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科技工作者」仝小林:守中醫之正 創醫學之新

2021-01-20 澎湃新聞

仝小林院士臨危受命於2020年1月24日,作為國家中醫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大年三十夜,奔赴武漢。

在抗擊大型疫病面前,仝小林始終義無反顧,衝鋒前線,以中醫藥為武器,保障人民健康。「做醫生,必須以醫魂、醫德、醫道、醫術護佑蒼生。」仝小林被授予2020年「最美科技工作者」稱號接受採訪時堅定地說道。

創「武昌模式」

疫情發生初期,醫療擠兌嚴重,患者大量聚集, 「如何有效控制疫情蔓延,讓每一位疑似病例、密切接觸者都得到及時診治,是當時面臨的最大難題。」

仝小林第一時間深入臨床實踐、通過對社區隔離點、發熱門診、隔離病區、危重病房患者親自診察,結合病人症狀表現、武漢當時氣候特徵,新冠肺炎中醫定性為「寒溼疫」,是感受嗜寒溼之疫毒而發病。根據古人大鍋熬藥的中醫抗疫經驗,確立了宣肺化溼、解毒通絡的治療原則,擬定了20餘味中藥組成的通治方——寒溼疫方。

有了藥,介入社區防控也很關鍵。1月29日,仝小林向武昌區政府和湖北省中醫院提出共同開展社區中醫藥防控工作提議,立即得到響應。第一批2.7萬袋湯藥很快配送到位。

如何有效管理更大範圍的社區,保證居民及時服藥並反饋情況?仝小林提出,用二維碼、App、移動終端、雲平臺等架起患者、醫護人員、專家組、志願者和管理人員的聯絡通道。

就這樣,仝小林創新實施了以「中醫通治方+社區+網際網路」為框架的社區防控「武昌模式」,在源頭處阻斷疫情蔓延。

與此同時,仝小林和一線專家共同制定、修訂全國中醫診療方案,為前線提供指導意見,為國家研判提供建議。現在診療方案已經從第三版更新到了第八版,在廣泛汲取全國各地經驗的基礎上,創新歸納出包括「三藥三方」等一系列針對性強、臨床應用有效的治療方法,大大提高了中西醫結合治療新冠肺炎的療效。

「我親身經歷了這場百年不遇之全球大疫,可以驕傲地說,中醫藥經受住了這場百年大考。」仝小林表示。

到一線去 到臨床去

「在病人需要你的時候,無論環境多麼危險,肯定是義無反顧。作為醫生,都會有這種使命感和擔當。」仝小林在武漢抗疫第一線連續工作 64 天,邊臨床、邊實踐、邊總結,讓中醫藥真正全面、全程地介入了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

不只這一次,早在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中國發生流行性出血熱,當時,仝小林在首批國醫大師周仲瑛的帶領下,以博士生身份在蘇北醫院協助治療大量病人。2003年非典暴發,他是臨時非典專病醫院——中日友好醫院的中醫、中西醫結合治療組組長,診治了248位非典病人,創製了「SARS-肺毒疫四期八方」的辨治方案。

仝小林說:「醫生必須到現場看病人,把握疫情發生現場的環境。無論你是教授還是院士,沒有望聞問切,沒有第一手資料,就是紙上談兵。」

現代科學背景下,仝小林通過長期臨床研究與大膽實踐,構建了以「核心病機—分類分期分證—糖絡並治」為框架的糖尿病中醫診療新體系,在中醫糖尿病領域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他帶領團隊以臨床評價為核心,選取有代表性的急危重症開展系列臨床試驗,證實各示範方藥具有明確的量效關係及較寬的用量範圍,構建了以隨症施量和劑量閾為核心的方藥量效理論框架。這為創建方藥量效學科、推動中醫走向「量化」時代奠定重要基礎。

「要跟上現代臨床研究的步伐,要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做到與時俱進、常中有變。」仝小林說。

助力中醫藥現代化發展

獲得「最美科技工作者」稱號,讓仝小林謙虛的說:「這一榮譽是對我們醫務界、中醫界,特別是對臨床醫生的鼓勵。我感到很光榮,同時也應在科學研究方面更加努力,用更好的科學成就讓中醫在整個醫學中作出貢獻。」

仝小林認為,在新冠疫情中,從預防、治療到康復,中醫藥積累了豐富經驗和科研能力,提升了針對急性突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的應對能力。他希望,抓住新時期中醫藥發展的科技機遇、政策機遇和此次抗疫時機,推動中醫藥實現現代化發展。

「中醫藥本身是傳統古老的學科,但是正煥發著青春。」仝小林指出,從中醫思維到現代科研思維,要做到守正創新。

在他看來,只有嚴謹而真實的科學研究才能推動中醫藥發展,才能實現中醫藥現代化,才能經得起歷史的考驗。

比如用臨床研究方法驗證中醫藥治療某病的療效,用分子生物學方法探索中醫藥發揮療效的機制,用現代藥理研究方法探索中藥藥理作用和機制,用表型組學方法解析中醫證候的生物學實質等。

除了重構現代科技背景下的中醫診療體系,還應科學有效地培養青年人才。「為實現中醫藥的現代化、國際化而勇挑重擔,這是時代賦予中醫藥人才的使命與擔當。」仝小林擲地有聲地說道。

中國科協信息中心、科學技術傳播中心供稿

相關焦點

  • 「最美科技工作者」仝小林:守中醫之正 創醫學之新
    「做醫生,必須以醫魂、醫德、醫道、醫術護佑蒼生」,仝小林被授予2020年「最美科技工作者」稱號接受採訪時堅定地說道。仝小林(左)接受央視主持人採訪創「武昌模式」疫情發生初期,醫療擠兌嚴重,患者大量聚集。「如何有效控制疫情蔓延,讓每一位疑似病例、密切接觸者都得到及時診治,是當時面臨的最大難題。」
  • 【對話最美科技工作者】仝小林:將中醫成果寫在抗疫一線
    「兩個大局」,堅持「四個面向」,為建設世界科技強國、推進國家現代化創新爭先,近日,中央宣傳部、中國科協、科技部、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國防科工局等6部門在北京向全社會發布2020年「最美科技工作者」先進事跡。
  • 最美科技工作者仝小林:用中藥湯劑撲滅武漢社區的新冠火苗
    ◎ 科技日報實習記者 代小佩「新冠疑似麻杏羌,石葶長卿龍藿香,蒼白三仙苓姜佩,厚樸草果貫檳榔。」這支方歌含18味中藥,是中藥湯劑「武漢抗疫方」的藥方。方子推出不到一個月,累計發放70多萬服,救治新冠肺炎輕中症患者和疑似病人超5萬。擬方人是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中醫科學院首席研究員仝小林。
  • ...走近中華中醫藥學會副會長、「2020最美科技工作者」 | 仝小林
    戰鬥,為了祖國和人民 ——走近中華中醫藥學會副會長、「2020最美科技工作者」 | 仝小林 2020-12-29 16: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讓科技之光灑滿山河——走近2020年「最美科技工作者」(上)
    新華社北京12月26日電  題:讓科技之光灑滿山河——走近2020年「最美科技工作者」(上)    新華社記者溫競華、張泉    在這片960萬平方公裡的土地上,奮鬥著9100萬科技工作者。他們把論文寫在祖國的江河湖海、山川戈壁中,寫在那些夙興夜寐、朝乾夕惕的歲月裡。
  • 仝小林:解決中醫基礎理論問題 推動中醫藥現代化和產業化
    仝小林是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中醫科學院首席研究員。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他擔任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醫療救治專家組共同組長、國務院中醫藥專班臨床救治組組長。武漢戰疫期間,他根據疫情形勢,提出將防線前移至社區並擬定「寒溼疫方」,降低了高危人群發病率,遏制了輕症患者病情的進一步加重,為醫療系統恢復運轉爭取了寶貴時間。中醫藥在這次疫情中大顯身手給我們哪些啟示?
  • 仝小林院士:建立新冠肺炎康復體系 中醫藥大有可為
    中醫理論如何貫穿這次新冠肺炎防治全過程?怎樣促進新冠肺炎患者全面康復?未來應該如何發揮中醫藥優勢,完善我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管理體系?近日,新華網「全球疫情下的中醫藥新觀察」系列訪談連線中央指導組專家、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中國中醫科學院首席研究員仝小林院士,就上述問題進行了解答。
  • 第八集《欲中醫自信須先文化自信——仝小林》
    第八集《欲中醫自信須先文化自信——仝小林》】第二幕旁白:除夕夜,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中醫科學院首席研究員、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主任醫師64歲的仝小林被任命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醫療救治專家組共同組長,帶領專家組來到武漢市金銀潭醫院、湖北省中醫院、武漢市第三醫院等定點醫院診治病人。
  • ...妙藥」——記奮戰在武漢一線的中國中醫科學院首席研究員仝小林院
    62床的新冠肺炎病人李某是位71歲的危重老人,生命垂危,高燒不退,咳喘不止,曾住在隔壁病房的老伴,在呼吸機上深度昏迷,兩天前剛去世。仝小林查看他的病情後,當即開出一個中藥藥方。「62床病人服用3副中藥後,病情明顯好轉,生命體徵較之前穩定,現已轉入普通病房,能自己下地走路了。」武漢市第一人民醫院中醫聯合專家組副組長謝沛霖回憶。
  • 上醫治未病 專訪院士仝小林
    武漢市民家裡沒有暖氣,所以當晚我也把所有的空調都關上、打開了窗戶,體會這個病的發病環境到底是怎樣的、中醫應該如何去治療。第二天一早,在武漢金銀潭醫院看完大量病人的脈象和舌象後,我已有了基本判斷:新冠肺炎是感受嗜寒溼之疫毒發病的「寒溼疫」。問: 中醫強調辨證施治,如何根據實際情況靈活應用?
  • 「我們在應對策略上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仝小林院士「解讀...
    新一版診療方案中,中醫治療方案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三版)》基礎上進行了修訂。主要做了哪些修訂?為什麼有這些修訂?帶著一系列疑問,記者專訪了國家中醫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中科院院士仝小林教授。
  • 2020年河南「最美科技工作者」發布儀式舉行
    大河網訊(河南日報記者劉勰尹江勇)12月17日晚,由省委組織部、省委宣傳部、省科協、省委軍民融合辦、省科技廳聯合主辦的2020年河南「最美科技工作者」發布儀式在鄭州舉行。  省委常委、秘書長穆為民為獲獎者頒獎。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徐濟超、副省長霍金花、省政協副主席高體健出席儀式。
  • 不負「最美」 無愧「最亮」2020年河南「最美科技工作者」發布儀式...
    10位2020年河南"最美科技工作者"和1個2020年河南"最美科技工作者"團隊分別為:中國科學院院士、鄭州大學教授吳養潔,鶴壁市農業科學院名譽院長、研究員程相文,黃河勘測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正高級工程師張金良,中鋼集團洛陽耐火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名譽院長、正高級工程師李紅霞,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主任醫師張國俊,中國電波傳播研究所所長、研究員級高級工程師吳健
  • 2020年河北省「最美科技工作者」揭曉!王雲英等10人上榜
    河北新聞網訊(河北日報記者王璐丹)近日,由河北省委宣傳部、河北省科協、河北省科技廳、河北省科學院、河北省委軍民融合辦聯合選樹的2020年河北省「最美科技工作者」揭曉。王雲英等10人榮獲2020年河北省「最美科技工作者」稱號。
  • 2020「齊魯最美科技工作者」發布
    科技,是國家強盛之基;創新,是民族進步之魂。12月15日晚,由山東省委宣傳部、省科協、省科技廳、大眾報業集團、山東廣播電視臺共同主辦的2020「齊魯最美科技工作者」發布儀式舉行,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員侯保榮等10人獲評2020「齊魯最美科技工作者」稱號。
  • 2020「青島最美科技工作者」名單發布
    ,鼓舞科技工作者投身科技主戰場,由中共青島市委宣傳部、市科協、市科技局聯合向全社會公開發布2020年「青島最美科技工作者」先進事跡。  在《榜樣的力量》——2020「青島最美科技工作者」發布儀式的現場,還播放了「最美科技工作者」先進事跡的視頻短片,從不同側面採訪講述了他們的工作生活感悟,頒發了榮譽證書。
  • 2020「齊魯最美科技工作者」發布,今天他們站「C位」
    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15日訊 科技,是國家強盛之基;創新,是民族進步之魂。12月15日晚,由山東省委宣傳部、省科協、省科技廳、大眾報業集團、山東廣播電視臺共同主辦的2020「齊魯最美科技工作者」發布儀式舉行,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員侯保榮等10人獲評2020「齊魯最美科技工作者」稱號。
  • 【齊魯最美科技工作者】菅向東:把患者從死神手中搶過來,是最有...
    【齊魯最美科技工作者】菅向東:把患者從死神手中搶過來,是最有成就感的事情 2020-12-22 17:0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學習最美科技工作者 勇做新時代最亮的星 ——2020年河南「最美...
    他們是「最美科技工作者」,是新時代最亮的星。  12月17日,我省正式發布2020年河南「最美科技工作者」名單,集中展示我省「最美科技工作者」群體的感人事跡,大力弘揚「愛國、創新、求實、奉獻、協同、育人」的新時代科學家精神,激勵廣大科技工作者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勇當科技創新排頭兵,勇做新時代追夢人。
  • 【5.30科技工作者日專題】布赫巴雅爾:一根銀針書寫中醫傳奇
    1986年,布赫巴雅爾抱著傳承中醫傳統、為百姓解除疾病痛苦、造福於民的理想,如願考入遼寧中醫藥大學針推學院。在校期間,跟隨著名臨床家、教育家,當代四大名醫之一的彭靜山教授學習眼針療法,並成為其嫡傳弟子,同時跟隨號稱「王一針」的針灸名家王斌、國醫大師李玉琦學習針灸的精髓和觀舌診病之術。1991年,布赫巴雅爾畢業後被分配到包頭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中醫科,正式成為一名中醫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