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彈、京韻大鼓、數來寶……人人都當「藝術家」,齊心為抗疫出力

2020-12-24 北晚新視覺網

「親戚朋友不要串門,聚餐聚會萬萬不能……」勸人遵守規範的話說起來總是冷冰冰的,但用評彈唱出來就是另一番味道,蘇州花季小評彈團的師生們原創的評彈《返崗人員守規範》,孩子們稚嫩的吳儂軟語伴著琴聲將冷冰冰的道理唱出了溫度。

資料圖 新華社記者 王毓國 攝

疫情當前,醫務工作者們可以奮鬥在一線,更多人則只能在後方為他們加油鼓勁,或詠詩作畫,或歌或舞,或打起竹板,或彈起三弦、敲起大鼓……這其中不僅有專業的藝術家,也有許多愛好者,民間創造力在這萬眾一心的時刻被大大激發,各種形式的作品層出不窮。

謝巖是傳統文化策劃人,平時做了很多戲曲曲藝推廣的工作,這一次他卻變身創作者,前前後後創作了多段曲藝、戲曲作品。大年初一,他為逆行的白衣天使所感動,寫了一段京韻大鼓詞《為逆行者點讚》,因為是比較早出來的作品,先後被改編成快板、京韻大鼓、西河大鼓、東北大鼓、單弦等多種形式。隨著疫情的變化,大眾的心情也在發生變化,謝巖又「舊瓶裝新酒」,為京劇梅派演員路潔寫了一段《新送瘟神》,這個唱段以京劇《太真外傳》中「盟誓」的唱腔填上了新詞,「祈上天,垂憐念護衛蒼生,一願那惡病毒早日盡,二願那神州地福滿康寧……」同時,他還以這種方法,借用《御碑亭》《蘇三起解》《奇襲白虎團》等劇的經典唱腔為多地京劇演員寫了抗擊疫情的新唱段。謝巖說,創作京劇新唱段並不容易,在非常時期向經典借力也是為了讓作品本身的質量有所保障。

張準是公安部第一研究所的網絡管理員,業餘時間裡也是一位非職業曲藝演員,他創作的數來寶《全民齊心抗肺炎》,藉助新媒體平臺很快就傳播開來。而在遼寧莊河市,小學教師王華興正想著利用自己的特長做一個動畫公益廣告作品,為抗擊疫情出一份力。因為自己寫詞表演效果不好,他就在網上尋找現成的作品,找到了張準的這段數來寶,隨後又用了大概五六天時間製作完成了這個作品。數來寶的形式比較接地氣,而動畫的形式又讓這個作品的傳播更為便捷,可以說兩個非職業選手做出的作品,在傳播力上並不遜於職業選手。

唱一段數來寶,或是一段京劇不容易,將戲曲與抗擊疫情結合起來,並以畫筆呈現出來也不容易。在湖廣會館工作的杜彥鋒,同時還是戲曲人物畫家,他的畫作《國士無雙》《暖心社區》都被很多媒體選用,而他的戲畫《楊任大破瘟陣》不僅與當下疫情有關,還挖掘出了一個絕跡舞臺上百年的作品。這幅作品他花了一周完成,最大的工作量不是在畫上而是要查閱資料,四五天時間都是在做各種考證。杜彥鋒說,因為《楊任大破瘟陣》早已絕跡舞臺,所以劇中人的穿戴、動作都要一一去考證,他一邊找老專家考證,一邊還要利用圖書館資源去查閱。最後,他根據清宮史料記載的人物扮相設計了人物服裝,楊任原本穿的是法衣,後考慮到他的師父道德真君出場時穿的也就是法衣,讓楊任穿鶴氅更為合適,只好廢了一稿重畫。他還得根據劇情設計兩人的動作,瘟神呂嶽亮敗勢懼怕相,楊任則是得勝狀,可以說他不僅畫了一幅畫,還導演了一個場面。這個作品出來,圈裡圈外眾人紛紛轉發,大家都期待著現實版「大破瘟陣」能早日上演。

在中國評劇院抗擊疫情的工作中,宣傳人員寫起了快板詞,鼓師打起了快板……他們的作品或許不夠好,但那一腔真情清晰可見。謝巖開玩笑說,再憋下去人人都是藝術家了。不過,真正催生藝術家的應該是全國上下齊心抗疫的決心。

來源:北京晚報 記者 牛春梅

流程編輯:tf019

相關焦點

  • ...向奮鬥在抗擊病毒一線的醫護工作者致敬(附:京韻大鼓、蘇州評彈...
    曲兿界曲藝界出品京韻大鼓《重讀華章》作詞:楊妤婕編曲:鄭力文 合成:李瑞演唱:楊傑三弦:鄭力文 四胡:張翔別人都往外跑,而你們卻勇敢逆行。曲藝演員都在感動,一次次在電視機前淚崩。一個個畫面感人至深,一個個鏡頭石破天驚。
  • 張雲雷的京韻大鼓,一鼓一板一人,述說千世萬物
    今天是張雲雷系列第二天,昨天更新的是張雲雷和三弦兒的故事,今天我們就來講講張雲雷和京韻大鼓的事兒吧。明天會是什麼樣的故事呢?關注我,每天都有不一樣的驚喜哦!京韻大鼓,中國曲藝曲種之一。可能對當代青年來說,京韻大鼓是個比較傳統的東西,但現在傳統的才是流行的。京韻大鼓主要分為張(小軒)派、劉(寶全)派、白(雲鵬)派、少白(鳳鳴)派、駱(玉笙)派。 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張雲雷和京韻大鼓的不解之緣。
  • 成為市非遺項目 能否拯救少白派京韻大鼓?
    他最近在白慧謙老師指導下,學習京韻大鼓少白派代表曲目《七星燈》。   「這個曲目我已經學了前兩個唱段,講的是《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求壽的故事。《七星燈》有少白派的特色,音樂優美,伴奏要掌握京韻大鼓的基本伴奏與隨腔伴奏,所以在具體操作中節奏速度不好掌握。」蘇帥文說道。   他表示,正因為京韻大鼓少白派這門技藝不太好掌握,所以早在四年前就跟著白慧謙苦練基本功。
  • 成為北京市非遺項目,這能否拯救少白派京韻大鼓
    1917年,白慧謙的大伯父白鳳巖為當年正在鼎盛時期的劉寶全演唱的京韻大鼓用三弦伴奏;三伯父白鳳鳴則先跟著劉寶全的弦師韓永祿學會運用氣口和板身,十四歲正式拜劉寶全為師。接著又向兄長白鳳巖學習掌握聲韻和唱腔。
  • 樂器趣聞丨張雲雷4歲開始唱的大鼓,究竟是種什麼曲藝?
    姐表姐王惠便是一名京韻大鼓演奏家。在進入德雲社之前,四歲拜入劉派京韻大鼓傳人趙桐光先生門下。這時有人可能又問了,京韻大鼓又是什麼曲藝?這就不得不區分一下中國大鼓。村頭巷尾逢年過節敲打的大鼓,是有種叫大鼓的樂器,而張雲雷學習的則是一種叫大鼓的曲藝曲藝。曲藝大鼓主要分布在北方的鄉鎮。分派分地的種類繁多。下邊小編就帶大家匯總一下:京韻大鼓京韻大鼓誕生於清末的京津地區,在建國之後發揚光大。
  • 【曲藝界訃告】91歲單弦表演藝術家趙玉明去世 外孫女幫她完成黨員...
    除單弦外,亦擅長京韻大鼓、西河大鼓、彈詞等多種曲藝形式,是一位全能曲藝家。2018年10月7日,被授予「中國文聯終身成就曲藝藝術家」榮譽稱號。趙玉明1929年出生在老北京城,她自幼隨著父親趙松山學唱京韻、梅花大鼓,6歲就跟著父親到大宅門裡唱堂會,10歲起跟著大人背著大鼓走街串巷賣藝求生,13歲走進了北京天橋的雜耍園子,14歲進入桃李園坤書館正式演唱鼓曲,歷盡坎坷,幾經磨難。
  • 天津舉辦第二屆全國京東大鼓藝術節
    由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天津市文化廣播影視局、天津市寶坻區人民政府主辦的第二屆全國京東大鼓藝術節,8月18日在天津市寶坻區開幕。在開幕式當晚的專場文藝演出上,來自全國各地的優秀曲藝演員和國家級非遺傳承人依次亮相,親切的鄉風鼓韻充分展示了京東大鼓、西河大鼓、蘇州評彈等傳統曲藝的藝術魅力。
  • 「西河大鼓」中「西河」指的是哪條河?
    在我國眾多的曲藝種類中,「南詞北鼓」(南方「彈詞」,北方「鼓曲」)最為著名,其實南方也有鼓曲,只不過其發展中心主要在北方,而尤以京津冀為要。鼓曲類別極為豐富,有京韻大鼓、西河大鼓、梅花大鼓、湖北大鼓、溫州大鼓、膠東大鼓、滑稽大鼓等等類別(滑稽大鼓為京韻大鼓之分支,放在此處為給不熟悉的讀者提醒),其中有一類別叫「西河大鼓」,曾有人對這個名字很感興趣:「西河」是不是條河?是哪條河呢?
  • 「文明廣州 齊心抗疫」作品創作大賽評選結果出爐!
    2月17日起,由廣州市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辦公室、廣州市教育局主辦,廣州日報、廣州廣播電視臺、信息時報承辦的「文明廣州齊心抗疫」作品創作大賽暨徵集展示活動正式啟動作品徵集,經過系列作品展示及評委的縝密挑選,如今評選結果出爐。
  • 一聽評彈終身迷
    在網絡上瘋狂為愛豆打投,跟著愛豆的飛機定點蹲在機場,愛豆出席什麼活動都絕不錯過……世人看到總得嘆一句,瘋耶?痴耶? 不過,這樣的粉絲可不是現在才有的風景。 上世紀四五十年代,評彈在上海風靡一時,曾有書場近600家,且大多都是不下700人的規模。鼎盛時,書場一天有三四檔演出,演員要僱一輛黃包車在附近趕場。
  • 張雲雷天津辦商演,自帶大鼓演傳統節目,終於知道他為啥這麼火了
    在舞臺上,郭德綱根據張雲雷的特點,給他設置了「太平歌詞老藝術家」的標籤,並不斷地介紹和推廣。張雲雷非常重視在天津的商演,他表示天津是曲藝之鄉,所以一定要自己帶著大鼓來為觀眾演唱。從現場粉絲拍攝的照片我們能夠看到,大鼓上清清楚楚寫著「張雲雷」三個字。據說這個大鼓已經伴隨了張雲雷十多年了,上邊的名字還是他自己刻上去的。
  • 博伊斯:人人都是藝術家
    原創 明白知識er 明白知識 收錄於話題#通識日曆178個在當代藝術領域,有一句話爭議不小,而且流傳甚廣,那就是德國藝術家博伊斯(Joseph Beuys)說的「人人都是藝術家」。
  • 香江來信|為香港抗疫出力,我從林鄭月娥手中接過獎狀
    而今年以來,為了抗擊疫情,我又投入抗疫工作,成為一名義工,至今仍在為香港抗疫出力。可我怎麼也沒有想到,會因此得到特首林鄭月娥的表彰。陸海豪從林鄭月娥手中接過行政長官社區服務獎狀記得今年2月初,新冠病毒開始在香港蔓延。那時的香港,除了缺乏口罩,特區政府的抗疫支援人手也非常緊張。
  • 政協委員盛小雲:蘇州評彈裡的聲聲抗「疫」
    但今年,一切都不同尋常。  評彈團原定大年初四和初五在蘇州和上海有兩場演出,票都已經賣了出去,因為新冠肺炎疫情,各地演出緊急叫停;之後,又傳來全國兩會推遲召開的消息。「閒」在家中的蘇州市評彈團副團長盛小雲,反而更忙了。  「每天起來第一件事就是刷手機,看疫情相關的新聞,每一次都會淚目。
  • 【明星璀璨】靳派樂亭大鼓創始人——靳文然
    靳文然,一個舊社會過來的大鼓藝人,久旱逢雨、枯木逢春,為藝術、為人民辛勤工作,他偕弦師,匯同仁,串書館,下街道,走廠礦,入軍營,櫛風沐雨,演出不停,為工人兄弟慶功,慰問志願軍赴朝參加義演,為抗美援朝進行宣傳動員……連年榮膺市級勞動模範,相繼提任唐山市曲藝實驗隊隊長、唐山市曲藝說唱團團長,並當選省政協委員、市人大代表。
  • 《雅韻集》歷代藝術家之大成|聽一曲蘇州評彈,看一場穿越時空的...
    彈詞一般兩人說唱,上手持三弦,下手抱琵琶,一般用蘇州方言演唱,內容多為兒女情長的傳奇小說和民間故事。蘇州評彈將兩者結合,有說有唱,經歷代藝人不斷努力,大大豐富和發展了表演手法,被譽為江南明珠。蘇州評彈數百年來流傳於江、浙、滬城鄉,為社會各階層人士所喜愛。2006年5月20日,蘇州評彈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聽小雲說書,賞評彈之美
    昨天下午,藝往情深——小雲說書·蘇「州評彈之美」在蘇州市公共文化中心劇院開演,著名蘇州評彈表演藝術家、國家一級演員盛小雲現場講述、展示蘇州評彈之美,贏得贊聲一片。本次活動還通過引力播App進行直播,近20萬名觀眾線上同步感受蘇州評彈的魅力。本次活動由蘇州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主辦,蘇州市公共文化中心·蘇州市文化館承辦,姑蘇文化名家盛小雲工作室協辦。
  • 樂亭大鼓名家趙鳳蘭專訪——我的三次進津演出
    六十餘年的藝術生涯,她表演了一大批膾炙人口、深入人心的曲藝作品,如今年近八旬,仍活躍在舞臺上,為樂亭大鼓的傳承與弘揚貢獻自己的力量。 我是個河北永清地地道道的農村姑娘,1956年我13歲,我村的西河大鼓老藝人賈來珍覺得我機靈可愛,又愛好文藝,便收我為徒,帶我到唐山學習西河大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