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坐有坐相,站有站相」,我國自古就是禮儀之邦,坐臥都是有模有樣的,市井小民尚且如此,更何況飽讀詩書的文人。文壇巨匠們,更是有偶像包袱,一言一行都備受矚目,但人非聖賢,他們也有不顧形象的時候。今天小編就為大家帶來三首文壇巨匠全然不顧形象之作,其中李白灑脫,蘇軾不害羞,但都比不上辛棄疾豪放。
1.這天正是炎炎夏日,李白隱居山中熱得不行,於是就寫了這首《夏日山中》。
《夏日山中》
唐.李白
懶搖白羽扇,裸袒青林中。
脫巾掛石壁,露頂灑松風。
在深山中詩仙硬是放飛自我了一次,他慵懶得搖著白羽扇,後來索性熱得「裸袒」於青林中,他把頭布掛在石壁上,任松樹林吹過來的清風吹著自己的腦袋。這幅畫面想來也是十分清奇,想必此時也是四下無人,不然當真要被詩仙這灑脫勁兒嚇到。
2.這天一代詞宗蘇軾和好友在花園裡賞牡丹,大伙兒盡興而歸,友人畫下了當時的場景。第二天蘇軾看到這幅畫,作下了這首《吉祥寺賞牡丹》。
《吉祥寺賞牡丹》
北宋.蘇軾
人老簪花不自羞,花應羞上老人頭。
醉歸扶路人應笑,十裡珠簾半上鉤。
這首詩也是相當有意思了,為我們描寫了一位賞花歸來喝醉了的老頭兒,不知羞地往自己頭上插了鮮花,一路上被人扶著回了家,而行人們紛紛捲起帘子來看他。詩中看似是寫他人,但後世不少人都覺得這寫得分明就是東坡自己,只是他不好意思而已。
3.這天在朝中報國無門的辛棄疾隱居在瓢泉,喝醉後他寫下這首流傳千古的經典之詞。
《西江月·遣興》
醉裡且貪歡笑,要愁那得工夫。近來始覺古人書,信著全無是處。
昨夜松邊醉倒,問松「我醉何如」。只疑鬆動要來扶,以手推松曰「去」!
此時的辛棄疾明明一腔憤懣,卻在開篇就自己樂在杯中酒,根本沒工夫發愁,這是反語。第二句說自己讀了不少古書,卻一點用處都沒有,這自然也是氣話,不過是心中無可奈何罷了。詞的下片就非常有意思了,他酒後醉倒在松樹旁,還問松樹自己醉相如何,那松樹無法回答,他卻覺得松樹在晃動著要來扶他,於是就說到:「去」,意思是我不用你扶。寥寥數字,將詞人的醉態寫得生動有趣,也將他內心的煩悶寫得淋漓盡致,堪稱經典。
三位都是文壇巨匠,三首作品都詼諧幽默,大家更喜歡哪首呢?歡迎和小編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