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推特話題榜上看到一個關鍵詞:麥當勞難民(マクドナルド難民)。周刊《SPA》的一篇關於「麥當勞難民」的報導引發網民熱議。
43歲的平田正治(化名),年收入100萬日元(人民幣約65000塊),更加把勁兒時,能到110萬日元(約71500塊)。
他沒有固定居所,經常為了解決住的問題,去幹深夜通宵的活兒。沒有深夜通宵活兒的日子,他就去麥當勞,點一個最便宜的100日元漢堡包(人民幣約6.5),在那兒過夜。
麥當勞難民,指平田正治這種由於種種原因居無定所,在24小時營業的麥當勞店裡過夜的人。點一杯100日元(人民幣約6.5)的咖啡或漢堡包,就可以呆一個通宵。
平田正治們有工作有收入,也不像流浪漢索性露宿街頭。從外表上看不出明顯的窘迫窮困樣子,卻過著另一種流浪生活。
10年前,日本的麥當勞尚未普及24小時營業制的時候,還流行「網咖難民」的說法。網咖店的個人小包間,有電腦上網,漫畫書隨便讀,一張大軟椅子。
晚上包幾個鐘頭,睡覺休閒全齊了,還比租房或旅館便宜得多。是許多不捨得在住房上多花費的低收入人士,離家出走又無處可去的少男少女們的熱門選項。
如圖中,18:00~次日6:00夜間時間段標價:
7小時1450日元(人民幣約95)
10小時1840日元(人民幣約120)
12小時2290日元(人民幣約150)
高級些的網咖裡面設有投幣淋浴,提供免費暢飲,自然費用也要更貴些。現在光是東京地區,每天晚上就有4000名左右的「網咖難民」。
某節目曾探訪過網咖裡的「住民」,大多數居民是和倉田幸子(化名)一樣的社會敗者,身上有些或自己或家庭或突然遭遇的種種原因,最後走到勉強生存的邊緣。
倉田幸子,特殊洗浴女郎
月收入:10萬日元(約6500塊)。
月支出:網咖6萬(約3900塊)
餐飲3萬(約1950塊)
洗衣洗澡等1萬(約650塊)
也有像Shocker 這種,收入低,但喜歡日子過得歡樂些。寧願不攢錢租房子,也要去外頭有妹子陪酒的便宜酒吧。
Shocker ,工地現場打工
月收入:15萬日元(約9750塊)
月支出:網咖6萬(約6500塊)
餐飲5萬(約3250塊)
洗衣洗澡等(約650塊)
酒吧等娛樂(1950塊)
還有一種就像下圖的這位男士,建築工,藍領行業裡收入較好的。他認為不值得在住上花錢,於是選擇在新宿的網咖過夜。
雖然月收入差不多30萬(人民幣約19500),絕對不算低,但上班的工地,每隔一段日子就得換一個。而新宿交通便利,不管新工地在東京哪裡,乘車過去都方便。自己單身無牽掛,住在新宿的網咖,不用次次搬家。
網咖難民絕大多數是窮的。早晨,他們走出網咖店,融入世界大都市東京的街頭人流,毫無違和感。夜晚回到網咖裡的狹小空間,曲著身體睡覺。
▲18歲的Hitomi沒錢天天洗澡,靠噴香水來遮掩味道。
前面倉田幸子和Shocker的例子,每個月花6萬日元在網咖上。這個價錢,完全可以租一間小小的公寓。何苦居無定所,整天拎著行李走,睡也睡不舒服呢?
沒有穩定工作,收入與支出間的平衡,如同走鋼絲。一旦發生什麼事,極容易山窮水盡,再也做不了幹完一個月後才領工資的活兒。他們容易選擇工資一天一結的「日僱傭」工作,靠當天拿到手的工資來解決當天的吃飯住宿開銷。
而在日本,哪怕租一個正兒八經的小公寓,先期得支付相當於一個月房租的中介費;相當於1~3個月房租的押金;相當於0~2個月房租的禮金(送給房東,事後收不回來)。這就要求手裡至少得有十幾二十萬的儲蓄。但住網咖的話,只要交晚上住的一兩千日元。
▲22歲女性,從地方來到東京從事文職工作。健康原因辭職,無力支付房租,轉去網咖。
即便如此,能住得起網咖,對他們來說意味著近期有工作,有收入,手頭還算寬裕,感覺並不差。
等到連網咖都住不起,轉去麥當勞過夜,才是真窮。差半步,就街頭流浪了。
▲越窮越缺乏金錢管理意識,被扣掉網咖費用後,這名42歲男子身上只剩40日元。不得不離開網咖,轉去麥當勞。
麥當勞難民一說,又不是新鮮事,為什麼會引起熱議呢?
這類話題剛出現時,輿論大多同情可憐,質疑行政機關,感嘆下日本經濟衰退。後又變成批評「麥當勞難民」自身不努力,懶惰等等。再然後,又又變成批評那些批評「麥當勞難民」自身不努力,懶惰的論調。
▲2007年,日本麥當勞開始普及24小時營業,隨後出現麥當勞難民。
像本文開頭說到的平田正治,從他的經歷和他自己的說法來看。
20歲,專門學校畢業(類似職業專科),當了契約社員。在日本,契約社員屬於非正式工。公司不續約,僱傭關係就結束。
25歲,第一次跳槽。
26歲,在黑心企業裡遊走。找來找去,都是黑心企業,如同進了怪圈。
38歲,因職場權力欺凌,患上抑鬱症。
40歲,搬去合租屋。
42歲,變成麥當勞難民。
平田正治剛開始流連在深夜麥當勞時,有志願者向他伸出援手,而他不善對應這樣的人和場合,逃掉了。
一位從事相關救助的非營利組織負責人表示,與網咖難民、麥當勞難民這些難民們多年接觸下來,發現其中很多人與父母家人、親戚間的關係很差。不僅經濟,他們在人際關係上也是貧困狀態。沒有朋友,身邊也沒有願意伸出援手的人。
招聘單位全都是黑心企業,真是那樣嗎?有沒調查過真相呢?從開頭就感覺強帶「關注可憐的社會弱者」的主觀結論。真有無法工作的事由,可以申請生活保護。生存安全網,它就是為此而生的社會制度。不去申請,或不能申請的人,有什麼原因呢?東京都的單身生活保護制度的話,住宅基本53700日元(人民幣約3500),生活費能給15萬日元以上(約9750),超出這篇報導裡的那種生活。
有體力的話,來幹倉庫業吧。我們公司的話,時薪給1200日元喲(人民幣約78)。工作8小時,一天就9600日元(人民幣約624)。工作21天,大概20萬日元(人民幣約13100)。重量也遵守法規,一個人不可以拿20公斤以上的東西。要說,論貨物內容,都不超過10公斤。正在工作的零工、派遣工,平均年齡50歲左右。從說的這點來看,年收入110萬的話,我覺得是不夠努力。要說我自己,金融海嘯的時候大學畢業,從在黑心企業上班(每月義務加班120小時,上司說你就是奴隸)開始,跳槽過4家公司,但用10年拿下10個資格證。現在工作的地方,雖然職場有一定程度的權力欺壓,不過收入也在平均值以上,又沒義務加班。能在好地方輕鬆工作的人,也有靠父母的力量,活得輕鬆的人吧。但我認為社會上許多人,是靠著持續努力與忍耐,才獲得現在平均水準的生活。
每個人,與生俱來的條件各不相同。
對抗先天不足,唯有後天努力,能補多少是多少,反正比坐著不動,補都不補要強。
我想,經歷過異國他鄉,語言不通,一無所有的留學生涯的在日華人,多年後,忘記了書本上的知識,也不會忘記一個體會:在日本,只要肯吃苦,餓是餓不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