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軍世】炮管和炮口粗大的大口徑艦炮,一般是戰列艦和戰列巡洋艦的「標配」,主要是因為這些戰艦艦體結構更重,排水量更大,可以有效抵消巨大艦炮射擊時產生的後坐力,不過其實也有「小艦配大炮」的情況,而且還不少。
小身板配重炮:頂著「祖傳」381毫米巨炮的個性艦艇
早在一戰時代,英軍就裝備了黑暗界級等淺水重炮艦,這種艦艇不論是在外觀還是在實際數據和性能上,都不是海軍用的交戰艦艇,雖然它們都配了重炮,不過並不具備與大噸位戰艦交戰的實力。
到二戰時,英國再次拾起這種個性艦艇,以黑暗界級為藍本研發建造了新的淺水重炮艦,也就是羅伯茨級,這種只有一座雙聯裝主炮塔的特別軍艦,主要的作用是對陸火力支援。
1、吃水很淺的戰艦,跑的也不快
羅伯茨級淺水重炮艦首艦羅伯茨號在1939年開始建造,該艦全長113.8米,寬27.36米,滿載排水量達到8100噸,不過吃水只有3.4米,因此更加適合在近岸淺水區域活動和提供火力支援。
該艦動力輸出為4800馬力,因此航速也並不高,只有12.5節左右,即便是在一戰之前,這樣的航速也並不算快,只能與鐵甲艦剛剛出現時的航速相比,不過由於淺水重炮艦不需要跟隨艦隊快速機動,因此,也不需要高航速。
2、頂著「祖傳」381毫米巨炮,諾曼第登陸時火力優勢明顯
羅伯茨級最為明顯的特點就是碩大的一座雙聯裝主炮塔,這與其並不算大的艦體相比,顯得十分突出,而其裝備的主炮也並並不是平庸之輩,而是Mk-1型381毫米42倍徑主炮。
這型主炮常規彈藥的最大射程可達29.26公裡,炮彈重量為879公斤,與伊莉莎白女王級、復仇級戰列艦、胡德號戰列巡洋艦等戰艦都是同型號,厭戰號曾用這一型艦炮打出了「戰列艦最遠的動對動命中紀錄:23770米。」也算是「祖傳381」了。
而羅伯茨號和他的姊妹艦使用這型重炮,執行對陸火力支援,優勢非常明顯,在1944年的諾曼第登陸戰中,羅伯茨號發射了692枚大口徑炮彈,有效的打擊了德軍。
另外,羅伯茨級還裝備了4英寸的Mk-16高平兩用炮(約101.6毫米),以及1.6英寸的Mk-8防空炮(也就是砰砰炮,口徑為40毫米),還有20毫米的厄利空小口徑防空炮,防空火力還是很強大的。
3、艦體雖小,防護還挺強
羅伯茨級防護最強的位置在主炮塔的正面,為13英寸(約330毫米),其他位置的防護就相對「馬虎」了,重點區域的裝甲帶,最厚處為4英寸(127毫米),不過雖說相比主炮防護弱,不過實際這個防護厚度,實際比肯特級重巡洋艦的主裝甲帶還厚一些。
另外,羅伯茨級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巨大的防魚雷突出部,在艦體中部左右兩側配置了兩個防魚雷鼓包,其長度相當於艦體總長的60%,其背部為半水半空氣的隔艙,可以有效削弱魚雷的爆炸威力,雖然水面狀態時看起來不明顯,不過當看到去全部艦體狀態時,這個突出部位還是非常明顯的。
4、主打對陸支援的艦型,雷達還挺先進
這型淺水重炮艦並不承擔海上艦艇交戰的任務,不過還是配備了先進的雷達系統,而且還是4種類,包括272型對海警戒雷達、279型對空警戒雷達、282型對空火控雷達和285型火控雷達。
對於這樣一型非主戰艦艇,尤其是航速不算快,相當於「海上浮動炮臺」的淺水戰艦,這樣的配置有些「奢侈」了,因此也有低配版納爾遜的「小納爾遜」之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