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619炮戰 臺軍240巨炮首發威

2021-01-09 華夏經緯網

金門的240公釐M1榴彈炮,曾於六一九炮戰還擊共軍。(記者程嘉文攝影)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臺「立法院」日前修法,讓金門六一九炮戰與金馬自衛隊員取得榮民身份。臺灣地區防務部門明天(4月12日)將利用例行記者會,宣布相關人員的核認作業。

    發生於1960年的「六一九炮戰」知名度不高,但卻是臺軍配屬在金門的240公釐巨炮,唯一一次對大陸開火攻擊。

    「六一九炮戰」亦稱「六一七炮戰」,是因1960年美國馬英九艾森豪宣布,將於6月18日訪問臺北。中共因此提前宣布,為抗議「美國幹涉中國內政」,將於6月17、19兩日擴大炮擊金門(18日則屬「單打雙停」例行停火日)。17、19日,共軍各向金門炮擊八萬多發,守軍7人死亡。

    由於美方壓力,臺灣地區防務部門原本禁止金門守軍還擊,但司令官劉安祺卻自行下令,從19日早晨起還擊大陸。劉安祺晚年受訪回憶,當時眼見金門被敵人炮彈猛轟,決定不顧命令全力反擊,並投入剛運到島上的240公釐榴彈炮,有效壓制敵方炮火。

    事後,劉安祺一度因為擅自還擊而被懲處,但臺灣防務部長俞大維向蔣中正馬英九說情。俞大維表示,將在外軍命有所不受,「軍人如果沒有這口氣,調他去戰場幹什麼?」蔣馬英九被他說服,最後劉安祺未遭處分。

    240公釐榴彈炮,至今仍是臺軍口徑最大的巨炮,至今仍在金馬外島服役。外界經常誤以為它們參加了1958年的八二三炮戰,其實八二三期間中美兩國海軍合作發動「鴻運」計劃,搶送上島的是口徑較小的8英寸(203公釐)自走榴炮。

 

來源:臺灣《聯合報》

 

責任編輯:邱夢穎

相關焦點

  • 臺軍這種巨炮炮彈殺傷範圍高達500米,將會是重要的打擊目標
    臺軍陸軍一共裝備有5型大口徑火炮,其中口徑最大一型炮彈重163.3公斤,殺傷範圍高達500米,威力巨大。另外還有從105毫米到203毫米4種野戰重炮,假如爆發戰爭,這些重炮將會是重點打擊目標。1958年美國開始向臺軍緊急援助M59型加農炮,用於金門炮戰。該炮屬於是牽引式火炮,全重12600公斤,最大射程23500米,射速1發/分,炮組成員14人。
  • 823炮戰使用了原子炮彈?臺軍上將回憶203自行榴彈炮
    作者:薩沙本文章為薩沙原創,謝絕任何媒體轉載【薩沙講史堂第六百六十八期】(軍事系列第297講)金門炮戰中,有一種美制武器對戰局影響非常大,這就是M55 203毫米自行榴彈炮。看看臺軍葉昌桐上將,對於當年運輸火炮的回憶。聽薩沙說一說吧。
  • 臺軍在馬祖操演巨炮 宣稱能「嚇阻」解放軍演訓
    (呂昭隆攝)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臺軍陸軍馬祖防部北高守備大隊近日於北竿塘歧村進行夜間甲車機動訓練,模擬解放軍對馬祖進行登陸作戰,多輛CM21甲車在敵火攻擊下,載運官兵進入坑道,保存戰力待命進行反擊作戰。另依戰備計劃進行8寸榴炮射擊演練,8寸榴炮射程16.8公裡,遠達福建沿海地區,臺軍方面稱,對解放軍演訓具有嚇止壓製作用。
  • 823炮戰60周年:瞄向廈門的這一種巨型重炮,依舊陰魂不散
    今天是「823炮戰」六十周年,雖然這一我國歷史上極為關鍵的炮戰已經過去這麼久,但其歷史重要性絲毫未降低。而距離廈門僅有狹窄水域阻隔的金門島上,有一種巨型榴彈炮,可謂「陰魂不散」,值得我們再好好研究。這一號稱「黑龍」的240毫米重炮,是金門與馬祖兩島的重要火力支援武器。說起來,「黑龍」240毫米重炮,曾在東北亞半島上與中國志願部隊交戰!二戰後的這一場中美交鋒的戰爭中,我志願部隊首次遭遇美軍二戰中最好的重炮之一、編號M1的「黑龍」240毫米榴彈炮。
  • 落在金門的炮彈為何不爆?炮擊金門留下的神秘炮彈如今成寶貝!
    在金門當兵的臺軍老兵,退役時也要帶上一把菜刀給老媽、一瓶金門高粱給老爸。金門開放旅遊後,菜刀成了大陸遊客必買的物件,笑稱「大陸當年送去的炮彈,如今變成菜刀回到大陸」。 按此義,用「萬炮齊發」形容這兩次炮擊金門很貼切。 此後,我福建前線部隊與金門守軍之間的炮戰時緊時松,到了1958年,即狹義所指的金門炮戰開始之年,情況有了變化。
  • 臺媒:臺軍「馬祖防衛指揮部」進行榴炮演練,射程遠達福建沿海地區
    據臺灣媒體《自由時報》12月13日報導,解放軍頻頻派出軍機進入臺灣西南空域,臺海當面的解放軍部隊也時有演習,增添臺軍戰備壓力。報導指出,射程可達45公裡的雷霆2000多管火箭系統,臺灣軍方已將其前進部署到馬祖,由於射程大於外島防區的240炮及8吋榴炮,威力更為強大,「臺灣軍方對此十分低調,並未公開證實雷霆2000多管火箭系統已前進到馬祖部署」。
  • 臺軍演練二戰時古董榴彈炮,射程16.8公裡!揚言覆蓋福建沿海
    據臺媒報導稱,解放軍軍機最近加大繞臺頻率,同時解放軍也舉行了多場演習,這些行動讓臺軍"倍感壓力"。對此,臺灣當局竟然想到把二戰時期的古董榴彈炮搬出來演練,結果被臺網友吐槽……內容極度精彩,咱們繼續往下看!
  • 臺軍夜間機動訓練:先坐裝甲車進坑道保命
    在這一背景下,臺軍也加強了軍事防禦的系統化作戰能力,抗衡來自大陸所謂的「軍事威脅」。近日,臺軍進行夜間機動訓練,模擬解放軍在對馬祖展開軍事進攻的情況下,通過裝甲車運輸臺軍進入坑道保存實力,並待命對解放軍進行反擊作戰。據臺媒12月13日報導,這次夜間機動訓練在「馬祖防衛指揮部北高守備大隊」統籌下進行,演習地點位於北竿塘歧村。
  • 金門旅遊攻略篇
    金門交通飛機金門機場,目前可從臺北、臺中、嘉義、臺南、高雄等五地飛往金門,自臺灣至金門約需45-50分鐘的航程。每年的三月到四月間,機場常因霧氣圍繞而被關閉。飛金門航空公司:遠東、立榮、復興。、黃氏祠堂別業、得月樓→莒光樓→八二三炮戰→海濱公園 D2太武山→中山紀念林→馬山觀測所。
  • 臺軍再次演習,8英寸榴炮「嚇退」解放軍?
    事實上,這已經不是臺軍第一次想要通過8吋榴炮來「威懾解放軍」。早在1958年的金門炮戰中,臺軍就曾利用8吋榴炮來鎮守馬祖島,而在當時,8吋榴炮可以說是臺灣地區的最佳「反擊利器」。緊跟著《自由時報》的報導,臺灣地區「中時新聞網」也發布了一篇文章。文章詳細的闡述了「馬祖防衛指揮部北高守備大隊」在北竿塘歧村實施裝甲車機動訓練,而且是在夜間開展的軍事演習。
  • 臺灣240mm巨炮射擊,威力十足?對不起,還要全手工裝填彈藥
    被稱為臺灣鎮島之寶的240mm榴彈炮最近又開始了射擊演習,「聲勢巨大」,一個炮彈就重150公斤,需要進3名士兵才能抬得動,多厲害!臺灣軍方,也對這款武器寄予厚望,宣稱這款巨炮有著戰略威懾力,還給它取了個黑龍這樣霸氣的名字。
  • 炮擊金門,艾森豪步步為營設下圈套,怎料反被一招輕鬆化解
    金門炮戰金門炮戰,是在1958年8月23日到10月5日之間,發生在金門的一場戰役,是國共雙方的一場較量。當時國共雙方就是將隔海炮戰作為主要攻擊戰術,所以這場戰役被稱為「金門炮戰」。當時的炮戰是由中國人民解放軍首先展開的,在1958年的時候,中國人民解放軍對駐紮在福建省金門島的國民黨展開了猛烈的懲罰式炮擊,而後國民党進行了反擊。在炮擊初期的時候,中國人民解放軍著重打擊金門島上國民黨的軍事力量,並且在戰爭後期封鎖了海運線,對於國民黨力量進行限制。
  • 這裡經歷過1958年「八二三炮戰」的洗禮,「英雄三島」戰地觀光園
    英雄三島即廈門市翔安區的大嶝島、小嶝島、角嶼島,這裡與金門島一衣帶水隔海相望,是祖國大陸距離臺灣金門最近的地方。有著「英雄三島」之稱的大嶝島是重要歷史事件「八·二三」炮擊金門的發生地。戰地觀光園坐落在大嶝島東南端,這裡曾經歷過1958年「八·二三」炮戰的洗禮,一度成為戰爭廢墟。昔日的前沿陣地,如今舊貌換新顏,到處呈現一派勃勃生機。雕塑廣場的烈士塑像訴說著割捨不斷的海峽骨肉情緣,再現了那炮光紛飛的年代,三島軍民為實現祖國統一英勇獻身的壯舉。在炮火中奮勇支前的女民兵張韭菜。
  • 臺軍演訓馬防部操演巨炮
    @銳看臺灣報導 臺陸軍馬防部北高守備大隊,近日於北竿塘歧村進行夜間甲車機動訓練,模擬解放軍對馬祖進行登陸作戰,臺軍多輛CM21甲車在敵火攻擊下,載運官兵進入坑道,保存戰力待命進行反擊作戰。馬防部指出,8吋榴炮為馬祖地區僅次於240公裡的大炮,最遠射程可達16.8公裡,遠達大陸福建沿海,當年戰時的駐軍就是以此為反擊利器,每年聯合反登陸操演實彈射擊時,巨炮發射帶來的震撼衝擊,連塘岐村內的汽車防盜器都會因此警報大作,可見"威力不凡"。
  • 臺軍在馬祖炮擊演練,揚言火力覆蓋福建沿海
    近日,臺軍在馬祖炮擊演練,揚言火力覆蓋福建沿海!連續數日巡航下,「臺獨」還敢囂張?據海峽導報12月13日報導,日前,臺防務部門依戰備計劃進行8寸榴炮射擊演練,號稱射程達到16.8公裡,遠達中國福建沿海地區。島內綠媒稱,射程可達45公裡的雷 霆2000多管火箭系統,臺灣軍方已將其前進部署到馬祖,由於射程大於外島防區的240炮及8寸榴炮,威力更為強大。
  • 從央視熱播紀錄片,回顧驚心動魄的1958炮擊金門始末
    【兩岸快評第817期】60多年前,一場炮戰在海峽兩岸驟然打響,這就是「1958炮擊金門事件」,又稱第二次臺灣海峽危機,臺灣方面稱為「八·二三炮戰」,是指1958年8月23日開始的、發生於金門及其周邊的一場戰役。
  • 金門大擔島法師超渡國共陣亡將士 系68年來首次
    【環球網綜合報導】2017金門兩岸和平消災祈福超薦大法會23日在小金門及大擔島分設法壇,超渡1949年後歷次兩岸戰役犧牲將士。這是小金門及大擔島68年來首次舉行的超渡祈福大法會。據香港中評社8月24日報導,1950年7月26日,解放軍近700人進攻大、二擔島,先在北山南端海灘登陸,進而佔領了北山高地;接著又在南山海灘登陸,佔領了南山高地一部分,與臺軍在大擔島爆發戰爭,但由於缺乏渡海作戰經驗,也沒有現代化艦艇,僅靠幾十艘機帆船作為運輸主力,後續部隊受到潮汐限制,無法適時增援,導致失敗,300多位官兵壯烈犧牲。
  • 他19歲痛擊蘇軍,25歲當上少將,45歲升中將,48歲死於金門戰役
    他19歲痛擊蘇軍,25歲當上少將,45歲升中將,48歲死於金門戰役 1910年,趙家驤生於河南,幼年時,吳佩孚在河南招兵,趙家驤作為童子軍參軍。在直奉戰爭中戰敗被俘,進入東北軍系統,被推薦東北講武堂。
  • 金門離大陸那麼近,為什麼當初沒有收復回來?
    那麼當初解放軍解放廈門的時候,為什麼沒有順便解放金門呢?要知道廈門島和金門島的面積是十分相近的,如果當初收復了金門島,那麼對於今天廈門的發展來說,將具有極大的助力。1949年10月25日,在廈漳戰役大勝的背景下,解放軍乘勝追擊,組建了三個步兵團實施金門島登陸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