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印象派畫家柯洛文:畫畫是對美的陶醉

2021-01-09 人民網

原標題:俄羅斯印象派畫家柯洛文

  少女和桃(謝洛夫,1887)

  在花園(柯洛文,1914)

  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在俄國繪畫史上,阿勃拉姆採沃莊園佔據特殊的一頁,被稱為「俄羅斯繪畫藝術的搖籃」。莊園位於莫斯科東北70公裡,主人馬蒙託夫是位富商、藝術愛好者和贊助人。1870年他買下這座莊園並進行修建。

  馬蒙託夫盛情邀請眾多知名畫家到自己景色優美的莊園寫生、作畫,像對待貴賓那樣款待他們。早年,列賓和瓦斯涅佐夫等大畫家經常聚集在那裡,組成「阿勃拉姆採沃藝術小組」。後來這兒的常客便是年輕一代,其中有康·柯洛文與謝洛夫。這些後起之秀才華橫溢,思想活躍,意味著一種新思潮的出現。

  關於謝洛夫,筆者已作過介紹,本文想談談康·柯洛文。

  

  康斯坦丁·柯洛文(КонстантинКоровин,1861-1939)生於莫斯科一商人家庭。他和哥哥謝爾蓋·柯洛文(СергейКоровин,1858-1908)從小酷愛繪畫。哥哥先考進莫斯科繪畫雕塑建築學校,他在14歲時也考入這所學校。雖然兄弟倆都愛好繪畫,但性格相距甚遠。謝·柯洛文嚴肅認真,康·柯洛文活潑浪漫,因此日後各自的發展道路也迥然不同。謝·柯洛文忠實遵循現實主義藝術傳統,致力於描繪深刻的社會題材,作品中以農民形象為主;弟弟則具有開拓精神和創新意識,不滿足於傳統的表現手法。

  柯洛文(以下均指康·柯洛文)的兩位導師薩符拉索夫和波列諾夫都是著名的風景畫大師。在導師們的教導與薰陶下,柯洛文對俄羅斯大自然的天生麗質十分迷戀。比他高兩屆的列維坦也是薩符拉索夫和波列諾夫的學生,在全校風景畫班中最有才華。柯洛文同列維坦氣質相近,在校時就成為摯友。

  他們先後畢業,開始了職業畫家的生涯。80年代正值巡迴展覽畫派興旺時期,柯洛文和列維坦加入了這一畫派。兩個窮畫家靠賣畫餬口,租住在一間小屋,共同生活,一起作畫。因為沒錢,他倆甚至共用一套禮服。

  一天清晨,柯洛文醒來,看見列維坦站在窗前望著外面流淚,他驚訝地問發生了什麼事?淚流滿面的列維坦說:「你看外面的風景多美啊!」

  列維坦對大自然如此熱愛與多情,令柯洛文深受感動。

  他倆在阿勃拉姆採沃莊園結識了另一個年輕才子——剛從彼得堡美術學院畢業、年僅20歲的謝洛夫。三位年輕畫家從此結下深厚友誼。最年長的列維坦當時只有25歲,柯洛文24歲。謝洛夫不久也成為巡迴畫派成員。

  1884年底,馬蒙託夫在莫斯科創辦了一座歌劇院。他試圖在舞臺布景上打破陳規,讓新頴別致、絢麗多彩的布景能同俄羅斯音樂一起搬上舞臺。劇院排演第一個劇目《人魚》時,聘請列維坦、柯洛文畫布景。對於他們來說這是一個全新的領域,一切得從頭學起。畫布景需要粗獷、奔放的筆觸,隨時要遠距離地觀看所產生的效果。兩人還開展了藝術競賽。

  經過這樣的鍛鍊,他們的畫筆就更加大膽、自信和運用自如了。儘管收穫很大,列維坦僅畫了一次,隨後仍去創作風景畫。而柯洛文卻從此愛上了這項工作,日後成為著名的舞臺美術家。

  

  當時法國印象畫派盛行,並在歐洲各國得到廣泛流傳。印象派是歐洲藝術從現實主義向現代主義過渡的重要階段。源起19世紀後半葉,一群年輕有為的法國畫家背叛學院派傳統,在繪畫技法上進行探索與革新。他們走出畫室,在外光中作畫,探求光與色的表現效果。於是出現了發揮光色原理加強表現力的新方法,使他們的作品充滿前所未有的新鮮感。

  柯洛文迷上了印象派,1883年創作的《唱詩班女孩肖像》被認為是最早的俄羅斯印象派作品。列維坦陸續用4年時間完成的《白樺叢》(1885-1889),對外光畫法的探索非常接近印象派。謝洛夫也嘗試著新的表現手法,1887年在阿勃拉姆採沃莊園畫下《少女和桃》,在外光色彩上具有印象派特徵。第二年他創作了《陽光下的女郎》:樹蔭下,陽光透過枝葉縫隙灑向女郎,用光色瞬間變化的效果來塑造人物,更具印象派手法。柯洛文和他的同伴們對新的技法充滿好奇,懷有濃厚興趣,並熱衷進行嘗試。

  1885年柯洛文來到嚮往已久的印象派發祥地巴黎。他認為印象派是藝術發展的新成就,深入研究這一畫派對光與色的處理,吸取其精華,從而在表現形式上有很大突破。

  隨後柯洛文去了西班牙。1888年他開始創作《陽臺旁》,直到翌年回到莫斯科才完成。這幅畫是他在西班牙看了歌劇《卡門》受到啟發而作的,富有濃鬱的異國情調。陽臺旁的兩位西班牙女子,那瀟灑的風度和豪放的氣質折射出卡門的性格——迫求自由和個性解放。畫面色彩絢爛,筆觸流暢,受到印象派影響,但仍不失俄羅斯的繪畫傳統。在當時被看作是柯洛文最優秀的作品。

  1891年,巡迴畫派的一些年輕畫家給協會的理事會聯名寫信,提出協會所有成員參加畫展的平等權利問題。他們的許多作品未獲準參展,希望能從老一輩畫家的約束下解放出來。這反映出協會領導對那些「不安分」的年輕人存有偏見。在信上簽名的有柯洛文和謝洛夫等。然而理事會對這封信並未作出任何反應,只有列賓和波列諾夫支持他們。由此可見,老一代已變得保守,思想也顯僵化。其實這批充滿創新精神的年輕藝術家,日後對俄國繪畫的發展起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他們的呼籲是不容小窺的。

  

  柯洛文於1892-1994年又一次旅居巴黎,在那裡從事創作。

  1897年莫斯科繪畫雕塑建築學校聘謝洛夫為教授,他上任後全校工作煥然一新。他建議請幾位名家來授課,於是柯洛文、列維坦都回到母校任教授,三位好友一起共事非常融洽。俄國當時的著名畫家都聚集在這裡,讓學生們無比自豪。

  柯洛文對學生們說:「不要以為學油畫會很輕鬆。恰恰相反,從事藝術是一件極其嚴肅、艱苦的事業。既要有信心,也要有膽量和魄力。」

  談到油畫寫生練習中的問題時,柯洛文告誡學生們,最大困難是明暗相近的色彩,它們很相似,但實際上是有區別的。自然界色彩豐富,但不同色彩明暗度卻常常相近,若混淆了只畫出一種顏色,畫面就顯得單調呆板。所以須仔細觀察比較,理解它們之間相近又區別的關係。經過努力,下一番苦功,就能辨別自然界中複雜的色彩,這樣畫面就會變得生動活潑。

  1900年世界博覽會在巴黎舉行,列維坦有4幅作品參展。柯洛文的《陽臺旁》參展並獲金獎;他設計的俄國展館的中亞部分,被法國政府授予榮譽稱號;他和謝洛夫在阿勃拉姆採沃莊園參加設計的陶瓷圖案也獲大獎……在喜訊頻傳中卻發生了一件不幸的事:列維坦於這年7月病逝。

  柯洛文除了教學,還在劇院工作,曾任莫斯科大劇院、馬林斯基劇院舞臺經理。他最傑出的布景作品有《天鵝湖》《伊萬·蘇薩寧》《白雪公主》等。十月革命後,他繼續從事舞臺設計、布景繪製工作。1920年學生去看望他,見老師仍堅持寫生。他說:「我的愛人就是大自然,我是為它而生!」

  後期,柯洛文創作了不少靜物畫,最著名的有《玫瑰》(1917),以及一系列描繪巴黎夜色和街道的作品,如《巴黎》(1933)。柯洛文畫作的特徵是色調異常豐富,在他眾多的作品中找不到同樣色調的畫。他注重色彩的整體感,總能把自然界中的各種複雜的色調關係描繪出來,在色彩運用上擁有不同尋常的天賦。

  浸潤在光影中的形象是印象派畫家最愛的主題。例如柯洛文的《在花園》(1914),觀眾的注意力完全被五顏六色的生動光影所吸引;畫中人與花朵難以分辨,綠色竹椅似乎成了樹葉的一部分。柯洛文是卓越的色彩大師,在表現手法上有時甚至比法國的同行們更前衛。他這樣解釋自己的創作思想:「處理一幅畫,就像給自己奏一支歡樂的樂曲,是對美的陶醉。」

  1923年柯洛文因心臟不好,獲準到巴黎治療。後來他就留在了那裡,直至去世。

  柯洛文的才華很長時間未得到公正評價。蘇聯時期排斥除「社會主義現實主義」以外的任何流派,印象派更是批判的重點,因此我國貶稱他「成為印象派的追隨者」,對他介紹甚少。

  進入21世紀,柯洛文的晚期作品曾到我國參展。2017年12月至今年3月俄羅斯畫展在上海舉行,展出68幅作品,其中有柯洛文的《畫室》(1892)。歷史終於肯定了這位傑出畫家。

(責編:魯婧、王鶴瑾)

相關焦點

  • 印象派畫家莫奈十大名畫 —— 每一幅都十分名貴!
    克勞德·莫奈是法國一個有名的印象派畫家,他畫的畫真的非常美,他比較擅長光與影的實驗與表現技法。他的作品光和影以及色彩描繪得比較出色。是一個富有創造性的天才。
  • 俄羅斯後印象派畫家 戈爾巴託夫,用色彩帶你走進童話世界!
    戈爾巴託夫 (Gorbatov) 傑出的俄羅斯後印象派風景畫家。同俄羅斯中部的任何的縣級城市一樣,那裡有古老的寺廟,木製人行道上的搖搖欲墜的房子長滿了草叢,寂靜無聲。最重要的是-伏爾加河(Volga),後來戈爾巴託夫(Gorbatov)在其系列繪畫中都用彩虹色的水面上不可或缺的航行標語來稱讚。
  • 典型印象派特點的印象派畫家—畢沙羅
    卡米耶·畢沙羅卡米耶·畢沙羅(Camille Pissarro,1830年7月10日-1903年11月13日),法國印象派大師,生於安的列斯群島的聖託馬斯島,1903年於巴黎去世。卡米耶·畢沙羅,在印象派諸位大師中,畢沙羅是唯一一個參加了印象派所有8次展覽的畫家,可謂最堅定的印象派藝術大師。畢沙羅是始終如一的印象派畫家,是印象派的先驅,有印象派「米勒」之稱。角落讀畫印象派是繼古典油畫之後西方油畫流派裡面的一個最偉大畫派。
  • 筆觸夠猛,色彩夠熱烈,俄羅斯印象派畫家尤裡·克羅託夫
    1.布面油畫名稱:海邊的年輕女子西文名稱:Young lady at the seaside大小:61cmx73cm尤裡·克羅託夫,俄羅斯畫家,他的油畫作品帶有印象派理念,兼有具象繪畫的風格。《午睡》油畫局部早期印象派的繪畫放棄對形的追求,用筆鬆散,只講究光的效果。尤裡·克羅託夫對光影、色彩大膽強調之外,依然把握形體的準確和完善。圖5人物頭部的五官細節刻畫就很深入。
  • 鑑賞| 19世紀女性印象派畫家,光線與色彩的追夢人
    不過,一些女性印象派畫家,她們突破了社會限制,創造出同樣精彩的作品。1894年,法國著名的藝術史家亨利·福西永(Henri Focillon)選出其中三位,貝爾特·莫裡索、瑪麗·卡薩特和瑪麗·布拉克蒙德,稱她們為印象派運動中「三位偉大的女性」。這三位女性與當時最知名的印象派畫家都是朋友。馬奈就十分欣賞莫裡索大膽的筆觸,據說在馬奈的臥室中就掛著幾幅他收藏的莫裡索畫作。
  • 印象派畫家為什麼都受到浮世繪的影響?這影響是什麼?
    印象派畫家會受到浮世繪的影響這是必然的結果。要解釋原因我們還得先從印象派的初衷說起。學院派抵制印象派,那是印象派的確是反對學院派的條條框框。要是我們注意到下面這點就更有意義了。那就是印象派畫家大多數法國人,而學院派條條框框的標準來自哪裡?
  • 女畫家獨創的這種畫畫方法,讓網友都不好意思看,是創新還是炒作
    陳洪標 | 文女畫家獨創的這種畫畫方法,讓網友都不好意思看,是藝術創新還是炒作?今天要說的這位女畫家,竟然用胸部畫畫,這在世界畫壇上,還是極為罕見的。我們先來看這位來自捷克布拉格的女畫家坦妮亞(Tanya)是怎麼畫的?
  • 畫家自稱開創新的印象派,剛想嘲笑,一看畫作竟是個王者
    像是開創印象派的莫奈、開創超現實主義的達利、野獸派的亨利馬蒂斯等等,每一個畫家都是讓人敬仰的存在。在現當代,幾乎沒有人敢站出來說自己是某某畫派的創始人,網絡信息這樣發達,站出來的人毫無疑問就會成為人們攻擊的目標。
  • 印象派畫家科林·庫珀筆下摩天大樓,美出天際!
    Colin Campbell Cooper  科林·坎貝爾·庫珀  美國印象派畫家, (1856-1937)    科林·坎貝爾·庫珀(Colin Campbell Cooper,1856年3月8日至1937年11月6日)是美國印象派畫家。
  • 「印象派之父」畢沙羅的素描作品
    而到了印象派的時候,儘管沒有其色彩表現的豐富程度那麼強烈,但無論是從造型特點還是對自然的描繪上仍然是各種繪畫的源泉和本質。印象派畫家在面對自然物象寫生時,為捕捉瞬息萬變的色彩感覺,不再注重物形的表象而獲得筆意的自由,應當說這是素描造型上的解放。似乎畫筆不受約束的由工筆轉向寫意。
  • 俄羅斯畫家畫美女,俄國女孩皮膚白嫩,看著讓人陶醉!
    說到繪畫名家可能大家會想到油畫大師陳丹青、還有超寫實油畫家冷軍、還有素描大師劉斌,這些給國名家的作品那都非常的漂亮,也贏得了繪畫愛好者的喜歡,今天小七給大家介紹的這位畫家是俄羅斯的一位畫家,他叫艾德米爾·塞多夫,是專畫人體的一位藝術家。
  • 印象派畫家雷諾瓦雖一生平庸,繪畫作品卻處處洋溢著幸福的感覺
    《紅磨坊的舞會》這幅作品叫《紅磨坊的舞會》,是法國畫家雷諾瓦於1876年創作的油畫作品,他也是印象派畫家中比較重要的人物之一。他曾經說過,這個世界上醜陋的事情已經夠多了,為什麼藝術不能是美的呢?或許這就是他的作品處處洋溢著幸福、美好的原因吧。繪畫世界裡的藝術氣息,收穫不止一點點。 更多精彩內容請後臺私信 「藝術」,期待與愛藝術、愛畫畫的你相遇。
  • 法國印象派女畫家,貝爾特·摩裡索特,油畫作品欣賞
    印象派女畫家貝爾特·摩裡索特(Berthe Morisot),1841年元月生於布爾日(Bourges),1895年三月死於巴黎,法國畫家。摩裡索特是第一位加入印象畫派的女畫家,曾受教於柯羅(Corot),好友兼大伯的馬奈(Manet)對她的畫風有絕對的影響。
  • 90後美女畫家用「胸」畫畫,大膽露骨,是炒作還是創新?
    不知從何時起,「寫字不用紙,畫畫不用筆」已經成為書畫圈的一股新潮。注射器、墩布、漁網,甚至手指和舌頭,藝術家們的創作工具一次又一次突破我們的想像。今天介紹的這位畫家叫坦妮亞,來自捷克,她的繪畫形式再次刷新了群眾的三觀——用胸部作畫。坦妮亞是一位90後,從小熱愛畫畫的她有著極高的藝術天賦。與生俱來的優勢使坦妮亞養成了獨立自主的做事風格,同齡人在塑造性格的時候,她已經在追求解放個性的道路上了。
  • 鍾情於畫芭蕾舞女的印象派畫家——埃德加·德加
    埃德加·德加(1834—1917)印象派重要畫家。他出生在一個金融資本家的家庭,也許這也是他能常去看歌劇院看芭蕾舞表演的原因之一。更重要的是他生活在一個很重視藝術的家庭中,他受到過良好的繪畫教育,算是新古典主義繪畫大師安格爾的徒孫。
  • 欣賞印象派大師莫奈作品,謹記3點創新思維,開啟繪畫的色彩世界
    對美的理解不同,決定了畫家表現的內容不同,印象派畫家一反傳統繪畫的觀念,創造出了新的藝術形式,給繪畫藝術開闢了嶄新的領域,賦予了繪畫以新的活力,給世人呈現出來美麗的色彩。我們後世學畫人,欣賞莫奈的色彩魔力,羨慕他神奇的畫筆,如果大家也想畫出印象派的顏色,就要先從他的畫作中探尋大師心靈軌跡,以給我們啟迪。印象派繪畫從一開始就是一種革新。
  • 捷克女畫家用胸畫畫,很大方網友都不好意思看,是創新還是炒作?
    陳洪標 | 文捷克女畫家用「胸」畫畫,很大方,網友都不好意思看,是藝術創新還是炒作?畫油畫不用畫筆,這是現代前衛藝術家幹的事。他們創作的方式很多,不乏奇離古怪的招術。今天要說的這位女畫家,竟然用胸部畫畫,這在世界畫壇上,還是極為罕見的。我們先來看這位來自捷克布拉格的女畫家坦妮亞(Tanya)是怎麼畫的?從她展示的視頻可以看出,她來到自己的工作室,脫了衣服後,把顏料擠出來,或用畫筆把顏料直接放在自己的胸口上。
  • 法國畫家新印象派大師Henri Edmond Cross
    為了以區分自己的著名浪漫主義畫家歐仁·德拉克洛瓦 ,他在1881年改了他的名字。他的工作一直受到如儒勒·巴斯蒂安-勒帕熱和愛德華·馬奈 ,以及印象派畫家明顯的影響 。19世紀80年代中後期,他畫的純景觀顯示, 莫奈 , 畢沙羅的影響。
  • 日出與黑色塊的人兒,印象派的畫家們燃燒了自己照亮了我們
    畢沙羅《巴黎蒙馬特林蔭大道》1897年印象派被學院派的藝術評論家嘲笑過很多次。從一個畫派的角度,沒有那一個畫派會受到如此長時間(接近三四十年)的惡毒評價與打壓,沒有那一個畫派的畫家大多數都貧窮一生,非但物質上惡劣,連精神上也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摧殘。許多印象派畫家如流星划過天空,他們從沒有獲得一個精緻富足的人生,卻給我們後人留下了無窮無盡的色彩與夢幻一般的印象。
  • 法國著名印象派畫家莫奈,筆下日出朝陽蓬勃,栩栩如生
    法國著名印象派畫家莫奈,筆下日出朝陽蓬勃,栩栩如生法國有一位著名的印象派畫家,克勞德·莫奈。莫奈是一個偉大的繪畫藝術大師,也是印象派代表人物和創始人之一。他的作品有著高質量的藝術價值,值得欣賞和品鑑。真實地描繪了法國海港城市日出時的光與色給予畫家的視覺印象。除此之外,莫奈在創作這幅作品時,突破了傳統題材和構圖的限制,完全以視覺經驗的感知為出發點,側重表現光線氛圍中變幻無窮的外觀,這是莫奈眾多作品中最典型的一幅,也是印象畫派的開山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