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興通訊:600億元研發投入躋身5G一隊,手機業務20年「由盛轉衰」

2020-12-22 搜狐財經

編者按:企業從未像今天這樣被關注,也從未像今天這樣成為社會的中流砥柱。而當下,商業模式從未如此錯綜複雜,也從未如此孕育生機。

新業務、新經濟、新模式令人眼花繚亂,但萬變不離其宗。一家優秀的企業,必然是價值充盈的。她不僅要有一定的規模當量和盈利能力,還必須有著積極的價值觀,能夠改善人的生產生活環境,能夠促進社會文明進步,能夠紮根過去和現在,指向我們共同憧憬的未來。

記錄、探尋、發現,我們的每一次表揚和批評,都為抵達那個最具價值的核心。

為此,搜狐財經以專業的財務分析,對國內大型企業做一次全面的審視,亦將以獨特的媒體視角,挖掘企業的核心價值。

搜狐財經將以每周兩篇的頻率,獨家發布企業報告,並以此系列報告建立企業資料庫,匯聚成搜狐財經中國價值公司100系列,篩選出有獨特價值的企業。

本文為「中國價值公司100」系列報導第四十四篇。

出品丨搜狐財經

作者丨陳天倫

【價值評析】

踩中風口,崛起於2G時代。1997年上市後,中興通訊押中了CDMA和小靈通的發展。1997-2004年,中興的營收規模由6.31億擴大至226.98億,營收複合增速達到 66.83%。

推行國際化戰略,開拓海外市場。2004年,中興赴港上市,成為國內首家在港交所主板上市的A股公司。國內市場競爭格局穩定之際,中興的海外市場營收比重進一步加大,由2004年時的21.6%上升至2006年時的44.4%。截至目前佔比仍近4成。

依賴運營商渠道,錯失智能機市場。中興9成的出貨量來自運營商渠道。運營商定製模式在中興手機發展初期為其迅速打開市場,卻在國內智慧型手機市場爆發後成為中興發展的絆腳石。創新不足,由B2B向B2C營銷轉型不力,中興手機走向衰落。

價格競爭策略失誤,身陷虧損泥潭。為搶佔國際電信市場,中興選擇暫時犧牲利潤以獲取更多的訂單,卻恰逢行業寒冬。2012年,中興淨虧損28.4億,為上市15年來首次虧損。

運營商網絡業務成盈利支柱,消費者業務趨弱。2019年運營商網絡營收比重達73.38%,貢獻毛利佔比為84%;消費者業務收入比重則逐年降至16.53%,僅貢獻8%的毛利。

高研發投入加速5G進程,躋身第一梯隊。2015-2019年,中興通訊累計研發投入613.78億。中興已向ETSI披露了5G標準必要專利2561族,排名全球前三位;目前已在全球獲得46個5G商用合同,市場份額排名第四。

上市至今持續分紅,助力精準扶貧。2019年中興派發現金分紅9.22億,約佔當期淨利潤的17.92%。2016年以來,中興圍繞教育扶貧、健康扶貧、產業扶貧、弱勢群體救助等領域開展精準扶貧,累計投入2670萬元。

綜合各項指標,中興通訊整體價值評分為3顆星。

近日,工信部發布2020年上半年5G建設成果:上半年新建5G基站25.7萬個,截至6月底累計達到41萬個。目前有197款5G終端拿到了入網許可,5G手機今年已經出貨8623萬部。

另一方面,工信部和廣電總局正在採取一系列舉措加速2G/3G退網,全面迎接5G時代。

從2G至5G歷經20年變遷,作為其見證者,成立35年的老牌通信企業中興通訊曾踩中2G風口輝煌一時,也曾因戰略失誤、錯失智能機浪潮跌落谷底,如今借勢5G再起。

2019年,中興通訊總營收重回900億。中興能否重啟未來?

踩中風口,上市8年營收複合增速超66%

中興的輝煌開啟於2G時代。

1997年11月,中興通訊登陸深交所,市值4.4億。上市前一年,中興仍僅有數字程控交換機一個品類。中興創始人侯為貴決定突破單一產品結構,向交換、接入、移動通信、光通信等多元化產品領域擴展。

上市當年,中興實現營收6.31億,較上年增加了103.92%,其中交換機收入佔據87%。此後一年,接入網迅速成長為中興第二大產品線。

1998年,中興的接入網和交換機產品在全國市場份額達到20%。中興當年營收暴漲211.84%至19.68億。而此時,移動通信的浪潮才剛剛開始。

中興再次押中了CDMA和小靈通的發展。CDMA是2G時代的主要通信技術,由美國高通公司研發。2001年中國聯通第一次CDMA95招標項目因高通智慧財產權問題夭折,老對手華為覺得再啟動無望放棄現有研究,中興堅持了下來。因而項目再啟動時,中興連續中標聯通CDMA95一期和二期項目,華為顆粒無收。

與此同時,小靈通技術(PHS)悄然進入中國。UT斯達康在1998年首先推出小靈通手機,中興則從1999年開始大規模啟動小靈通項目。此時全國小靈通用戶僅幾十萬,由於小靈通曾幾次三番遭遇政策限制,形勢不明,眾多廠商仍在觀望。

但在政策陡然放開後,資費低廉、綠色環保、超長待機等諸多優勢讓小靈通一時間勢如破竹,搶先布局的UT斯達康和中興成了最大贏家。2002年底,小靈通用戶已達到1200萬,至2004年,全國小靈通用戶數高達6700萬。

據悉,2001-2003年,中興小靈通(系統和終端)合同銷售額分別為23.96億、40億、80億,約佔中興同期總銷售額的17.1%、24%和33.3%。

相應地,中興的營收規模由2000年的45.23億擴大至2003年的160.36億,其中2001年收入增速高達106.3%。

2004年,中興仍保持快速增長,當年實現營收226.98億,同比增長41.54%。此時,中興已是本土最大的CDMA系統供應商。CDMA、GSM等無線通信系統在年內為中興貢獻42%的收入,其次是手機業務,收入佔比約26%。

1997年至2014年,上市八年時間裡,中興營收複合增速達到 66.83%。

2004年12月,中興通訊公開發行H股並在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發行價22港元,成為國內首家在港交所主板上市的A股公司 。

赴港上市也是中興國際化戰略裡的重要一環。在國內市場競爭格局趨於穩定時,包括中興、華為在內的國內通信設備廠商都將目光瞄準了廣闊的海外市場,謀求新的盈利增長點。

正值意氣風發之際,中興卻迎來近十年來首次營收下滑。國內CDMA、PHS市場大幅下滑,通信行業整體由2G向3G時代過渡。

2005年,中興的無線通信系統和手機業務收入分別下滑7.4%和28%,公司整體營收下降5%。其中,中興在國內市場的收入降幅達22.1%,但其在亞洲其他國家和非洲市場的收入同比增幅卻超過70%。

2006年,海外市場收入在中興整體營收體系中的比重進一步加大,由2004年的21.6%上升至44.4%。

海外市場的擴張讓中興得以平穩度過技術過渡期。截至目前,海外市場收入在中興整體營收中佔比仍近4成。

依賴運營商錯失發展先機,手機業務由盛轉衰

由於3G時期的關鍵技術仍以CDMA為底層技術,中興很快迎來了第二春。

2007年, 國產3G標準TD-SCDMA(以下簡稱TD)大規模試驗網建設全面啟動,中興等通信設備商進入紅利兌現期。中興的無線通信系統產品當年實現收入148.52億,同比增速達62%。

但3G時期的最大紅利並不在此,3G建設同時拉開了智慧型手機市場的序幕。2007年,第一代iPhone發布;次年7月,蘋果推出iPhone 3G,自此成為智慧型手機行業的標杆。

事實上,在此之前,侯為貴早早選定了手機市場作為中興進攻的重要方向。除了小靈通手機,中興在1999年就曾推出自主研發的全中文雙頻GSM手機中興A189,2001年又推出了全球首款機卡分離式CDMA手機ZTE802。2004年中興的手機銷售量超過1000萬部。

3G來臨後,中興在2006年推出第一款TD手機U310,之後推出業內第一款TD+GSM雙模雙待手機U350。與此同時,中興藉助其現有的運營商網絡,將手機銷往全球60個多國家和地區。

中興的手機業務一時之間如火如荼。據媒體報導,侯為貴在內部下達指標:未來2-3年,手機業務將佔中興通訊整體業務收益的一半以上。

2008年,中興手機銷售突破1億部,成為全球第六大手機廠商。彼時,全球前五大手機廠商分別為諾基亞、三星、摩託羅拉、LG和索尼愛立信。

截至當年5月,中興手機專利申請達1587件、國際專利106件,是國內擁有發明專利最多的手機廠商。

中興手機業務在這一年實現收入96.93億,在總營收中佔比22%。而2006年中興手機收入僅有45.2億,兩年時間翻了一番。

技術加持外,運營商渠道優勢成了中興手機迅速佔領全球市場的重要原因。初期,中興主要是通過向國內和國際市場的電信服務提供商銷售無線通信系統的同時進行手機捆綁銷售,從而間接銷售給普通用戶。

此後,嘗到甜頭的中興手機完完全全走上了運營商定製路線。這一模式意味著,中興無需立足於C端用戶需求,而是針對B端運營商的需要來進行手機研發創新即可,也無需另外耗費精力開闢未知渠道市場。

該模式下,中興能夠充分發揮固有市場優勢,在短時間內實現規模銷售,卻也為後來手機業務的衰落埋下伏筆。

實際從利潤貢獻來看,手機營收雖然增長迅速,其毛利率卻是所有業務板塊中最低的,2008年僅有23.7%。相比之下,運營商網絡業務毛利率達到35.8%,另一業務板塊電信軟體系統和服務毛利率為30.3%。

中興的第一款智慧型手機Blade V880誕生於2010年。其最初為英國運營商的定製機,憑藉高性價比引爆海外市場後,又於2011年5月在國內上市聯通定製版的中興V880,被封為「一代神機」。

IDC報告顯示,2011年末,中興在全球手機市場的佔有率排名第五,落後LG僅0.1%。但在國內市場,同一時期湧現出聯想、小米、酷派等眾多智慧型手機品牌,搶佔線上線下市場。中興卻仍死守著運營商渠道。

2012年國內智慧型手機市場硝煙四起,大打配置戰、價格戰,中興已被擠出國內市場前列。在這場大混戰中,中興推出高端手機品牌Nubia,市場反應平平。

結果是,中興以手機為主的終端業務2011年仍實現52.63%的高增長,第二年即下滑4.06%;其毛利率也由2010年時的20.26%下滑至16.8%。

激進的價格競爭也在中興的傳統業務領域上演。為搶佔國際電信市場,中興選擇暫時犧牲利潤以獲取更多的訂單,導致公司運營商網絡業務毛利率大幅下滑10.49個百分點。

然而中興未曾料到,2012年通信設備商整體遭遇寒冬,國際電信運營商大幅縮減網絡建設開支,中興最為核心的運營商網絡業務營收因此同步下滑。

受此影響,中興通訊在上市15年後遭遇首次虧損。2012年,中興實現營收842.2億,同比下降2.4%;淨虧損28.4億,同比下降237.9%。

儘管次年中興就從虧損的泥沼中走出,其手機業務卻難扭頹勢。2013年中興終端業務收入再度下降25%。雖然中興手機一直努力創新,但似乎很難切中消費者需求,且產品機型繁雜,缺乏辨識度。僅2013年,中興就推出了176款運營商定製機型。

2014年,中興放棄「以量取勝」,砍去了手機一半機型,只在1000元、1500元、2000元三個價位段重點推出少數幾款明星產品,期望實現集中發展。

但其在早兩年提出的由B2B向B2C的營銷轉型未見其效,中興9成的出貨量仍來自運營商渠道。而2014年開始,中國移動、聯通等運營商們逐步下調對零售終端的手機補貼,這對於極度依賴運營商渠道的中興手機自然是個不小的打擊。

2015年底,蘇寧出資19.3億認購努比亞33.33%的股權,成為努比亞第二大股東。中興引入蘇寧這一戰略投資者,自然是期望在電商渠道為努比亞破局。然而錯失了2012-2014智慧型手機品牌快速滲透的關鍵三年,努比亞無論是品牌認知還是銷量始終平平。

此後,中興手機再難掀起波瀾。

運營商網絡營收佔比超7成,躋身5G市場前列

近年來,中興通訊在其財報中將業務重新劃分為運營商網絡、政企業務和消費者業務三大板塊。

運營商網絡板塊整合了無線接入、有線接入、承載網絡、核心網、電信軟體系統與服務等業務;政企板塊提供通訊網絡、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產品。消費者業務板塊即是原有終端業務板塊的升級,涵蓋了智慧型手機、移動數據終端、家庭信息終端等產品。

2015-2017年,運營商網絡和消費者業務分別佔據中興整體營收的6成和3成。2018年以來,運營商網絡收入比重逐年上升,2019年實現營收665.84億,佔比達73.38%;消費者業務收入比重則逐年降至16.53%。政企業務比重始終在1成左右。

運營商網絡也是中興主要利潤來源,近年毛利率均超40%,2019年其貢獻毛利283.7億,佔比高達84%。

政企業務和消費者業務2019年毛利率分別為29.16%、17.9%,二者毛利貢獻率相當,約8%。

值得一提的是,中興2019年年報透露,5G設備已為其帶來了可觀的營收增長。

錯失了4G早期紅利,中興從2013年就開始布局5G研發。2014年明確5G發展方向,此後每年研發投入120餘億。

2015-2019年,中興通訊累計研發投入613.78億,研發投入佔營收比例由2015時12.18%上升至2019年的13.83%。2019年末,中興共有研發人員2.83萬人,約佔公司員工總數的40.39%。

中興年報顯示,截至2019年12月31日,中興擁有全球專利申請量7.4萬件,已授權專利超過3.4萬件;晶片專利申請3900餘件。而在5G專利方面,根據IPlytics 2020年2月的報告,公司已向ETSI披露了5G標準必要專利2561族,排名全球前三位。

中興表示,已經在全球獲得46個5G商用合同,覆蓋中國、歐洲、亞太、中東等主要5G市場,與全球70多家運營商展開5G深度合作;而在晶片設計方面,7nm晶片規模量產,已在全球5G規模部署中實現商用,下一代5nm晶片正在導入。

日前,市場調研機構Dell'Oro公布了2020年一季度5G電信設備市場份額排名。其中,華為以35.7%的市場份額排名穩居第一位,大幅領先於排名第二的愛立信(24.6%)。第三至第五位則分別為諾基亞(15.8%)、中興(13.2%)和三星(9.3%)。

與2019年第四季度的數據相比,華為市場份額增長了0.4個百分點,愛立信增長了0.8個百分點,諾基亞大幅下滑了4.5個百分點,中興增長了3個百分點,三星則下滑了1.2個百分點。

在5G通信設備領域高歌猛進同時,中興仍舊打算藉助5G重啟手機市場。2019年7月,中興上線國內首款5G手機天機Axon 10 Pro,預計今年還將推出10款5G智慧型手機。

儘管有先發優勢,隨著華為、vivo、小米等手機廠商相繼發布5G手機,中興很快被碾壓。

IDC季度跟蹤報告顯示,2020年第一季度,國內5G手機出貨量約1450萬臺,其中華為佔據半數以上份額,達55.4%;vivo、OPPO、小米三家合計市佔率約40%。

如此來看,中興手機想要重新躋身國內智慧型手機前列,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社會責任方面,受近年盈利波動影響,中興2016-2018年未進行分紅。在此之前,除2012年虧損未分紅外,中興每年均進行分紅或配股。2019年中興實現歸母淨利潤51.48億,派發現金分紅9.224億,約佔當期淨利潤的17.92%。

此外,2016年以來,中興圍繞教育扶貧、健康扶貧、產業扶貧、弱勢群體救助等領域開展精準扶貧,累計投入2670萬元。

相關焦點

  • 中興通訊:10.35億元轉讓高達通信股權 持續發力5G核心業務
    來源:新浪科技新浪科技訊 1月12日下午消息,中興通訊在交易所發布公告稱,將以10.35億元價格向北京亦莊國際投資發展有限公司旗下北京屹唐半導體產業投資中心(有限合夥)轉讓公司所持北京中興高達通信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高達通信」)90%的股權。
  • 聲稱為聚焦5G主航道,中興通訊10.35億元轉讓高達通信股權
    對此,中興通訊內部人士表示,通過轉讓高達通信股權,中興通訊將剝離非核心業務,聚焦5G主航道和關鍵業務。高達通信成立於2012年,是中興通訊旗下專注於專業集群領域的解決方案提供商,致力於專業數字集群技術的研發和應用,可提供寬帶集群、窄帶集群、公網集群、應急通信、一體化指揮調度等產品及端到端行業解決方案。
  • 中興通訊擬26億收購中興微電子剩餘股權 標的研發費率19%商用成功...
    為了深化5G業務布局,中興通訊(000063.SZ)將回購重要子公司中興微電子剩餘股權。11月16日晚間,中興通訊披露重組草案。公司擬作價26.11億元,以發行股份的方式收購恆健欣芯、匯通融信合計持有的中興微電子18.8219%股權。交易完成後,中興微電子將再次成為中興通訊全資子公司。
  • 中興浴火重生,5G不能沒有他
    中興最新股價為33.64元每股,已經恢復到制裁前水平,同時業務和營收也已經基本恢復到2017年的水平。今年前三季度,中興實現營收642億元,同比增長9.32%;淨利潤41.3億元,同比增長156.9%;預計全年淨利潤43億至53億元。
  • 中興通訊剝離非核心業務 10.35億元轉讓高達通信股權
    原標題:中興通訊剝離非核心業務,10.35億元轉讓高達通信股權   1月11日晚間,中興通訊在交易所發布公告稱,將以10.35億元價格向北京亦莊國際投資發展有限公司旗下北京屹唐半導體產業投資中心
  • ...發力智慧型手機業務 2021年中興通訊終端業務將全面回歸中國2C市場
    11 月 30 日,中興通訊終端渠道合作夥伴大會在成都舉行,中興通訊公布了未來在中國的市場產品策略。   中興通訊官方表示,2021 年中興通訊終端業務將全面回歸中國 2C 市場,致力於打造科技、品質、年輕的全新終端品牌形象,圍繞 「1+2+N」的智能終端產品布局,進一步完善終端產品隊列,整合智慧型手機、個人 + 家庭數據,以及豐富的周邊生態產品,配合中興雲,構造完整生態和場景,幫助用戶實現 5G 全場景智能生活方式的無縫體驗。
  • 中興微電子終於完全回歸中興通訊,價值超100億
    與海思完全由華為控股不同的是,中興微電子前身是中興通訊於1996年成立的IC設計部,於2003年獨立,後集成電路產業基金持有其24%的股權,而今,中興通訊通過新成立的子公司受讓24%股權,持股比例上升至92.4%,實現了中興微電子的完全回歸。1i8ednc
  • 10.35億轉讓高達通信股權:中興通訊「瘦身」發力5G
    來源:華夏時報今日晚間,中興通訊在交易所發布公告稱,將以10.35億元價格向北京亦莊國際投資發展有限公司旗下北京屹唐半導體產業投資中心(有限合夥)轉讓公司所持北京中興高達通信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高達通信」)90%的股權。本次交易完成後,中興通訊將不再持有高達通信股權。
  • 中興通訊手握435億仍哭窮 曾一家獨大 如今收入僅為華為九分之一
    12月1日,中興通訊回復深交所稱,2018年至2020年是全球5G技術標準形成和產業化培育階段,公司前次募集資金項目在該背景下實施,目前募集資金已基本使用完畢。 「截至2020年9月30日,公司帳面貨幣資金餘額為435億元(含保證金等受限資金20億元),現有貨幣資金餘額僅能確保公司當前經營規模下現金流安全。」
  • 中興通訊向「芯」而行 能否加速復興?
    配套資金中預計還將有13.1億用於5G關鍵晶片研發項目。大手筆收購,大手筆投入,中興通訊持續向「芯」而行,能否加速復興?在業績方面,2018年度、2019年度、2020年1-6月,中興微電子營業收入分別為51.84億元、50.04億元和60.25億元,分別實現淨利潤1.58億元、1.96億元、3.07億元。中興通訊表示,本次交易完成後,中興通訊合計持有中興微電子100%股權。
  • 中興發力手機業務:操盤中興、努比亞、紅魔三大品牌
    11月30日消息11 月 30 日,中興通訊終端渠道合作夥伴大會在成都舉行,中興通訊公布了未來在中國的市場產品策略。中興通訊官方表示,2021 年中興通訊終端業務將全面回歸中國 2C 市場,致力於打造科技、品質、年輕的全新終端品牌形象,圍繞 「1+2+N」的智能終端產品布局,進一步完善終端產品隊列,整合智慧型手機、個人 + 家庭數據,以及豐富的周邊生態產品,配合中興雲,構造完整生態和場景,幫助用戶實現 5G 全場景智能生活方式的無縫體驗。
  • 2021年 中興通訊終端業務將全面回歸中國2C市場
    【手機中國新聞】中興通訊終端渠道合作夥伴大會於11月30日在成都舉行,在會上,中興通訊終端事業部總經理倪飛表示:「2021年,中興通訊終端業務將全面回歸中國2C市場,打造「1+2+N」的智能終端產品布局,以創新為本、設計牽引,打造消費者易感知、不可逆的價值創新。」
  • 深圳上市公司創新力排行榜出爐:中興通訊工業富聯居前兩位
    中興通訊或已吸取教訓2020年上半年,深圳地區上市公司中,研發支出合計投入最多的為中興通訊(000063.SZ),達66.37億元,同比增長2.55%。從2018年以來的數據看,經歷美國佬的封殺後,中興通訊吸取了無核心技術的教訓,其研發投入合計增長較快。2018年中興通訊研發支出合計109.06億元,2019年增長到125.48億元,投入增加近25億元,增幅15.06%。
  • 短短20年,美國實力已「由盛轉衰」2次!還能稱霸21世紀嗎?
    然而,步入21世紀後不到20年,這一超級大國便接連遇挫,經濟實力也經歷了兩次"由盛轉衰",在此基礎上,許多人都不由發問:美國還能繼續稱霸21世紀嗎?美國"由盛轉衰":1000萬人失業,915萬家企業倒閉!先來簡單介紹下美國步入21世紀後的兩次"由盛轉衰"。
  • 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2020第一季度報告
    具體情況請見本公司於2020年2月4日發布的《關於籤訂募集資金三方監管協議的公告》。  2020年2月14日,本公司使用非公開發行A股股票募集資金置換預先投入募集資金投資項目自籌資金,置換資金總額為49.72億元人民幣;使用不超過25億元人民幣(含25億元)的閒置募集資金暫時補充流動資金,使用期限為自董事會審議批准之日起不超過12個月。
  • 【中興通訊:終端業務將全面回歸中國2C市場 將投入建設5000個零售...
    2020.11.30 19:18【中興通訊:終端業務將全面回歸中國2C市場 將投入建設5000個零售陣地】中興通訊終端事業部總經理倪飛今日表示,2021年,中興通訊終端業務將全面回歸中國2C市場,打造「1+2+N」的智能終端產品布局
  • ...美國商務部出口管制的官方消息③33.15億元!中興通訊受讓大基金...
    ②中芯國際發布澄清公告:未收到美國商務部出口管制的官方消息③33.15億元!中興通訊受讓大基金持有的中興微電子24%股權④賽微電子:瑞典MEMS產線升級擴產完成,產能提升至7000片/月
  • 前中興大佬空降小米高管層,晶片業務滑鐵盧後能否東山再起
    文/吳毓楨昨日小米集團對外正式宣布,原中興集團執行副總裁曾學忠將出任小米集團副總裁、手機部副總裁,主要負責手機產品的研發、生產和供應鏈業務。曾學忠曾任中興通訊高級副總裁;而後加入紫光集團,任全球執行副總裁;在今年年初出任匯芯通信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
  • Orange確認中興通訊成為西班牙子公司5G供應商
    Orange的一名發言人隨後進一步證實,中興通訊於2019年成為網絡合作夥伴。「愛立信、華為和中興是西班牙網絡基礎設施的官方供應商。去年,中興通訊被增列為供應商。」據報導,與中興通訊的交易是以愛立信為代價的。  這筆交易對中興通訊而言是西歐罕見的意外之舉。此前,該公司最近因安全原因被禁止進入英國市場。此外,中興通訊還在從2018年美國貿易制裁的影響中恢復過來,當時它被禁止購買用於其設備和網絡產品的美國零部件。  儘管歐洲的服務提供商越來越嚴重依賴規模大得多的華為,但中興通訊在該地區的作用有限。
  • 中興通訊與全球通信GSMA聯合發布商用部署白皮書 5G邁入進入新篇章
    近日,中興通訊和GSMA聯合發布《5G SA商用部署》白皮書,提出SA作為5G目標組網架構,是全球實現5G應用價值的基礎,其商用進程已經初具成效並積累了大量行業經驗。 白皮書指出,自2019年5G商用元年以來,全球已有超過100個5G商用網絡,絕大部分都是NSA組網架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