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軍世】在戰列艦當道的時代,為了獲取海戰優勢或者是海軍力量上的制衡,歐洲海軍們拼命的發展防護能力更強,火炮口徑更大的戰列艦,而其他軍艦也在跟進發展,而有一種戰艦很特別,單看主炮,它像一艘戰列艦,但是在看身板,其實更像一艘小船,它就是「假裝」戰列艦的淺水重炮艦。
裝備381毫米重炮「假裝」戰列艦,航速4630米每小時十分「感人」
其實相比戰列艦而言,淺水重炮艦同樣是一個擁有比較長歷史的艦種,其最早起源於美國南北戰爭期間,在一戰時代,英國海務大臣約翰·費舍爾勳爵(是的就是提出戰列巡洋艦概念的那位),倡導建設了四級淺水重炮艦,而地處地中海的義大利海軍,其實也有淺水重炮艦的需求,而其對應的目標卻是法國的新式戰列艦:布列塔尼級,其主炮是來自對應英國伊莉莎白女王級戰列艦而沒能建造完成的戰列艦。
1915年,義大利完成法蒂布魯諾號淺水重炮艦的建造,這艘典型的「小船扛大炮」的戰艦,裝備了當時少有的381毫米艦炮,穿甲彈重達884公斤,將一座雙聯裝主炮塔布置於艦體中央,另外有4門76.2毫米副炮,以及2門40毫米速射炮,在火力上已經超過了不少巡洋艦,而在主炮口徑上,已經完全可以「假裝」戰列艦。
不過這艘小船在航速上有很大的問題,全長只有55.5米,寬27米,排水量2854噸的法蒂布魯諾號,只有465馬力的動力,現代主戰坦克一般都達到了1500馬力,該艦航速只有2.5節,相比同時20節航速的戰列艦,實在是太慢了,具體有多慢?相當於4630米每小時(4.63公裡每小時)的航速,而人類步行的速度一般是4到7公裡每小時,也就是說,如果我們走得快一些,完全可以把這艘「全速航行」的戰艦甩在身後。
更令人意外的是這艘船的外形:就像是在海面上「搭了個窩棚」一樣,其整個艦體甲板僅僅高出水面一點點,而其卻在防護性能上下足了功夫,甲板40毫米厚,炮塔轉向臺三層裝甲總厚度達110毫米,另外在鋼裝甲的基礎上還布置了少有的混凝土裝甲,實際防護能力如何不得而知,不過一般認為其防護力等於290毫米均質鋼裝甲,這樣的防護力度,即便是在當時的戰列艦行列中,也是比較高的水平。
來自俊赫君的話說:兩次世界大戰無所事事,註定無法成為海戰主力
最終,義大利海軍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並沒有多少戰鬥,而雖然到二戰時代還在服役,但是法蒂布魯諾號淺水重炮艦基本無所事事,而其看似強大的帳面實力,卻始終飽受懷疑,註定無法成為海戰主力:
1、381毫米艦炮的後坐力問題
一直有人認為,這艘不到2900噸的小船,如果兩門381毫米艦炮齊射,有可能會造成翻船,雖說有些誇張,不過大口徑艦炮的後坐力確實很大,數萬噸排水量的戰列艦,在艦炮齊射時都會有一定震動影響,這艘淺水重炮艦,在理論上無法支撐起這兩門巨炮的「雄心」。
2、感人的航速和低矮的船體,造成航行能力差
戰列艦具有很強的遠洋能力,可以跨越千裡「集合團戰」,不過法蒂布魯諾號以及眾多淺水重炮艦一樣,都無法應對海上的風浪,其感人的航速更註定其沒有在廣袤大洋恣意航行的能力,要問為什麼?法蒂布魯諾號低頭看向自己的「小短腿」。
3、無法適應激烈海戰
在數次海戰歷史中證明,淺水重炮艦是無法應對激烈海戰的,畢竟擁有與戰列艦同等火力的戰列艦巡洋艦,在主力艦的「團戰」中,都無法撈到便宜,更扛不住同等口徑艦炮的「致命一擊」,更不要說體量更小的淺水重炮艦了。
另外,由於其過低的航速,淺水重炮艦在戰列艦面前,缺少搶佔有利海戰位置的機動能力,更沒有及時躲避魚雷和對方主炮齊射的機動性,在對方艦炮齊射面前,它更像是「緩慢蠕動」的靶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