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的第一印象是,張作霖是民國時期的大軍閥,主宰了我國東北地區。現在很多電視劇和文章都把張作霖刻畫得像一個與日本人鬥智鬥勇、不屈不撓,甚至縱容自己的部下當街頭暴徒的日本士兵,但是影視劇從來就不是真實的歷史,那真正的張作霖又是怎樣的呢?事實上,他是一個「嫋雄」,以自身利益為出發點,懂得借勢,如有必要還可以與日本人交換利益。
雖然只讀了一年,但他的處事本領和頭腦好使,使得他的勢力也越做越大,逐步成為民國時期最大的軍閥。生性魯莽的張作霖知道只有槍桿子硬才能頂得上,為了能與國民政府鬥爭,他決定大力發展東北重工業,建立兵工廠,修建鐵路。瀋陽兵工廠是當時亞洲最大的兵工廠,一年的產量相當可觀,有150門大炮,20萬枚炮彈,7萬支步槍,還有上億發彈藥。
隨後,張作霖的勢力日益壯大,清政府曾數次進攻,但均未得逞。就這樣,就像北宋對待梁山好漢一樣,清政府也開始招安張作霖。在接受清政府的命令後,張作霖便開始為國效勞,盡職盡責,在外國列強入侵中國的時候,他還率領軍隊頑強抵抗。之後日本人對此無計可施,於是只好去拉他。
與日本合作的張作霖,完全是為了自己的利益,為了能讓自己在東北獨佔一席之地,所以他是不允許日本在東北的勢力超過他的。正因如此,有傳言說張作霖一點面子都沒有給日本人。但是日本之所以要與張作霖合作,打的也是把東北收進囊中,所以到後來雙方的利益發生衝突,日本自然要想辦法除掉張作霖。
最終,日本軍隊選擇了謀殺,把炸彈放在張作霖的專列上。最終,張作霖,離開了他最愛的東北土地,僅僅53歲。因此,張作霖也是一位頗受爭議的人物。雖然囂張跋扈,但大家都認為,要是當初九一八事變時,指揮東北軍力的是張作霖的話,或許東北不會陷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