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打通後收入翻好幾番 四川丹稜果農更有信心了

2020-12-22 封面新聞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程歡悅 封面新聞記者 王越欣

彩色的道路兩側,黃澄澄的愛媛橙掛滿枝頭,掩映著一座座小洋房,一條條乾淨寬敞的水泥路連通了果農的家和果園,也連通了丹稜桔橙產業走向全國的發展之路。

11月17日,由交通運輸部主辦的「行在鄉村 遊在路上」——交通運輸部脫貧攻堅自駕主題宣傳活動的四川第一站,在眉山市丹稜縣舉行。

啟動儀式上,20多位來自成渝等地的車友們駕駛著車輛從丹稜地標建築—大雅堂出發,穿行過風景如畫的果園,自駕車隊第一站停在了位於齊樂鎮的丹橙現代農業園區。

20多輛車暢跑的這條路,在果農黃國全看來,這可是條「生命路」。

「這麼好的水泥路沒修起來前,果農很多都放棄了種果樹。為什麼呢?」黃國全說,以前的路都是田坎似的泥巴路,又窄又不好走,有的村民家最遠離果園有1公裡遠,很不方便管理。果子成熟後,也要靠村民肩挑背扛得把果子運出去,再送上車,拿出去賣。

「這每次人工運的量又很少,費時費力。很多時候車輛不好進村,路不好,運輸又顛簸,導致很多果農失去了信心,便放棄了。」

不過,黃國全也看到了情況一年年地變好。政府為了發展桔橙產業,投入大量資金開始修路。「路慢越修越寬、越修越好,就修成了現在這麼好的水泥路。」

黃國全說,路修好了後,公路都直到果園了,車輛也能直接開進果園,一拉就是一兩千斤的果子。

黃國全走在寬敞整潔的鄉道上

管理就方便了,運輸不愁了,果農在種植上的投資也增強了,果園又恢復了生機。不僅如此,還有的荒山也被開發出來,被村民們種上了桔橙。

而丹稜的果農們也十分「爭氣」, 種出的各類晚熟柑橘口味好、品質高,深受消費者的喜愛。丹稜桔橙越來越紅,每年還在樹上就被預訂一空。「桔橙賣的好,我們的收入都翻了好幾番。」說起修公路帶來的好處,黃國全總結到:「要致富,必修路;果園煥生機,荒山變金山。」

如今,丹稜縣已是有名「中國桔橙之鄉」。桔橙產業的發展也讓農民們增收致富。目前,丹稜縣農村居民的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已達到1.9萬餘元,全縣每8人就擁有一輛小汽車。

據了解,近年來,通過大力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丹稜縣連接各鄉鎮縣道、鄉道以及重要景區的公路全部實現了水泥或瀝青硬化,全縣鄉鎮、行政村通達率和暢通率均達到100%,農村公路高等級鋪裝路面公路比例達到95%以上,居眉山第一。

不只是丹稜縣。近年來,四川省農村公路建設跑出了「加速度」,總裡程達到29.1萬公裡,位居全國第一,尤其是「十三五」期,四川累計新改建農村公路4萬公裡,解決了181個鄉鎮和6844個建制村通硬化路,分別佔全國的74%和21%,2019年四川更提前一年實現鄉鎮和建制村通硬化路交通兜底目標。

而通過大力實施貧困地區資源路、旅遊路、產業路和美麗鄉村路建設,全省有效盤活了貧困地區資源,帶動了一大批特色產業蓬勃發展,打造了一批示範路、美麗路。「這不僅為農村特別是貧困地區帶去了人氣和財氣,更大幅提高了貧困地區教育和醫療保障水平,海量的城市文明和基本公共服務等隨著交通的改善逐步向貧困地區縱深覆蓋。」省交通運輸廳相關負責人表示。

相關焦點

  • 眉山丹稜:桔橙產業一顆「子」 激活發展一盤「棋」
    在丹稜,像吳婷珍這樣靠種植桔橙走上致富道路的果農超過8萬人。  40餘年來,桔橙產業的發展歷程,就像丹稜縣上下奮力譜寫的創業曲一樣氣勢如虹。據悉,丹稜縣歷屆領導班子始終將桔橙產業高質量發展作為增加農民收入、壯大縣域經濟的重中之重,充分發揮「天時地利人和」優勢,以敢為人先的勇氣,成功走出了「種出好果子、形成好產業、創出好名氣、實現好收入」的特色發展路子,將桔橙產業培育發展成為果農致富的「甜蜜」產業,有力帶動了當地經濟社會快速發展。  以「桔」為媒,做強桔橙產業文章,丹稜矢志不渝以產業大縣思維,謀篇布局。
  • 四川省第八屆勞動模範陳波:丹稜桔橙華夏聞 促農增收帶頭人
    之後,在中柑所著名研究員陳竹生和享受國務院津貼的縣農業局老專家譚後根等專家的悉心指導下,陳波找到了適合當地種植的「不知火」等多個優質品種,為丹稜縣探索出一條獨具比較優勢的發展晚熟雜交柑桔的道路。 到2016年,丹稜全縣12萬農民人均「不知火」種植面積達1畝,走上了大面積推廣種植的規模化發展道路。丹稜成為全國最大的「不知火」種植基地,輻射帶動周邊區縣種植30萬畝以上。
  • 味在眉山丨強力塑造丹稜桔橙品牌、積極培育桔橙全產業鏈——四川...
    今年5月14日成立的丹稜晚熟柑橘交易服務中心開啟了丹稜晚熟柑橘「網際網路+金融」的全新局面。桔橙產業,說到底是農業產業化發展的結果,如何將產業進一步發展壯大,形成接二連三的態勢?解決豐年困局?5月13日,丹橙果業公司與四川威蘭特食品有限公司籤署股權轉讓協議書,以增資擴股方式向該公司增資入股90萬元,佔增資入股後四川威蘭特食品有限公司10%股份。
  • 我的家鄉故事之丹稜愛媛
    我的家鄉丹稜,古稱齊樂郡,是川西南邊陲的一座小城市,人口數不顯,但是水果產量驚人。山不高而秀,水不深而清」,「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丹稜,是一座極具韻味的小城。大雅堂、獅子新村、老峨山、丹稜白塔、梅灣湖風景區、幸福古村等景致令人流連忘返。
  • 聚焦攻堅一線 感受綠色脈動——「大地文心」生態文學作家採風四川...
    「城市的文明程度不是偶然得來的,更不是天上掉下來的,它需要經過一個漫長的過程,甚至有教訓、有代價。」作家李青松說。為了還綠於民,給全市人民提供一個休閒娛樂場所,眉山市委市政府痛定思痛,以前所未有的治汙力度和決心,啟動東坡湖汙染治理和生態建設,使其成為眉山市的「生態綠心」,以及最亮麗的城市名片。
  • 四川丹稜:「治理」變「智理」 科技賦能為鄉村治理插上智慧「翅膀」
    據悉,為慶祝首個中國人民警察節,「平安丹稜110直播間」當晚在丹稜縣融媒體中心正式開通。開通儀式,也是首場直播,內容為「反詐」,是丹稜警方在之前工作中了解到群眾關注的熱點後專門「定製」的。直播屏幕裡,帶的「貨」不是商品,而是「反詐」知識;主講人不是「流量明星」,而是丹稜縣公安局民警;嘉賓則是全國人大代表、丹稜縣龍鵠村黨支部書記羅朝運。
  • 榮縣 柑橘村的果農笑得甜蜜蜜
    四川新聞網消息(蔣兵)榮縣東佳鎮順河村,是榮縣西北路的邊遠村。入冬時節,寒風蕭蕭,樹葉凋零,然而,這裡卻是一片豐收的景象。近1萬畝椪柑、沃柑、春見、愛媛等優質柑橘,今年迎來約1.5萬噸豐碩的成果,這一片片一顆顆柑橘鑄成榮縣柑橘村的美名,這一串串豐收的果實讓果農笑得甜蜜蜜。從事了10多年水果經紀人的村民餘厚生,是9組人,4年前在本組兼營了沃柑栽植做示範,通過對一株株幼苗的精心管理,果園將給予他不菲的回報。「今年還沒有盛產,但預計產量有6萬斤,按3塊5毛一斤的批發,預計能收入21萬元。」餘厚生說。
  • 延慶裡炮走紅,收入近百萬!方寸盆景成了奔小康的「搖錢樹」
    近日,八達嶺鎮裡炮村果樹盆藝專業合作社傳來「喜訊」,今年果樹盆景受到廣大顧客青睞,訂單量與往年相比翻了好幾番收益近100萬元。在八達嶺鎮裡炮村果樹盆藝專業合作社,錯落有致的果樹盆景,姿態萬千,不一而足,每株盆景都如同精心勾畫出的藝術作品,色澤鮮紅的蘋果,掛在古樸蒼勁的枝幹上,賞心悅目。
  • 舊手機製成標本賣,身價翻了好幾番 你是否願為情懷買單?
    這一想法也讓已被市場淘汰的諾基亞5310、三星Galaxy S4、HTC ONE X等手機的身價翻了好幾番。市場:60元的iphone4標本化後可賣到420元「iPhone4真機60元,但它只支持2G和3G網,買回去意義不大。」
  • 如果你是果農,你會選擇伐樹重栽還是繼續管理
    今年果農剛忙活完蘋果,就忙著在果園伐樹,找挖機整地;往年也有這種情況,但是今年比較普遍,每個村都有十家八家的,十幾二十畝地的,甚至還有更多的。以至於,去年還有果樹不要錢,免費給果農伐樹、挖地;今年果農自己伐樹,還要送到收購點,一毛一二分錢一斤。
  • 打通青山山更青
    盧氏縣潘河鄉花馬村駐村第一書記員安良說,在村裡道路改善之前,他從村部去最遠的一個居民組,翻過一座山,要走一個半小時。即使開車,也需要繞路,要跑一個半小時。不光道路,通信、電力等基礎設施不足,嚴重製約著山村發展。「2017年剛來駐村的時候,手機信號都沒有,有100多天打不成手機。」員安良說,村裡開個會只得挨個提前通知。
  • 「山路」通暢幸福來——懷化市打通扶貧道路「最後一百米」見聞
    「山路」通暢幸福來——懷化市打通扶貧道路「最後一百米」見聞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肖軍 通訊員 楊玉捷 向桂芳看著滿載冰糖橙的貨車沿著寬闊的山道遠去,周太江笑了,如冬日裡和煦的暖風。「山路難行果難銷」曾經困擾著這位侗家漢子,種植的冰糖橙深藏芷江侗鄉無人問。
  • 玉溪華寧縣:小寨村黨建引領打通幸福路
    趙國榮是雲南省玉溪市華寧縣華溪鎮小寨村的一名橘農,在他看來,小寨村的路修好了,村民的致富路就更寬了。 作為以柑橘種植為主要產業的村莊,小寨村堅持黨建引領,力促黨群共建,帶領村民修建致富路,打通農機「最後一公裡」,讓村內60多戶農戶150畝土地因此受益。
  • 風光無限的砂糖桔,為何會被果農稱為「殺人橘」,到底經歷了什麼
    不過萬物有度,盛極必衰,隨著近兩年砂糖桔行情的不斷低迷,一度風光無限的砂糖桔,被很多果農稱之為「殺人橘」,這是為何?背後到底經歷了什麼?現在市場上的砂糖桔,90%都是來自廣西地區,砂糖桔也為廣西省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可是誰又知道,砂糖桔的原產地並不是廣西,而是土生土長的廣東四會特產呢?
  • 丹稜水利工程之首梅灣湖,已成農業觀光旅遊區,周邊果林多達萬畝
    如果你來到四川省眉山市的丹稜縣,那麼肯定有一個地方不會錯過,這便是位於縣城以西六公裡的中隆鄉梅灣村的梅灣湖,這個在七十年代大興水利時期建造的人工湖,早就成了丹稜的標誌性景點之一,特別是湖中那個像亭子一樣的建築,在很多丹稜的宣傳資料上都能見到,成了丹稜旅遊必打卡的地方。
  • 打卡丹稜幸福古村 來這裡度過美好的暖冬時光吧!
    四川新聞網消息(程歡悅 王琴 記者 李田)一步一景,所見即所景;田園如畫,宛如畫中人。雲捲雲舒,清風拂面,初冬的丹稜縣順龍鄉幸福古村,擁有著大自然獨有的「味道」,這裡既有山巒疊嶂的豪情之感,也有小橋流水的溫柔靜謐之境,更有愜意舒適的質樸原鄉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