」其實相比戰列艦而言,淺水重炮艦同樣是一個擁有比較長歷史的艦種,其最早起源於美國南北戰爭期間,在一戰時代,英國海務大臣約翰·費舍爾勳爵(是的就是提出戰列巡洋艦概念的那位),倡導建設了四級淺水重炮艦,而地處地中海的義大利海軍,其實也有淺水重炮艦的需求
-
美軍一門155毫米榴彈炮落,被志願軍拖著打遊擊,又幹掉自己48門炮!
其中有48門火炮和7輛坦克是被志願軍一門榴彈炮幹掉的,這堪稱是一門神炮。這就是美制M1A1 155毫米榴彈炮。 在此之前,美軍使用的是法制施奈德155毫米榴彈炮的仿製版——M1918 155毫米榴彈炮,這是一戰時期的產物,到了30年代,它的各項性能已經明顯落後,於是美軍開始研製自己的大口徑榴彈炮。 美軍對它提出的要求很多,概括成一句話,就是打得更遠、跑得更快、威力更強、成本更低!巖島兵工廠花費數年的時間,終於在1941年成功研製出M1型155毫米榴彈炮。
-
國產「亞洲第一炮」,203毫米口徑,威力巨大,為何遺憾下馬?
這在亞洲沒有先例,因此在當時被稱作亞洲第一炮。 ,牽引型有16噸,自行型則達到了25.6噸。相比之下,66式152毫米炮不過6噸。而且因為炮管極長,牽引型展開後有17米長,牽引時算上牽引車也有15米長(66式為9米)。體積與重量偏大,導致這種火炮無論是進入陣地還是撤出戰鬥都十分緩慢,容易遭到敵人打擊。
-
西達兵工廠——窯洞裡的軍火庫
其中,75毫米山炮炮彈尤為緊缺。時任新四軍第一師師長粟裕,就曾親自下令:「每開一炮,都必須由師部批准。」在解放戰爭時期,這種困境得到了很大改善。我軍陸續建起武器彈藥廠,隸屬晉冀魯豫軍區的西達兵工廠就主要生產75毫米山炮炮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