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第一狀元石韞玉,行書真跡《顛倒蘭亭》欣賞,筆法可比王羲之

2020-12-14 清雅閣

前言:

歡迎您來到清雅閣,清雅閣的創辦初衷便是以傳承中華文化精神,發揚中國國粹藝術。為廣大藝術愛好者搭建藝術交流平臺,我們將始終秉持創作優質書畫內容的宗旨砥礪前行。如果喜歡我們的內容,敬請關注、點讚、收藏、分享、轉發。您的每一次參與都是我們創作優質內容的強大動力。

聲明:本文由清雅閣原創發布,圖文版權歸清雅閣所有;如有轉載請註明出處,致 謝!

當代書法的發展,不可否認的是書法被書協某些人帶偏了,現在媒體宣傳的文字經常使用的某些字體實在欣賞不來,比如「武漢加油」那種宣傳字體,起筆輕,行筆線條逐漸變粗,轉折和撇捺使勁地頓,收筆帶出一大撮毛,像掃把一樣,太隨意了。那麼書法到底是學什麼呢?學習書法的精髓我個人的淺見是眼界,這個東西很重要 ,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講,它不是可以通過自己努力練習、琢磨獲得的。而需要一個人點醒,引導你,這個人一定是在書法上有一定基礎的人。如果不是當作普通的興趣好愛來學,想真正的接觸了解一下書法這門藝術,最有效率的方法就是,找一個科班的人帶你教你。至於書法對我的意義, 大概就是興趣所致。元代書畫大家趙孟,日書萬字,也不可能是閒的沒事做。 就是樂此不疲而已。

清代第一狀元石韞玉行書真跡《顛倒蘭亭》欣賞:

書者介紹:

(1756-1837),字執如,號琢堂,又號花韻庵主人,亦稱獨學老人,江蘇吳縣人。生於清高宗乾隆二十一年,卒於宣宗道光十七年,年八十二歲。年十八,補吳縣舉博士弟子員。乾隆五十五年,(公元1790年)中一甲一名進士,授翰林院修撰。五十七年,任福建鄉試正考官。旋視學湖南。歷官四川重慶府知府,山東按察使。因事被劾革職,念舊勞賞編修。乃引疾歸,主講蘇州紫陽書院二十餘年。

24歲那年上,考中鄉試,成了一名舉人。但在來年的會試中落第了。他沒有氣餒,繼續參加角逐,第二次、三次直至第五次,都名落孫山。乾隆五十五年是乾隆皇帝八旬大壽,為了慶祝壽辰,特地舉行了一次"萬壽恩科"。石韞玉第六次踏進禮部貢院考場。二月初九、十二、十五日三場考試下來,石韞玉榜上有名。四月二十一日殿試,石韞玉一舉奪魁,成為清朝開國以來第六十一位狀元。

相關焦點

  • 唐伯虎書法真跡,臨摹王羲之《蘭亭序》,筆法行雲流水真好看!
    文 / 小七各位書法愛好者的朋友大家好,我們一起聊聊中國的書法文化,說到書法大家會想到書聖王羲之這樣的著名書法家,特別是他的代表作《蘭亭序》更是贏得了很多書法者的稱讚,在我們當今的生活中也有很多的書法愛好者都在臨摹學習王羲之的書法,而在我國的古代除了王羲之外還有很多著名書法家
  • 王羲之《蘭亭序》被稱為第一行書,字體放大10倍後,筆法讓人欽佩
    王羲之《蘭亭序》被稱為第一行書,字體放大10倍後,筆法讓人欽佩中國歷史悠久,留下了許多的財富。當然,書法字畫就成為了一個不可忽視的存在。提及到字畫的話,我們也都會想到每一個年代裡的,那些優秀書法家們,他們的字體各自有各自的特點。
  • 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真跡究竟在哪?郭沫若:挖開乾陵就能找到
    《蘭亭序》中國古代書法界的巔峰之作,即便不懂書法的人都會知道這幅驚世之作,它有著「天下第一行書」之稱。《蘭亭序》是王羲之創作,主要內容是描述和友人在蘭亭組織了一場活動,大家曲水流觴,飲酒作詩,好不快活。
  • 王羲之的《蘭亭集序》為何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
    王羲之是我國東晉時期著名的書法家,《蘭亭集序》是王羲之於東晉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初三這天與友人謝安、孫綽等41人會聚蘭亭一起過「禊節」而為那天的詩賦合集作的一篇序,即後來有名的《蘭亭集序》。《蘭亭集序》全貼共28行,324字,王羲之和他的好友們飲酒賦詩、流觴曲水,寫完這篇序後,相傳酒醒後王羲之又寫了好幾遍,但都不及這篇寫得好。王羲之也對他十分珍惜,視為珍寶。
  • 傳國玉璽和《蘭亭序》真跡,誰的價值更高?
    中國歷史上,有兩件著名的失蹤國寶,在各自的歲月中消失,至今還沒有被人們找尋到,它們分別是我們所熟悉的《傳國玉璽》與《蘭亭序》。如果兩件國寶均被找到,誰的價值會更高?《蘭亭集序》是中國晉代書聖王羲之的行書作品,全文28行,324字。此帖用筆以中鋒為主,兼有側鋒筆畫之間的映帶,纖細輕盈或筆斷而意連,提按頓挫一任自然,整體布局天機錯落,具有瀟灑流麗、優美動人的無窮魅力。《蘭亭序》通篇遒媚飄逸,字字精妙,點畫猶如舞蹈,有如神人相助而成,被歷代書界奉為極品。
  • 八大山人寫王羲之行書《蘭亭序》,簡簡單單,也是一種美
    我總感覺啊,學王羲之的《蘭亭序》,不能想著寫太像。你想啊,這是王羲之的酒後之作,自己酒醒之後都沒法完全複製,就憑咱們這初學者的水平,怎麼能寫得一模一樣呢?我經常在網上看到一些朋友教別人臨寫《蘭亭序》。有很多水平高的,把《蘭亭序》臨摹的幾乎一模一樣,甚至連那些遊絲引帶也不差半分。好是很好,看著也挺享受,可是呢,我總感覺哪裡好像不對。正確的臨寫姿勢應該是什麼呢?個人淺見啊,最起碼先要搞明白王羲之的用筆,要重筆法而非外在形態。你水平高,當然可以盡力向王羲之靠攏。只要筆法對了,筆意到了,不那麼「像」也沒關係嘛。
  • 褚遂良《摹蘭亭真跡》,從中可以看出真跡極似《聖教序》
    《蘭亭序》作為「天下第一行書」,向來受到古代帝王將相和書法愛好者的追捧與喜愛,但由於種種原因,真跡無存,相傳唐太宗李世民由於特別喜《蘭亭序》而在去世時作為陪葬品帶入墳墓,還有一說作為了武則天陪葬,不論如何,《蘭亭序》真跡的失蹤成了千古之謎,也留下了書法史上無比的遺憾。
  • 《蘭亭序》:「天下第一行書」的傳奇及真偽論辯
    董其昌在《畫禪室隨筆》中說:「右軍《蘭亭敘》,章法為古今第一,其字皆映帶而生,或小或大,隨手所如,皆入法則,所以為神品也。」此時已是唐代,唐太宗李世民迷戀王羲之的書法作品,多次想要《蘭亭序》而不得,後聽從宰相房玄齡計,派御史蕭翼與辨才相交,最後設計終於把《蘭亭序》弄到手。這就是「蕭翼計賺蘭亭」的故事。 《蘭亭序》雖是「第一行書」,但歷代以來對《蘭亭序》真偽的質疑和非議也一直存在。
  • 王羲之真跡在遼寧問世,這字差點被燒掉,如今僅剩10頁!
    ,董其昌得其衝淡,成為了明代首屈一指的大師…然後可惜的是,王羲之的書法如今存世已然沒有了真跡,最著名的「天下第一行書」也是唐人摹本,其餘諸體,也皆是唐人的鉤摹本,或者刻帖等等。然而在如今的遼寧省博物館,藏有這樣的一件作品,幾乎可以認定是王羲之的真跡。
  • 清代著名書法家費念慈,行書真跡拓本欣賞,筆法精美
    清代書法大家費念慈行書真跡拓本鑑賞:書者介紹:費念慈(1855-1905),清書法家、藏書家。字屺懷,一署峐懷,號西蠡,晚號藝風老人。江蘇武進人。光緒十五年(1889)進士,會試後任館閣職,授翰林院編修。
  • 假設秦始皇的傳國玉璽與《蘭亭序》真跡都找到,哪件價值更高呢?
    假設秦始皇的傳國玉璽與《蘭亭序》真跡都被找到,哪件價值更高呢?首先我們需要了解傳國玉璽與《蘭亭序》真跡:傳國玉璽:是秦統一六國建立秦朝之後,丞相李斯奉秦始皇之命,用藍田玉(相傳就是和氏璧)鐫刻而成,為中國歷代正統皇帝擁有合法地位的憑證。
  • 用筆骨力強勁,全出二王筆法——褚遂良行書風格特徵淺析
    臨摹行書《宜和書譜》卷三中記載,褚遂良的草書跡:摹王羲之《永興帖》、《中郎帖》、《二謝帖》、《官舍帖》,從此處可見,褚遂良對王羲之進行了大量的草書臨摹,這對他行楷書筆意的連貫性是非常有幫助的,雖不見其真跡,但從褚遂良的行書作品《褚摹蘭亭》(意臨),可以窺探一二,這件作品與「蘭亭八柱」之二的褚臨本相比
  • 「書聖王羲之」展在東京國立博物館開幕
    主辦方歷經長達4年多的策劃,籌組了來自日本宮內廳、東京國立博物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及民間收藏的王羲之作品的歷代版本和部分王羲之、蘭亭雅集等相關書畫作品163件,蔚為大觀。雖然王羲之書法真跡無一存世,致使後人難見真跡。但留存後世的歷代宮廷中那些精妙絕倫的複製臨摹極品也足已讓後人領悟到書聖的風範,受到書法愛好者的推崇。
  • 簡析王羲之的行書《蘭亭序》寫法技巧
    王羲之的《蘭亭序》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此書不僅是王書的代表,也是中國書法的經典之作,影響深遠。如何寫好行書《蘭亭序》?以下技法,僅供參考。一、點畫1.橫、豎《蘭亭序》中的橫畫和豎畫的用筆大多體了王羲之運筆「一拓直下」的特點。″事」、「古」等橫畫均側鋒起筆,中段調鋒,收筆藏而不露。「年″、「引″的末筆或藏鋒或出鋒,但都沉著而不浮滑,厚實有力。
  • 《蘭亭序殺局》:藏在王羲之第一行書背後的懸疑
    擺在我案頭的是一部3卷本的《蘭亭序殺局》,作者是王覺仁。這本書的封底,演員陳坤這樣評價:《蘭亭序殺局》是一本奇書。小說以探尋王羲之名作《蘭亭序》的秘密切入,結合唐太宗時的「四王奪嫡」之爭,江湖與廟堂風起雲湧,眾多歷史名人輪番登場,是歷史與想像的巧妙結合。
  • 王羲之當年寫下「天下第一行書」的蘭亭,現在長啥樣?
    我想,大家對《蘭亭集序》都不陌生。印象中,是初中課文裡學習過的。而且,在我們還是小朋友的時候,老師都會要求大家學習、模仿大書法家王羲之的毛筆字。當年,王羲之在蘭亭舉行曲水流觴盛會,以文會友,寫下了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的《蘭亭集序》。行書,是介於楷書、草書之間的一種字體。這麼多年過去了,如今的蘭亭,是什麼樣子的呢?
  • 書聖王羲之書法八字真言,姿態殊異,圓轉自如
    書聖王羲之書法八字真言,姿態殊異,圓轉自如文/成長新視點王羲之,被譽為「書聖」,是東晉偉大書法家,行書《蘭亭序》被歷代書家尊為天下第一行書。王羲之的書法,筆法精緻、美侖美奐,極富觀賞性。相對於前人來說,他把漢字書寫從實用,引入到注重技法、講究情趣和展現靈性的一種境界,標誌著書法家不僅發現書法美,而且能表現書法美。與前人的書法風格相比,王羲之的書法明顯特徵是用筆細膩、結構多變。在用筆要訣上,後人總結出了「無垂不縮、無往不收」八個字,意思是無論是點、捺、橫、豎等筆畫,都是有來有回,講究圓滿迴旋。
  • 王羲之《平安帖》,雖只有4行27字,卻是臺北故宮博物院鎮館之寶
    ,特別是他的代表作《蘭亭序》更是贏得了很多後世書法愛好者的喜歡,因此也被後人稱為是天下第一行書。而王羲之一生當中書法代表作非常的多,比較有名的有《蘭亭序》、《喪亂帖》、《快雪時晴帖》等等,而我們今天介紹的這幅書法作品是王羲之的《平安帖》,這幅書法作品如今珍藏在了我國的臺北故宮博物館,雖然只是唐朝著名書法家的摹本,但是也是百分之百的還原了王羲之的真跡,所以我們通過唐朝摹本也能間接的也解到王羲之筆法的精妙。
  • 鄧散木,鋼筆寫王羲之行書《蘭亭序》,網友說:確定是鋼筆?
    王羲之的行書《蘭亭序》,歷來被書法家重視。特別是自唐代以來,很多高手都下手臨寫過,也有很多經典的臨摹作品傳世。比如虞世南、褚遂良等人的臨本,就比較經典。多說一句,如果你也在學《蘭亭序》,別光盯著「神龍本」不放。
  • 《蘭亭序》寫得滾瓜爛熟,最厲害的地方,不看你還真不知道
    蘭亭書畫解讀/文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藏著很多秘密,不看你還真的不知道!為什麼學書法一直都要入古,古代書法真如此大的魅力?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藏著很多秘密,你知道多少?下面用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為例,我們來分析《蘭亭序》到底牛在哪裡?為什麼一直被評「天下第一行書」?厲害僅僅只是字體的漂亮嗎?這一點可以肯定回答:就是漂亮,但漂亮還不是書聖王羲之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