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新臺 朗讀、注音、翻譯及賞析

2020-12-18 95國學
詩經 邶風 新臺

詩經·國風·邶風·新臺原文

新臺[1]有泚[2],河[3]水瀰瀰[4]。

燕婉[5]之求,籧篨[6]不鮮[7]。

新臺有灑[8],河水浼浼[9]。

燕婉之求,籧篨不殄[10]。

魚網之設,鴻[11]則離[12]之。

燕婉之求,得此戚施[13]。

詩經·新臺朗讀

詩經·新臺注釋及注音

[1]新臺:衛宣公為納宣姜所築臺名,故址在今山東甄城黃河北岸。

[2]有泚〔cǐ〕:鮮明貌。有,語氣助詞,無實義。

[3]河:黃河。

[4]瀰瀰:水盈滿貌。

[5]燕婉:儀容安詳溫順,後常形容夫妻和美。燕,安和。婉,溫順。

[6]籧篨〔qú chú〕:指胸有腫疾,不能下俯。

[7]鮮:美善,一說年少。

[8]灑:〔cuǐ〕:高峻貌。

[9]浼浼〔měi měi〕:水盛貌。

[10]殄〔tiǎn〕:通「腆」,善,美好。

[11]鴻:大雁,一說蟾蜍。

[12]離:離開,遠離。一說同「罹」,遭受。

[13]戚施:本指蟾蜍無頸,不能仰視,後喻駝背。

詩經·新臺翻譯

新臺景觀歷歷分明,黃河之水充盈四溢。

本想求得美滿婚姻,卻遇臃疾不美之人。

新臺修築高峻危立,黃河之水汪洋浩瀚。

本想求得美滿婚姻,卻遇臃疾不善之人。

魚網設置為捕魚蝦,空中大雁自會遠離。

本想求得美滿婚姻,卻得此夫佝僂駝背。

詩經·新臺賞析

新臺是衛宣公為娶宣姜所修築的高臺,在今山東甄城黃河北岸。宣姜本是太子伋的未婚妻,衛宣公覬覦其美貌,所以在新臺將其截留下來,強佔為己妻。因此,《毛詩序》認為此詩正是衛國人作以諷刺衛宣公的荒淫失德,這種說法古今學者均未表達異議。

全詩共有三章,每章四句,前兩章疊詠。疊詠的前二句以鮮明高峻的新臺和盈溢浩大的黃河水起興,暗示衛宣公為奪取未婚的兒媳而修築新臺,以此彰明其事的合法性。

新臺本是衛宣公醜行的「遮羞布」,然而詩人對其溢美有加,就像正話反說,加重了諷刺意味,也反襯出衛宣公此舉不過是欲蓋彌彰,自取其辱。

宣姜是新臺之事的直接受害者,此後便以她的口吻展開敘寫,對衛宣公極盡嘲諷挖苦之能。她說自己本想求得和樂美好的姻緣,不意卻是竹籃打水一場空,遇這位「籧篨」佝僂、不善不美的老夫,「鴻離魚網」的比喻使其失望不滿的情緒推向極致。

本詩層次分明,結構巧妙,善用比興,虛實映襯,明暗交融。尤其是對宣姜心理活動的擬想生動而有意趣,表達了上古時期人們對無道之君違背傳統倫理道德的譏諷和鞭撻,表達了對「燕婉」生活的追求和嚮往。

#詩經#

相關焦點

  • 詩經·邶風·式微_朗讀、注音、翻譯及賞析
    詩經·式微詩經·國風·邶風·式微原文式微[1]式微,胡[2]不歸?式微朗讀式微注釋及注音[1]式微:式,語氣助詞,無實義。微,日光衰微,指黃昏或天黑。[2]胡:疑問詞,為何。[3]微:非,不是。式微翻譯日落天黑,日落天黑,為什麼不歸去呢?如果不是君王的緣故,為何還在露水之中?日落天黑,日落天黑,為什麼不歸去呢?如果不是君王的貴體,為何還在泥土之中?
  • 詩經柏舟 朗讀、注音、翻譯及賞析
    詩經·鄘風·柏舟詩經·國風·鄘風·柏舟原文泛彼柏舟,在彼中河[1]。詩經·柏舟朗讀詩經·柏舟注釋及注音[1]中河:河水中央。[2]髧〔dàn〕:頭髮下垂狀。[3]髦〔máo〕:指男子行冠禮前,頭髮齊眉,分向兩邊。
  • 詩經·邶風·北門_朗讀、注音、翻譯及賞析
    詩經·北門詩經·國風·邶風·北門原文出自北門,憂心殷殷[1]。終窶[2]且貧,莫知我艱。北門朗讀北門注釋及注音[1]殷殷:憂愁深切貌。[2]終窶〔jù〕:終,始終。窶,貧窮。[3]已焉哉:感嘆詞,表達失落無奈之意。
  • 詩經幹旄_朗讀_注音_翻譯及賞析
    詩經·鄘風·幹旄詩經·國風·鄘風·幹旄原文孑孑[1]幹旄[2],在浚[3]之郊。詩經幹旄朗讀詩經幹旄注音及注釋[1]孑孑〔jié jié〕:獨立突出貌。[2]幹旄〔gān máo〕:一種以旄牛尾飾旗竿作為儀仗的旌旗。幹,猶竿、杆,後同。[3]浚〔jùn〕:春秋時衛國邑名。
  • 詩經靜女_朗讀、注音、翻譯及賞析
    詩經·邶風·靜女詩經·國風·邶風·靜女原文靜女[1]其姝[2],俟[3]我於城隅[4]。詩經·靜女朗讀詩經·靜女注釋及注音[1]靜女:貞靜嫻雅之女。[2]姝〔shū〕:美好。[3]俟〔sì〕:等待。[4]城隅:城角,多指城角偏僻空曠處。
  • 詩經·周南·兔罝_朗讀、注音、翻譯及賞析
    詩經·兔罝詩經·國風·周南·兔罝原文肅肅[1]兔罝[2],椓[3]之丁丁[4]。兔罝朗讀兔罝注釋及注音[1]肅肅〔suō suō〕:形容網目細密。[2]罝〔jū〕:捕兔的網,亦泛指捕鳥獸魚蝦之網。[3]椓〔zhuó〕:敲,錘。
  • 詩經·周南·桃夭_朗讀、注音、翻譯及賞析
    詩經·國風·周南·桃夭原文桃之夭夭[1],灼灼[2]其華[3]。之子[4]於歸[5],宜[6]其室家[7]。桃之夭夭,有蕡[8]其實。桃夭朗讀桃夭注釋及注音[1]夭夭:鮮妍美盛貌。[2]灼灼:茂盛鮮明貌。[3]華:同「花」。[4]之子:這個人,此指這位女子。
  • 詩經·召南·羔羊_朗讀、注音、翻譯及賞析
    詩經·羔羊詩經·國風·召南·羔羊原文羔羊朗讀羔羊注釋及注音[1]素絲:本色的絲,白絲。[2]五紽〔tuó〕:形容縫製細密。五,交午,縱橫交錯之意。紽,古代量詞,五絲為一紽。[3]退食:退朝而食於家,一說減食。
  • 詩經·邶風·終風_朗讀、注音、翻譯及賞析
    詩經·終風詩經·國風·邶風·終風原文終風[1]且暴[2],顧[3]我則笑。終風朗讀終風注釋及注音[1]終風:狂風,暴風,一說終日颳風,一說西風。[2]暴:急驟,猛烈。[3]顧:觀看,瞧。[4]謔〔xuè〕浪笑敖:形容戲謔笑鬧。謔,戲謔。浪,放縱。敖,喧譁,叫喊,一說遊玩。
  • 詩經·周南·卷耳_注音、朗讀、翻譯及賞析
    詩經·卷耳詩經·國風·周南·卷耳原文採採[1]卷耳[2],不盈頃筐[3]。卷耳朗讀卷耳注釋及注音[1]採採:採了又採。[2]卷耳:又名蒼耳,一年生草本,菊科植物,可入藥。[3]頃筐:亦作「頃匡」,斜口的竹筐。[4]懷人:心中懷想之人。
  • 詩經·邶風·匏有苦葉_朗讀、注音、翻譯及賞析
    詩經·匏有苦葉詩經·國風·邶風·匏有苦葉原文匏[1]有苦[2]葉,濟[3]有深涉[4]。匏有苦葉朗讀匏有苦葉注釋及注音[1]匏〔páo〕:一年生草本植物,果實比葫蘆大,對半剖開可做水瓢。[2]苦:味苦,一說同「枯」,指匏瓜葉枯成熟。[3]濟:濟水,發源於今河南,經山東匯入渤海。
  • 詩經鄘風載馳_朗讀、注音、翻譯及賞析
    詩經載馳詩經鄘風載馳賞析及題解公元前661年,衛國為狄人所滅,衛懿公死。清代魏源考證,《詩經》中除此篇外,尚有《泉水》《竹竿》兩篇亦為她的作品。她的詩作往往帶有濃厚的懷鄉愛國的情懷,對後世同類題材的詩文影響極其深遠。詩經載馳原文載馳載驅[1],歸唁[2]衛侯[3]。驅馬悠悠,言[4]至於漕[5]。
  • 詩經·邶風·谷風_朗讀、注音、翻譯及賞析
    詩經·谷風詩經·國風·邶風·谷風原文習習[1]谷風[2],以陰以雨。黽勉[3]同心,不宜有怒。宴爾[17]新昏[18],如兄如弟。涇[19]以渭濁,湜湜[20]其沚[21]。宴爾新昏,不我屑[22]以。毋逝[23]我梁[24],毋發[25]我笱[26]。
  • 詩經裡最驚豔的句子,才下眉頭又上心頭,醉了光陰,美了流年
    另一方面,是很多版本沒有好的譯本,翻譯粗糙,不能還原兩千年前的民風與感覺與情緒,讓最有營養的部分流失淨盡,這是一大損失。這也是很多人不讀詩經的原因。其實讀《詩經》是一種享受,在那月色初上的時光裡,在那清霧瀰漫的清晨,或是執手相握的瞬間,或是相偎相依的黃昏,總有一句詩經的句子輕輕傳來,傳遞著那對美麗生活的讚嘆。大到耄耋老人,小到稚子幼童,讀《詩經》都能起到陶冶情操的最佳路徑。只因了解,只因朗讀,只因那一點點的積累,心靈充裕的感覺,真美。
  • 《詩經》兩首之【蒹葭】
    蒹葭                         ——詩經·秦風 【原文】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   溯遊從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 不讀《詩經》、《楚辭》,不知中國人有多浪漫
    >  不過,市面上刊行的《詩經》,要麼無名物圖,要麼無注音,要麼無註解,裝幀無亮點。  美到讓韓寒為之寫了詩經對聯:  君子有酒,酌言酬之。  其次,它為所有生僻字附加注音,且每首詩有一句話題解+注釋,讓21世紀的讀者也能無障礙領略《詩經》之美。《詩經》全本,305篇詩歌,完整精確收錄。  當然裝幀更是淡雅,美如《詩經》的文字本身。這套《詩經》經典套裝堪稱全網少有的可通暢誦讀的《詩經》全本。
  • 古詩詞文賞析之典籍《詩經·國風·召南·騶虞》
    詩經·國風·周南·關雎 【先秦】:佚名 彼茁者葭,壹發五豝,於嗟乎騶虞! 彼茁者蓬,壹發五豵,於嗟乎騶虞!
  • 一首讚美新娘的詩《詩經·桃夭》賞析
    這是一首詩經中稱讚新娘的詩,一般新人結婚,我們稱讚夫妻恩愛家庭和睦,稱讚男方家世顯赫,稱讚女方陪嫁豐盛。這首詩呢境界就不一樣了,不僅誇讚新娘漂亮,而且再三的強調「宜其家人」來表現新娘的品德高尚,這一點就比較高明了。
  • 如何在文檔裡,設置作文稿紙和英文翻譯朗讀(辦公小技巧)
    這時,不妨試試語音朗讀,解放你的雙眼。操作流程:審閱→朗讀→全文朗讀/選中朗讀。動圖效果如下↓↓5、自動翻譯時至今日,因黃毛老怪川普的倒施逆行,全球化進程被打斷,但我們依然還會用到英文文檔。語言翻譯,就變得尤為實用。
  • 詩經《子衿》賞析,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縱我不往子寧不來?
    《子衿》這首詩的名字是出自《詩經》裡面的鄭風。《詩經》裡面的內容分為:風、雅、頌三種題材,風為民間的歌,是不同地區的地方音樂。雅,是周王朝直轄地區的音樂,是比較官方的,一般為宮廷宴享或朝會時用的樂歌。頌則是宗廟祭祀時候用的音樂。這首《子衿》就是當時在鄭國地方上流行的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