仝小林院士:建立新冠肺炎康復體系 中醫藥大有可為

2020-12-05 新華社

新華網北京5月15日電(宮曉倩)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過程中,中醫藥彰顯了特色優勢,貢獻了重要力量。中醫理論如何貫穿這次新冠肺炎防治全過程?怎樣促進新冠肺炎患者全面康復?未來應該如何發揮中醫藥優勢,完善我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管理體系?近日,新華網「全球疫情下的中醫藥新觀察」系列訪談連線中央指導組專家、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中國中醫科學院首席研究員仝小林院士,就上述問題進行了解答。

中央指導組專家、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中醫科學院首席研究員仝小林

中醫三大理論貫穿新冠肺炎防治全過程

新華網:您和其他專家共同制定和修訂從第三版到第七版的診療方案,包括主持制定了恢復期的治療方案。您是如何從宏觀層面整體把握診療方向的?

仝小林:在制定方案的早期,我們充分地聽取湖北省當地專家的意見,形成了初步的診療方案。隨著對疫病問題的深入認識,全國各地不斷湧現很多有效經驗,我們充分聽取專家組、國醫大師、後方院士、專家的意見,最終形成了第七版診療方案。

我們制定方案時認準兩點:一是有效,二是包容。

在有效性方面,我們希望第一時間能把患者的病看好,所以方案中沒有設定很繁雜的說明,什麼證型配什麼方子,什麼方子配多少劑量,清楚明了地直接指導實踐,大家拿來就可以用。

在包容性方面,中醫講「三因制宜」,治療疾病要因時、因地、因人選擇適宜的治療方法,因此我們當時研究了全國各地幾十個方案,汲取各地很多有效經驗,例如廣東的「肺炎1號方」,隨著實踐增多,不斷地去修訂,形成了最終切合實際的方案。

仝小林院士(左二)在武漢市第一醫院為患者把脈

新華網:中醫理論如何貫穿這次新冠肺炎預防、救治和康復全過程?

仝小林:中醫理念有三個層面:「未病先防」「已病防變」「瘥後防復」,這三個層面在本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全過程中得到了很好的體現。

第一是「未病先防」。在疾病的早期,我們從社區出發,針對大量居家隔離的疑似患者以及有發熱症狀的人群大範圍地發放中藥,減輕症狀,確診率斷崖式下降,起到很好的預防作用。

第二是「已病防變」。對於已經確診的患者,通過服用中藥防止輕型、普通型轉為重型,並且降低重型、危重型死亡率。我們在武漢市中西醫結合醫院開展的一項研究顯示,服用中藥湯藥組的死亡風險下降87.7%。同時在武漢市第三醫院的另一項研究也顯示,使用中藥湯藥組的死亡風險下降85.5%。在新冠肺炎「已病防變」方面,中藥非常具有說服力。

第三是「瘥後防復」。所謂瘥後防復就是指除邪務盡,防止疾病復發。我們針對武漢市第一批出院進入康復驛站的患者進行研究,發現中藥幹預組復陽率約為2.77%,而沒有幹預組的復陽率為15.79%,所以在「瘥後防復」方面,中藥也發揮了很好的作用。

推動康復協作網發展 探索康復治療經驗

新華網:新冠肺炎患者康復期的治療重點是什麼?後期將如何通力協作促進新冠肺炎患者全面康復?

仝小林:許多新冠肺炎患者,尤其是重症和危重症患者,在出院時儘管核酸檢測陰性,很多人還是會有部分機體損傷,這可能涉及肺、胃、消化道、呼吸道甚至腎臟、心臟等。如何使他們全面康復?這就需要整合醫療資源,建立系統的康復服務體系,這其中中醫藥大有可為。我們發現,在康復治療過程中,通過中藥湯劑、艾灸、針刺、八段錦等多種中醫手段幹預,患者症狀明顯好轉。

在我們的指導和推動下,湖北省中醫院掛牌開設全國第一家新冠肺炎康復門診,並成立了全國新冠肺炎康復協作網絡。目前,該協作網得到了全國數十家醫療機構的積極響應,其中包括多家基層醫院。在康復門診內可能會有涉及肺功能、心理、飲食指導、體育療法鍛鍊等多方面專家共同參與,這就形成了全流程、多層級、多手段、廣範圍的網絡體系。未來,協作網內的醫療機構不僅可以為康復患者有計劃地進行服務,而且可以根據研究目標培訓醫生,發展康復醫療隊伍。例如我們會組織專家專門研究恢復期的患者片子,形成診斷標準,然後進行醫生培訓,更好地為患者服務。

同時,我們正在做患者康復期治療相關研究,包括針對康復期心悸心慌、出汗失眠等症狀的研究,以及肺功能損傷、肺纖維化等器康復期質性病變的研究。這些研究都需要一個過程,相信很快就有相當一部分成果展現出來。

仝小林院士在武漢市第一醫院重症病房

健全法律法規 完善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管理體系

新華網: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多點暴發並且持續擴散。為了更好地將「中國方案」中的中醫藥經驗介紹給世界,您做了哪些工作?目前還有哪些問題亟待解決?

仝小林:從2月中旬開始,我們便跟隨紅十字會對伊拉克、伊朗、義大利等多個國家進行國際援助,通過網絡與多個國家溝通。同時積極與各國中醫藥學會聯繫,推廣中醫藥治療方法,指導國外中醫師迅速掌握疾病診斷治療要點。目前,這些工作我們一直在持續進行著。

雖然與國外的溝通不間斷,但是目前還有很多問題亟待解決。例如由於各國法律限制,很多中藥進入到海外市場仍有一定的難度,國外中醫師手中缺少了「武器」,很難將中醫藥應用下來。另外,國外大多是西醫院,一些中醫師還很難進入到醫院去治療,他們只能治療自己周邊的人群或者通過網上進行預防諮詢,在此方面還是有一定的限制。

新華網:您曾說過,要重新衡量中醫在未來醫學體系中的位置,對此如何理解?

仝小林:時代的需求推動整個醫學的發展。隨著老齡化時代的到來,慢性病發病率逐年升高,伴隨而來的併發症不斷顯現。同時,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改善,肥胖、糖尿病、高尿酸血症等代謝性疾病不斷湧現,這都是社會重大問題。

無論是慢性病還是代謝性疾病,都涉及身體多系統問題,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要發揮中醫藥優勢,運營中醫思維,將中醫整體觀融入到疾病的治療過程中。從時代的需求來看,未來中醫一定會發揮很好的作用,應用前景也一定十分廣闊。

新華網:與傳染病鬥爭推動了中醫學快速發展,未來應該如何發揮中醫藥優勢,完善我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管理體系?

仝小林:第一,我認為應該建立健全中醫藥參與公共衛生事件的法律規定。

第二,應該在各地疾控部門裡安排中醫藥臨床專家,有新發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中醫藥工作者可以第一時間參與其中,更快地認識疾病,第一時間介入治療。

第三,加大國家傳染病防控體系建設投資力度,建立更多的傳染病中醫藥研究機構,培養相應人才,這樣「戰時」到來,可以提供更多整體素質高、業務水平強的專業隊伍。

相關焦點

  • 仝小林:解決中醫基礎理論問題 推動中醫藥現代化和產業化
    仝小林是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中醫科學院首席研究員。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他擔任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醫療救治專家組共同組長、國務院中醫藥專班臨床救治組組長。武漢戰疫期間,他根據疫情形勢,提出將防線前移至社區並擬定「寒溼疫方」,降低了高危人群發病率,遏制了輕症患者病情的進一步加重,為醫療系統恢復運轉爭取了寶貴時間。中醫藥在這次疫情中大顯身手給我們哪些啟示?
  • 上醫治未病 專訪院士仝小林
    在接受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記者採訪時,剛剛從武漢救治一線回京的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中醫科學院首席研究員仝小林說,中醫「治未病」思想貫穿了這次新冠肺炎預防、救治和康復全過程。自1978年入讀長春中醫學院(現長春中醫藥大學)開始,仝小林已經和中醫打了42年交道。
  • ...妙藥」——記奮戰在武漢一線的中國中醫科學院首席研究員仝小林院
    他說:「我們的研究不是局限於發篇論文,或出本著作,而是希望用有說服力的數據和病歷科學總結展示中西醫結合的療效,以期建立一個中西醫結合應對突發疾病的模板,給國家提供一個未來公共衛生體系建設的示範。」倡導武昌模式「仝院士是把論文和科研寫在基層,寫在疫情一線,寫在人們期盼的眼神當中!」
  • 「最美科技工作者」仝小林:守中醫之正 創醫學之新
    仝小林院士臨危受命於2020年1月24日,作為國家中醫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大年三十夜,奔赴武漢。在抗擊大型疫病面前,仝小林始終義無反顧,衝鋒前線,以中醫藥為武器,保障人民健康。「做醫生,必須以醫魂、醫德、醫道、醫術護佑蒼生。」
  • 中醫藥參與救治新冠肺炎確診病例佔比達92%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西醫結合、中西藥並用,是這次疫情防控的一大特點,也是中醫藥傳承精華、守正創新的生動實踐。」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大考,中醫的合格答卷寫進《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國行動》白皮書:中醫藥參與救治確診病例的佔比達到92%,湖北省確診病例中醫藥使用率和總有效率超過90%。
  • 「最美科技工作者」仝小林:守中醫之正 創醫學之新
    2020年1月24日,大年三十,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中醫科學院首席研究員仝小林臨危受命,作為國家中醫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抵達武漢。在抗擊大型疫病面前,仝小林始終義無反顧,衝鋒前線,他下社區,考察發熱門診,進駐重症病房,以中醫藥為武器,保障人民健康。
  • 【對話最美科技工作者】仝小林:將中醫成果寫在抗疫一線
    光明網記者採訪2020年「最美科技工作者」得主之一,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主任醫師仝小林。  關鍵時刻,仝小林提出「寒溼疫」論治體系,牽頭擬出通治方「寒溼疫方(武漢抗疫 1 號方)」,在社區大規模發藥70多萬服,累計救治5萬餘人次;將防控重心前移、下沉至社區,探索建立了「中醫通治方+社區+網際網路」為框架的「武昌模式」;從第三版到第七版,牽頭制定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中的中醫方案……
  • 幫你問院士|對付新冠後遺症,中醫有沒有辦法?
    作為新冠肺炎國家中醫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中醫科學院首席研究員仝小林從今年除夕開始帶領團隊趕赴武漢,堅持抗疫一線64天。仝小林團隊以「寒溼疫」的診療思路開出通治方,自2月3日至3月2日共發放72.3萬服中藥,覆蓋5萬多發熱、疑似、輕型和普通型患者,使很多患者的症狀在早期就得到控制。7月底8月初,讀特新聞客戶端開展了「幫你問院士」網絡徵集活動。短短一周,讀特網友發來300多個問題向仝小林院士提問。近日,讀特記者精選了其中幾個有代表性的網友問題,請仝小林院士來解答。
  • ...走近中華中醫藥學會副會長、「2020最美科技工作者」 | 仝小林
    戰鬥,為了祖國和人民 ——走近中華中醫藥學會副會長、「2020最美科技工作者」 | 仝小林 2020-12-29 16: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鍾南山肯定新冠肺炎人傳人!這些院士做的這些事,改變了抗疫進程
    喬傑:將孕產婦、兒童的治療經驗納入新方案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學第三醫院的院長喬傑在武漢與團隊並肩作戰已經43天了。3月8日,喬傑接受採訪時表示,「剛一開始,病房裡面50張病床,住著51個病人。現在,病人大部分都已經康復出院了,像今天我們的日報表上就只有19張病床。整體出現了很大的改觀,我們覺得確實是應該說勝利不遠了。」
  • 「我們在應對策略上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仝小林院士「解讀...
    新華社北京1月28日電 題:「我們在應對策略上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仝小林院士「解讀」《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四版)》中的中醫治療方案新華社記者 李斌、陳芳、田曉航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辦公室27日印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四版
  • 最美科技工作者仝小林:用中藥湯劑撲滅武漢社區的新冠火苗
    ◎ 科技日報實習記者 代小佩「新冠疑似麻杏羌,石葶長卿龍藿香,蒼白三仙苓姜佩,厚樸草果貫檳榔。」這支方歌含18味中藥,是中藥湯劑「武漢抗疫方」的藥方。方子推出不到一個月,累計發放70多萬服,救治新冠肺炎輕中症患者和疑似病人超5萬。擬方人是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中醫科學院首席研究員仝小林。
  • 【特別關注】如何確保患者出院後完全康復?看中醫「瘥後防復」思想...
    國務院《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提出,要發揮中醫藥「在治未病中的主導作用、在重大疾病治療中的協同作用、在疾病康復中的核心作用」。此次疫情中,武漢市充分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在患者出院後的集中隔離點開展中醫藥康復服務,並且依託中醫醫療機構開設康復門診,為患者建立一對一跟蹤、全流程覆蓋、多手段治療的全方位服務。自此,新冠患者完全康復的「最後一公裡」開始逐步打通。
  • 創紀錄的「0」死亡,抗擊新冠疫情,中醫藥到底做了什麼?
    能快速將新冠肺炎進行控制和治療,最重要的一個原因是中醫中藥的廣泛運用。 近期,科技日報報導了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中醫科學院院長黃璐琦率領的第一支國家中醫醫療隊在武漢金銀潭醫院接管病區的治療數據:截止3月30日共收治重症和危重症患者158人,140人治癒出院。
  • 第八集《欲中醫自信須先文化自信——仝小林》
    第八集《欲中醫自信須先文化自信——仝小林》】第二幕旁白:除夕夜,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中醫科學院首席研究員、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主任醫師64歲的仝小林被任命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醫療救治專家組共同組長,帶領專家組來到武漢市金銀潭醫院、湖北省中醫院、武漢市第三醫院等定點醫院診治病人。
  • 仝小林院士詳解
    封面新聞記者 柳青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4月17日就新冠肺炎疫情中醫藥防控工作進展和成效舉行新聞發布會。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中醫科學院首席研究員、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專家組組長仝小林在發布會上介紹,疫情期間,武漢出現了社區傳播,中央指導組果斷決策,將中醫藥的治療和幹預納入到「四早」內容,即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結合社區的拉網排查,第一時間為集中隔離點的這些發熱、疑似的,包括輕型、普通型的病人,也包括一些「密接」人群,發放藥物。
  • 中藥如何治療新冠肺炎?看孝感中醫戰疫記!
    截至目前,共計為各定點救治新冠肺炎患者醫院熬製防治新冠肺炎中藥湯劑5萬餘袋。同時還為各鄉鎮場街、單位及廣大市民熬製預防新冠肺炎中藥湯劑41萬餘袋,發放防治新冠肺炎中藥飲片和中藥配方顆粒8萬餘副,共計服務31萬餘人次。
  • 《是院士也是戰士》八集系列戰疫廣播劇(第八集)
    2020年,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席捲全球,為了傳遞偉大的抗疫精神,中國科技館聯合湖北廣播電視臺、湖北之聲、湖北經濟廣播共同製作推出了《是院士也是戰士》八集系列戰疫廣播劇,該劇已於2020年12月1日在湖北首播,並將陸續在學習強國、中國數字科技館等平臺播出。
  • 張伯禮院士入選國家榮譽稱號建議人選!
    到達武漢的第二天,張伯禮院士就深入到醫院、社區,給病人會診,實地調查疫*情,制定中醫治療方案、研究中藥治療新冠肺炎的處方。是他提出必須馬上對病患分類分層管理、集中隔離;是他建議徵用學校、酒店作為隔離觀察點;是他和仝小林等力排眾議、建議給患者普遍服用中藥,用「大水漫灌」的方式達到早期幹預的目的;是他和劉清泉主動請纓,提出建立中醫方艙醫院,打破西醫壟斷,在方艙醫院休艙之時,創下了患者零回頭、零病亡、零轉重症、零復陽以及醫護人員零感染的所有方艙最佳成績,而其他方艙重症轉化率平均在7%左右;
  • 中醫藥為全球戰疫添動能
    (新華社發)7月14日,由中國駐巴西大使館、中國駐裡約熱內盧總領館、四川省僑務辦公室(四川海外聯誼會)、四川省中醫藥管理局等共同主辦的「國際抗疫合作系列研討會」之「中西醫結合抗疫暨四川專場」在線上舉行。通過大屏幕,多位參與新冠肺炎疫情防治的四川專家與巴西政府部門代表、醫療專家交流中西醫結合抗疫經驗,探討如何在中醫藥領域加強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