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作霖統治東北三省近20年,曾多次率軍入關參加軍閥混戰,並一度控制北京政權,將其勢力伸張到蘇皖滬一帶,烜赫一時,不可一世。
張作霖奉系軍閥之所以能稱雄一時,有很多原因。他擁有東北奉(天)、吉(林)、黑(龍江)三省兵工廠,作為他從事軍閥混戰源源不斷的軍火供應基地,也是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
東三省兵工廠在舊中國各兵工廠中,以1922年建設的炮廠成就最為突出。它所生產的火炮口徑之大、品種之多、質量之優,為同時期各兵工廠所不及。該廠以民國年號為標識,仿照日本「三八」式,製成「民14式」160毫米重榴彈炮,射程達5900米。還曾試造兩門口徑為240毫米的榴彈巨炮,因「九·一八」事變爆發而停止。
1922年,張作霖在瀋陽北大營建造了迫擊炮廠,佔地50畝,1926年正式命名為「奉天迫擊炮廠」。因原廠房狹小,又在工業區建了一間面積為70畝的新廠。1927年2月新舊兩廠合併,1929年改稱「遼寧迫擊炮廠」,內分炮廠、炮彈廠和火藥廠。
1931年「九·一八」事變的當天晚上,日本侵略軍以大炮轟擊東三省兵工廠,次日上午10時,佔領了這座兵工廠。廠內庫存物資均被其掠奪。遼寧迫擊炮廠則於當天晚12時被日軍侵入,廠房被毀,損失各種迫擊炮、車輛、機械、炮彈等軍械,張作霖苦心經營的軍事工廠盡落日人之手。
東北淪陷後,東三省兵工廠改名為「奉天造兵所」,工廠規模有所縮小。隨著日本侵略戰爭的擴大,對軍火的需求亦日益增加,該廠的規模又逐步擴大。到1937年7月,偽滿投資2000萬元,並陸續達1億元。1938年工廠發展到最盛時期,全廠職員增到1200多人,工人增至3萬多人,其中日本職工達3000多人,機器設備達12000部,還在瀋陽以南孤家子建設新的無煙火藥廠,將原火藥廠遷並新址。
1941年底,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後,為防盟軍空襲,從1942年起在東北各地選址,建設地下兵工廠。1944年12月,美機兩次轟炸,舊重炮廠、新大口徑炮廠大部被炸毀,填藥、車輛廠等全毀,槍廠、信管厂部分被炸,於是開始疏散遷移。1945年春將槍厂部分設備運至寧安,槍彈厂部分機器移於汪清,機槍廠本擬遷建於鐵嶺,因日本投降而停止。
1945年8月8日,蘇聯對日宣戰。蘇軍佔領瀋陽後,將該廠機器運走2400部,並炸毀了孤家子火藥廠。9月,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軍隊佔領瀋陽,11月25日又主動撤出,在運輸條件十分困難、時間異常緊迫的情況下,從該廠搶運出約100部機器和少量工具。
1946年1月15日,國民黨軍隊進入瀋陽。3月,國民黨政府兵工署接管該廠,並改名為「瀋陽兵工廠」,這時,廠內尚有設備6000多部。4月底電廠開始發電,槍廠、槍彈廠、手榴彈廠、機器廠相繼復工,隨後又修好火工、火炮、炮彈等廠。11月9日,瀋陽地區各兵工廠組建為「第九十兵工廠」,任命陳修和為總廠長。
1948年3月,國民黨軍隊在東北接連失敗,蔣介石主張撤出瀋陽,將主力退據錦州。但東北「剿總」總司令衛立煌和第九兵團司令廖耀湘以「瀋陽有兵工廠,每月可製造裝備一個師的武器和彈藥」為由,都不贊成放棄瀋陽。蔣介石仍決定將該廠重要設備和技術員工5000多人撤到臺灣,建立瀋陽兵工廠臺灣分廠,陳修和與衛立煌交談後,兩人都明確表示反對。
當人民解放軍兵臨城下時,蔣介石恐怕兵工廠落入解放軍之手,曾下令予以破壞,陳修和拒不執行。此時,中共地下黨組織了一支300多人的護廠隊伍,防止國民黨軍隊特務炸毀工廠。10月30日,衛立煌乘飛機逃離瀋陽,邀陳修和同機離沈,陳虛與應付。第二天,駐瀋陽特務頭子要陳同乘最後一班飛機速逃,陳仍予以拒絕。次日瀋陽解放,這座大型綜合性兵工廠被完整無損地保護下來。中國人民解放軍東北軍區任命陳修和為瀋陽兵工廠廠長。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