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船配重炮輸出:頂著「祖傳」381毫米巨炮的個性艦艇

2020-12-07 騰訊網

【話說軍世】炮管和炮口粗大的大口徑艦炮,一般是戰列艦和戰列巡洋艦的「標配」,主要是因為這些戰艦艦體結構更重,排水量更大,可以有效抵消巨大艦炮射擊時產生的後坐力,不過其實也有「小艦配大炮」的情況,而且還不少。

小身板配重炮:頂著「祖傳」381毫米巨炮的個性艦艇

早在一戰時代,英軍就裝備了黑暗界級等淺水重炮艦,這種艦艇不論是在外觀還是在實際數據和性能上,都不是海軍用的交戰艦艇,雖然它們都配了重炮,不過並不具備與大噸位戰艦交戰的實力。

到二戰時,英國再次拾起這種個性艦艇,以黑暗界級為藍本研發建造了新的淺水重炮艦,也就是羅伯茨級,這種只有一座雙聯裝主炮塔的特別軍艦,主要的作用是對陸火力支援。

1、吃水很淺的戰艦,跑的也不快

羅伯茨級淺水重炮艦首艦羅伯茨號在1939年開始建造,該艦全長113.8米,寬27.36米,滿載排水量達到8100噸,不過吃水只有3.4米,因此更加適合在近岸淺水區域活動和提供火力支援。

該艦動力輸出為4800馬力,因此航速也並不高,只有12.5節左右,即便是在一戰之前,這樣的航速也並不算快,只能與鐵甲艦剛剛出現時的航速相比,不過由於淺水重炮艦不需要跟隨艦隊快速機動,因此,也不需要高航速。

2、頂著「祖傳」381毫米巨炮,諾曼第登陸時火力優勢明顯

羅伯茨級最為明顯的特點就是碩大的一座雙聯裝主炮塔,這與其並不算大的艦體相比,顯得十分突出,而其裝備的主炮也並並不是平庸之輩,而是Mk-1型381毫米42倍徑主炮。

這型主炮常規彈藥的最大射程可達29.26公裡,炮彈重量為879公斤,與伊莉莎白女王級、復仇級戰列艦、胡德號戰列巡洋艦等戰艦都是同型號,厭戰號曾用這一型艦炮打出了「戰列艦最遠的動對動命中紀錄:23770米。」也算是「祖傳381」了。

而羅伯茨號和他的姊妹艦使用這型重炮,執行對陸火力支援,優勢非常明顯,在1944年的諾曼第登陸戰中,羅伯茨號發射了692枚大口徑炮彈,有效的打擊了德軍。

另外,羅伯茨級還裝備了4英寸的Mk-16高平兩用炮(約101.6毫米),以及1.6英寸的Mk-8防空炮(也就是砰砰炮,口徑為40毫米),還有20毫米的厄利空小口徑防空炮,防空火力還是很強大的。

3、艦體雖小,防護還挺強

羅伯茨級防護最強的位置在主炮塔的正面,為13英寸(約330毫米),其他位置的防護就相對「馬虎」了,重點區域的裝甲帶,最厚處為4英寸(127毫米),不過雖說相比主炮防護弱,不過實際這個防護厚度,實際比肯特級重巡洋艦的主裝甲帶還厚一些。

另外,羅伯茨級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巨大的防魚雷突出部,在艦體中部左右兩側配置了兩個防魚雷鼓包,其長度相當於艦體總長的60%,其背部為半水半空氣的隔艙,可以有效削弱魚雷的爆炸威力,雖然水面狀態時看起來不明顯,不過當看到去全部艦體狀態時,這個突出部位還是非常明顯的。

4、主打對陸支援的艦型,雷達還挺先進

這型淺水重炮艦並不承擔海上艦艇交戰的任務,不過還是配備了先進的雷達系統,而且還是4種類,包括272型對海警戒雷達、279型對空警戒雷達、282型對空火控雷達和285型火控雷達。

對於這樣一型非主戰艦艇,尤其是航速不算快,相當於「海上浮動炮臺」的淺水戰艦,這樣的配置有些「奢侈」了,因此也有低配版納爾遜的「小納爾遜」之稱。

相關焦點

  • 小船配重炮:頂著「祖傳」381毫米巨炮的個性艦艇
    小身板配重炮:頂著「祖傳」381毫米巨炮的個性艦艇早在一戰時代,英軍就裝備了黑暗界級等淺水重炮艦,這種艦艇不論是在外觀還是在實際數據和性能上,都不是海軍用的交戰艦艇,雖然它們都配了重炮,不過並不具備與大噸位戰艦交戰的實力。
  • 裝備381毫米重炮「假裝」戰列艦,航速4630米每小時十分「感人」
    裝備381毫米重炮「假裝」戰列艦,航速4630米每小時十分「感人」其實相比戰列艦而言,淺水重炮艦同樣是一個擁有比較長歷史的艦種,其最早起源於美國南北戰爭期間,在一戰時代,英國海務大臣約翰·費舍爾勳爵(是的就是提出戰列巡洋艦概念的那位),倡導建設了四級淺水重炮艦,而地處地中海的義大利海軍,其實也有淺水重炮艦的需求
  • 水上重坦克:炮艇裝坦克炮,381毫米巨炮的「淺水艇」
    【話說軍世】在海軍艦艇中航空母艦、兩棲攻擊艦、戰列艦、驅逐艦都是大中型水面艦艇,很有話題可說,而相對來說,幾百噸幾十噸的小艇,可說的故事要少一些,不過也有炮艇裝坦克炮,381毫米巨炮的「淺水艇」等等歷史。
  • 日德蘭海戰中的381毫米主炮戰列艦,單艦337發火力輸出
    【話說軍世】作為海戰歷史上最為著名的大海戰之一,日德蘭海戰是鋼甲巨炮的戰列艦們,最終重要的一直對決,其中從裝甲艦、無畏艦到超無畏艦,從戰列艦巡洋艦到戰列艦,更新的戰艦,更大的主炮口徑佔據著更加明顯的優勢。
  • 四百年海權衰落見證者:明明是新式戰列艦,卻用祖傳381「老炮」
    明明是新式戰列艦,卻用祖傳381毫米「老炮」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曾經和德國「比著造艦」的英國,拉著歐美,加上日本一起開始了「海軍假日」,也終於喘了口氣歇歇腳,不過隨著二戰陰霾臨近,德國海軍有再度崛起的跡象,英國不得不硬著頭皮再次開始了大艦的建造。
  • 奇妙的火藥粉末變革:讓戰列艦巨炮成為海洋霸主,24公裡命中
    【話說軍世】在火炮成為風帆戰艦的主要火力後,戰列艦名字的來源「戰列線」戰術開始出現,在蒸汽機為海軍艦艇們帶來更強動力後,身披鐵甲的戰列艦便的更大更威武,不過戰列艦真正成為「大艦巨炮」,還有一項因素,那就是炮彈火藥粉末的變革。
  • 德軍曾計劃造2500噸超重自行火炮,配800毫米巨炮250毫米裝甲
    P1500"怪獸"是一種預研階段的超重型自行火炮,其要旨是將克虜伯800毫米K(E)"古斯塔夫"(Gustav)列車炮安裝到一個機動平臺上,換句話說,一個機動化的巨炮。"古斯塔夫"還有一個我們更加熟悉的外號,就是"多拉"(Dora)火炮。一旦建成,這種巨型自行火炮將使"鼠"式坦克顯得渺小,其尺寸甚至超過1000噸級的超級重型坦克"巨鼠"。
  • 艦炮口徑超過100毫米,就能稱為大口徑艦炮
    但是,從海軍發展的角度來看,那個時代對於「大艦巨炮」依然有著瘋狂的執拗。 在當時,如果你的新造的戰列艦沒有40000噸的排水量,主炮不到381毫米,都不意思去宣傳自己擁有最新型的先進戰列艦。經過多年的發展,各國在戰列艦和艦炮方面,可謂是建樹頗豐,法國的「黎塞留」級、義大利的「維內託」級、英國的「英王喬治五世」級、美國「衣阿華」級、日本的「長門」級,都是一時之名艦。當然,滿載排水量達到72808噸,主炮口徑為460毫米的「大和」號,更是「大艦巨炮」時代最美的晚霞。
  • 抗戰神劇中的雷人火炮,從義大利炮到大和魂,如今更有九六式重炮
    知名度比較高的,有義大利炮,大和魂,在剛剛被停播下架的《雷霆戰將》中甚至出現了八路軍繳獲了日軍的九六式150毫米重炮,實在令人咋舌。火炮被譽為戰爭之神,在眾多的抗戰神劇中,自然少不了火炮的身影。知名度比較高的,有義大利炮,大和魂,在剛剛被停播下架的《雷霆戰將》中甚至出現了八路軍繳獲了日軍的九六式150毫米重炮,實在令人咋舌,這就讓我們一一道來。
  • 陸上420毫米巨炮:炮彈820公斤能飛1分鐘
    陸上420毫米巨炮:820公斤炮彈能飛1分鐘 1914年2月德國製造了一款體型超大,威力驚人的巨炮:「大貝爾莎 該炮加上炮車全重大120噸,口徑高達420毫米(海軍版410毫米巨炮還要等到幾年後的日本長門號),炮彈重量達到820公斤,其發射藥的重量達到200公斤,發射速度「高達」8發每小時
  • 二戰英國航母保留381毫米艦炮,還會被德國戰巡擊沉麼?
    光榮號航母水線處主裝甲厚約76毫米,甲板厚約52毫米,擁有16門120毫米艦炮,原本擁有的雙聯裝15英寸(381毫米)主炮塔被撤下,後來被安裝到了「前衛」號戰列艦上,如果這些艦炮保留一些的話,在火力上,是完全壓制兩艘德國戰列巡洋艦的。
  • 淺水重炮艇,知恥而後勇:韓國造16艘快艇,延坪島海戰復仇利器
    PKX-B安裝一門76毫米主炮,一座12聯裝的130毫米艦載制導火箭炮,射程3-30公裡,火箭重量超過80公斤(包括8公斤高爆彈頭),採用中段GPS修正,末端紅外和圖像制導體制,能夠同時打擊3個海上目標,特別適合巡邏艇視距內突然開火的近戰。韓國海軍之所以裝備眾多的近岸高速炮艇和淺水重炮艦,主要是為延坪島海戰復仇。儘管北方海軍艦艇比較老舊,但對戰韓國海軍時,仍然不落下風。
  • 戰爭巨獸之殤,走向末路的大艦巨炮,是誰埋葬了戰列艦
    時至今日戰列艦家族早已從世界海軍艦艇名錄中消失(別拿憲法勝利什麼的舉例子)但是直到今天依舊有一群人高喊著電磁炮將帶來戰列艦時代的復興。當這些大艦巨炮的信徒悲哀的發現由於地球曲度的影響,戰列艦的消亡已經無法避免,被無數人寄予厚望的電磁炮與雷射炮也無法掀起戰列艦家族復興的號角,所以這些人將他們的目光轉向了太空,高呼著無遮無攔的宇宙空間,將會是戰列艦夢寐以求的戰場。
  • 伊拉克曾研製能夠發射衛星的超級巨炮:350毫米的「小炮」做試驗
    這款被後人稱為「巴貝多大炮」超級火炮,其實是布爾博士用美國海軍的兩門16英寸(406.4毫米)艦炮頭尾對焊而成。經過加工改造之後,這款「巨炮」的口徑為424毫米、長達36米。為了進一步增加射程,他還設計了這門大炮專用的火箭助推增程彈丸。在隨後進行的射擊中,這門大炮成功地將90千克重的炮彈拋射到180千米高的太空。
  • 現代軍艦:火炮口徑是76-130毫米,為何不發展更大口徑的艦炮?
    尤其是一戰時期和二戰時期,各大軍事強國先後誕生了大量的巡洋艦和戰列艦,尤其是日本的大和級戰列艦,主炮口徑是460毫米,整個炮塔重量達到2700多噸,都趕上當時一艘驅逐艦的重量了,一枚炮彈就有一噸半重,火炮射程40千米。美軍的依阿華級戰列艦,甚至裝備了406毫米的50倍口徑主炮。
  • 大艦巨炮時代巔峰之作:二戰十大戰列艦(上)
    巨炮+飛彈的組合使新依阿華級成為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飛彈戰列艦。1991年1月的海灣戰爭中,密蘇裡號和威斯康星號分別組成戰列艦編隊駐泊波斯灣,兩艘艦共向伊拉克的戰略目標發射了數十枚戰斧巡航飛彈,還用406毫米主炮轟擊了科威特南部的伊軍炮兵陣地。
  • 巨炮大艦的誕生:戰列艦410毫米主炮,炮彈重達1.02噸
    【話說軍世】在一戰後期,海軍強國們開始發展主炮口徑更大,火力更強的戰列艦,其中美國率先於1915年開工了裝備406毫米艦炮的科羅拉多號戰列艦,日本也不敢落後,1917年開工了主炮口徑更大的長門號,成為了「海軍假日」期間巨炮大艦中的數據最強者。
  • 460毫米巨炮,豪華的「酒店」,大和號:你以為這就是我的全部?
    「大和」號以其460毫米的大口徑巨炮聞名世界,是舊日本海軍最著名的戰列艦。雖然生不逢時,未能完成替日本海軍與美國海軍決一死戰的夙願。 再來看看同為戰鬥艦艇的小型的驅逐艦,在平時沒有固定的隨艦軍醫,只有由4艘驅逐艦編成驅逐隊的艦隊單位才會配置2名軍醫。說起這樣配置的原因,一是驅逐艦並不屬於軍艦,二是只有達到數艘驅逐艦編成的「驅逐隊」才能被視為達到了巡洋艦等1艘軍艦的水準。 不過,這個配置僅限於平時,在太平洋戰爭中,視情況也會給1艘驅逐艦配1名軍醫。
  • 德國巨炮重1350噸,需用250人組裝三天,世界第一大炮有多牛
    其中,德國製造了人類有史以來口徑最大的可移動膛線炮——「古斯塔夫」巨炮。二戰期間德國的第一座鐵道炮,古斯塔夫巨炮,第二座鐵道炮多拉炮。這兩座鐵道炮是德國希特勒時期由克虜伯製造的超重型火炮。其設計目標是為了給前線部隊提供火力支援,擊毀各國陸軍視為防禦主幹的大型要塞與巨型碉堡。
  • 二戰軍工業的巔峰之作,德國重炮的前世今生
    其炮管長7米,炮管直徑420毫米,炮身連同炮車重達120噸。該炮可以將1000公斤重的炮彈發射到14.5千米之外的目標,每發炮彈用掉的發射藥重達200公斤重。該炮還能發射具有燃燒引信的破甲炮彈,讓炮彈穿入目標內部後爆炸。 由於該炮發射時會產生巨大的破壞力,因此必須澆築幾米厚的混凝土底座。僅安裝炮位就需要6個多小時,操作該炮需要兩百多名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