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央視熱播紀錄片,回顧驚心動魄的1958炮擊金門始末

2020-12-21 中國臺灣網

【兩岸快評第817期】

60多年前,一場炮戰在海峽兩岸驟然打響,這就是「1958炮擊金門事件」,又稱第二次臺灣海峽危機,臺灣方面稱為「八·二三炮戰」,是指1958年8月23日開始的、發生於金門及其周邊的一場戰役。最近,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國家記憶》欄目重磅推出十集大型文獻紀錄片《一九五八炮擊金門》,為我們重現驚心動魄的1958炮擊金門的前前後後。

1958年炮擊金門,是國共兩黨之間最後一次大規模兵戎相見,但它又不是中國長期內戰的簡單順延,伴隨著世人矚目的政治博弈和外交鬥爭,這場戰爭不僅打擊了國民黨「反攻大陸」的囂張氣焰之外,也使美國在臺海推行「劃峽而治」、「兩個中國」的政策破產。

炮擊金門發生的國際背景

在很多不了解臺灣問題的人的眼中,金門島是隸屬於臺灣省,實際上,金門和馬祖地區,都是我國福建省的一部分。金門島的地理位置離廈門市也最近只有10公裡,但離臺灣島卻有210公裡。20世紀50年代中期,困守臺灣一隅的蔣介石集團,在美國的羽翼庇護之下,繼續做著「反攻大陸」的美夢,並以金門、馬祖為基地,經常對大陸地區進行騷擾。

在國際上,1958年的中東事件,成為炮擊金門的導火線。7月14日,伊拉克人民發動革命,推翻了舊有的統治集團,隨後,美國出兵入侵黎巴嫩,英國部隊入侵約旦,企圖對伊拉克人民施壓,扼殺中東人民的革命行動,同時美國宣布它在遠東地區的陸海空軍進入戒備狀態。以蔣介石為首的臺灣當局以為「反攻大陸」時機已到,企圖進一步將事態擴大。8月6日,臺灣所謂「國防部」宣布進入高度戒備狀態,同時大量增兵金門、馬祖,使這兩個地方的兵力多達10萬餘人,佔臺灣陸軍總數的1/3,臺海局勢處於高度緊張狀態。

8月11日,美國國務院發布「不承認共產黨中國政府的備忘錄」,重申不承認中國。為了粉碎美國政府的「兩個中國陰謀」,適當打擊臺灣國民黨當局的軍事挑釁,並聲援中東人民,8月17日,毛澤東在北戴河會議上作出炮擊金門的決定。

炮擊金門的具體過程

1958年8月23日下午5點50分,隨著紅色信號彈的升空,福建前線的數千發炮彈從各個不同方向飛向金門國民黨軍隊駐地。這次炮戰共持續85分鐘,向金門發射炮彈3萬多發。國民黨軍隊措手不及,損失慘重。

這場炮戰立刻使金門成為全世界關注的焦點。中國人民解放軍在第一天炮擊之後,一方面繼續對金門島進行炮擊;另一方面出動海軍艦艇對國民黨部隊的海上目標進行打擊。由於解放軍的封鎖戰略,國民黨對金門駐軍的補給運輸一度中斷。

8月27日和9月4日,蔣介石兩次要求美國以武力阻止解放軍對金門的攻擊,並對金、馬的運補軍需提供護航。美國一方面決定協防金、馬,派遣了第七艦隊及美國其他海軍部隊進入臺灣海峽;另一方面,美國不同意美軍介入臺海戰事,以免不能自拔,故而老調重彈,敦促蔣介石從金門、馬祖撤軍,讓出金、馬以換取停火,在海峽之間確定一條界線,與中國大陸「劃峽而治」。

但這幾個小島對蔣介石來說,卻是萬萬不能放棄的。因為當時,在中國大陸的所有省區當中,控制在蔣介石手中的,除了臺灣以外,只有隸屬於福建省的金門、馬祖地區了。這些島嶼成了蔣介石同大陸還有聯繫的唯一政治紐帶。如果失去金、馬,蔣介石「反攻大陸」的口號就將不攻自破,美國政府就可以公開地支持「臺灣獨立」,或以「臺灣地位未定論」為由實行國際託管,蔣家王朝就將搖搖欲墜。因此蔣介石當即對美方意見表示反對,美國和臺灣當局的矛盾由此公開化。

9月4日,在毛澤東的命令下,中國人民解放軍對金門的炮擊停止了三天。挾炮擊聲勢,中國政府向世界宣布中國擴大領海線至12海裡。9月8日,由美國護航的臺灣運輸船隊向金門駛發,解放軍在毛澤東的「不打美艦」的命令下向臺灣運輸船開火,此時美國船艦竟立馬拋下臺灣船隊而向臺灣方面逃遁。此舉顯示了美國協防臺灣的底線,業已形成了在臺灣政策上的「脫身主義」。

摸清美國的戰略底牌之後,毛澤東主席清醒地認識到了時局的變化,毅然決定改變封鎖金門的方針,讓金門、馬祖繼續留在蔣介石的手中。因為如果蔣介石失去金、馬,也就失去象徵其在大陸存在的最後據點,這無疑會助長製造「兩個中國」的陰謀。相反留下金、馬,有利於激化美蔣矛盾,爭取臺灣軍民的支持,即用金、馬套住臺灣。因此中央確定了「打而不登、封而不死」的策略。遂於10月6日以國防部長彭德懷的名義宣布:「為了人道主義,從10月6日起,暫以7天為期,暫停炮擊,你們可以充分自由地輸送供應品,但以沒有美國人護航為條件,如果護航,不在此例。」而且就在同一天,中國政府通過新聞媒介發表了《告臺灣同胞書》,中共中央提議國共兩黨舉行和平談判。

美國為逼使蔣介石放棄金、馬,達到「劃峽而治」的目的,在10月8日宣布停止為蔣軍護航。這使蔣介石大為惱火,10月14日在接受《泰晤士報》採訪時聲明,堅守金、馬,並前往金門視察,藉此向美國表示,「劃峽而治」絕無餘地。為了說服蔣介石,美國國務卿杜勒斯利用解放軍停止炮擊兩個星期的機會,去臺灣與蔣介石會談。

10月10日,當杜勒斯飛臺途中在阿拉斯加停留時,毛澤東又出奇計,下令恢復炮擊。用毛主席自己的話說:「我們現在的方針是援蔣抗美,堅決反對兩個中國陰謀。杜勒斯現在到臺灣,如果我們不炮擊金門,那實際上是聯美壓蔣;我們炮擊金門,打亂了美國的陰謀,打亂了他的計劃。」

誠如毛澤東的預見,恢復炮擊使杜勒斯鼓吹的「和平使命」破產,對蔣介石來說,解放軍恢復炮擊,使他有足夠的證據對美國人說停火和平不可能,因此有了固守金、馬的口實。

10月25日,中國共產黨又宣布以後逢單日打炮,雙日不打炮。還提醒臺灣當局:「中國人的事只能由我們中國人自己解決,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沒有兩個中國,這一點我們是一致的。美國人強迫製造兩個中國的伎倆,全中國人民,包括你們和海外僑胞在內,是絕對不允許其實現的。」

隨著時間的推移,單日打炮也不是逢單必打,打也只是象徵性的,傳統節日更是停止炮擊,兩岸局勢漸趨緩和。在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下,兩岸形成了對付美國的默契,此後,金門炮擊進入了打打停停、以打促和的階段,並一直持續到1979年才結束。1979年元旦,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部長徐向前發表文告,宣布結束炮擊金門。

炮擊金門的意義和影響

在華藝出版社出版、沈衛平所著的《八·二三炮擊金門》一書中如此評價炮擊金門的意義:作為一場震撼世界的的戰役,炮擊金門的影響是多方面的、現實的和長久的。包括軍事懲戒、政治分化、外交配合、政策宣示、戰略摸底、策略謀對、實戰練兵等等。

炮擊金門在很大程度上打擊了國民黨「反攻大陸」的囂張氣焰,同時也使美國認識到國共兩黨在「一個中國」立場上的高度統一,在很大程度上挫敗了美國分裂中國的陰謀。《八·二三炮擊金門》一書中指出:「黨爭、政爭在戰役中已經降為次要,統一與分裂之爭明顯地上升居於主導位置。防止美國分割版圖、肢解中國始終是毛澤東第一位的思考。中國幾千年歷史的發展規律就是如此,一旦國土出現分裂,統一便成了高於一切的國家、民族之最高利益所在。」

此外,1957年底中斷的中美大使級的談判因為炮擊金門而重新啟動。這也初步確立了日後中美雙方在臺灣問題上的談判機制。通過金門炮擊,中國政府也摸清了美國介入臺海衝突的程度和底線,測試了美國和臺灣所謂「共同防禦條約」的效力,為日後中央領導層的決策提供了較好的參考。同時,美國和臺灣的矛盾也在此事件中得以暴露。

值得一提的是,炮擊金門發生後,美國曾經威脅對大陸使用核武器,而蘇聯發表聲明表示,如果美國對大陸實行核攻擊,那麼美國也將遭到「應有的、同類武器的攻擊」,這就使美國在很大程度上不敢為所欲為。炮擊金門也顯示了一種正義的力量,在很大程度上聲援了中東人民的正義鬥爭,使全世界的反帝鬥爭受到了鼓舞。

當然,最重要的是,通過這次事件,海峽兩岸在「一個中國」原則立場上的高度默契,為兩岸關係日後的互動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這對我們當前看待和處理的兩岸關係,無疑仍是一筆寶貴的財富。(編輯:李傑)

相關焦點

  • 炮擊金門始末(四):毛澤東親自起草《告臺灣同胞書》
    央廣網6月6日消息(姜廷玉)1958年,面對美國的軍事恐嚇和臺灣當局的戰爭叫囂,毛澤東決策和指揮了人民解放軍炮擊金門。炮擊金門作戰,是新中國一次較大規模的作戰行動,它挫敗了美國當局幹涉中國內政,製造「兩個中國」的圖謀,嚴懲了臺灣國民黨軍隊,有力地維護了國家的主權和安全。  炮擊金門作戰,既是一場軍事鬥爭,也是一場政治鬥爭、外交鬥爭和宣傳鬥爭。
  • 落在金門的炮彈為何不爆?炮擊金門留下的神秘炮彈如今成寶貝!
    最早從1953年1月份開始,我軍便有計劃地對金門的炮兵陣地、碼頭、機場和艦艇進行炮擊,但這種射擊只是警戒和試探性質,發射的炮彈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到了1954年9月3日、22日,我軍進行了兩次炮擊。這兩次炮擊的規模較大:9月3日,5個炮兵群共150餘門火炮,炮擊1小時50分鐘;9月22日,4個炮兵群共130餘門火炮,炮擊75分鐘,兩次炮擊的落彈數量都在萬數左右。
  • 炮擊金門,艾森豪步步為營設下圈套,怎料反被一招輕鬆化解
    金門炮戰金門炮戰,是在1958年8月23日到10月5日之間,發生在金門的一場戰役,是國共雙方的一場較量。當時國共雙方就是將隔海炮戰作為主要攻擊戰術,所以這場戰役被稱為「金門炮戰」。當時的炮戰是由中國人民解放軍首先展開的,在1958年的時候,中國人民解放軍對駐紮在福建省金門島的國民黨展開了猛烈的懲罰式炮擊,而後國民党進行了反擊。在炮擊初期的時候,中國人民解放軍著重打擊金門島上國民黨的軍事力量,並且在戰爭後期封鎖了海運線,對於國民黨力量進行限制。
  • 金門619炮戰 臺軍240巨炮首發威
    金門的240公釐M1榴彈炮,曾於六一九炮戰還擊共軍。(記者程嘉文攝影)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臺「立法院」日前修法,讓金門六一九炮戰與金馬自衛隊員取得榮民身份。    發生於1960年的「六一九炮戰」知名度不高,但卻是臺軍配屬在金門的240公釐巨炮,唯一一次對大陸開火攻擊。    「六一九炮戰」亦稱「六一七炮戰」,是因1960年美國馬英九艾森豪宣布,將於6月18日訪問臺北。中共因此提前宣布,為抗議「美國幹涉中國內政」,將於6月17、19兩日擴大炮擊金門(18日則屬「單打雙停」例行停火日)。
  • 金門離大陸那麼近,為什麼當初沒有收復回來?
    那麼當初解放軍解放廈門的時候,為什麼沒有順便解放金門呢?要知道廈門島和金門島的面積是十分相近的,如果當初收復了金門島,那麼對於今天廈門的發展來說,將具有極大的助力。1949年10月25日,在廈漳戰役大勝的背景下,解放軍乘勝追擊,組建了三個步兵團實施金門島登陸作戰。
  • 這裡經歷過1958年「八二三炮戰」的洗禮,「英雄三島」戰地觀光園
    英雄三島即廈門市翔安區的大嶝島、小嶝島、角嶼島,這裡與金門島一衣帶水隔海相望,是祖國大陸距離臺灣金門最近的地方。有著「英雄三島」之稱的大嶝島是重要歷史事件「八·二三」炮擊金門的發生地。戰地觀光園坐落在大嶝島東南端,這裡曾經歷過1958年「八·二三」炮戰的洗禮,一度成為戰爭廢墟。昔日的前沿陣地,如今舊貌換新顏,到處呈現一派勃勃生機。雕塑廣場的烈士塑像訴說著割捨不斷的海峽骨肉情緣,再現了那炮光紛飛的年代,三島軍民為實現祖國統一英勇獻身的壯舉。在炮火中奮勇支前的女民兵張韭菜。
  • 金門旅遊攻略篇
    金門交通飛機金門機場,目前可從臺北、臺中、嘉義、臺南、高雄等五地飛往金門,自臺灣至金門約需45-50分鐘的航程。每年的三月到四月間,機場常因霧氣圍繞而被關閉。飛金門航空公司:遠東、立榮、復興。小三通航線:金門有料羅與水頭兩商港,水頭商港同時為小三通指定港口,與廈門和平碼頭間有定期航線,亦為烈嶼鄉(小金門)與金門本島間定期航線對口。 但只對臺胞、臺商等人群開放。小金門的九宮碼頭及大金門的水頭碼頭之間每天從早到晚每半小時各有兩艘渡輪來回,其中一輛可載運機車。每隔 1 小時廈門與金門對開 1 航班。航班時刻分為夏季航班和冬季航班。
  • 央視正熱播的5集紀錄片,第一集講的就是宿遷
    經過近三年的緊張攝製,備受社會關注的大型精準脫貧紀錄片《承諾》已於12月11日在央視紀錄頻道開始熱播,由宿遷市廣播電視總臺和宿遷市政府扶貧工作辦公室選送的紀錄片選題《最後的水上漁村》入選該片的第一集。紀錄片《承諾》共五集,12月11日-15日,每晚20:00播出一集。
  • 央視經典紀錄片
    不知道有沒有人跟我一樣喜歡看歷史類的紀錄片,央視近幾年還是拍出過不少精品,下面推薦一些我認為很不錯的紀錄片給大家。 1、歷史的拐點 這部紀錄片主要介紹了中國歷史上五個重要的節點:商鞅變法、漢匈之戰、澶淵之盟、下西洋、甲午戰爭,通過這種重要歷史事件來反思歷史的進程,不可多得的精品。
  • 央視紀錄片聚焦揚州匠人匠心!
    央視紀錄片聚焦揚州匠人匠心! 在揚州這座歷史文化悠久的古城中 藏著太多巧奪天工的古老工藝 極具詩情畫意的水旱盆景 古代文人最愛的篆香 底蘊悠遠的斫琴 讓我們一起跟隨央視紀錄片
  • 央視紀錄片《抗美援朝保家衛國》讓偉大精神代代相傳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國家記憶》欄目推出的20集大型紀錄片《抗美援朝保家衛國》,高度還原並全面回顧了抗美援朝戰爭歷程,真實再現了一大批志願軍英模、戰鬥集體的英雄事跡,深刻詮釋了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識天宜聽風,臨流須觀瀾。
  • 央視六套放映詹姆斯紀錄片釋放信號!NBA央視復播有望?
    央視體育頻道負責人在5月11日明確回應NBA復播問題,截至目前,央視體育頻道與NBA方面沒有任何接觸和交往。在事關中國主權的問題上,央視體育頻道的態度是嚴肅的、鮮明的、一貫的,不會有任何含糊和迴旋的餘地!
  • 央視與BBC攜手推出紀錄片《中國的寶藏》
    原標題:央視與BBC攜手推出《中國的寶藏》如何通過中國館藏頂級文物講述中華文明故事?如何在現代中國找到中華傳統文化傳承的印記?1月10日起,每晚8點在CCTV-9播出紀錄片《中國的寶藏》試圖回答這個問題。
  • 央視電影頻道播放詹姆斯紀錄片,這算是央視和NBA的破冰之旅嗎
    近日,央視體育頻道播放了NBA第一人詹姆斯的紀錄片,這引發了極大的熱議,為什麼此時要播放詹姆斯的紀錄片呢?從詹姆斯的角度講,詹姆斯是一個球商高、球技好、身體素質超強和個人魅力大的難求明星,除了在籃球賽場,詹姆斯還是一個慈善家和敢於直言的人。
  • 首部霍元甲題材紀錄片下周登錄央視
    (原標題:首部霍元甲題材紀錄片下周登錄央視) 今天從央視了解到,三集歷史紀錄片
  • 大型電視紀錄片《為了和平》央視綜合頻道黃金檔播出!
    10月18日起,  央視綜合頻道晚八點檔黃金時段,  每天2集連播,敬請關注!  該片共6集,分別為《正義擔當》、《殊死較量》、《血性迸發》、《英雄讚歌》、《萬眾一心》、《偉大勝利》,每集約50分鐘,採取史論結合、故事表達的方式,回顧呈現中國共產黨領導抗美援朝戰爭的光輝歷程和寶貴經驗,全面反映抗美援朝戰爭的正義性質和偉大勝利,深入反映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的豐富內涵和時代價值,集中展示中國人民志願軍的英雄事跡和革命精神,生動展現全國各族人民同仇敵愾、眾志成城的大力支援和家國情懷
  • 央視紀錄片介紹日本動漫,女COSER成功打入內部?
    中國最大,影響力最廣泛的中央電視臺,已經有好幾回專門去介紹日本的動漫作品了,各位小夥伴們從近期的央視節目中就可以深深感受到。官方媒體並不像某些帶有偏見的人認為的那樣帶著有色眼鏡看待日本動漫,央視在介紹日本動漫正面積極的一面時,還是在不遺餘力地向中國的一般民眾推廣的。
  • 此時播詹姆斯紀錄片,就是給NBA看的……
    體育速讀 訊:大家都知道NBA,一直想重返中國市場,但是在大是大非面前,央視直接明確表示不會復播,所以NBA,竟然想用走後門的方式「撬動」轉播的口子。隨著央視新聞直接表態,「央視體育頻道與NBA方面沒有任何接觸和交往」。也讓NBA聘用馬曉飛出任NBA中國執行長來恢復這個大市場的願望落空。央視的表態非常明確,但,最近許多網友卻發現一點,那就是在央視(電影頻道)正在熱播NBA籃球巨星詹姆斯的紀錄片。這就給網友們一個錯覺,難道這是鬆動了?
  • 央視為何播放詹姆斯紀錄片?看完片子的內容,你就完全懂了
    NBA與央視的關係,真的修復了嗎?作為球迷,的確不知道太多的內幕,所以,只能繼續關注。或者說,保持關注。但對此,央視體育頻道的相關負責人則表示,底線不能觸碰,NBA知道我們的底線,所以,復播是不可能的。這樣的說法,超級霸氣了。或者說,解答了球迷們的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