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皮匠即我必須稱呼的客堂間阿公,母親當著小皮匠的面,吩咐我的時候,這麼要求我。
在文章裡這般對這位我以前和之相鄰而居了有十年,不恭敬的稱呼他"小皮匠"是當時弄堂環境氛圍所相切合的需要,不然作品就沒有了年代感。
客堂間外公不要譴責我哦,阿彌陀佛。
小時候,我們的白相場所,通常都是在弄堂裡。
在弄堂裡,玩扮貓貓遊戲,玩雙腳不落地,趴在地面上玩打玻璃彈珠(子),抽閒骨頭,扔磚塊等,像扮貓貓和雙腳不落地的遊戲, 一般都是女孩子們的喜歡,還有就是跳橡皮筋繩,譬如這個集體遊戲,跳橡皮筋繩,不是男孩子們不喜歡一起跳了玩,實在是跳不起來雙腳。
笨笨的雙腳雙腿,遠沒有女孩子們的雙腿雙腳,那樣的來得活泛和靈動。想加入的跳,也跳不起來,而就不跳了嗎。
但弄堂裡我們稱之謂(大姑娘)的一位林姓男孩,他奇葩一個,在當時弄人們,看向他而放出的眼光裡,滿滿的是讚嘆。
他喜歡跳女孩子玩的橡皮筋繩,和女孩子們一起,在弄堂裡跳得和女孩子們一樣的活泛,女孩子們也願意帶他跳橡皮筋玩兒。
沒有多久這位弄堂裡姓林的男孩子,就被上海芭蕾舞團,給收進去培養,而後在國際上得大獎,而後……。
當他被芭蕾舞團給收進去後,立馬全家搬離了我居住的這條弄堂,我也就不知道他的以後了,只是在相關的新聞報導上,和後來電視上,所謂轉播的芭蕾舞演出裡,看他表演,表演時,或許人化妝的緣故,或者人已經成人,想要把他跟,那個弄堂裡,跳橡皮筋繩的(大姑娘)孩子,相吻合起來,是那麼的困難。
"二五一,二五五,二六二七,七矮人,二十九,三十一,三八,三四有老虎……。"
這是跳橡皮筋繩,時候的數數字,數正在跳的人,跳動到的雙腳次數。
雙腳在二根橡皮筋繩間,蹦蹦跳跳的翻飛,和分別翻來勾去著二根或平行,或錯落有高低的橡皮筋繩時的 ,一起玩跳兒的女孩子們,眾口一詞的歌唱。
通常是旁邊等候著上場跳,和在觀看正跳著的人一起,配合跳著的孩子幫他唱數數兒歌,二邊站著雙腿,撐開看和,等候被替換下來,上場跳橡皮筋繩的孩子,也一同數,數歌兒的合著唱。
一起玩兒跳橡皮筋繩的女孩子們,這般的一起數數兒,這般的數,就應該是在唱兒歌了。
所以啊,兒歌不純是現在那些個,過往弄堂裡,居住過的老人們數叨的那樣的幾首啊。而且它變化 ,或者二五三 就不上山打老虎了,而是山中有山鬼的唱。
在跳的人一上場跳時,也會和大家一起數歌唱, 自己的跳跳的數步歌兒。或者因為跳得時間久了,氣喘兒了,數不上來了,就專顧著自己雙腳跳,而無奈只能閉上了嘴。
跳橡皮筋繩玩兒,不存在現在人的功利,誰跳得久,腳步不出亂兒,不跳得停頓下來,因為一隻腳或雙腳被橡皮筋繩給勾住,而停頓不連貫了,其她等候的孩子們,就只能眼巴巴的看著,等候著,數歌兒著,站杵著給雙腿張著橡皮筋繩,而等待著唱數數兒的唱。
有參與跳橡皮筋繩的孩子,在人群裡,亂數數歌兒的唱,不合了大家都唱數字兒, 這個人要麼馬上糾正她自己的數錯,要麼就會被一起玩兒的女孩子,給開除不帶她玩兒,現在,以後。
搗亂分子,堅決開除,毫不姑息。
扮貓貓與藏貓貓是二種不同的遊戲。
藏貓貓是人藏起來,由人找見,以找見時間短為先勝,你可以藏入別人的房間裡去,說好可以進那一戶人家,或二家,有數量和藏進那家的門牌識別。
不然滿世界的躲藏了,誰個孩子能找得見,找到猴年馬月。
而扮貓貓就在弄堂裡,所有人,包括扮貓貓的人。
由一個扮貓貓的人,一隻手掌把自己的雙眼蒙上,臉衝牆壁,而其他人站在她的身後。
她就是貓貓了。
身後的人,全部伸出一隻手搭住,這個扮貓貓孩子的左肩膀或右肩膀。這位被身後孩子門的一隻手,給搭住左肩膀或右肩膀的孩子,臉衝牆壁,二隻手掌把自己的臉和雙眼給蒙住,然後其後背上有一個孩子,伸一隻手指劃字。
讓扮貓貓蒙住雙眼的孩子,猜人在她身後背上劃寫的是什麼字。
大聲喊出來。
猜不出就調換了字的劃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