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六、七十年代中國的藝術愛好者來說,列賓可以說是大名鼎鼎,即便不了解他的人,但他的畫絕大多數人都看過。我也是在少年時,一幅《伏爾加河上的縴夫》讓我知道了列賓,這個19世紀下半葉寫實主義繪畫的代表人物,記住了有生以來第一個繪畫藝術團體的名字——巡迴展覽畫派。
一、巡迴展覽畫派的起源
60年代受到俄羅斯唯物主義美學理論的影響,列賓的老師克拉姆斯柯依組織成立了巡迴展覽畫派,倡導傳播俄羅斯民族藝術的團體,是個與學院派對抗,走藝術和生活結合之路的畫派。批判現實,揭露生活中的陰暗面。反對「為藝術而藝術」,主張為生活、為社會而藝術,為人民、為民族而藝術。作為克拉姆斯柯的仰慕者和學生,列賓一直都在聆聽老師的教誨和指導,這些都對列賓藝術思想和風格的形成有著重大影響。
巡迴展覽畫派實質上是俄羅斯「批判現實主義」的代名詞,它所創造的藝術成果是俄羅斯民族美術的最高體現,在俄羅斯繪畫史上佔有輝煌的一頁。
二、列賓偉大作品的民族性和社會性
民族性和社會性是列賓的藝術靈魂,對他而言,藝術如果沒有俄羅斯這個前提,那麼就不存在任何意義了。列賓的作品具有相當的思想深度,在這方面,其他的藝術家難以望其項背,他時刻在民族精神的感召下,秉承民族道德的規範,讓自己成為了俄羅斯現實主義的旗手。
列賓以敏銳而獨特的視角,創作了大量展示當時俄羅斯社會生活的作品,成為了不平等社會的控訴者,暴行的揭露者。在他的筆下有展現對勞動者無限同情的《伏爾加河上的縴夫》;對現實真實再現的《查波羅斯人給土耳其蘇丹復書》;對人物內心深刻剖析的《伊凡雷帝殺子》等偉大的畫作,對於列賓而言,他是以俄羅斯的手法為19世紀的俄國畫像,對於俄國的社會和歷史精神的反映,沒有誰能比列賓表現得更加深刻和寬泛。他是俄羅斯民族精神的宣揚者,也是俄羅斯民族文化的捍衛者。
描繪生活就要去了解生活,為創作《伏爾加河上的縴夫》,列賓深入到縴夫的群體中間,了解他們的工作、經歷和生活,並且繪製了大量的速寫,經過反覆的修改,整整用了3年的時間,終於完成了這幅震撼人心的《伏爾加河上的縴夫》,以他非凡的藝術語言頌揚勞動者的非凡,控訴社會制度對人們的摧殘。
歷史大事件也是列賓創作的一類主要題材,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伊凡雷帝殺子》,畫面中描繪的只有伊凡雷帝和他的兒子,再有就是滿目的紅色,列賓用深重的紅色來增加畫面的恐怖氣氛,同時也寓意著殘暴的統治必將滅亡。列賓將進步與保守、改革和反改革的這個巨大的歷史事件濃縮在了伊凡雷帝打死兒子的瞬間場景。
在列賓的藝術作品中,愛國主義是永遠的主題。列賓在七十年代後期繪製的反映不屈的革命者為題材的《意外歸來》家喻戶曉。這是列賓鼎盛時期的作品。畫面展現的是多年未歸的革命者踏入家門的一瞬間,家裡的每一個人所表現的表情和動作,展現出驚喜、意外、詫異等等令人叫絕的複雜情感,這幅作品一經面世就引起了強烈的反響。
列賓把俄羅斯的批判現實主義推向頂峰,他秉承文藝復興時期現實主義藝術傳統,描繪在沙皇的殘酷專制下俄羅斯現實世界人民的苦難生活。他不僅是俄羅斯民族的驕傲,在世界美術史上也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結語
民族性是列賓作品中一個極其重要的內涵,他清楚地認識到民族性是俄羅斯藝術品生命裡的所在。他曾經說過「藝術只有在自己的土壤中,只有在國家最深的內部生長出來,才是最好的藝術『,「離開了民族性便沒有藝術」。
不同的視角,互通的視界,我是雷語,歡迎同道互動關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