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第一家小學求學之後的轉學,是因為搬家。
因為沒有家人在身邊,照顧我生活,因為母親的把我託管給鄰居照顧,我的飲食起居等,顯然是出現了問題,故而母親決定放棄,在吳涇二村的居住,而搬離去,去到離開母親工作廠子近的楊樹浦路 。
閔行這裡的吳涇二村,顯然居住條件在當時是相當不錯的了,對於一個雙職工工人家庭來言。
因無奈而進行了第一次轉學,轉入杭州路第一小學。
在杭州路第一小學,讀了沒有多久 ,被班主任老師告知,因為我不是它們學校片區的,我現在以為,是學校教室座位學生,坐滿了的緣故,應該。
應該就是。
我所在班級教室裡坐滿員了學生,老師告訴校長,才有了被班主任老師,告知我,我不能再在這間教室這所學校學習。
母親把我轉學報名,進入杭州路第一小學,而不是依仁裡附近的其它小學學習。譬如之前說是阿橘上學的長髮裡弄堂學校。
怡德裡弄堂小學,這裡更正一下,因為記憶的緣故,現在正真的想起來,正確的應該是長發裡弄堂學校。
長發裡弄堂,在怡德裡弄堂隔壁。
怡德裡是楊樹浦路1851弄,長發裡是1877弄。
又因為杭州路第一小學,是我家依仁裡附近,最具規模的學校,有大大的操場,有一棟四層樓水泥建築,建造不久的教學樓,應該是鑑於這樣的學校硬體狀況,母親把我給轉學,報名進了這家像樣的學校。該學校的教舍,應該是解放後建造的新學校。
學校是在和滬東工人文化宮,一起建造起來的嗎?
在居住入依仁裡後,有聽老人們說,滬東工人文化宮這塊地,原先在舊社會是墳場,埋死人的地,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但我在杭州路一小上學,沒有感覺過陰森森。
老師對我說,要把我給安排進杭州路,臨青路上的學校上課,那裡也屬於杭州路一小學校。
被杭州路一小班主任老師這般吩咐我,我只能聽從命令去到臨青路上,杭州路旁。
也就是這二條路十字路口處,四個角的北角,面向臨青路的學校上課了。
學校的門開設朝向臨青路,現在也還是開設朝向臨青路著。
第一次是班主任老師,把我們幾位她班級裡的學生,給親自帶去的那間學校。
我告訴了母親,母親沒有多說什麼,老師的安排,她同樣服從,母親不會像現在有些人那樣,遇到我這種,老師隨意安排的事,就去學校找見班主任老師,或者校長和她 (他) 理論一番,堅持在原報名學校上課,堅決不離開。憑什麼,報名不是說好了,怎麼就不能在這裡上了,我兒子。
被班主任老師告知,轉學去臨青路,杭州路處的另外一所學校上課的我,在下個星期一就自己去了,落座在臨青路上的學校。
學校原本是一座寺廟,什麼廟,我不懂,廟裡菩薩見不著,但屋子裡的狀態,還依稀存在,那個時候。
供奉菩薩的廟堂房間,被擺放上了課桌和課椅,是雙人課桌,但課椅是單人的。
或者我現在懷疑,不配套的課桌和課椅,是臨時湊合出的擺放。
我擱腳的吳涇二村那裡的小學,是單人課桌和單人課椅,而杭州路一小,寬大明亮的教室裡,擺放的是雙人課桌和雙人課椅。
臨青路上杭州路一小的附屬學校,我落座的教室,坐南而門向西,進學校門是向東。
臨青路上的這座,我至今也還是,不知道其什麼名稱的寺廟,在舊社會應該是一座窮廟。
不知道是否,其周圍居住的都是窮苦人們的緣故,而落身在期間的這座廟,也窮得嗒嗒滴,只有水滴下地,而沒有油水掉滴下來。
窮廟的地面是坑坑窪窪的泥土地,通常青磚也沒有鋪一塊,或者被人給挖掘走了。
被安排了進入這間教室的學生,在原本是供奉菩薩的佛堂,坐下後,老師準備上課,卻上課不了,因為有狀況在課堂上發生,令得上課教授課本內容的老師上不了。
狀況就是坐下的學生,在單身座位椅子上,不能夠坐穩身子,包括我。
當時從杭州路一小分流到這家廟堂裡來的應該只有二個班級,我沒有記憶錯誤的話。因為寺廟的房間頂多有三間,能夠做成教室。
顯然那個年代裡,沒有小班一說,和那樣三,七個人就設置一個班級之現象。
智障學校,就是一個班三,五個學生 。不會超過八個學生,因為那樣的孩子在教室裡一多,一個授課的老師,在教室裡根本無法管理得過來。
臨青路上這間學校的教室,人根本不能夠在椅子上,坐穩了身子,因為地面不平整,椅子的四隻腳,不能夠擱置在同一個平面上,人在課桌後的椅子上,屁股把其一旦壓實,人就倒向了地面,顯然不是我一個學生這樣子,不使出屁股功夫坐著,就會跌倒身子,但我這個小孩,那來的屁股坐穩了的功夫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