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式貧困:麥當勞難民

2021-01-10 這裡是東京

今天在推特話題榜上看到一個關鍵詞:麥當勞難民(マクドナルド難民)。周刊《SPA》的一篇關於「麥當勞難民」的報導引發網民熱議。

▲報導裡的主角:43歲的平田正治(化名)

43歲的平田正治(化名),年收入100萬日元(人民幣約65000塊),更加把勁兒時,能到110萬日元(約71500塊)。

他沒有固定居所,經常為了解決住的問題,去幹深夜通宵的活兒。沒有深夜通宵活兒的日子,他就去麥當勞,點一個最便宜的100日元漢堡包(人民幣約6.5),在那兒過夜。

麥當勞難民,指平田正治這種由於種種原因居無定所,在24小時營業的麥當勞店裡過夜的人。點一杯100日元(人民幣約6.5)的咖啡或漢堡包,就可以呆一個通宵。

▲麥當勞裡有wifi和充電cha座

平田正治們有工作有收入,也不像流浪漢索性露宿街頭。從外表上看不出明顯的窘迫窮困樣子,卻過著另一種流浪生活。

10年前,日本的麥當勞尚未普及24小時營業制的時候,還流行「網咖難民」的說法。網咖店的個人小包間,有電腦上網,漫畫書隨便讀,一張大軟椅子。

▲典型的網咖小單間格局

晚上包幾個鐘頭,睡覺休閒全齊了,還比租房或旅館便宜得多。是許多不捨得在住房上多花費的低收入人士,離家出走又無處可去的少男少女們的熱門選項。

如圖中,18:00~次日6:00夜間時間段標價:

7小時1450日元(人民幣約95)

10小時1840日元(人民幣約120)

12小時2290日元(人民幣約150)

高級些的網咖裡面設有投幣淋浴,提供免費暢飲,自然費用也要更貴些。現在光是東京地區,每天晚上就有4000名左右的「網咖難民」。

某節目曾探訪過網咖裡的「住民」,大多數居民是和倉田幸子(化名)一樣的社會敗者,身上有些或自己或家庭或突然遭遇的種種原因,最後走到勉強生存的邊緣。

倉田幸子,特殊洗浴女郎

月收入:10萬日元(約6500塊)。

月支出:網咖6萬(約3900塊)

餐飲3萬(約1950塊)

洗衣洗澡等1萬(約650塊)

也有像Shocker 這種,收入低,但喜歡日子過得歡樂些。寧願不攢錢租房子,也要去外頭有妹子陪酒的便宜酒吧。

Shocker ,工地現場打工

月收入:15萬日元(約9750塊)

月支出:網咖6萬(約6500塊)

餐飲5萬(約3250塊)

洗衣洗澡等(約650塊)

酒吧等娛樂(1950塊)

還有一種就像下圖的這位男士,建築工,藍領行業裡收入較好的。他認為不值得在住上花錢,於是選擇在新宿的網咖過夜。

雖然月收入差不多30萬(人民幣約19500),絕對不算低,但上班的工地,每隔一段日子就得換一個。而新宿交通便利,不管新工地在東京哪裡,乘車過去都方便。自己單身無牽掛,住在新宿的網咖,不用次次搬家。

網咖難民絕大多數是窮的。早晨,他們走出網咖店,融入世界大都市東京的街頭人流,毫無違和感。夜晚回到網咖裡的狹小空間,曲著身體睡覺。

▲18歲的Hitomi沒錢天天洗澡,靠噴香水來遮掩味道。

前面倉田幸子和Shocker的例子,每個月花6萬日元在網咖上。這個價錢,完全可以租一間小小的公寓。何苦居無定所,整天拎著行李走,睡也睡不舒服呢?

沒有穩定工作,收入與支出間的平衡,如同走鋼絲。一旦發生什麼事,極容易山窮水盡,再也做不了幹完一個月後才領工資的活兒。他們容易選擇工資一天一結的「日僱傭」工作,靠當天拿到手的工資來解決當天的吃飯住宿開銷。

而在日本,哪怕租一個正兒八經的小公寓,先期得支付相當於一個月房租的中介費;相當於1~3個月房租的押金;相當於0~2個月房租的禮金(送給房東,事後收不回來)。這就要求手裡至少得有十幾二十萬的儲蓄。但住網咖的話,只要交晚上住的一兩千日元。

▲22歲女性,從地方來到東京從事文職工作。健康原因辭職,無力支付房租,轉去網咖。

即便如此,能住得起網咖,對他們來說意味著近期有工作,有收入,手頭還算寬裕,感覺並不差。

等到連網咖都住不起,轉去麥當勞過夜,才是真窮。差半步,就街頭流浪了。

▲越窮越缺乏金錢管理意識,被扣掉網咖費用後,這名42歲男子身上只剩40日元。不得不離開網咖,轉去麥當勞。

麥當勞難民一說,又不是新鮮事,為什麼會引起熱議呢?

這類話題剛出現時,輿論大多同情可憐,質疑行政機關,感嘆下日本經濟衰退。後又變成批評「麥當勞難民」自身不努力,懶惰等等。再然後,又又變成批評那些批評「麥當勞難民」自身不努力,懶惰的論調。

▲2007年,日本麥當勞開始普及24小時營業,隨後出現麥當勞難民。

像本文開頭說到的平田正治,從他的經歷和他自己的說法來看。

20歲,專門學校畢業(類似職業專科),當了契約社員。在日本,契約社員屬於非正式工。公司不續約,僱傭關係就結束。

25歲,第一次跳槽。

26歲,在黑心企業裡遊走。找來找去,都是黑心企業,如同進了怪圈。

38歲,因職場權力欺凌,患上抑鬱症。

40歲,搬去合租屋。

42歲,變成麥當勞難民。

平田正治剛開始流連在深夜麥當勞時,有志願者向他伸出援手,而他不善對應這樣的人和場合,逃掉了。

一位從事相關救助的非營利組織負責人表示,與網咖難民、麥當勞難民這些難民們多年接觸下來,發現其中很多人與父母家人、親戚間的關係很差。不僅經濟,他們在人際關係上也是貧困狀態。沒有朋友,身邊也沒有願意伸出援手的人。

高贊網友評論

招聘單位全都是黑心企業,真是那樣嗎?有沒調查過真相呢?從開頭就感覺強帶「關注可憐的社會弱者」的主觀結論。真有無法工作的事由,可以申請生活保護。生存安全網,它就是為此而生的社會制度。不去申請,或不能申請的人,有什麼原因呢?東京都的單身生活保護制度的話,住宅基本53700日元(人民幣約3500),生活費能給15萬日元以上(約9750),超出這篇報導裡的那種生活。

高贊網友評論

有體力的話,來幹倉庫業吧。我們公司的話,時薪給1200日元喲(人民幣約78)。工作8小時,一天就9600日元(人民幣約624)。工作21天,大概20萬日元(人民幣約13100)。重量也遵守法規,一個人不可以拿20公斤以上的東西。要說,論貨物內容,都不超過10公斤。正在工作的零工、派遣工,平均年齡50歲左右。從說的這點來看,年收入110萬的話,我覺得是不夠努力。要說我自己,金融海嘯的時候大學畢業,從在黑心企業上班(每月義務加班120小時,上司說你就是奴隸)開始,跳槽過4家公司,但用10年拿下10個資格證。現在工作的地方,雖然職場有一定程度的權力欺壓,不過收入也在平均值以上,又沒義務加班。能在好地方輕鬆工作的人,也有靠父母的力量,活得輕鬆的人吧。但我認為社會上許多人,是靠著持續努力與忍耐,才獲得現在平均水準的生活。

每個人,與生俱來的條件各不相同。

對抗先天不足,唯有後天努力,能補多少是多少,反正比坐著不動,補都不補要強。

我想,經歷過異國他鄉,語言不通,一無所有的留學生涯的在日華人,多年後,忘記了書本上的知識,也不會忘記一個體會:在日本,只要肯吃苦,餓是餓不死的。

圖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大批「難民」攻陷香港麥當勞
    說到麥當勞,大家第一時間會想到吃,可大家可知道在夜幕降臨的時候總會有一班「麥難民」,聚集在麥當勞嗎?
  • 《麥路人》香港麥當勞麥難民的生活悲歌
    《麥路人》電影故事是取材真實的香港底層社會概況,劇情描述一群以麥當勞過夜的難民,即麥難民(McRefugee)的生活辛酸,他們各自有家歸不得的苦衷。劇中陌路人成同路人,彼此互助,成為家人的情感,令人動容,尤其第三幕開始的結局,定讓你淚流不止。
  • 香港的「麥當勞難民」,居然還有那麼多年輕人!在香港居住到底有多難?
    麥難民(McRefugees),是指一些無法負擔租金而被迫寄居於一些24小時營業的快餐店內的人士。「麥」則是指麥當勞。今年10月3日,香港一名中年女性死在了24小時營業的深水埗麥當勞內,數小時後才被發現。原本並不新鮮的「麥難民」登時又開始引發熱議。圖為11月11日,香港一家麥當勞內的借宿者。
  • 「網吧難民」:隱藏在角落裡的東京貧困階層
    在這個國際大都市中,存在著一個鮮為人知的弱勢群體,他們沒有公寓,每天寄宿在網吧,被稱為「網吧難民」。所謂「網吧難民」,就是以網吧為家,遊走於各類狹小的網吧空間的群體。狹小本來是日本房屋的特點,不過,網吧卻更加狹窄,每個房間只能容納一個人坐,狹小的空間裡只有一臺電腦,一個皮椅,一個檯燈,一個耳機和一個掛衣架。
  • 香港麥當勞關閉晚市堂食,「麥難民」犯愁:流落街頭怕被欺凌…
    然而有一些人卻犯了愁——麥當勞晚上取消堂食了,他們又該去哪裡過夜呢? 疫情下的「麥難民」悲歌 在香港這個貧富懸殊的城市,一直生活著一群「麥難民」(在麥當勞等24小時營業餐廳內過夜的人士)。
  • 冬夜,棲息於香港麥當勞的「難民」流落...
    傍晚6時,62歲的阿富離開有暖氣的深水埗麥當勞店,轉到商場外的街邊凳子上過夜。 在香港,這種無家可歸、棲居於麥當勞店內的人被稱作「麥難民」。疫情之下政府「限聚令」加碼,晚上6點後禁止堂食。對於多數港人來說,不過就是把用餐地點從店裡搬到家中,而對於「麥難民」來說他們就沒有「家」了。 近日香港入冬,天文臺發出寒冷天氣警報。元旦市區最低氣溫8.6度,為16年來最冷新年。
  • 有多少日本社畜住在網吧裡?無處可歸的日本網吧難民,比死亡更難
    而在與中國隔海相望的日本,也有一大批常年混跡網吧的人,同樣被社會所鄙夷。他們代表了日本光鮮社會的反面,被命名為「ネットカフェ難民」,即網吧難民。而我們今天的故事,也從這群藏在日本的底層人——「網吧難民」開始講述。1989年,日本泡沫經濟達到了頂峰,這一年,康介在關東某縣出生,不巧趕上了日本的蕭條時期。
  • 「網吧難民」!日本經濟很發達?日本真實場景還不如中國農村!
    即使中國在很多地方已經超過了日本,一些朋友還是會反駁說日本人少。除以他們的平均數,你就知道日本有多好了。當然,很多人對日本經濟非常發達的印象不僅僅來自於這些,還來自於近年來到日本旅遊的遊客越來越多。很多人都在稱讚日本有多好,多發達。
  • ...國內首個醫院內「麥當勞叔叔之家」正式投入運營,助力貧困家庭…
    上海兒童醫學中心「公益空間」再添新成員,國內首個醫院內「麥當勞叔叔之家」正式投入運營,助力貧困家庭… 2020-12-16 12: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麥路人》:聚焦香港麥當勞難民,揭露都市社會底層悲歌
    這個故事改編自那些被稱為「麥難民」的睡在24小時營業的麥當勞裡的香港無家可歸者。除了有公益人士為這些「麥路人」提供免費的便當盒外,他們還可以自取別人放在街上冰箱裡的食物。他們在公共廁所裡洗澡,在凌晨打零工以獲得更多收入。對於煽情通俗劇來說,這無疑是一種完美的故事設定,電影中有些悽涼的場景可能會讓你的淚腺崩潰。
  • 受疫情影響收入減少,東京女白領變「網咖難民」
    [環球時報駐日本特約記者李珍]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一些日本年輕人因收入減少或所在企業倒閉,開始過上節衣縮食的生活,凸顯了日本的一個社會難題——「年輕人的貧困」。《環球時報》記者身邊就有這樣的日本朋友,為省下錢成了住網吧的「網咖難民」、找免費食品和二手衣服的「貧困一族」。
  • 疫情之下,越來越多的日本貧困女性投入AV行業
    東京新青年 沒有人比我們更了解日本 最近日本搞笑藝人岡村隆史,在節目中聲稱要努力工作攢錢,因為疫情過後會有很多可愛女生去賣身。
  • 電影《日本沉沒》中,日本為何覺得我國會接受難民?
    而且日本的東部是深不見底的馬裡亞納海溝,即使把世界最高的珠穆朗瑪峰放在溝底,峰頂將也不能露出水面。所以日本真正的擔憂是,地震會導致日本列島沉入馬裡亞納海溝,屆時日本人只能選擇移居他國。日本的這種擔憂並不是杞人憂天,根據科學考證,日本每當經歷破壞性較大的地震,都會向東產生微小的移動。那麼一旦遭遇更大的地震,日本的命運會怎樣呢?這個很難預料。
  • ...愛的援助:到上海兒中心就醫的外地貧困家庭,可申請入住「麥當勞...
    作為醫院「公益空間」多新成員,這是國內首個醫院內的「麥當勞叔叔之家」,於今天投入運營。未來,異地就醫的貧困家庭可申請食宿援助,最長可在這座森林童話小屋裡住滿1個月。記者在兒中心看到,這個公益空間造型獨特,房簷有愛心造型的曲線弧度,整體色系是原木色配綠色,以「森林」元素作為設計主題,風格清新自然。
  • 國內首個醫院裡的「麥當勞叔叔之家」長啥樣?將助貧困...
    今天,位於國家兒童醫學中心(上海)、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上海兒童醫學中心的公益空間又添新成員——「麥當勞叔叔之家」。據悉,這是中國首個在醫院內建成、為外省市就醫的貧困家庭提供食宿援助的樓宇。中國宋慶齡基金會麥當勞叔叔之家慈善基金(即「中國麥基金」)與兒中心作為慈善戰略夥伴,就本項目建立了聯合評估委員會,規範了入住家庭的評估與管理制度。
  • 日本麥當勞要完了!?
    而福喜又被稱為「麥當勞的最佳供貨商」,二者合作已有二十多年。 這件事不僅影響了中國的麥當勞,也波及了日本麥當勞。日本人知道日本麥當勞使用了從中國購買的過期雞肉作為原料之後,就炸開鍋了。再加上期間還發生過數起食品中混有異物的事件。
  • 日本麥當勞恢復穩定增長,明年要開始開新店
    日本麥當勞利潤增長 來源:彭博日本麥當勞的 CEO Sarah Casanova 表示他們認為「現在業績已經進入了穩定增長的階段」,不過她也指出「從財務角度來說,我們還沒有完全恢復」。2014 年 7 月的福喜事件令進口福喜雞肉的日本麥當勞陷入嚴重的食品安全危機中,而且受影響時間相當長,直到去年年底,日本麥當勞才重新開始盈利。
  • 日本麥當勞的十大都市傳說
    」話題的日本人,更將麥當勞與許多奇奇怪怪的傳言連結在一起,就來看看日本人對於麥當勞的10大都市傳說是什麼內容吧!日本麥當勞在1991年到1992年之間,因為業績不振曾經做過許多新嘗試,咖哩飯就是其中一項!然而看它販賣的時間這麼短命,也知道結果是失敗收場了……傳說2▼有比大杯(L)還大的飲料?
  • 香港麥當勞關門了,在裡面過夜的人怎麼辦?
    疫情下的餐飲行業一片哀嚎,就連世界快餐巨頭麥當勞也撐不住了,宣布多加分店縮短營業時間。2月底,全港麥當勞共17間餐廳開始縮短營業時間,一些本來24小時營業的餐廳改為晚間9點提前關門,一些分店的關店時間甚至提前到了晚6點。
  • 日本網吧難民:東京一封城,我們要沒地方住了
    他們就是傳說中的「網吧難民」。即將無家可歸的日本網吧難民們。據報導,日本東京都政府計劃在日本政府發布緊急事態宣言後,根據業種對部分設施和場所採取限制營業等措施,這其中就包括網吧。而對於這一命令究竟會從網吧趕出多少「網吧難民」,東京、大阪等政府其實無法估計,因為這批人長期游離於日本體制之外,沒有任何權威統計。東京都政府2016年曾進行過一次「網吧難民」的調查,調查顯示,僅在東京一地,當時每天大約有4000人以網吧為家。可以預判,一旦針對網吧等營業場所的禁令生效,將出現大批無家可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