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有23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中有78個國家為主要葡萄酒生產國,當中半數以上來自歐洲,其他則來自另外五大洲。因此,英國著名葡萄酒作家侯治詹森先生(Mr. Huge Johnson)首先在其名著《世界葡萄酒地圖|World Atlas of Wine》一書當中將全球所有葡萄酒生產國分為兩大類:舊世界(Old World)與新世界(New World),各代表不同風格葡萄酒的誕生地,自此,在葡萄酒領域掀起一股新世界與舊世界的爭論浪潮。許多人認為舊世界葡萄酒源自中亞高加索山脈,新世界始於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事實上,並非如此,舊世界泛指有著千年葡萄栽培和葡萄酒釀造歷史的歐洲部分國家,這些國家的葡萄酒文化底蘊深厚,生產者秉承自然真理,出產的葡萄酒具有鮮明個性,以高貴典雅、複雜多變著稱,比較注重葡萄酒的結構和香氣的變化,並且以多葡萄品種混釀為主。因此,又稱之為傳統葡萄酒生產國。
新世界是指葡萄酒形成規模釀造歷史在幾百年以內的新興葡萄酒出產國,基本上指歐洲以外的國家,例如非洲的南非、大洋洲的澳大利亞和紐西蘭、北美洲的美國和加拿大、南美洲的智利和阿根廷、亞洲的中國等,這些國家的葡萄栽培和釀酒技術大多始於17和18世紀之後,葡萄酒形成規模釀造只有幾百年的歷史,葡萄種植到葡萄酒生產都是在舊世界國家基礎上建立的,再結合現代科技方法形成的一種新興生產模式,因此,又稱之為新興葡萄酒生產國。
此外,堪稱葡萄酒發源地的喬治亞和土耳其雖有數千年的葡萄栽培和釀酒歷史,但由於歷史戰亂或宗教等原因而曾經消失,葡萄酒形成規模生產到走向商業經營同樣只有幾百年的歷史,所以不屬於舊世界葡萄酒生產國。新世界葡萄酒的風格以簡單的果香和柔順的口感為主流,注重的是單一葡萄品種概念,善於迎合消費者。
代表性的國家
舊世界:
法國、義大利、西班牙、德國、葡萄牙、羅馬尼亞、摩爾多瓦、保加利亞、希臘、匈牙利、奧地利、克羅埃西亞和斯洛維尼亞等。
(France|Italy|Spain|Germany|Portugal|Romania|Moldova| Bulgaria|Greece|Hungary|Austria|Croatia|Slovenia)
新世界:
澳大利亞、紐西蘭、南非、阿爾及利亞、智利、阿根廷、烏拉圭、美國、加拿大、中國、喬治亞、土耳其和巴西等。
(Australia|New Zeland|South Africa|Algeria|Chile|Argentina| Uruguay|United States|Canada|China|Georgia|Turkey|Brazil)
葡萄酒文化
舊世界:
擁有千年以上的葡萄酒文化傳承,歷史悠久,底蘊深厚,生產者追求自然真理,出產的葡萄酒具有鮮明的風土個性。此外,還擁有適宜當地自然條件的葡萄品種文化。因此,被稱之為傳統葡萄酒生產國。
新世界:
釀酒葡萄種植及葡萄酒生產形成規模歷史在400年以內,而且生產和經式以模仿傳統舊世界國家為基礎,加上現代化科技方法形成的一種新興生產模式,又稱之為新興葡萄酒生產國。
葡萄栽培方法
舊世界:
以傳統手工有機栽培為主,主要靠大自然的恩惠。此外,葡萄園的歷史悠久,藤蔓古老,品種純正,並且注重因地制宜和傳統栽培技術。
新世界:
以傳統方法結合現代化機械栽培為主(個別生產者傾向於舊世界),主要靠現代化栽培技術和生物技術彌補大自然的不足。注重科技栽培與現代化經營管理。
葡萄品種
舊世界:
採用世代相傳的優良本土品種,因地制宜,堅持追求風土(Terroir)理念和傳統種植方法。
新世界:
根據地方風土和市場變化自由選擇葡萄品種,較注重流行品種和技術改良品種。
生產工藝
舊世界:
大部分生產者注重傳統手工釀造,使用傳統釀造設備,追求自然健康的品質和風味。
新世界:
注重科技,一些生產者善於利用科技手段和添加劑來提高葡萄酒的感觀質量,善於迎合消費者。
生產規模
舊世界:
大多以傳統家族式經營模式為主,重視小產區栽培,葡萄種植和生產規模相對較小。不足的是葡萄酒之間的質量差距較大,且不夠穩定,但優質葡萄酒有較好的陳年潛質。因此,出產許多聞名世界的頂級佳釀,且具有良好的增值空間,是投資或收藏者的首選。
新世界:
呈企業式規模經營,葡萄園種植面積和生產規模較大。優點是葡萄酒的質量和口感比較穩定,但大部分葡萄酒的陳年潛質一般,適合收藏與投資的佳釀特別少,大多屬於即買即飲型葡萄酒。
葡萄酒風格
舊世界:
以高貴典雅、複雜多變著稱,注重酒體結構、香氣和口感的變化,以多葡萄品種混合釀造為主。
新世界:
善於迎合消費者,以簡單的果香和柔順的口感吸引潛在消費者,注重單一葡萄品種概念。
葡萄收穫年份
舊世界:
年份表示該年的氣候特徵,對於舊世界一些葡萄酒而言是辨別酒質的重要指標之一。
新世界:
年份對於大多數新世界葡萄酒來說,質量影響並不大,主要是辨別酒齡的重要依據。
葡萄酒標籤
舊世界:
整體設計風格傳統典雅,內容豐富複雜,蘊含著多種重要信息,注重原產地提示。從標籤上面的信息基本能夠解析葡萄酒的風格和價值。
新世界:
注重色彩與時尚感,上面的信息簡單明了,重點是突出酒商LOGO和葡萄品種名字。通過標籤很難辨別葡萄酒的風格和價值。
影響質量的因素
舊世界:
重點有風土(Terroir)、年份、葡萄品種、釀造工藝和生產者的聲望等。
新世界:
重點是產區的知名度、生產者聲望和葡萄品種等,年份對於少數傳統栽培的葡萄園比較重要。
法律管制
舊世界:
有嚴格的法定產區、葡萄園和酒莊分級系統,一系列較成熟的法律監管機制。同類型葡萄酒的價格相差懸殊,質量辨別比較困難。
新世界:
有相關的法規,但監管不嚴格。不具備酒莊或產區分級系統,產區知名度和生產者聲望就是葡萄酒的品質標誌。
人均消費
舊世界:
大多數消費者都精通葡萄酒文化,有辨別葡萄酒質量的能力。大部分國家的年均葡萄酒消費量在10L以上,一些發達國家或地區年均消費量超過30L。
新世界:
大多數消費者對於葡萄酒文化的了解處於起步階段,主要靠酒商和媒體的引導,沒有自己的主見。年均葡萄酒消費量大多在10L以下(個別發達國家和地區超過10L)。
消費市場
舊世界:
遍及全球,是葡萄酒文化愛好者、投資客和收藏家們的追捧對象。目前,市場98%以上的可收藏級葡萄酒都來自舊世界葡萄酒生產國。
新世界:
大部分葡萄酒屬於新興商業化產物,值得收藏的葡萄酒特別少,並且增值空間不大,屬於新生代消費者追捧的對象。
史上最全世界各國葡萄酒大獎賽圖標與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