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裡最精妙的一篇文章,三句名言,影響千年

2020-12-14 騰訊網

我問朋友:《史記》中哪一篇最妙?

答:《陳涉世家》

我問:為什麼。

答:一篇文章,說了三個金句,還流傳千古。

在《史記》中,《陳涉世家》記述了農民陳勝吳廣首舉義旗,推翻秦朝強暴統治的歷史。

陳勝,字涉,雖是一個農民,卻有著不同反響的人生,在《陳涉世家》中,他說過的三句話,振聾發聵,流傳千年,深深地影響著中國人的性格。

小編今天就來說說這三句話。

苟富貴,無相忘

陳勝年輕的時候,給人做幫工種地,休息的時候,他對身邊的人說:如果以後富貴了,可不要忘記彼此呀!

只要是你身邊的朋友富貴發達了,那麼,就應該無相忘嗎?

實際上,「苟富貴,無相忘」正確的理解應為,對於那些在自己微末時幫助過自己的人,當你發達時,不忘他人恩德,予以回報。

可千百年來,似乎,身邊的朋友「發達」了,就應該提攜幫助自己。

可是,如果你並沒有幫助過他人,對於他人的成功無功無德,又有什麼資格要求他人發達後,必須提攜你呢?

如果別人願提攜,應該感激,如果不願,也是人之常情,不應怨恨。

燕雀焉知鴻鵠之志哉

當陳勝對一同種地的同伴說出「苟富貴,無相忘」時,周圍的人卻嘲笑他:你只是一個幫人種地的,怎麼會富貴呢?

陳勝感慨地說了另一句名言: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燕雀,是小鳥;鴻鵠,是大鵬。

小小的燕雀怎麼會知道大鵬的志向呢?

自陳勝後,大鵬的故事很多。

那一年,12歲的周恩來,生活在中華不振的年代,當老師在課堂上問他:諸公為何讀書?

有說為做官,有說為掙錢的,只有周恩來,堅定地說: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周恩來的想法,或許有人不解,有人嘲笑,也可能有人讚嘆。

但重要的,他並沒有因為他人的嘲笑或讚嘆而改變自己的志向,正如陳勝沒有因為朋友的群嘲而喪失鬥志一樣。

值得我們尊重的,不僅是說出「燕雀安知鴻鵠之志的人」,更是生命力地踐行自己志向的人,不論志向是否開花結果,這種堅持的行為本身就值得尊重。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陳勝吳廣被徵兵去漁陽,卻遇雨延期,秦朝律法,誤期都要斬首。陳勝揭杆而起,說: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如流星劃破黑暗的天空,「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喊出了幾千年來百姓心中「不認命」的真實情緒。

世上沒有天生的貴族,因為不認命,陳勝吳廣終於稱王。因為不信命,項羽劉邦最後滅亡秦朝。

出身見識固然重要,但若因此覺得一輩子都不如人,那才是真正的悲哀。

吳敬梓在《儒林外史》中說:寧欺白須公,莫欺少年窮。終須有日龍穿鳳,唔信一世褲穿窿。

寧可看不起沒錢的白頭老翁也不要看不起貧窮的年輕人,因為少年人前途不可限量。少年人如果努力遲早有天會飛黃騰達的,就不相信一輩子總是穿著有破洞的褲子。

人人平等,不分高低貴賤。一個人的成績是做出來,不是天生的。命運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只有靠自己的努力才能改變不平等的命運!

有人說,「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影響和塑造了中國人的性格,陳勝吳廣稱王,劉邦成就帝業。

如今,世界上許多國家依然相信血統論,接受命運的安排,而中國人卻在兩千年前喊出的這句話,讓「不信命」融入了中國人的骨子裡。

出身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自己的努力。

你若喜歡,請點個在看

相關焦點

  • 《史記》中精妙的一篇文章,貢獻三句經典名言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詩詞天地,ID:shicitiandi】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在《史記》中,要說哪篇文章最為精妙,那《陳涉世家》必定榜上有名。這篇文章記述了農民陳勝吳廣首舉義旗,推翻秦朝強暴統治的歷史。
  • 史上最有哲理的三句經典名言,洞穿人性,能讀懂的都是聰明人
    我國歷史上有很多經典名言,它們沒有隨著時間流逝而消失,而是被一代代口耳相傳,流傳至今,成為了人們為人處世的指導金句。而其中有三句更是非常經典,經常為人所引用,究竟是哪三句,又該如何理解這三句話呢?讓我們來看看。
  • 《史記》裡的4句經典名言,雖然簡短,卻道盡了人生智慧
    《史記》被列為二十四史之首, 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在中國史學和文學中都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常言道「讀史使人明智」,而《史記》便是不可不讀的經典。本文為大家整理出了《史記》裡的5句經典名言,雖然簡短,卻道盡了人生智慧。
  • 《史記》裡10句經典名言,發人深省,讀到就是賺到!
    與《史記》是二十四史之首,記載了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至漢武帝太初四年間共3000多年的歷史。中國人常說,以史為鑑,可以明得失。當我們讀《史記》時,不僅可以感慨興亡,亦可從中學到為人處世的道理。《史記》裡10句經典名言,發人深省,讀到就是賺到!
  • 《史記》10句名言,句句精髓,如雷貫耳!
    今天分享《史記》中的10句名言,與大家共同學習傳統文化。一、前事之不忘,後事之師也。——《史記.秦始皇本紀》點評:歷史是最好的老師,但可惜的是,很少人聽老師的話,所以才前僕後繼,重蹈覆轍,不斷上演歷史的悲劇。二、家貧則思良妻,國亂則思良相。
  • 《史記》中10句經典名言,句句發人深省
    今天詩詞君為大家分享的這10句經典名言: 半生以後再次品讀,竟生發出不同的感悟, 發人深省,令人回味無窮! 其中規模最大、影響最廣首推陳勝、吳廣起義。起義之前為人傭耕時,陳勝曾向同伴發出「苟富貴,無相忘」的感慨,但遭到眾人的譏諷,於是他又喟嘆:「燕雀安知鴻鵲之志哉。」說明了一個農民起義領袖的遠大抱負和志向。 後人常把那些目光短淺之人比作低飛的燕雀,把那志存高遠的人比喻為高飛的鴻鵠。
  • 《史記》的四句話名言,雖然很短,卻說透人性
    二十四史裡,若只能讀一本書,我會推薦《史記》,這本書從上古傳說黃帝開始,一直講到了漢武帝時期,中間3000多年,被稱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讀完這本書,真有一種多活3000年的感覺。《史記》不僅是一本史書,而且還是一本揭露人性之書,這裡面除了我們熟知的歷史典故外,還產生了許多經典名言,今天小雨不講歷史故事,而是講講《史記》中那些關於人性的經典名言。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 如何寫好一篇爆款文章的結尾
    一篇文章的結尾就像足球場上的運動員一樣,最後那臨門一腳決定整個「球場」的勝負。 畢竟從開頭到中間的行文結構,到最後的結尾,才算是一篇完整的文章。 但有的人,恰恰敗在最後這一「哆嗦」,導致前面的所有努力,白白浪費,超不划算。 那該如何來寫好一篇爆款文章的結尾呢?
  • 《史記》10句名言,感悟經典智慧!
    《史記》被列為「二十四史」之首,是我們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它不但是一部歷史著作,還是一部非常優秀的文學著作,被人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對後世文學影響深遠。下面挑選了其中的10句格言,與大家一起分享學習。一、前事之不忘,後事之師也。
  • 《史記》:字詞皆美|閱讀《史記》
    《史記》是一部大書,歷代學者對其不吝讚美之辭。鄭樵在《通志·總序》中說:「使百代而下,史家不能易其法,學者不能易其書。六經之後,惟有此書。」章學誠在《文史通義》中說:「夫史遷絕學,《春秋》之後一人而已。」的確,《史記》以其嚴謹的結構、深邃的意蘊以及對中國歷史和文化的深遠影響,吸引著一代又一代學人。
  • 古代漢語零基礎學《史記》之願與君一起讀《史記》②
    《史記》上篇文章交待過,經過了兩千年的考驗,是歷代文學家和史學家都學習和模仿的偉大作品。萬事開頭難,對於古代漢語零基礎的我來說,閱讀《史記》更是難上加難。平時閱讀普通書籍,大約一天多可以完成,但閱讀偉大作品估計需要幾個月,幾年,甚至是更長的時間。
  • 《史記》經典的9句名言,句句經典,古人智慧值得收藏!
    讀歷史,繞不開《史記》。無論我們看到何種書單或是名人推薦,必有《史記》。魯迅給它最高評價「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它是中國正史第一部,二十四史之首,與《資治通鑑》並稱為「史學雙璧」。它是司馬遷畢生之作,用人物傳記的寫法,小說的口吻講述,這裡整理一些史記中20句經典名言分享給大家。今天,聞道歷史觀挑出《史記》中的9句經典,如果你讀懂,一定受益終生。1、前事之不忘,後事之師也。
  • 「太史劉」寫史記
    他是在家中客廳一角一張小木桌上電腦前完成這些文章的。《唐詩三百首》《古文觀止》《資治通鑑》《史記》就放在他手邊,寫累了,就進入古人世界遨遊一番。 文章火起來,劉黎平一點也不感到驚訝,用他自己的話說,這是一條適應大趨勢和內心選擇的路。 火了 女排決賽日,劉黎平決定為郎平寫一篇史記體傳記。 本想決賽一結束就推出,結果卻沒能做到。
  • 三句名言的變遷
    今天我要說的是有些名人名言,特別是外國哲人的名言在翻譯和傳播的過程中,原來的意思往往大量消失,甚至是面目全非。「認識你自己」是雅典德爾菲神廟裡的神諭,很多人認為這句話出自蘇格拉底。我們一般都把這句話理解成是人類自我意識的首次覺醒和理性的首次閃光。如果真是這樣,神廟裡怎麼可能如此突出這根石柱呢?
  • 諸葛亮《誡子書》中的三句名言,句句經典,受益終生!
    今天我們學習其中的三句名言,相信會受益終身。一,夫君子以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君子如何提高自己的行為操守呢?就是要從寧靜中提高自己的修養,從節儉中培養自己的品德。「靜以修身」。我們看到修行人經常參禪打坐、誦經拜佛,最主要的目的就是為了達到那個「靜」的狀態。古人教育小孩,從小就讓他讀誦經典,也是為了讓小孩的心能靜下來。只有靜下心來,才能生起智慧,俗話說:「旁觀者清,當局者迷」,就是因為旁觀者心裡相對比較清靜,而當局者心裡就比較浮躁、混亂,處理起事情來就容易失去理智。「儉以養德」。古人說:「人到無求品自高」,人的欲望降低到最低點,道德品行自然就高尚了。
  • 《史記》中6大名言警句,句句經典,增長處世智慧,看你知道幾句
    慈愛的母親有敗家的孩子,嚴格的家庭裡沒有刁滑而兇悍的奴僕。這是李斯在秦末農民大起義爆發後,為迎合秦二世的殘暴和貪慾獻計獻策的一分奏章,他借用"慈母有敗子而嚴家無格虜"這句話,勸秦二世厲行苛政。李斯後期逐漸選擇了採用嚴酷的刑罰。
  • 千古絕唱《史記》中經典的9句名言,句句經典,古人智慧受用無窮
    讀歷史,繞不開《史記》。無論我們看到何種書單或是名人推薦,必有《史記》。魯迅給它最高評價「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它是中國正史第一部,二十四史之首,與《資治通鑑》並稱為「史學雙璧」。很多人以為它嚴肅枯燥,但其實它如小說般生動、有趣,情節豐富。
  • 《史記》三家注,理解《史記》的三把鑰匙
    《史記》是司馬遷編寫的一部紀傳體史書,這部書在史學界和文學界都有著極高的地位。從東漢開始,《史記》受到了文人群體的重視,成為經典。由於古人寫書的時候,用詞簡練,後人理解起來會有障礙,於是出現了各種各樣的注釋本。在《史記》的多種注本中,有三個版本質量最好,被稱為《史記》三家注。
  • 面對疫情,我想起三句名人名言
    一是《莊子·則陽》中的: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為一。
  • 一篇文章的寫作,這幾個方法最關鍵
    威廉斯特朗克說:「文章有力貴在簡潔。句子不應包含不必要的詞語,段落不應包含不必要的句子,同理,一篇文章不應有不必要的段落,機器不應有不必要的零件。」那些寫作能力出眾的人大多是掌握了一些固定的重要寫作原則,並在寫作的過程中,反覆不斷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