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軍曾計劃造2500噸超重自行火炮,配800毫米巨炮250毫米裝甲

2020-12-17 騰訊網

1942年6月,德軍軍備部負責U艇武器的工程學主管格羅特(Grote)為迎合希特勒的胃口,提出了1000噸級坦克的方案,並在同年的12月繪製出初步的設計圖,這就是名為"巨鼠"的P1000超級重型坦克計劃。根據德國人的一貫嚴謹風格,在設計出一款坦克的同時會跟進考慮其後續的變形車,"巨鼠"也不例外,它的自行火炮方案被德國軍備部長阿爾伯特·施佩爾命名為"怪獸"(Monster)。

P1500"怪獸"是一種預研階段的超重型自行火炮,其要旨是將克虜伯800毫米K(E)"古斯塔夫"(Gustav)列車炮安裝到一個機動平臺上,換句話說,一個機動化的巨炮。"古斯塔夫"還有一個我們更加熟悉的外號,就是"多拉"(Dora)火炮。一旦建成,這種巨型自行火炮將使"鼠"式坦克顯得渺小,其尺寸甚至超過1000噸級的超級重型坦克"巨鼠"。它的車長將達到42米,寬18米,高7米(火炮平放狀態),重2500噸,裝備250毫米前裝甲和4臺MAN公司的潛艇柴油機,最大時速15-20千米,以及超過100名操作人員。其主要武器將會是一門巨型800毫米K(E)火炮,口徑比當時大多數坦克主炮大10倍,輔助武器為2門150毫米SFH18/1 L/30榴彈炮,以及數挺15毫米MG151/15機槍。

■1942年2月,希特勒(右二)在施佩爾、託特等人陪同下一瞻800毫米"古斯塔夫"列車炮的雄姿。P1500"怪獸"超重型自行火炮上面預計安裝的就是一門800毫米K(E)火炮。

如何讓這種大傢伙動起來我們只能推測,運輸時合理的做法是像"古斯塔夫"列車炮那樣分解後由鐵路運輸,但是一旦它被組裝起來並依靠自己的動力駛下鐵路,事情就變得有趣了。就如所有超大型車輛一樣,它的計劃行進道路需要經過精心勘測。它會獨佔整條路的寬度,經道路駛過城鎮無疑將會導致一次全城大翻修。河流不會構成什麼問題,這臺機器誇張的高度使它可以涉水通過相當深的河流。最大的難題是重心,頂部的炮管、炮尾、以及後座機構的重量使得它重心太高,側傾的路面將會造成翻車,因而限制了它的行進。正如其它巨型地面車輛一樣,它只是"可動"而無法做到"機動"。

雖然沒有多少關於這種車輛的信息,但我們熟悉它預計要使用的主要武器——800毫米K(E)巨炮。儘管不是世界上口徑最大(美國二戰時期設計的"小大衛"迫擊炮口徑達到914毫米),也不是射程最遠的火炮,但800毫米"古斯塔夫"列車炮卻是人類製造的體積最大、重量最重、摧毀力最為強大的火炮。它投入使用的次數極其有限,唯一一次實戰中大發神威是1942年在克裡米亞半島轟擊塞瓦斯託波爾(Sevastopol),另一次是1944年計劃炮轟華沙,但沒有實現,今日的華沙軍事博物館中展出有一發"古斯塔夫"的800毫米炮彈,使得有些資料誤稱它轟擊過華沙。

■英國倫敦帝國戰爭博物館中保存的德軍800毫米K(E)火炮炮彈,這是一枚穿甲彈,重達7.1噸,有兩個成人疊加那麼高。

由於太過龐大,"古斯塔夫"無法整體運輸,只能被拆解分裝在多節列車車廂上。在為期數周的組裝開始前,部隊必須在通往預計開火地點的鐵路旁並列鋪設一條新的鐵路,因為"古斯塔夫"的巨大重量和體型需要雙排鐵路進行運輸。此外在預計的組裝地點還要配備可移動的跨裝起重機,以及起重機所用的鐵軌。之後兩節20輪軸的超長平板車廂會轉軌到這段並排鐵路上,並列對齊連接起來,只有到這時吊車才可以將巨大的組件吊裝到上面,組裝工作才真正開始。一旦完成,重達1350噸的"古斯塔夫"將形成一幅壯觀的景象,全長達到47.3米,高11.6米,寬7.1米,光是炮管就有100噸重、32.48米長,可以將重達7.1噸的穿甲彈發射到38千米之外,或是將4.8噸的高爆彈發射到48千米之外。作為一種攻城巨炮它的威力無需置疑,但即使是其製造者克虜伯公司也不得不承認,它作為研究工具的價值要遠比作為實戰武器更大。

■組裝完畢的"古斯塔夫"巨炮雄姿,它的全重達到1350噸,正緩緩駛出隱蔽所前往射擊陣地。

這給了我們一些關於這個號稱1500噸級,極其形象地被軍備部長施佩爾命名為"怪獸"的車輛一些啟示。也許它被設計作為更好的利用"古斯塔夫"的方式,或者僅僅是將重型火炮自行化的政策執行得過廣,打算給"古斯塔夫"也按上履帶。對此,一位來自澳大利亞的軍事專家卡爾·霍瓦特(Karl Horvat)畫出了草圖,並對P1500"怪獸"的諸多特性進行了推論,雖然其中含有一些不夠合理或牽強附會的內容,但整體而言依舊相當有趣。

為何我們不能簡單地成比例放大一種裝甲車輛的設計?其中一個原因是對地面的壓強。只要知道了一種車輛的重量和履帶接地面積,你就能非常輕鬆地算出它的單位壓強。簡單來說,重量與體積成比例,或者說與車輛尺寸成立方比,而履帶接地面積則與尺寸成平方比。如果我們將一種戰車尺寸增大一倍,它的重量會是原來的8倍,而履帶面積只會是原來的4倍,這樣它的對地壓強就是原來的2倍。同時懸掛裝置、輪軸、還有其它所有東西所受的壓力也都倍增,這就是為什麼大象的腿要比火烈鳥的腿粗很多的原因。

■這是"古斯塔夫"列車炮(左)與設想中的P1500"怪獸"(右)從正面同一角度的比較圖,如果"怪獸"採用和"古斯塔夫"一樣的寬度,那麼它的行駛性能將非常糟糕。

■P1500"怪獸"超重型自行火炮的一種自行方案,採用前後分段式的獨立底盤推進系統,但這樣的履帶接地寬度似乎難以負擔它2000噸左右的重量。

輕型履帶車輛(比如布倫機槍車),只需要兩條看起來很可笑的窄履帶。隨著車輛重量增加,相應的履帶寬度也要增加。"百人隊長"坦克的履帶寬大約佔車寬的40%,對於188噸重的"鼠"式坦克,這個數字上升到了66%(車寬的三分之二),事實上"鼠"式坦克最引人注目的特點就是履帶寬度與車寬的比例。

要想讓800毫米火炮具有自行能力,這個"怪物"的重量肯定會超過鐵路上"古斯塔夫"的1350噸,我們暫且保守將其定為1500噸。假設這種1500噸自行火炮履帶所承受的壓強是每平方釐米1.2千克,這個數字介於"百人隊長"和"鼠"式之間,聽起來還不算離譜,於是我們可以利用壓強和重量計算出它所需要的履帶接地面積。如果我們設想中的自行火炮底盤部分大概是6米寬,和"古斯塔夫"所用的鐵路版底盤一樣,為保持行駛性它的高度上限也大致如此,那麼推算結果是這頭巨獸的履帶接地長度需要達到26-27米,履帶寬度需要達到車寬的80%,即每條履帶寬約為2.4米。這樣一輛車首先面臨一個問題,它沒法轉向。

履帶式車輛車長越短,它的履帶接地長度就越短,轉向所需要克服的阻力也就越小。此外履帶越寬,履帶外側能產生的轉矩就越大,這樣車輛才能克服履帶阻力進行轉向。一個履帶式車輛設計的重要指標就是履帶接地長與兩條履帶中線間距的比值,通常這個值是2:1,而在1500噸級自行火炮上這個數值是7.5:1,這太可怕了。一項解決辦法是使用多履帶式底盤,裝上4條或6條履帶,在每條履帶都可以單獨運轉的情況下可以實現轉向,但這種設計導致的結果是車輛的寬度明顯會大大超過6米,車輛的總尺寸也會因此而大幅攀升。因此卡爾·霍瓦特覺得德國人設計中的尺寸比較合理,車體長42米,寬18米,高7米,即使在車重達到2500噸的情況下,只裝有4條各寬1.2米的履帶(總寬度4.8米),那麼該車也會保持較好的行駛能力。

■澳大利亞軍事專家卡爾·霍瓦特畫出的P1500"怪獸"草圖,採用4條各寬3米的履帶,履帶的總寬度達到12米,旁邊還有一輛虎王坦克和一輛運送補給品的卡車作為尺寸對比。

■霍瓦特畫出的P1500"怪獸"射擊狀態草圖。射擊時,"怪獸"會在四周放下固定支架,以抵消800毫米巨炮的後坐力,車體後部的吊車正從半履帶彈藥車上吊送炮彈,注意"怪獸"在主炮的兩側還有2門150毫米副炮。

如果使用4條履帶,那麼就得與4臺U艇柴油機相對應。所有保時捷博士設計的重型坦克都是採用電力驅動,而且人們也很難想像有其它方式能夠匹配這種龐然大物。在U艇中,柴油機既用作發動機也用作發電機,但是在這種1500噸級車輛身上,它們將只被用作發電機。符合邏輯的方式是每臺柴油機各驅動一臺電動機,用以帶動4個履帶行走系統中的一個。當然柴油機和電動機可以被安裝在車內任何地方,因為這些行走系統並不需要任何機械傳動裝置。至於其它信息則較難與霍瓦特的草圖相符合,他也搞不清楚那兩個各裝一門150毫米炮的炮塔會安在哪裡。如果真按圖所示,800毫米巨炮是以半藏式安裝在車上,那麼底盤上將沒有空間來安裝這兩個炮塔。此外,如果這兩個炮塔並排安裝,那麼為了避免碰撞,它們需要的間距也將遠超6米。草圖上所示的裝載甲板以及其上進行裝彈作業的人員都沒有任何防護,當然他們在對那些距離極遠的目標進行射擊時也不需要這些。最令人困惑的是厚達250毫米的前裝甲,這種車輛有如此程度的正面裝甲防護只能證明它能用來進行直瞄射擊,換句話說它可以被視為是一輛坦克而不是一輛自行火炮。

霍瓦特的草圖上還顯示列車炮"古斯塔夫"版的彈藥起重機被保留了下來,而沒有像一般自行火炮一樣自帶一些備彈。列車炮是由它所處的鐵路供給彈藥,這種方式在1500噸級自行火炮行至遠離鐵路後將沒有任何作用。霍瓦特估計德國人會用一種供彈車,一次一枚地將800毫米炮彈運給起重機,可能會是"卡爾"自行臼炮所使用的四號坦克底盤供彈車,也可能是其它底盤改造而來的供彈車。除此以外估計還會有大批其它隨同車輛,包括火控和通信車輛、自行高炮、炊事車等等。

■P1500"怪獸"超重型自行火炮發射炮彈時的景象,可謂是石破天驚。

■現代軍事愛好者所繪製的P1500"怪獸"超重型自行火炮的一款想像圖。

相關焦點

  • 二戰蘇聯SU-152毫米自行火炮號稱動物園殺手據說能打穿費迪南
    列裝部隊的時期剛好是蘇聯衛國戰爭最為艱難的時刻,1942年初左右,SU-76殲擊車採用底盤主要兩種一種是T26退役坦克的底盤,另外一種則是T70試驗型坦克的底盤,整輛SU-76的全重為10噸左右,甚至被T26坦克還要輕,其正面裝甲進過1942年的戰場實戰後,SU-76殲擊車的正面裝甲加強到35毫米左右,主要是防止德軍採用反坦克步槍對坦克成員進行貫穿攻擊。
  • 伊拉克曾研製能夠發射衛星的超級巨炮:350毫米的「小炮」做試驗
    如果今天提到陸軍的大口徑火炮,尤其是身管火炮的話,大多數人會想到155毫米這個口徑。畢竟現在大行其道的所謂「大口徑」火炮,幾乎已經成為155毫米榴彈炮的專有名詞。「古斯塔夫」800毫米列車炮不過在之前,大口徑火炮絕對是一個「變態」的口徑。
  • 陸上420毫米巨炮:炮彈820公斤能飛1分鐘
    【話說軍世】相比較於二戰時代的坦克裝甲突擊,飛機漫天轟炸,一戰時代的重火力還是以火炮為主,大家都不約而同的擴大火炮口徑,製造能夠投射巨大彈丸的陸上巨炮。
  • 俄羅斯2S7M型203毫米自行加農炮升級
    這種目前世界上口徑最大的自行壓制火炮,前身是令人生畏的2S7「芍藥」自行加農炮(簡稱2S7),能夠在50千米距離上發射高爆破片榴彈、混凝土爆破彈、化學彈甚至戰術核炮彈。然而,在遠程壓制火炮領域,203毫米口徑早已落伍,取而代之的是52倍徑155毫米自行榴彈炮。那麼,為何俄羅斯仍死抱這種「冷戰恐龍」不放手呢?
  • 二戰火炮巔峰:古斯塔夫巨炮一次「表演」,輕鬆毀掉一座城
    毫米巨炮將一發重達7.1噸的炮彈送到了38千米——這在當時是一個了不起的成就。 相比之下,一戰的「大貝莎塔」420毫米攻城炮,僅能把一噸的炮彈射到13公裡;同時期的日軍大和號戰列艦的460毫米主炮的最遠射程也就39公裡。800毫米炮彈重量也是世界之最:穿甲彈7.1噸,高爆彈4.8噸;體積上,炮彈比人還高,裝填炮彈需要使用起重機。除了二戰後美蘇分別研發的「原子安妮」核大炮和2A3核大炮,沒有常規炮彈的威力能比得上古斯塔夫列車炮。
  • 德軍裝甲擲彈兵排長的座駕:Sdkfz 251/10型37毫米炮半履帶裝甲車
    早在二戰爆發前,德軍就已經意識到了自行反坦克火炮的戰術重要性,傳統的牽引式反坦克炮機動太過緩慢,往往不能迅速地給予裝甲部隊有力的支援,這個情況對於僅裝備Sdkfz 251型裝甲運兵車的德軍摩託化步兵部隊來說尤為嚴重。
  • 德國巨炮重1350噸,需用250人組裝三天,世界第一大炮有多牛
    一邊是堡壘裝甲越造越厚,而另一邊為了摧毀這些堡壘,又投入大量資源研製重型大炮。其中,德國製造了人類有史以來口徑最大的可移動膛線炮——「古斯塔夫」巨炮。二戰期間德國的第一座鐵道炮,古斯塔夫巨炮,第二座鐵道炮多拉炮。這兩座鐵道炮是德國希特勒時期由克虜伯製造的超重型火炮。其設計目標是為了給前線部隊提供火力支援,擊毀各國陸軍視為防禦主幹的大型要塞與巨型碉堡。
  • 繳獲的法國最強坦克 配備105毫米榴彈炮 德軍B2自行炮到底有多皮實
    得益於德國強悍的軍事工業,出名於國際的不光光是虎式、豹式這些外形霸氣的主戰坦克們,這種看起來賊頭賊腦怪裡怪氣的105 leFH18B2t自行火炮也因為B1重型坦克和105毫米口徑榴彈炮的特殊組合,而吸引了無數軍事愛好者的目光。
  • 俄羅斯2S7M型203毫米自行加農炮升級
    這種目前世界上口徑最大的自行壓制火炮,前身是令人生畏的2S7「芍藥」自行加農炮(簡稱2S7),能夠在50千米距離上發射高爆破片榴彈、混凝土爆破彈、化學彈甚至戰術核炮彈。然而,在遠程壓制火炮領域,203毫米口徑早已落伍,取而代之的是52倍徑155毫米自行榴彈炮。那麼,為何俄羅斯仍死抱這種「冷戰恐龍」不放手呢?
  • 蜇人的蜜蜂——二戰德軍「野蜂」自行火炮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蘇德戰場,除了爆發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裝甲對戰之外,也爆發過數次大規模的炮兵對決。為了能夠在炮兵裝備上壓制對方,除了傳統的牽引式火炮之外,蘇聯和納粹德國都裝備了各種數量龐大且性能不俗的自行火炮。而今天就為大家簡單介紹下二戰時德軍裝備的「野蜂」自行火炮。
  • 800毫米口徑的世界第一火炮,一發炮彈重7噸,炸出足球場大小深坑
    要論在戰場上可以發揮出超強殺傷力的武器其實有很多,如有著「陸戰之王」一稱的坦克、「海上霸主」航母、「空中利器」五代戰機等,而有這樣一種武器同樣會爆發出強大威力,那就是火炮,口徑大、威力強悍,如英國的25磅榴彈炮、美國的155毫米榴彈炮等,正因為如此,人們將其稱為「戰場鐵錘」。
  • 二戰德軍的野牛、黃蜂、蟋蟀再到野蜂,現代自行火炮的開山之作
    第一門自行榴彈炮由法國於1917年發明。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坦克誕生後不久,法國人為了使笨重的牽引式炮具有更好的機動性,能夠在各種地形條件下迅速地思考轉移陣地,在一輛履帶坦克底盤上安裝一門野戰炮,使具有機動越野性能。但這時的自行火炮沒有裝甲防護,只適用於對步兵進行火力支援。 世界上第一門具有裝甲防護的炮塔式自行火炮是由德國人製造的。
  • 以現代工業水平,能否造完整的800毫米炮管?大炮巨艦還有機會?
    網友:以現代的工業水平,能不能造出一根完整的800毫米巨炮炮管?其實以現代鋼鐵工業水平能力,完全可以製造一整根的800毫米炮管,製造炮管需要大型鋼坯,根據「古斯塔夫」800毫米巨炮的炮管的數據:炮管內徑是800毫米、炮管長32.48米,整體製造這麼一根炮管所需要的粗鋼坯至少要在100噸/一個,而冶煉這個大鋼坯就需要用200噸以上的大型轉爐,一次性冶煉200噸鋼水並且澆鑄成電渣重熔爐所用的自耗電極,圖片上就是200噸的大型轉爐
  • 有史以來壓力最大的武器,二戰德國SPG自行火炮
    SPG自行火炮法蘭西戰役中,德軍裝備的野牛自行火炮表現優異,堅定了德國繼續研究相關武器裝備的決心。不過擺在德國面前的問題是,德軍缺乏足夠的裝甲底盤用於改裝工作,於是大量繳獲的坦克底盤被用來進行改裝。戰鬥室的正面和兩邊用11~22毫米不等的鋼裝甲加以保護,僅能抵擋輕武器和炮彈破片的攻擊。它的主炮為一門105毫米le.F.H.16榴彈炮,該炮為德國一戰時大量使用的榴彈炮,性能不及德軍二戰時廣泛使用的Le.FH 18型,不過兩者彈藥可用通用。
  • 一顆炮彈重7噸,什麼樣的火炮需要1400人同時操作?
    克虜伯是世界上實力最強、知名度最高的火炮工廠,一戰時期曾設計出著名的「巴黎大炮」,射程可達驚人的131千米。儘管擁有豐富的巨型火炮設計經驗和成功的先例,但研發一款口徑1000毫米的火炮還是一項相當艱巨的任務,當年巴黎大炮的口徑也不過210毫米。
  • 二戰德國的火炮都是怪物嗎?德軍最強火炮和蘇聯最強要塞的對決
    蘇軍火炮把他們壓制的喘不過氣來。 為了對付和攻克塞瓦斯託波爾要塞,德國鬼子調動了卡爾臼炮。這門炮發射540毫米迫擊炮彈,射程最遠可以達到一萬米左右,但它的發射速度也很慢:10分鐘才能打一發。德國鬼子的火炮本來都是用來對付法國人馬奇諾防線,結果沒派上用場。在東線,德國人遇上了難啃的骨頭:蘇聯人堡壘群和固定火力點的巨炮,於是這些德國火炮就被拉到東線去服役了。
  • 水上重坦克:炮艇裝坦克炮,381毫米巨炮的「淺水艇」
    【話說軍世】在海軍艦艇中航空母艦、兩棲攻擊艦、戰列艦、驅逐艦都是大中型水面艦艇,很有話題可說,而相對來說,幾百噸幾十噸的小艇,可說的故事要少一些,不過也有炮艇裝坦克炮,381毫米巨炮的「淺水艇」等等歷史。
  • 小船配重炮:頂著「祖傳」381毫米巨炮的個性艦艇
    小身板配重炮:頂著「祖傳」381毫米巨炮的個性艦艇早在一戰時代,英軍就裝備了黑暗界級等淺水重炮艦,這種艦艇不論是在外觀還是在實際數據和性能上,都不是海軍用的交戰艦艇,雖然它們都配了重炮,不過並不具備與大噸位戰艦交戰的實力。
  • 巨炮大艦的誕生:戰列艦410毫米主炮,炮彈重達1.02噸
    【話說軍世】在一戰後期,海軍強國們開始發展主炮口徑更大,火力更強的戰列艦,其中美國率先於1915年開工了裝備406毫米艦炮的科羅拉多號戰列艦,日本也不敢落後,1917年開工了主炮口徑更大的長門號,成為了「海軍假日」期間巨炮大艦中的數據最強者。
  • 小船配重炮輸出:頂著「祖傳」381毫米巨炮的個性艦艇
    小身板配重炮:頂著「祖傳」381毫米巨炮的個性艦艇早在一戰時代,英軍就裝備了黑暗界級等淺水重炮艦,這種艦艇不論是在外觀還是在實際數據和性能上,都不是海軍用的交戰艦艇,雖然它們都配了重炮,不過並不具備與大噸位戰艦交戰的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