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極拳練習中,絕不可忽視的兩個方面「空」與「通」

2020-12-19 靈動太極

每天打開電腦或手機,都能發現不少有關太極拳練習方面的視頻和文章,一方面說明人們對能夠健康養生,卻病延年的太極拳關注度越來越高,對太極拳越來越認可;另一方面也說明了太極拳已日益走向大眾化,正逐步地走進人們的日常生活,逐漸地成為人們的一種生活方式,但由於視頻和文章太多而雜,又由於發布者練功層次的不同,對太極拳理解認識感悟的不同,導致各唱各的調,各爆各的料,使初習者看後茫然不知所措,乃致一頭霧水。

編者一直認為,太極拳並不神秘,學練太極拳並不麻煩不難,只要抓住要點,也就是所謂的「真傳」,潛心堅持修煉,善於勤於體會,也會很快入門的。前天有網友私信問,練太極拳有關「空」與「通」的問題,這是個具體問題,是練太極拳能否入門的兩道門坎。

太極拳講究陰陽,其修煉內理的「靜」既含佛家的「禪定」,又包含道家的「空」,大家知道,道家修行追求「四大皆空」,即認為天地間的「土,水,風,火」萬事萬物都是虛無的,都是不存在的,這在常人看來,純粹是睜著眼睛說瞎話,是痴人說夢,明明客觀存在的山川和河流,百花草木怎麼能是虛無的呢。其實,這是指的人的精神意識方面,不要被塵世所迷惑,閉目塞聽忘卻一切,無物無我,這就是道家的「道」也就是道家的「空」,即「色」就是「空」。(這裡的色指的是萬事萬物)

再看太極拳練習中的「空」,太極拳練習中的「空」來源於「松靜」,其中的「靜」指的就是心理意識層面,即心中無雜念,排除一切幹憂,忘卻一切憂喜煩惱,心神歸一,心「靜」了,無所牽掛了,也就做到心中「空」了,練習者心中「空」後,忽一念起,純以意行,以意領氣,意到氣到,練起拳來方能一片神行,所以不難看出,「空」來源於「靜」,但不同於「靜」,「空」是靜的高層次表現形式。當然了,「空」也含有胸空腹實,上虛下實的體空的意思。

再來看「通」,太極拳練習中的「通」,指的是「氣通」,它同樣來源於「松靜」,「通」的最根本基礎功夫是「松」,「松」大家知道指的體松和心松,練習者能真正做到體松心松,周身筋骨肌肉無牽無滯,心中毫無掛礙,則心意「通」,也就周身骨節通,才能「氣遍身軀不稍滯」,也就能「行氣如九曲珠,所不致」。

總之,「空」和「通」與「松靜」不是各自獨立的存在關係,而是有機地統一整體,初習者能做好「松靜」,練好「松功」,也就自然而然地過渡到太極拳能「空」能「通」的另一個層次,離登堂入室也就不遠了。

相關焦點

  • 從收胯到松胯| 練習太極拳「松胯」的兩個步驟
    從收胯到松胯| 練習太極拳「松胯」的兩個步驟 2020-11-25 08:26  陳氏太極拳學習者
  • 練習太極拳的三個誤區,我全中了,你中了幾個?
    太極拳是一個很好的養生健身的運動,在練太極拳的人群中以中老年朋友居多,大家都很喜歡太極拳,也非常的喜歡練習。可是在練習太極拳的過程中,一不小心就會走入練習的誤區,我也是這樣,今天我給大家分享一下走過的幾個彎路,也希望大家以我為戒,避免這幾個誤區,讓大家都能夠練得身心愉悅,練出健康的體魄。第一個誤區是練拳的時間上,每天早晨起得很早,天不亮就開始。冬練三九夏練三伏,要練武得吃苦,這個想法是不錯,但是呢,我們吃苦要吃得明白。我以前就是不明白,因此出了問題。
  • 陳氏太極拳「步形步法」的基礎練習建議
    陳氏太極拳拳架的要求就是「立身中正」「襠走下弧」;這在一定的程度上已經鍛鍊了人的平衡能力。對於平衡能力來講曾經美國俄勒岡研究院對670名70歲以上有摔倒或運動受阻史的老年人進行了隨機測試,結果表明,練習性太極拳可有效降低老年人摔倒風險,與進行拉伸訓練的老年人相比其摔倒風險降低了58%,與進行一種多模式訓練幹預的老年人相比其摔倒風險降低了38%。
  • 太極拳第二十三講 從太極拳推手到太極拳散手
    在太極拳推手練習中,經常有學生問我,太極拳的招數動作可以在推手和散手中應用嗎?我的回答是,你覺得可以用就可以用,你覺得不可以用就不可以用。你問出這個問題,就說明你的水平就是要用招數的水平,還沒有入道。但完全不用招法,就會意念上有,動作跟不上,這也不對。正確的做法是要練習單式的運用,然後將其融入意念中,變成潛意識,便可運用自然。
  • 太極拳中神秘的聽勁
    當自己的功夫達到一定程度後,就應該做推手的練習了。 學習推手的目的主要有兩個,其一是可以學習如何使用自身的功夫,其二是可以檢驗自己在盤架子中的對錯和不足之處,以便及時改正。僅僅練習拳架而不學練推手則太極拳的功夫不能長進,十年下來可能連一個門外漢都對付不了。另外,由於沒有推手的驗證,拳架動作的正確與否也不得而知,所以推手是太極拳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
  • 練的是真太極拳還是假太極拳,要用這幾個標準來衡量
    於是乎,關於什麼是真太極拳,什麼是假太極拳的討論在各種媒體上展開,可謂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編者也曾習太極拳多年,只是先學習的外家拳流派,之後改習楊式太極拳,八十年代初師從楊振鐸老師(一代宗師楊澄甫之三子),學習楊式八十五式老架,雖不敢說自己這麼多年來的練習有多大的成就,但從經年不輟的練習感悟中,還是有一定收穫的。
  • 楊氏內功太極拳練習的三步功法
    楊氏內功太極拳練習的三步功法
  • 太極拳入門的幾點建議~
    可見步形步法的重要。步形步法的學習看似簡單,所以易被初學者忽視。 步形步法是穩定中心的關鍵,步形不正確、步法不得當都會造成重心不穩。如邁步過小、過窄,出腳的位置、方向、角度不對,都會形成上身不正、重心不穩等現象。
  • 齊玉華:太極拳在人類養生保健中的功效研究
    2.太極拳對心血管系統的作用  太極拳是一種柔和、緩慢、輕鬆的運動,是一種內外結合全身的運動。中老年人如長期從事太極拳鍛鍊,可提高新陳代謝能力,延緩組織細胞的衰老過程,達到延年益壽之目的。練習太極拳可使心臟、血管等循環器官常保穩定,功能良好。
  • 2019,感謝陪伴;2020,我們一起練習太極拳吧!
    無極而生,一舉手,物我兩忘,物我兩知,在有限中感受無限。2020,我們一起練習太極拳吧!因為,真正的太極拳,必然是體用兼備的,拳為體,經世為用,太極拳之用,是讓人更加智慧。一個優秀的太極拳習練者應當是生活的智者。大凡練拳者都深有體會,每當拳打得好時,其樂無窮,身體變得靈活了,走路也輕鬆了,做事也不緊不慢,不覺得累了,說話也輕輕柔柔的,就有了一種良好的精氣神。
  • (珍貴資料)二十四式太極拳動態教學附太極拳秘傳內功練習步驟!
    俗語說:「練武不練功,到老一場空。」那麼這裡的「功」就是指內功。內功到底有沒有眾說紛紜,懂得自然懂,不懂的我們可以先慢慢從外而內,到後面你自然會懂!考大家眼力的時候到了,祁哥排版失誤請先拉下去,從下往上看,才能對應二十四式太極拳。初學者慎入!太極拳的內功心法之秘要很少形成文字,形成文字的東西永遠表述不清身心的感覺和身心的獨特體驗。
  • 意念,丹田,呼吸三個方面的修煉是太極拳內功的重要三個部分
    二、拳架的練習。拳架的練習過程中,架子高低對力量的訓練是不一樣的,強調重心倒換穩當,強調「襠走下弧」。陳氏太極拳常規訓練項目有拳架、推手、散手。特點是可以把你認為在拳架中最有用,最適合你的招式拆解出來進行單獨的發勁等技巧練習、還有「假想敵」的練習。這種方式有些枯燥。但是「假想敵」的訓練是靈活的因為招式之間可以自由的變化。四、推手對練是切磋聽勁,餵勁,化勁的主要練習項目。拳架訓練的完美搭檔,是「知彼」的功夫。
  • 練習太極拳「快慢相間、剛柔並濟」的真正含意 通俗易​懂
    陳氏太極拳的拳論卻要求一趟拳中從頭到尾「有快有慢,波浪起伏」才能稱之「快慢相間」 並且組成的式子之間也要求體現「快慢相間」。 例如「發勁快,蓄勁慢」;「柔化動作慢,剛化動作快」。
  • 初習太極拳,這樣練才能把太極拳練得更好
    太極拳是一個需要長期訓練的才能打好的拳種,看似柔和緩慢,但卻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逐漸地練好學好太極拳。在練習太極拳的過程中,想要練好拳你還是需要經過幾個層次才能掌握太極拳的練習要領。第一層次 先學好拳架學習太極拳,我們之前說過,先要練好下盤的功力,把腿上的勁練出來之後,再開始練習太極拳的拳架。在練習太極拳拳加要的過程中,不要著急,如果可以的話,先練習簡化太極拳24式,從24裡尋找練拳的感覺。
  • 快速學習太極拳的秘訣,化整為零的訓練法
    太極拳是中國獨有的優秀傳統健身方式,這種表面看起來安靜緩慢的運動,實際上是一種妙趣橫生的運動體驗,那麼如何能儘快學會太極拳呢?太極拳不是一個以速度和力量來衡量好壞的運動,練得好壞的最大標準是「規範性」,簡單的講動作越規範,則練習水平越高。
  • 太極拳、八卦掌到現在為何沒了實戰能力?真的比不上自由搏擊嗎?
    通過晃動影響對方反應,加上重複的應激練習,使反應速度,動作銜接頻率都快於傳統太極拳。太極拳有小架、中架、大架之分。小架一招可致殘或廢命。中架有觀賞性與擊功能。純觀賞性與健身罷了。京城大富與皇室子弟練習的皆大架太極,除了健身外,再就是炫技而已。而八卦掌除賞心悅目外,就是運氣健身。名家也可以技擊防身,但也脫離了博殺的本意。
  • 太極拳愛好者 如何入手學習太極拳
    前言:任何一種鍛鍊方法不可能適合所有人,能適合大部分人就不錯了,純屬個人思索之觀點,還需要在不斷的學習和思索中慢慢領悟,歡迎武術愛好者交流指點。作為一個太極拳業餘愛好者來說,如何入手學習太極拳呢?總的來說要多聽,多看,多思,多動手。咱們就拿簡化二十四式太極拳舉例來說下。
  • 練太極拳若存有這幾種心態,你不會練好太極拳
    ,自己練的是否正確,為什麼那麼多練習者,就沒見一個傳說中的太極高人呢?『其實這也正是太眾練習者的普遍心態,總是在質疑自己練的是太極拳還是太極操,是太極武還是太極舞,是真太極拳還是假太極拳,編者認為有此心態抱此想法者大可不必。
  • 不要小瞧了太極拳中「身法」,因為它是太極拳中走架打手的靈魂
    也即不是所有慢練拳術都可以稱做太極拳.不符合身法要領的打拳形式不屬於太極拳範疇。因此,「身法」是檢驗太極拳是否正確的標準,是太極拳走架推手的靈魂。練習太極拳首先求達「尾閭正中」。尾間正中不是兩臂用力相等、左右身體用勁相同、雙腿受力或施力均勻,而是兩股有力.前虛後實,臀部前收,脊骨根向前託起丹田(小腹)。
  • 太極拳中的整勁是如何練出來的?
    太極拳以鬆柔為主要練法特點,在松的同時又有沉勁,而在柔的同時又含有剛勁,其勁法特點為剛柔相濟,內外兼修,行拳中動靜相間,快慢相合,以內催外,以身帶手,上下協調,如行雲流水。以鬆柔為主的太極拳何以能夠獨步武林四百餘年,並且其推廣也在隨時間的推移而在擴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