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貴資料)二十四式太極拳動態教學附太極拳秘傳內功練習步驟!

2021-01-07 華夏閣

無論是養生或是技擊防身,太極拳會給你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穫。有多少武術拳家,習練一生,苦苦鑽研,而不得其要領,到最後功夫枉然遺嘆惜。

俗語說:「練武不練功,到老一場空。」那麼這裡的「功」就是指內功。內功到底有沒有眾說紛紜,懂得自然懂,不懂的我們可以先慢慢從外而內,到後面你自然會懂!

考大家眼力的時候到了,祁哥排版失誤請先拉下去,從下往上看,才能對應二十四式太極拳。初學者慎入!

太極拳的內功心法之秘要很少形成文字,形成文字的東西永遠表述不清身心的感覺和身心的獨特體驗。

這些感覺和體驗是內向性運用意識引起的內氣催姿勢的變化規律,這些規律,就是拳家們所說的內功心法。

周身一家。

周身一家是傳統太極拳家最為推崇的太極境界之一。周身一家就是時刻保持周身的整體性,不顧此失彼。任何動作都是有前就得有後,有左就得有右,不能光想到一個方面。如何做到周身一家呢?太極拳老前輩們留下了許多方法。

第一,身如鐘鼎。要求不管坐著還是站著,都要意念像一口鐘一樣把整個身體都罩起來,這樣周身的氣也會整起來。

第二,內外相合。傳統的養生法要求周有一動無不動,如何做到呢,主要的方法就是有內三合和外三合。內三合要求把神意氣有機地結合到一起,外三合主要是用意念把肩和胯連上,把肘和膝連上把手和腳連上。意念這樣一連,百會再一提,感覺就不一樣了。此外,內外相合的方法有3圈相摞等。

第三,一身備五弓。身備五弓」的五弓是:脊柱一張弓,上面弓梢是大椎到枕骨,下面弓梢是尾閻,弓背是脊中到陽關(這個弓背較長一點);上肢一張弓。肩到脊柱和手分別是弓梢,肘關節是弓背;下肢是張弓,胯骨到骰骼骨和腳源 分別是弓梢,膝關節是弓背。每個弓梢都不是一點,而是展開的。如何做到「一身備五弓」呢?關鍵是用五弓之意來代替軀體。

內外相合。

隨著功夫境界的提升,「外三合」和「內三合」有了基礎,還必須做到內外相合。如何做到內外相合呢?

可以用意念造型的辦法,假想自己的身體是一個大圓氣球,在球內有一個水平線和垂直線相互交叉的十字,十字交叉處在圓心,好比是自己的中心點。練拳時要求的「四梢平」就是指十字橫豎線的四個端要保持平衡。

找平的要領是:十字的橫線標誌著兩肩相平,保證人體不致傾斜;十字的堅線垂直在百會穴與尾閻之間,從而就能體現出「虛領頂頸」和「尾閻松垂」的內涵。胸椎前側的十字線交叉點即是身體的中心點,這是練習太極拳必須注意的關鍵之處。內外相合要求把身形和內勁結合起來才能發揮出太極拳的特殊功能和作用。但是,這種結合是一個艱難的過程,只有通過認真鑽研和刻苦磨練才有可能實現。

內功心法的修煉主要是對神意氣形的身心錘鍊,這種錘鍊不是隨隨便便進行的,而是通過一定程序的身心調整,使精神狀態(意識狀態)和生理狀態(形體動作)從雜念紛呈的「五馬分屍」和「四分五裂」狀態,進人內心寧靜(心中一靜)、意識專一(專注一方)、氣血通暢(氣遍周身)、形體放鬆(松穩慢勻)的境界。

如何做到這這些呢?

首先要明確,這是一個長期的身心修養過程——「修」是修正、修改、修復不符合太極拳拳理要求的身心狀態,「養」是培養、培育、滋生出符合太極拳拳理要求的身心狀態——這個過程要貫徹太極拳鍛鍊的始終,這其中,身心調整是進行內功心法修煉的前提條件。內功心法之身心調整的方略至少有以下幾個方面。 無中生有。

許多人都知道無極生太極這句話。但是、什麼是無極,什麼是太極呢?所謂無極者即」無」,所謂太極者即「有」,無極生太極即「無中生有」之意。此外,道家所說的「無極」也有身體的意思。身體這個無極處於寂然不動的狀態就是「無」。如果這個「無」有了運動。比如,我們的心(頭腦)發出指令,所謂的「心為令」——念頭(意念)一動,這就是太極的動,也就是身體裡邊有了「有」,這個「有」是神(精神或者意念的發韌點)意(意念)氣(內氣和外氣)的變化及運動。這就是無中生有。這個「無中生有」也是指太極拳愛好者通過長期的習練和體悟而產生一種特異能量、一種新生物質的過程——太極拳老前輩所說的「身上有了東西」,或者說「功夫上身了」——通過假借修真或意念造型導引這種特異物質的產生和聚積過程,也是一個「無中生有」的過程。無中生有乃太極拳內功修煉的總綱。 神為主宰、太極拳強調神為主宰。

神是指人的精神、意念的發軔點。比如,做任何太極拳的過程必須做到鬆散通空。意念想「鬆散」、想「通空」等都是神為主宰,也就是意念在裡面起主導作用。主宰就是要發揮主導的作用——讓自己的精神氣質和意念的發軔點做主人、發指令。神為主宰,主宰誰?其中一方面就是主宰意念的運動。也就是練拳的過程中只管意念不管氣。氣是被姿勢催發出去的。一開始練太極拳就以神為主宰,養成了這樣的思維習慣,則「階及神明」的境界就有達到的一天。如果不養成「神為主宰」的習慣,而是「形體主宰」、「氣為主宰」,則就會真正的「差之毫厘,謬以千裡」了。 轉換虛實。

調節虛實的關鍵是分清虛實——重心所在為實。怎麼調節呢?主要從兩個方面努力。

第一,從形體上調整虛實。①先要把兩隻腳的重心調一調(往當中調),使身體左右平衡;②用腳來調整;根據具體情況把重心放在腳掌、腳心或腳後跟,使身體前後平衡;③通過整個身體的平衡調整虛實。不同的動作當中有不同的姿勢來互相平衡。

第二,要從意念上調整虛實。意念往哪放,氣就跟著過來往哪兒集中;這兒就是實;相反的方向氣少了,那邊就是虛。意念所在處為實,意念不在處為虛——在鍛鍊的過程中多注意這個問題。此外,在運動的時候,如果有往前的力量,則意念要向後;如果有往後的力量,則意念要往前。 圓活綿聯。

一般來說,圓有幾個方面的意思。

第一,在動作構成上,每個動作的運行過程中要有圓的內容在裡邊。

第二,形體各個部分之間要圓。若不圓就容易僵,一僵氣就停滯了,就不通了。這就是所謂的「圓空法生」。

怎樣才能做到圓的呢?按照太極拳「腋窩像夾著個熱饅頭」、「勒腰束氣把襠撐」 要求調整好身形。綿聯不斷的內涵主要有3點:

①動作的綿聯——動作綿聯有兩方面的意思。 方面姿勢無論怎麼動在運轉過程當中要綿聯不斷,也就是動作要均勻;綿聯的另一個意思就是動作間的轉換要綿聯。

②氣的綿聯——每做一個動作,不能光想著形體,還得考際。

③意的綿聯。太極拳為了把兩手的氣煉整,主要採取的方法就是兩手一合一開的同時,想著手裡邊有球,跟著脹大,,撒手就掉了,這麼連著動,意的綿聯就容易養成了

用另一種方式解讀:

練精化氣

練精化氣,是太極內功修煉的第一步。

通過腰功的訓練,溫煦腎臟功能,又可以擴展丹田氣勢。

腎壯則精足而氣充,神清而目明。練習腰功,所化之氣稱為腎氣。

只有腎氣充沛,攝納正常,才能使肺的氣道通暢,呼吸均勻。

腎精充盈,則髓海得養,腦的發育就健全。通過腰的運動,還可以調節中樞神經系統,使精神容易集中。總之,練精化氣,作為太極內功修煉的第一步,是至關重要的。

練氣化神

神,指人的精神狀態和大腦的主導意識和功能。表現為人的綜合能力和協調能力。神者,形之用。「丹田」是中國古代人體科學的重要概念之一。「丹田者,謂出生金丹造化之田也。」

它有以下幾種含義:

(1)指人體一定的部位,有三丹田之說。上丹田,位於人頭部兩眉中間;中丹田,位於人的胸窩部;下丹田,位於腹部臍下。

(2)指具體穴位,如關元穴。

(3)指意念凝注之處,可以是體內,也可以是體外。

(4)指與練功過程有關的人體任何一處。所謂「處處皆丹田」,道家將一定方式的修煉稱之為「煉丹。」

(5)專指內功練習的部位。它在內功訓練體系中,佔有重要地位。上丹田,乃藏神之府;中丹田,為藏氣之府;下丹田為藏精之府。通過意念帶領丹田旋轉,有針對性的形體運動,來逐漸積蓄丹田的能量,並帶動丹田的開合,啟發生機,使體內的氣充盈,會使人的精神倍增,兩目明亮,完整一氣。

練神還虛

即用意念帶動神經,促使內氣的氣勢更進一步的擴展,進而用神經來帶動形體運動。內氣的氣勢越來越大,在體內形成的能量越來越強。到此時的輕靈,猶如虛無之感。

祁哥還是那句話,有沒有你練了才知道!

相關焦點

  • 練太極拳十年來所收集的太極拳秘籍230本,堪稱最全的太極拳秘籍
    TJ106太極梅花螳螂拳體用全書(張炳鬥)TJ107太極內功解秘(28祝大彤)TJ108太極拳(五分鐘套路)(顧留馨)TJ109太極拳叢書之四-吳鑑泉式太極拳-徐致一編著TJ10[太極拳理傳真第三版].張宏.張義敬.掃描版TJ110太極拳的最高境界(李覺民)TJ111太極拳-二十四式簡化太極TJ112
  • 武式太極拳秘傳拳法:八卦太極拳
    獨得秘傳的祁春生師伯(中)武式太極拳秘傳拳法:八卦太極拳李新方相對於十三勢架的由法而意,以意為主,意久自神而言,炮捶和八卦太極拳的技術定位,都是法而兼著,著熟亦意,意必有形。而八卦太極拳的技術定位是精而博,至廣大而極精微,雖名曰八卦太極拳,而實際上幾乎囊括了各家武術實用技法。其中有些著勢是太極拳各各流派所沒有的,如推手、擠手、掤手、懶龍旋窩、追星趕月、羅漢捧缽、仙人撥米等。
  • 梁涵淵示範二十四式太極拳
    【簡介】太極拳起源於中國,是綜合曆代各家拳法,結合古代的導引術和吐納術,吸取古典哲學和傳統中醫理論而形成的一種圓活連貫、剛柔相濟、內外兼練的拳術。二十四式太極拳又稱「原地簡化太極拳」,是第一套由國家統一規定的太極拳套路,是太極拳教學的必修套路,太極拳愛好者的必學套路。
  • 楊氏內功太極拳練習的三步功法
    楊氏內功太極拳練習的三步功法
  • 太極拳教學市場混亂 記者探秘傳統太極拳(組圖)
    林館長教學林館長與記者切磋  齊魯網濟南12月22日訊 (記者 張軍 愛印 春曉)前不久,近日,一段"經梧太極第一代傳人閆芳老師收徒儀式上推手"的視頻在網上瘋傳。視頻中,女拳師閆芳和徒弟們展現出了讓外界感覺匪夷所思的種種"高深內功".
  • 楊澄甫非楊氏太極拳正宗傳承人 拳架心法均有異
    如果沒有上面幾個問題的事實考證,就不可妄下「楊氏太極拳,經三代研習而定型」的斷語。下面,筆者對這一結論,談一談自己不同的看法。  二、楊澄甫並未繼承其祖其父的拳法  楊氏太極拳包括本體和應用兩大部分內容。本體指拳架套路,應用指拳式的使用法和破解法。兩個部分的核心內容是內功。而內功的訓練和培養是靠太極拳的理法、心法和勁法。
  • 太極拳大師李經梧之子李樹峻口述領悟太極
    練拳也是這樣,先是盤拳架子(和面),再不斷地往裡加意、氣、神(戧面、揉面),幾反幾復,一個步驟一個步驟地往下進行,不能急於求成也不能偷懶減少程序。以上這些步驟是個遞進關係,如果拳沒練好找原因的話,可一步一步往前推,看是在哪個程序上出了問題,再來解決。現在有很多練家寫了很多關於太極拳中、高級階段修煉的文章和練習的體會。
  • 接下來太極拳文化的傳播方向是啥?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張叢博  「太極拳申遺是我們期盼已久的,申遺成功感到很激動,很興奮!」75歲高齡的朱天才先生,是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太極拳(陳氏太極拳)代表性傳承人,12月17日晚,當申遺成功的消息傳來,他激動地對頂端新聞·大河報記者說。
  • 太極拳愛好者 如何入手學習太極拳
    作為一個太極拳業餘愛好者來說,如何入手學習太極拳呢?總的來說要多聽,多看,多思,多動手。咱們就拿簡化二十四式太極拳舉例來說下。首先,找到二十四式太極拳套路視頻,先看套路演練,多欣賞觀看,慢慢揣摩其中的動作,韻味。
  • 免費教社區居民打太極拳 健身達人王志軍堅持了一年多
    株洲日報全媒體記者 楊如 通訊員 何倩從去年7月到現在,每天晚上,在天元區蘭馨慄園小區,大家都能看到一位健身達人帶領居民練習太極拳的身影。他不僅自己打太極多年,還堅持免費教喜愛太極拳的居民打太極拳。他一招一式,動作規範,教起學生來,有板有眼,他就是南塘社區居民王志軍。▲王志軍(右)在教居民打太極拳 通訊員供圖免費教居民打太極拳一年多王志軍,今年45歲,他一身運動裝打扮,看上去比實際年齡要年輕。「生命在於運動,運動讓我年輕。」近日,王志軍談起了自己練習太極拳並免費教學的故事。
  • 一個太極拳世外高人談:烏煙瘴氣的太極拳!
    證據非常明顯,目前所有楊式大架太極都確定是楊澄浦所定,這毫無疑義,小架則是經過楊露禪本人修改傳授王公貴族的。楊露禪的文化水平一般,這點歷史有記載,否則他不會讓兒子向武禹襄學文。他自己也教過書,但水平有限的很。後世公認楊班侯的文化水平高於其父楊露禪。楊露禪從陳長興學到的拳,並無「太極拳」的名字,這點從目前的歷史資料看,也無疑義。直到楊露禪到端王府教拳,也沒有太極拳的名字,叫「綿拳」。
  • 練太極拳的七階段
    關於上下相隨,楊澄甫先生曾說過 「上下相隨者,即太極拳論中所云其根在腳;發於腿,主宰於腰,形於手指。由腳而腿而腰,總須完整一氣也。手動、腰動、足動,眼神亦隨之動,如是方可謂之上下相隨。有一不動,即散亂也。」 上下相隨,不僅僅是「上面的手如何動,下肢的足也如何動。」
  • 運用好一方法,練好太極拳不是難事
    然而,在實際的教學中發現,由於教學方法、教學理念、教學手段等各種原因,太極拳在高校教學中缺乏趣味性、娛樂性和主動性,讓大學生們在學習太極拳的過程中體驗感不強,從最開始的滿懷信心到最後的應付式學習,出現厭學、甚至棄學的形象,對太極拳在高校的傳承與發展造成了極其不好的影響。
  • 武式太極拳在上海重要的傳承者——浦公達
    20世紀60年代,浦公達師從郝少如學習武式太極拳。郝少如(字夢修)是武式太極拳名家郝為貞之孫,出生於太極世家,自幼學拳,對武式太極拳的精要心領神會、遷移默化。1928年,郝少如隨父郝月如到南京、上海等地授拳。1930年郝少如獨闖上海灘,在高手林立的上海武術界站穩腳跟,並且桃李滿園。1933年,郝少如在私立上海中學教拳。
  • 太極拳是對抗現代搏擊的最好選擇(為太極正名)
    這種問題一樣,在筆者看來,傳統武術,比如太極拳,從理念上來說是設計出來對抗硬擊武術招式的,怎麼說?舉個例子,就是鐵拳打棉花,解你的力,筆者也練習過二十四式太極拳,曾經和形意拳有過簡單切磋,我發現,太極用來對抗以力量和速度取勝的格鬥是有先天優勢的。優勢一,讓你打不到,縱使你力量再大,打不到百搭。
  • 太極拳申遺成功,濟源拳友皆歡喜,傳承傳統文化,一起練拳吧
    太極拳愛好者跟著教練練習太極拳 資料圖王文斌帶領大家練習太極拳 資料圖濟源太極拳協會副會長陳進才與眾多拳友連日來一直在關注著太極拳申遺的新聞,當申遺成功的消息傳來後,他們感到十分振奮。八旬老人發揮餘熱甘當「太極教頭」熱心教學十餘載每天早上,一身運動裝的王文斌總會準時出現在湨河苑廣場,與眾多「拳友」一起練習太極拳。他腰杆總是挺得筆直、講起話來中氣十足,單看外表,很難讓人相信他已經82歲了。
  • 二十四式簡化太極拳,老人健身的好幫手
    二十四式簡化太極拳是漢族傳統拳術之一,而且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被推行出來的一種簡易太極拳的套路,也是為了方便廣大群眾推廣的一種太極拳。而且二十四式簡化太極拳是在原有的基礎上,刪除了繁雜的、重複的動作,只是選取了24式,所以才會被編成了「簡化太極拳」,可以大大的滿足群眾練拳的需要。
  • 高保中老師傳統楊氏太極拳八十五式教學方法談
    楊氏八十五式太極拳好學嗎?我相信,幾乎所有開始想學的人都會毫不猶疑的回答:太難了!正是因為有了這種心理壓力,多少想學它的人望而卻步。傳承楊氏八十五式太極拳的老師怎麼看這個問題呢?不同的老師可能有不同的解讀。
  • 太極之謎?太極到底是延年益壽不老春的功夫,還是十步殺一人的精湛...
    太極拳作為內家拳之首,尊稱張三丰為祖師,是一種自然歸屬。 張三丰所創立的拳法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即注重內功和陰陽變化,講求意、氣、力的協調統一,動作沉穩,姿勢含蓄,勁力渾厚,神意悠然。這些特徵無不與道家的清靜柔弱、淡泊無為的主張和道教的「三寶修煉」(煉精化氣、鍊氣化神、煉神還虛)相吻合,內以養生,外以卻惡,可以說是留給後世的珍貴歷史文化遺產。
  • 走進武清非遺「宮廷養生太極—李氏太極拳」
    一生歷經六大名師傳授武功,得內外家各大門派的武學真諦,繼承了各大門派的各種拳法、器械、內功功法、輔助功法等極其豐富的內容。將平生所學內外家各門派拳法之精華學而後化,將所學各門武術精髓熔於一爐,融會貫通,終將所學所悟衍化生新,始創「李氏太極拳」。最初,「李氏太極拳」只是在王公貴族中有所傳播,並沒有在社會上公開傳授,曾經習練的知名人物有梅蘭芳、程硯秋等戲劇界大師和一些政界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