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讀書成為我消磨時間的重要娛樂活動。
為什麼說是娛樂活動呢?不以求知識為目的,而以愉心適性為要求。作為莘莘學子,當然不能說這種話,可是到了我這個年齡,說起來卻也無妨。最近讀《莊子》,和淺薄的東西比,這完全屬於高雅一類。當然並不是說我讀了這些東西就有什麼了不起。讀書是有裝飾涵義的,以知識和學問裝點自己;但對有些人是先有此情懷然後才喜歡看這類書籍,這是一種性靈的外顯,這種心性並不完全靠外在的裝飾。人生在世,可以說是註定孤獨。有些人似乎懂你,有些人不懂你,實際說起來真正懂你的人實在沒有。那麼讀一本古書,與千年前的人做朋友,的確能夠達到部分的心心相印,而時間與空間並不能成為阻隔。
談到讀書,就要說起書房。活這麼大,換了幾處住址,無論是父母家還是自己家,都從來沒有過專屬的書房。我現住的房子裝修得比較滿意,但北臥室設計有點缺憾,幾乎成了堆雜物的倉房,平常不喜進去。妻子喜歡買衣服,有一段時間我們想把它改造成為衣帽間,不過一直沒有成熟的方案。後來因為我讀書的興趣日漸濃厚,讀書常被看電視所幹擾。再加上我對書很愛重,平時看完了又喜擺在茶几上,可是別人不甚愛惜,有時會灑上點水漬,令我很不放心,於是忽然有一天又想把它改造成書房。這樣即便把一堆書扔在案上,我也不會擔心別人給弄髒。
我的確有這種習慣,看這本書,就翻出幾本其他相關的書,在面前擺出五六本,還有紙筆是常態。經過一段時間地琢磨,我終於親手設計出了衣帽間與書房合璧的兼顧方案。在原主體裝修不變的情況下,既能增加一面大衣櫃,又能安放一塊兩米長的窄書案,只是需要定製家具。到商場詢價,費用不菲,家裡管財政的夫人猶豫了,於是我的美好憧憬象夢一樣懸在空中,不知道什麼時候能變成現實。不過有了這個目標後,時常想一想也會讓我興奮。魯迅有「三味書屋」,屆時我也必會有一篇文章作紀念的。
人需要有住房安身,但當我們仰望蒼穹、俯察地理的時候,我們發現這天地不正是我們的天然住房嗎?我們將精神安放在我們所喜歡閱讀的書籍上,將身體安放在廣闊無垠的天地間,這樣的思想是宏闊的,這樣的情懷是豁達的,這樣的心智是愉悅的。道家老莊並談,過去我常讀《老子》,幾乎沒有看《莊子》。近來把《莊子》細細地讀完,覺得境界很高,第一篇《逍遙遊》是我尤其愛讀而且不知讀了多少遍的。
在這篇文章中他說:「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遊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書也好,房子也好,都不是生命的根本的東西,倘能升華生命,沒有對外物的依賴,那生命才能獲得真正的自由和快樂。達到這種境界,就不再糾纏達與窮之分了,既不需要「兼濟天下」以勞形,也不需要「獨善其身」以愉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