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國風·邶風·新臺原文
新臺[1]有泚[2],河[3]水瀰瀰[4]。
燕婉[5]之求,籧篨[6]不鮮[7]。
新臺有灑[8],河水浼浼[9]。
燕婉之求,籧篨不殄[10]。
魚網之設,鴻[11]則離[12]之。
燕婉之求,得此戚施[13]。
詩經·新臺朗讀
詩經·新臺注釋及注音
[1]新臺:衛宣公為納宣姜所築臺名,故址在今山東甄城黃河北岸。
[2]有泚〔cǐ〕:鮮明貌。有,語氣助詞,無實義。
[3]河:黃河。
[4]瀰瀰:水盈滿貌。
[5]燕婉:儀容安詳溫順,後常形容夫妻和美。燕,安和。婉,溫順。
[6]籧篨〔qú chú〕:指胸有腫疾,不能下俯。
[7]鮮:美善,一說年少。
[8]灑:〔cuǐ〕:高峻貌。
[9]浼浼〔měi měi〕:水盛貌。
[10]殄〔tiǎn〕:通「腆」,善,美好。
[11]鴻:大雁,一說蟾蜍。
[12]離:離開,遠離。一說同「罹」,遭受。
[13]戚施:本指蟾蜍無頸,不能仰視,後喻駝背。
詩經·新臺翻譯
新臺景觀歷歷分明,黃河之水充盈四溢。
本想求得美滿婚姻,卻遇臃疾不美之人。
新臺修築高峻危立,黃河之水汪洋浩瀚。
本想求得美滿婚姻,卻遇臃疾不善之人。
魚網設置為捕魚蝦,空中大雁自會遠離。
本想求得美滿婚姻,卻得此夫佝僂駝背。
詩經·新臺賞析
新臺是衛宣公為娶宣姜所修築的高臺,在今山東甄城黃河北岸。宣姜本是太子伋的未婚妻,衛宣公覬覦其美貌,所以在新臺將其截留下來,強佔為己妻。因此,《毛詩序》認為此詩正是衛國人作以諷刺衛宣公的荒淫失德,這種說法古今學者均未表達異議。
全詩共有三章,每章四句,前兩章疊詠。疊詠的前二句以鮮明高峻的新臺和盈溢浩大的黃河水起興,暗示衛宣公為奪取未婚的兒媳而修築新臺,以此彰明其事的合法性。
新臺本是衛宣公醜行的「遮羞布」,然而詩人對其溢美有加,就像正話反說,加重了諷刺意味,也反襯出衛宣公此舉不過是欲蓋彌彰,自取其辱。
宣姜是新臺之事的直接受害者,此後便以她的口吻展開敘寫,對衛宣公極盡嘲諷挖苦之能。她說自己本想求得和樂美好的姻緣,不意卻是竹籃打水一場空,遇這位「籧篨」佝僂、不善不美的老夫,「鴻離魚網」的比喻使其失望不滿的情緒推向極致。
本詩層次分明,結構巧妙,善用比興,虛實映襯,明暗交融。尤其是對宣姜心理活動的擬想生動而有意趣,表達了上古時期人們對無道之君違背傳統倫理道德的譏諷和鞭撻,表達了對「燕婉」生活的追求和嚮往。
#詩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