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要過年了,忙碌了一整年的人們,也都要紛紛回老家,與親友們團聚。分散在各地生活的小家庭,也都會借著春節時分聚在一起。
95歲老人第一次見重孫,乖娃爬向太奶奶親吻額頭,暖心一瞬被拍下
網上看到一個感人視頻,父母帶著9個月大的寶寶回老家,與95歲的太奶奶第一次相見。
畫面裡,滿頭銀髮的太奶奶躺在床上眯著眼睛休息,小重孫爬過去,向著老人額頭一下子親了下去。老人一睜眼看到一張可愛的娃娃臉,頓時笑開了花。
第一次祖孫相見,沒想到有這麼大的一個驚喜。對孩子來說,可能還不太懂明白剛才自己做的意義。但對老人來說,這個有愛的舉動足以讓她感到歡喜。
孩子的媽媽在旁邊拍下這溫馨的一幕,放到了網上,一瞬間許多網友都說看完了想哭。"好溫馨,想到了我的奶奶""太有愛了,祖孫倆都很可愛""寶寶很懂事"。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照顧孩子的同時,也別忘了關愛老人
現在年輕人都很忙碌,白天要忙於工作,回家後主要精力也都是放在孩子身上。曾經以"孝"為首的傳統文化,慢慢生活中被淡化了。
但是家庭的和諧,也對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一個家庭裡,父母對待老人是怎樣的態度,也決定了這個孩子以後有沒有"孝心"。
家有長壽的老人,象徵著家庭的和諧,有子女在盡孝心,有溫馨舒適的家庭氛圍。
小時候外公離世後,外婆在我家住了很長一段時間。剛搬到我家時,外婆的老街坊鄰居都擔心:女婿會嫌棄嗎?會給孩子們添麻煩吧?
事實上這個擔心是多餘的。爸爸總是語重心長的教育我,"家有一老,如有一寶,要好好對待外婆。"
在我爸爸的觀念裡,父母是怎樣對待老人的,孩子們都會看在眼裡,自然也會效仿父母的舉動。假如此刻他們不盡贍養的義務,那麼當他們自己年老以後,又有什麼資格要求子女來看自己呢?
所以說,父母的行為,是孩子的榜樣。
01 不要對老人大吼大叫
無論是父母自己,還是教導孩子,都不能對老年人大吼大叫,這是沒有教養的表現。
現在有很多人不尊重老人,覺得他們很落伍也很麻煩,是家裡的"負擔"。但是,誰又沒年輕過呢?誰又不會老呢?
老人也曾年輕過,也曾支撐起陪伴我們長大的保護傘,人必須要有一顆感恩的心,才能讓彼此體會到人間的溫暖。
特別是在孩子面前,父母一定以身作則,不要對老人大吼大叫,多一份耐心,就像他們當年對待我們的模樣。
02 關注老人精神生活
現代生活的條件都變好了,贍養老人不再僅僅只是吃飯時添一雙筷子、鋪一張小床了。除了生理上的照顧,還需要關懷老人的精神狀態。
一方面,可以簡單教會老人使用現代化科技產品,不要求他們能和年輕人接受程度一樣,只需要豐富老人的生活即可;另一方面,多帶孩子去和老人相處,這對老人和孩子雙方來說,都是很有好處的,讓他們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和意義。
"百善孝為先",將我們流傳千年的美德繼續傳承下去,這樣家庭才會更和諧更美滿。在闔家歡樂的春節來臨之際,祝大家能合合滿滿,健康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