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歡迎您來到清雅閣,清雅閣的創辦初衷便是以傳承中華文化精神,發揚中國國粹藝術。為廣大藝術愛好者搭建藝術交流平臺,我們將始終秉持創作優質書畫內容的宗旨砥礪前行。如果喜歡我們的內容,敬請關注、點讚、收藏、分享、轉發。您的每一次參與都是我們創作優質內容的強大動力。
聲明:本文由清雅閣原創發布,圖文版權歸清雅閣所有;如有轉載請註明出處,致 謝!
當代書法的發展,不可否認的是書法被書協某些人帶偏了,現在媒體宣傳的文字經常使用的某些字體實在欣賞不來,比如「武漢加油」那種宣傳字體,起筆輕,行筆線條逐漸變粗,轉折和撇捺使勁地頓,收筆帶出一大撮毛,像掃把一樣,太隨意了。那麼書法到底是學什麼呢?學習書法的精髓我個人的淺見是眼界,這個東西很重要 ,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講,它不是可以通過自己努力練習、琢磨獲得的。而需要一個人點醒,引導你,這個人一定是在書法上有一定基礎的人。如果不是當作普通的興趣好愛來學,想真正的接觸了解一下書法這門藝術,最有效率的方法就是,找一個科班的人帶你教你。至於書法對我的意義, 大概就是興趣所致。元代書畫大家趙孟,日書萬字,也不可能是閒的沒事做。 就是樂此不疲而已。
清代第一狀元石韞玉行書真跡《顛倒蘭亭》欣賞:
書者介紹:
石蘊玉(1756-1837),字執如,號琢堂,又號花韻庵主人,亦稱獨學老人,江蘇吳縣人。生於清高宗乾隆二十一年,卒於宣宗道光十七年,年八十二歲。年十八,補吳縣舉博士弟子員。乾隆五十五年,(公元1790年)中一甲一名進士,授翰林院修撰。五十七年,任福建鄉試正考官。旋視學湖南。歷官四川重慶府知府,山東按察使。因事被劾革職,念舊勞賞編修。乃引疾歸,主講蘇州紫陽書院二十餘年。
石蘊玉24歲那年上,考中鄉試,成了一名舉人。但在來年的會試中落第了。他沒有氣餒,繼續參加角逐,第二次、三次直至第五次,都名落孫山。乾隆五十五年是乾隆皇帝八旬大壽,為了慶祝壽辰,特地舉行了一次"萬壽恩科"。石韞玉第六次踏進禮部貢院考場。二月初九、十二、十五日三場考試下來,石韞玉榜上有名。四月二十一日殿試,石韞玉一舉奪魁,成為清朝開國以來第六十一位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