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學不進去的時候,是因為不懂這9種方法

2020-12-17 演講口才學習中心

老師們一定聽過家長的這些疑問,「孩子怎樣才能進好學校?家長該做些什麼?還有的家長擔心孩子不愛學,總是要家長推著往前走,怎麼辦?」

當孩子學不進去的時候,是因為不懂這9種

我們都知道,每家的孩子各不相同,不能一刀切,也沒有一把萬能鑰匙可以解決所有父母的困擾。我們也不能以能否進重點學校作為評判孩子的唯一標準。

不過,有一件事是所有家長都應該花精力去做的,就是激發孩子學習的內在動力,也就是培養一個自律的孩子。

我們看到過很多報導,孩子產生厭學情緒以死相逼不願意去學校,母親跪求孩子回學校上課,孩子為了不上學報假警說自己被綁架了等等,這些報導看似戲謔,但實則都是可悲的。

歸根結底,就是孩子沒有學習的動力。

那麼,如何才能激發孩子學習的內在動力呢?我覺得家長可以從這幾個方面進行一些嘗試。

01、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值要恰當

家長要把對孩子的期望值設置在合適的水平。

現在流行帶孩子去農村學農,讓他們體驗農作,同時培養孩子勤儉節約、珍惜食物等良好的習慣。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也經常能看到孩子不一樣的一面。就說孩子們在果園裡摘蘋果。

他們蹦著跳著從樹上摘下蘋果,有時用水衝衝,有時洗也不洗,擦擦蘋果皮就把蘋果吃掉了。

再看看這些孩子平時在家裡吃水果,都是家長把蘋果皮削好了,把蘋果切成片,擺在果盤裡,牙籤插好了,遞到手上,孩子們還一副懶得吃的樣子。

這就是我們說的「跳一跳摘到的蘋果」。

對孩子學習也是一樣。家長要把對孩子的期望值設置在合適的水平。

既不要大包大攬,直接把「蘋果」送到孩子手上,讓孩子失去了興趣;又要確保這個目標是孩子跳一跳能碰到的,否則就會讓孩子失去信心。

當孩子學不進去的時候,是因為不懂這9種

02、承認差異,發現孩子的潛力所在

不要攀比,要以自己孩子的實際情況為基礎。

有些家長喜歡攀比,「別人家的孩子怎麼那麼聰明?人家第一名,你呢?」「你為什麼就不能像小麗一樣懂事?她每次都能考得很好。」……

長此以往,孩子慢慢就形成了「我比別人笨」的心理定勢,甚至產生「媽媽喜歡別人」的牴觸情緒。

所以,各位家長,不要攀比,不要以「別人家的孩子」給自己的孩子造成傷害,要以自己孩子的實際情況為基礎。

孩子現在能跳1.2米,那1.3米就是比較合適的目標,千萬不要因為別的孩子都能跳到1.5米了,就要求自己的孩子也一定要跳那麼高。

孩子之間具有差異性,這是很正常的事情,世界上尚且沒有兩片一樣的葉子,又如何要求每個孩子都一樣優秀呢?所以,我們要承認差異,同時要積極發現自己孩子的特點和長處。

要了解自己的孩子在什麼方面更有潛力,更有優勢,從而鼓勵孩子,讓孩子越來越優秀。

03、別把孩子當成裝知識的「米袋子」

少一些灌輸,鼓勵孩子多問幾個為什麼。

到底什麼樣的孩子是好孩子?是不是只有100分的是好孩子?如果孩子為人很好,動手能力很強,常愛提問題,那也是好孩子。家長要尋找、激發孩子的優勢項目,在這方面多鼓勵孩子。

其實家長要想明白,你是要培養一個裝知識的「米袋子」,還是要培養一個完整的人?或者說,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是知識型的還是智慧型的?

如果是要培養智慧型的孩子,就少一些灌輸,鼓勵孩子多問幾個為什麼,對孩子的問題千萬不要迴避,甚至孩子不問,你還要啟發他問。提早認識ABCD不如讓孩子多問一個為什麼。

而且,就孩子的未來發展來說,孩子的主觀創造力遠比孩子接受知識的能力要重要的多。

當孩子學不進去的時候,是因為不懂這9種

04、在對的時間做對的事

我們要讓孩子在正確的年齡做正確的事。

孩子的學習能力發展是有規律的。

13歲以前,孩子的形象思維、直覺思維、模仿能力比較強,這個階段學語言最合適。比如小學背古詩就比大學再背要容易。

到了高中,抽象思維、邏輯推理能力發展起來了,再學數學等學科會更容易。

但是現在很多家長倒過來了,小學學奧數,高中背外語,這就錯過最佳機會了。我們要讓孩子在正確的年齡做正確的事。

05、讓孩子體會成就感

小孩子要鼓勵,要給他成功的體驗,培養孩子的成就感。有成就感才會有興趣,才能越做越好。

我個人覺得,家長在學習上不要大包大攬,但是在培養孩子自信自強這方面要有意識的作為。

莫言為什麼會喜歡寫作?他自己回憶說,就因為小學三年級的語文老師很喜歡他,把他的文章當做範文讀出來。

我為什麼會喜歡數學?我讀中學的時候,有一次在全班第一個做出了老師布置的某個難題,老師從講臺上奔過來,摸摸我的頭問,你現在的感覺是不是比吃一顆糖還高興?我說是的。從此以後就喜歡上了數學,認為自己數學行啊。

很多人都有過類似的經歷。這給我們一個啟示:小孩子要鼓勵,要給他成功的體驗,培養孩子的成就感。有成就感才會有興趣,才能越做越好。

作為家長,培養孩子的自信心還有一點可以做,就是讓孩子做家務,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這樣他們就會有「我是個大人了,我要為自己的生活和學習負責」的想法,也能培養他們的責任感。

在讓孩子體會成就感的過程中,家長的鼓勵和表揚也是非常重要的。豆瓜訓練資深講師張建霞老師,在青少年培養方面的心得中,有這樣一句話,「你希望你的孩子變成什麼樣的人,你就要往什麼樣的方向去誇獎他。」

當孩子學不進去的時候,是因為不懂這9種

06、要為孩子解決具體問題

把一個比較困難的大任務分解成若干個小任務。

對家長來說,只有鼓勵也不夠。在孩子遇到困難時,如果你只是在旁邊說「我相信你」「你一定可以的」也意義不大,要幫助孩子解決一些具體的問題。

比如有的孩子剛進小學時做數學口算題目比較困難,家長可以借鑑體育訓練中「分解動作」的做法,40道題目,孩子一下做不完,家長可以把題目分成8組,每組5道題,做完一組再做一組。可以用「限題計時」提高效率,譬如每做對5題的時間記錄比較,或者「限時計數」的辦法,給他10分鐘看他做對幾道題。這方法同樣適用於抄寫詞彙等作業。

這樣把一個比較困難的大任務分解成若干個小任務,化難為易,化繁為簡,是教師和家長幫助孩子克服畏難情緒,體驗成功、提升自信心和興趣的有效方法。

07、用孩子喜歡的方法激發好奇心

保護和激發好孩子的好奇心對於激發學習動力也非常重要。

我記得小時候,生物老師教我們養小球藻,在一個廣口瓶裡放上自來水,每天往水裡吹氣,慢慢地,水的顏色變綠了;還讓我們把蚯蚓剪成若干段後埋入泥土裡觀察它們如何慢慢長成一條條蚯蚓來的……我覺得像變魔術一樣,因此就想長大了要做生物學家。

後來物理老師教我們用水果製作發電機給手機充電,兩本互相交叉的書因為摩擦力可以吊起一個人……我又覺得物理充滿了樂趣,因此長大了想要當個物理學家。

其實這些動手的小實驗家長也可以帶著孩子做,特別是孩子剛剛開始接觸學習的時候,這對於培養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動手能力、探究習慣非常有用。

此外還有一些用遊戲學數學的方法,比如小一點的孩子搭積木,從中可以了解三角形、長方形、園、半圓等圖形概念和紅、綠、黃等顏色概念,還能養成觀察、記憶、想像、合作等習慣;大一點的孩子可以用撲克牌算24點,等等。

當孩子學不進去的時候,是因為不懂這9種

08、別上補習班,鼓勵自學+討論

我們的出發點是讓孩子找到興趣點,更快樂健康的孩子,而不是讓孩子什麼都學,變成一個「全才」。

對於補習班我是這個觀點:不要去讀,浪費錢是小事,浪費了孩子的時間和精力更得不償失;若養成孩子對補課的依賴性,養成上課不認真聽的習慣,則損失更大。

現在很多補習班魚龍混雜,資質也很值得懷疑。

所以,還是比較主張學生自己有問題去找老師、同學或家長問,而不是固定一個時間請老師來給學生補課。這就是自主學習和被動學習的差別。

我也提倡同伴之間的討論互助。自己學會的東西,教別人一遍,自己領會得也更深,而且討論可以產生新思路、新方法。所以,討論的結果是雙贏的,對孩子的溝通能力、合作意識也能得到培養。

拼命的找地方給孩子補文化課,不如培養孩子的性格,讓孩子變得自信樂觀、開朗大方、自律自強。

或者讓孩子去接觸一下他感興趣的方面,畫畫、舞蹈、音樂等等,當然我們的出發點是讓孩子找到興趣點,更快樂健康的孩子,而不是讓孩子什麼都學,變成一個「全才」。

09、家長做榜樣

家長和孩子是討論式的,啟發式的,不是灌輸式的,壓制式的。

一個人的成長需要三條途徑:自我學習,同伴合作,專家引領。自我學習和同伴合作剛才已經談到了,「專家引領」的這個「專家」對小朋友來說,不僅包括老師,還包括家長。

最好在孩子學習時,家長不是跑去看電視、打麻將、玩手機,也不是站在門口看孩子是否在寫作業,而是坐在孩子身邊一起看書學習。

現在流行一句話:一流的家長做榜樣,二流的家長做教練,三流的家長做保姆。

其實我們也不難發現,凡是孩子發展的比較全面的,有自己想法的,都是家庭比較民主平等的,家長和孩子是討論式的,啟發式的,不是灌輸式的,壓制式的。

家長有什麼事情會和孩子商量,把孩子當做是一個可以為自己負責的「小大人」,這樣也讓孩子對自己的發展、對家庭更有參與感。

家長陪伴孩子成長,是良師益友。這種家庭氛圍的作用是潛移默化的。

如果你還在擔心孩子學習不好,調皮搗蛋,腦子很好,但就是學習不上心,沒有辦法迅速提升孩子學習的興趣和成績?

當孩子學不進去的時候,是因為不懂這9種

如果你的孩子不願意溝通交流,性格內向,不積極、不樂觀,沒有獨立性和責任心,也沒有辦法自理學習和生活?

【學習親子溝通,去豆瓜訓練】

相關焦點

  • 孩子學減法老出錯?用好這4個方法,幫孩子打好減法運算的基礎
    今天是《6歲前這樣教數學,小學不吃力》專欄的第12節課,我們來聊聊怎麼教孩子「減法」。在寫這篇文章前,我先做了一個小小的調查。發現身邊的家長對於孩子學減法這件事,大多持兩種態度。一種家長覺得孩子讀大班了,如果還學不好20以內的加減法,上小學肯定會跟不上。
  • 「孩子上課總走神」,不要慌,4種數學方法訓練孩子專注力
    要是孩子在上課的時候還出現愣神、趴桌子、坐不住,這幾種現象都是孩子不專心的現象,這個時候家長就要注意了,不過不要慌,青青總結了4種數學方法能訓練孩子的專注力,還能提高數學,簡直是一舉兩得!訓練專注力是要和家長互動的,每天10分鐘就好,簡單有效。
  • 5種方法6個招,根治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學習穩步直升的「秘笈」!
    5種方法6個招,根治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學習穩步直升的「秘笈」!不少家長都覺得孩子做作業磨磨蹭蹭的,老是注意力不集中,問我有沒有什麼好的辦法可以改善的。為什麼這些孩子,學別的學得快,如:網絡流行歌曲唱、流行詞語、網路遊戲等。因為這些東西更新穎、更特別、更個性,更能吸引同學的注意,我們周邊所有的人都在討論。而知識呢?一方面學起來確實枯燥,一方面我的老師的講授方法創新點不足,不能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
  • 孩子學鋼琴,只要方法正確、持之以恆,就一定會學有所成
    學琴是我幫女兒選的,鋼琴是我喜歡的一門課程,奈何我和孩子的爸爸都是門外漢,根本就不懂如何讓孩子學習,只能選擇給孩子報了興趣班。就這樣我給孩子報了一年的集體課,(一對四,每次一個小時、一周兩節課),學琴生涯就這樣開始了。
  • 孩子學琴有「三怕」,犯一條就永遠學不好!
    鋼琴的學習無非老師授課,回家練琴和音樂實踐,這之中最重要的就是練琴。練琴除了全身心的投入,還要講究方法和技巧。 小編整理了學琴「三怕」,一起看看你踩坑了沒有?
  • 孩子不愛喝牛奶,2種方法來培養,愛喝牛奶的孩子有這3個方面好處
    有些孩子認為牛奶的腥味太重,有些孩子認為牛奶太過於純。那麼如何才能培養孩子喜歡上喝牛奶呢,主要有以下2種方法:在牛奶中適當添加其他材料有一些孩子不喜歡喝牛奶,因為牛奶的味道太純或者太腥。很多媽媽其實完全可以不用在外面購買,在家裡也可以動手做,這也相對健康很多,而且可以保證牛奶中的營養。很多孩子可能只喜歡酸奶,不喜歡牛奶。其實酸奶也是有好處的,但是家長在購買酸奶的時候一定要看好成分以及日期。長期喝酸奶的話也可以維持住腸道的健康,對皮膚很好。
  • 要不要給孩子不懂的單詞註明中文?擔心孩子不理解英文怎麼辦?
    其次,也是最重要的,這不是孩子習得語言的自然方法,孩子是靠圖畫,場面,情景,動作,聲音等的結合自然習得語言意思的,不需要通過任何的翻譯,通過翻譯來理解對培養孩子的英語思維會產生巨大障礙,會讓孩子對中文產生極大的依賴,對孩子的英文閱讀也會產生極大的阻礙,甚至孩子閱讀每句英語的時候都是用中文在理解,碰到新單詞就去找單詞的中文意思,這樣跟孩子自然習得語言的方法已經相去甚遠
  • 學生聽不懂、老師講解難,高考佔比高,這是學生公認的最難學的課
    理科與文科不同,只是靠單純的「死記硬背」是不可能掌握的,需要有強大的思維邏輯做基礎。物理,被學生們稱為「最難學」的科目,看似與生活貼近,卻又完全聽不懂,上課聽老師講課簡直就像「天書」。學生聽不懂、老師講解難、高考佔比高,這是學生公認的最難學的課高中物理包含的內容比較廣,比如力學(各種牛頓定律,各種公式)、電磁、熱學、光、波、量子原子等等,很多都是生活中常見的現象。物理中的公式、原理、換算不比數學少,所以讓很多學生都頭疼不已。
  • 杭州盲童9歲學琴已過鋼琴十級,堅持不下去的時候看看這個!
    視頻中,彈奏鋼琴的盲童名叫張政權,小名堅堅,從9歲開始學習鋼琴,7年以來每日堅持練琴,考級五次已獲得鋼琴十級證書。他說道:「小時候覺得學習鋼琴是件很好的事情,也會給我帶來快樂,不管是開心還是不開心,彈的曲子都是不一樣的。」因為身體的原因,學習新曲要比常人多花三倍時間。
  • 幾歲送孩子學畫畫不會扼殺孩子想像力?專家建議,9歲前不要培訓
    剛看到一個帖子,說「孩子4歲了,很喜歡畫畫,老婆想給孩子報名學畫畫,但是覺得孩子年齡太小了,問有沒有必要?」很多網友說可以送孩子去培訓班學習繪畫,但我的建議恰恰相反,4歲還是不要送孩子去學什麼繪畫,甚至9歲前送孩子去學畫畫都要慎重。
  • 孩子語文教不會:孩子很聰明,你的方法很笨!
    孩子學不會,學不好,是孩子不夠努力嗎?有可能是。 但努力學習,還是學不好,那只能證明方法笨,而不是孩子笨。 最無效的方法就是,買一堆書丟給孩子看,報一堆課外班把孩子丟進去上課,整天丟給孩子一堆「你要努力學習」的教誨......
  • 創課聚學注會預習備考剛開始,為什麼就已經有人「學不進去」
    註冊會計師預習階段備考正在進行當中,其實早在考試結束後就已經有人開始學習了,可是到現在有部分考生過來反映說自己學不進去了,創課聚學表示有說注會太難的,有說年底工作太忙的,甚至有的考生距離上次看書已經有一周的時間了。那麼究竟是為什麼讓這些考生學不進去呢?來看看下面有沒有你的症狀吧。
  • 語文難學?那是因為不了解語文的學習規律,9成家長都不清楚!
    一般人都會認為,學習語文要循序漸進,先學拼音,再通過拼音認字,然後學句式,再學造句,最後學文章。這是認知心理學的邏輯,認知心理學針對的是自然學科,自然學科用這種方法去學習沒有問題,甚至可以說必須要用這種方法去學習。
  • 孩子夜裡發燒怎麼辦?這幾種物理降溫方法安全有效,學到手賺了
    文|文兒大部分家長都有這樣的經歷:半夜起來幫孩子蓋被子,順便摸了摸孩子的額頭,突然發現孩子發燒了!夜裡發現孩子發燒,應該立馬送到醫院嗎?錯。一般醫生會建議家長,在夜裡發現孩子發燒,不要過於緊張,先確定孩子具體的體溫。若孩子體溫在38.5℃以下,首先考慮的是物理降溫。
  • 孩子聽不懂英文,到底能不能翻譯?
    開不了口,沮喪......學了十幾年感覺都浪費了。(圖片來自網絡)到了自己孩子英語啟蒙的時候,我們接觸到了「習得」,仿佛打開了一片新天地:嚯!原來英語可以這樣學啊,不用翻譯,沉浸在語言環境裡,跟孩子學中文一樣。
  • 除了這兩個方法,就算孫悟空也飛不進去
    除了這兩個方法,就算孫悟空也飛不進去在西遊記中我們看到了許許多多的神仙妖怪,唐僧要歷經八十一難才會修成正果,所以在西去的路上唐僧面對了許許多多的妖怪的阻撓,而且個個都有神仙背景的,沒辦法孫悟空只能一個筋鬥雲翻到天庭去尋找救兵了,而孫悟空的筋鬥雲也是我們非常羨慕的一個本領,速度非常的快,一下子就是十萬八千裡,孫悟空就是靠著這個本領上天入地的。
  • 優秀的孩子,少不了家長的陪伴(附1-9年級陪伴方法)
    02優秀孩子都是「陪」出來的孩子最需要這五種高質量的陪伴真正優質的陪伴,不在於時間的長短,而在於陪伴的質量。家長該如何陪伴孩子,這其中大有學問!小學一、二年級1.陪孩子練字如果不從一開始就讓孩子養成認真書寫的習慣,等到了高年級的時候再去糾正他,會讓孩子做作業的效率直線下降,直接影響孩子的學習興趣。
  • 孩子多大的時候學習古詩詞才好?越早越好,幾個月的時候就可以學
    那麼尹建莉老師本身自己就從事語文教育多年,所以對語文的這一變革也很重視,在關於孩子從什麼時候學習古詩詞這個問題,尹建莉老師表示:孩子學習古詩詞的年齡應該很寬泛,從幾個月到十幾歲都可以,總的來說,是要越早越好。
  • 你嘮叨了八百遍,孩子還聽不進去?預防孩子對你開啟3種飛行模式
    當你發現跟孩子溝通不是很順暢的時候,不妨想想,孩子是不是對你開啟了「飛行模式」三種溝通中的「飛行模式」「飛行模式」是手機的一種信號接收狀態,在此狀態下,任何信息都進不來了。其實我們每個人身上也有一個「飛行模式」開關,要是孩子對你開啟了「飛行模式」,也難怪你無論怎麼說,孩子都聽不進去。
  • 柏拉圖:我參透了愛情,卻搞不懂為什麼只有五種正多面體
    據說柏拉圖為了深入研究幾何,還專門在雅典西北郊外陶器區的柏拉圖學院門口立著一塊「不懂幾何者,不得入內」的牌子。 經過深入研究,他發現只存在五種正多面體,分別是正四面體,正六面體,正八面體,正十二面體,正二十面體,後來也被稱為「柏拉圖立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