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獲嘉:萬千芝麻面味香,「幸福」燒餅幸福「嘗」!

2020-12-09 姬山石

「翠花,上酸菜!」

這是一句大家都記憶猶新的話劇臺詞,有著濃鬱的東北味。

「老闆,來倆燒餅,一個加串要辣椒,一個加雞蛋不放辣椒。」

這是一句我們新鄉人耳熟能詳的生活用語,有著中原人對麵食的濃鬱情結。

新鄉,作為詩經之鄉,中原歷史文化名城,儘管數千年的文明積澱,誕生了不少的美食,比如燴麵、卷尖糊塗麵條餄餎條、剁牛肉等,但土生土長的新鄉人還是喜歡在早晚餐時來上一個燒餅,裡面夾的東西視心情而定,配上一碗豆漿或者胡辣湯,甚至是雜碎湯,就點辣椒或者蒜蓉,燒餅的酥香和辣椒大蒜的味道一碰撞,整個口腔和腸胃都只有一個字——爽。

(獲嘉中和燒餅和佐食 攝影 朱新國 下同)

今天,我們就跟隨燒餅的香味,一路向西,來到它在新鄉的集中地,尋香追味,一起感受小燒餅裡的大乾坤。

絲路美味 燒餅胡麻

「胡麻餅樣學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爐。

寄與飢饞楊大使,嘗看得似輔興無。」

這是唐代大文豪白居易與友人分享美食,追憶京都長安繁華的《寄胡餅與楊萬州》,其中就說到了燒餅的祖先,胡餅。

「寶奩金鴨冷,重喚燒香餅。」

「餅餐交遺嘉籩([biān])上,蕊菊爭吹壽斝([jiǎ])中。」

「猶有小船來賣餅,喜聞墟落在山前。」

宋代詞作家趙長卿、宋祁、蘇軾等,也都在詞作裡提到了這種餅,表達了對這種源於西域,起自漢代的美食的深深眷戀。

據歷史記載,胡餅自漢代傳入中原後,就成為人們喜愛的食物之—,東漢時,甚至在宮廷裡都曾興起過胡餅熱。張騫出使西域後,頻繁的商業貿易活動使胡餅在內地一些地方普及,而「胡餅」這一名稱從漢到五代、宋朝就一直在中原流行,對中原的飲食文化有著強烈的影響。

胡餅,在白居易所處的唐代更加流行,人們認為這種餅上沾滿胡麻(也就是芝麻),所以叫胡麻餅或胡餅。其做法是將面坯上撒上芝麻,在爐中烤制而成。味道香脆,深受當時人喜愛。和今天我們常吃的芝麻燒餅差不多,只不過中間常常夾以肉餡,而我們現在中間部分常常用油酥或者其他食物代替。

《新唐書·輿服志》說:「貴人御饌,盡供胡食。」慧琳《一切經音義》中說:「此餅本是胡食,中國效之,微有改變,所以近代亦有此名。」《資治通鑑·玄宗紀》裡有這樣的記載,安史之亂,唐玄宗西逃至鹹陽集賢宮時,正值中午,「上猶未食,楊國忠自市胡餅以獻。」,可見當時賣胡餅的攤位已經非常普遍,人們隨地都能買到,和我們當今大街小巷的燒餅攤差不多。

帝王點讚 餅有乾坤

從新鄉人民路西出市區,沿新獲路也就是現在的國道234前行,半個小時便可來到新鄉的燒餅集中地,古稱寧邑的獲嘉縣城。

(獲嘉榮華鼎盛雕塑 供圖 獲嘉縣融媒中心)

獲嘉

獲嘉,古屬冀州,西周時因周武王紀念在此修兵練武,遂更名為「修武」,後隸屬於衛國。漢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南越造反,漢武帝出師平叛。公元前111年,武帝東巡至張固城村附近時,恰逢大將路博德派人送來南越宰相呂嘉之首,武帝大喜,遂於新中鄉置縣建城,割汲縣、修武兩縣部分屬之,取名「獲嘉」。

燒餅,作為河南人比較喜歡的特色小吃,由純天然小麥麵粉、油酥和白芝麻製成,吃起來焦中透香,還有白芝麻的味道,真是妙不可言。而獲嘉燒餅更是以經濟實惠(只賣1塊錢一個喲!),口味勁道酥香而深受消費者喜歡!

(獲嘉中和燒餅和排隊等候的顧客)

在獲嘉縣融媒體中心同仁的帶領下,筆者來到了獲嘉燒餅的集大成者——位於健康大道凱旋路小學北門的「中和燒餅」門店,和門店負責人、獲嘉最早把「中和燒餅」引入縣城並發揚光大的郭景堂聊起了獲嘉燒餅的前世今生。

(獲嘉老式中和燒餅 )

中和燒餅與大官莊

據《獲嘉縣村志》記載,明朝萬曆年間,獲嘉縣大水淹境,十戶九死,有山西移民達此定居,也就是現在獲嘉縣中和鎮的大官莊村;其中有個老奶奶,孤苦伶仃一個人,被善良的村民們幫襯,在村裡安頓下來,給她拿來家裡僅有的食物和衣服,老奶奶非常感激,對村民千恩萬謝。

不久,宰輔大人下鄉察視,經過坐落於矮河堤兩岸的荒破小村,竟無人知曉所居地名也。宰輔大人立即揮毫,稱為「三岔口」。由於其忙碌一天以後飢腸轆轆,飢餓難忍,便進村來到老奶奶家中尋些吃的。老人家別無他物,只好借了鄰居一點好面,放了油、鹽,沒有菜,將僅有的一些芝麻粘上去,放到火上烤烤,不料宰輔大人吃了以後讚不絕口。

第二年風調雨順,收成不錯,老奶奶就用這個方法做燒餅給大家吃,慢慢的人們都知道這種食物味道好,就流傳下來,成了中和當地的一種特色小吃。後來,清朝康熙皇帝微服私訪路過中和鎮,在此暫住時吃到了這種麵餅,大讚曰「天下美味」。因為它的製作炊具為火爐,故賜名「燒餅」,並賞賜隨從人員一同分享,「中和燒餅」因此揚名。

(獲嘉中和鎮與大官莊位置示意圖)

康熙皇帝走後,部分侍從因種種原因留了下來,有的後來做了大官,所以村裡人覺得「三岔口」不雅,於是締結官紳商議,以大官人居住而誇耀,遂更名曰「大官莊」。而與之相鄰不到一公裡的村子,因為出的官員沒有大官莊的級別高,久而久之便被喚作「小官莊」。

這便是獲嘉中和燒餅和起源地大官莊的由來。

郭師傅說,他老家就是中和鎮大官莊的,13歲就跟隨鎮上的老師傅學做燒餅。1996年,他不顧旁人的勸阻,毅然辭去工作,選擇了擺攤打燒餅。經過三年的摸索和拜師學藝,郭景堂終於從一個廚房小白,變成了打燒餅的行家裡手,並且還打出了名堂。2003年,他把「中和燒餅」從鎮裡賣到了縣城,並憑藉上乘的質量、良好的信譽,很快在縣城打開了市場。「現在很多老百姓在辦喜事的時候,都會來俺這裡訂100至200個甚至更多的燒餅。每天光麵粉都得消耗八九袋,一袋麵粉能做差不多250個燒餅,一天下來基本上也就是2000個。」

現場的獲嘉媒體同行順便給我講了中和鎮的基本情況。中和鎮在漢代曾叫「西社」,明朝年間定名為中和集、中和社,也叫作中和鎮。轄區地勢平坦,西高東低,是傳統的農業鎮和明清以來獲嘉縣西南重要的商貿集散地,至今仍逢二、六集會,商販雲集,是新鄉市示範中心鎮,國家七部委確定的全國重點鎮。

(中和鎮與獲嘉位置示意圖 網絡圖片)

境內不僅有商周文化遺存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寂照寺(刺狐寺)等文化遺址,還有羊肉湯、燒餅和垛牛肉等小吃享譽豫北。

在郭師傅的門店裡,前來購買燒餅的居民絡繹不絕。「來兩個油酥的」「我要十個蔥香的」「給我來五個紫薯的」,每個人都各取所需,玻璃保鮮櫃裡的上百個燒餅很快便被搶購一空。

這邊郭師傅和七八個幫工一起,不停地忙活著。和面、打油酥、揉面劑、扯麵劑、灑蔥花、抹油酥、粘芝麻、烘焙定型,刷油翻烤,工序複雜,卻有條不紊。

油酥的香味、芝麻的芬芳,還有油酥和蔥花,經過電烤爐高溫的炙烤,原本雪白、貌不驚人的面劑就變成了香酥可口,一面沾滿芝麻的金黃的燒餅,四周的空氣裡也彌散著濃濃的香氣,誘惑著排隊等候的人們,成為這個城市最迷人的煙火氣。

從郭師傅的「中和燒餅」門面走出來,在他的帶領下,筆者走訪了多個街道上的獲嘉燒餅攤位。儘管大家的門頭有「中和燒餅」「幸福街燒餅」,甚至是「幸福燒餅」「獲嘉燒餅」的區分,但清一色的都是中和鎮走出來的燒餅師傅或者其徒弟在經營,我這才明白,中和燒餅其實就是「獲嘉燒餅」的根兒。

「兩毛錢的燒餅夾一毛錢的剁牛肉,這是我們兒時趕集吃燒餅最絕佳的搭配」。郭師傅邊領我們逛燒餅店鋪,邊給我們介紹他兒時,也是許多六零七零後獲嘉人的記憶。

(獲嘉中和孔記剁牛肉)

「那時候燒餅很便宜,不過工資也很低,每次跟大人去鎮上趕集時,就會想法要幾毛錢,買一個燒餅再夾一毛錢幾片牛肉,熱燒餅和涼的剁牛肉搭配,要多勁道就多勁道,這記憶一輩子都忘不了。」郭師傅說。現在在中和鎮上和獲嘉縣城,許多中和的燒餅師傅還延續著這樣的傳統。在燒餅攤位旁放置一大塊剁牛肉,顧客買燒餅後可以隨意切一塊剁牛肉,夾在裡面大快朵頤,美味又營養,保準一個下肚吃得舒舒坦坦。

(獲嘉燒餅和剁牛肉 )

在一家新開的孔記燒餅剁牛肉門面前,和郭師傅年齡相仿的孔師傅正給顧客切剁牛肉,他的老父親在則一旁幫襯,打著下手,他妻子和兒子則守著燒餅爐,認真地製作著傳統的「中和燒餅」。

這種燒餅不用油酥,不用發酵粉,用農村常用的老面和好面劑,單面粘滿芝麻後直接進爐子烤制,因此出爐後燒餅顏色雪白,與油酥燒餅有明顯區別,和街巷裡我們常能吃到的白吉饃和羊肉泡饃用的餅很像。這樣的燒餅吃起來勁道、有嚼勁,面香味比較明顯,滿足了人們低油低脂的需要,不過需要趁熱吃,或者搭配剁牛肉才會更爽。

走出獲嘉 助力小康

「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為了更好地適應人們的需求,郭師傅和眾多從業者一起,不斷鑽研,使獲嘉燒餅發展出蔥油味、水果味、紫薯味等十幾種口味,裡面夾的食物也從單一的牛肉,發展為雞蛋、火腿腸、豆芽、串串等,可以說無所不能夾,無所不能配。有時還為滿足一些老顧客的私人訂製,專門烤制雙面燒餅,所以別看餅子小,餡料百搭是王道。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獲嘉縣城除了有五個大集體食堂外,幾乎沒有零售餐飲,直到八十年代末,才出現了為數不多的賣餄餎條等個體餐飲。2003年,郭景堂帶著中和燒餅進入縣城時,當時還沒有專門賣燒餅的門店。

(新鄉市獲嘉燒餅分布示意圖 製作 朱新國 )

如今將近二十年過去,僅在獲嘉縣城,登記造冊百度地圖能搜羅到的就有九十多家。不僅如此,中和燒餅還以「獲嘉燒餅」「幸福燒餅」等名號走向新鄉各個縣區,從業人數更是發展到三四千人之多。

這還不算從獲嘉學會手藝,分散到全國各地的燒餅從業者。價格也從最初的兩毛錢,變成了單面一塊錢一個,雙面芝麻一塊五一個,如果裡面再夾一些其他佐料和食物,則賣的更高。可以說一個小小的燒餅,成為眾多家庭實現小康的得力助手。

(獲嘉城市夜色 供圖 獲嘉縣融媒體中心)

所以,不論你是久居獲嘉,或是身在新鄉其他縣區,如果工作後飢腸轆轆,筆者建議你趕緊順著香味,找上一家獲嘉燒餅,夾上幾片剁牛肉,再配上熱乎乎的餄餎條,在身心巨爽能量滿滿的同時,也在為新鄉的全面小康貢獻一份力量!

作者:朱新國 劉樹雨 出自相約新鄉

相關焦點

  • 全國「周村燒餅」詩詞曲賦創作大賽獲獎作品集
    一等獎:2名  吳敏超  周村燒餅賦  夫人所善焉,無非盡美;物其傳者,所託高名。伊周村於淄博,成燒餅於晚清。既已悅心,猶具春和之氣;如斯適口,且遺蔗境於卿。誠可三嘗其味,備述其情。  當其生餅團欒,延展於盤。
  • 詩詞丨所謂幸福,就是食之有味
    食之有味,生活才有味。汪曾祺先生是一個美食家,也是一個人生的智者,他說:一個人的口味要寬一點、雜一點,南甜北鹹東辣西酸,都去嘗嘗。其實,所謂幸福,就是食之有味。人間有味是清歡。蘇軾與友人同遊南山,山中沒什麼精緻的吃食,只有清茶和簡單的蔬菜。即便如此,蘇軾說:人間有味是清歡。是啊,人間最有味的,就是這清淡的歡愉了!
  • 據說燒餅有100多種,井陘人最愛吃的還是缸爐燒餅
    《寄胡餅與楊萬州》——白居易 胡麻餅樣學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爐。 寄與飢饞楊大使,嘗看得似輔興無。 當時長安做胡麻餅出名的首推一家叫輔興坊的店鋪,說在鹹陽買到餅象不象長安輔興坊的胡麻餅。
  • 詩詞:所謂幸福,就是食之有味
    當你身體健康的時候,吃的飯才是香的;當你在情緒低落的時候,或許一頓好吃的美食就能讓你瞬間振作起來;當遇見了久違的朋友,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走,我們一塊去吃個飯」。食之有味,生活才有味。要說到最會吃、吃得最有名堂的詩人,非蘇軾莫屬,畢竟還有一道菜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東坡肉。
  • 妙可藍多官宣代言人孫儷 實「儷」登場共享「芝」味
    (原標題:妙可藍多官宣代言人孫儷 實「儷」登場共享「芝」味) 9月
  • 全國「周村燒餅」詩詞曲賦創作大賽 獲獎作品公布
    一等獎周村燒餅賦吳敏超(浙江省) 夫人所善焉,無非盡美;物其傳者,所託高名。伊周村於淄博,成燒餅於晚清。既已悅心,猶具春和之氣;如斯適口,且遺蔗境於卿。【1】誠可三嘗其味,備述其情。【中呂十二月帶過堯民歌】周村燒餅華芳(陝西省)(俺不求)山珍宴席,(俺不羨)美酒佳期。(唯戀著)周村那餠,(只因是)香脆酥皮。(看不夠)薄如畫紙。(嘗不盡)醉到心底。 (過)良心和面夢加持,老法精工技生奇。小食品有大玄機,載滿清風共神怡。今誰訂單豈會虧,好個真滋味。
  • 新加坡牛車水甜點ー味香園
    若提到來新加坡必吃的小吃那麼一定會聯想到:味香園味香園位於熱鬧的牛車水(Chinatown)主要是賣甜品店家外觀甜品的菜單五花八門,有眾多的選擇,建議很可以三五好友一起來,多點幾項分著吃,可以嘗試多一些口味,但還是要注意衛生安全喔 店家內部,其實味香園是相連的店鋪打通,所以其實座位很寬敞,
  • 這麼好吃的插酥燒餅,究竟怎麼做出來的?
    單論燒餅,揚州的插酥燒餅,和泰興黃橋燒餅,陝西的烤饃,新疆的饢,上海的蔥油燒餅,還有安徽、山東、遼寧、四川等地的,起碼也吃過十幾種。要說好醜,各有特色;但論樸實而味美,則老家揚州的插酥燒餅在我心中穩居一流。
  • 買泡麵時,別只知道統一康師傅,這4種泡麵筋道好吃,遇見嘗一嘗
    出差途中,方便麵也是非常好的陪伴,有鹽有味,頂餓管飽;有些時候煲劇入了迷,忘記了時間,夜已深時,餓著肚子睡不著覺,泡麵來救急~家門口超市中,滿滿一貨架,不是統一,就是康師傅,翻來覆去選也就是那麼幾樣,經常吃都吃膩了,心裡很委屈,不禁感慨:吃泡麵竟然如此寂寞~後來發現,新口味的泡麵,順應時代,改變了策略,很多都在網上銷售,
  • 招遠夢芝張華張家村開展豐富多彩文化活動點亮鄉村幸福生活
    近年來,夢芝街道張華張家村大力推進文化惠民工程,文化設施建設日益完善,群眾文化活動紅紅火火,人民群眾的幸福指數節節攀升,勾勒出一道道靚麗風景,讓越來越多的群眾享受到了文化所帶來的真真切切的實惠,奏響了群眾文化生活的「幸福旋律」。
  • 全國「周村燒餅」詩詞曲賦創作大賽作品評選結果發布,47件獲獎!
    【1】誠可三嘗其味,備述其情。當其生餅團欒,延展於盤。得胡麻之玉碎,貼鏊子以手寬。指底雲翻,乍排剡溪之藤於俄頃;爐間火燎,亦起甘香之美而萬端。【2】及夫秋練霞生,春羅香透。則璧月方烘,金衣已授。【3】觀之酥矣脆矣,私橐不覺一傾;掬之輕如薄如,垂涎豈堪三嗅?【4】至若近市喧而累跡,入攢盒以駢肩。【5】慰遠到行商之枵腹,共壺開玉液之初筵。
  • 有一種幸福叫:回家吃飯
    幸福的家庭,離不開一個熱氣騰騰的廚房。在中國人的傳統思維裡,食物是最好的情感載體,鄉愁總是與味蕾相連。每個人心裡,都有自己懷念的那道家鄉菜。無論如何,回憶起家的味道,總是少不了年夜飯的團圓。背起行囊才發現,路的盡頭是故鄉;嘗遍百味才懂得,人間至味是家常。家的味道味有鹹有淡,家人的愛卻有增無減。兒時只知飯菜香,不懂團圓意。
  • 蓁蓁教你在家做出好吃的紅糖芝麻燒餅
    歡迎大家來到蓁蓁真味的廚房裡,在這裡我會給大家分享一些,我自己製作的家常美食,有中餐、也有西餐,有家常菜、也有麵食,當然,還會有一些西點、烘焙類的家常做法。都知道麵食吃多了會發胖,可是作為一個北方人,對麵食卻非常喜愛,而且,最近幾天對糖包特別感興趣,吃了幾天糖包,忽然又想吃糖燒餅了,於是就做了幾個糖燒餅,燒餅一出爐,就趕忙吃了一個,又香又甜真的太好吃了。
  • 香酥燒餅的簡單做法,色澤金黃,薄層重疊,外酥裡嫩,又香又好吃
    香酥燒餅,由麵粉製作而成,手工製作,金黃的外觀, 酥嫩的口感。 色澤金黃,薄層重疊,外面焦脆裡面軟嫩,香酥可口,層次還特別多,適合各種年齡的人食用。(這樣和面做的餅放涼了也不會硬)2,下面調點油酥,2小勺麵粉,加適量的鹽和十三香,再加50毫升的食用油拌勻,調成這樣稀稠的狀態就可以了。3,醒好的麵團揉搓均勻,整理下,擀成長方形大餅。4,再倒入調好的油酥,塗抹均勻。
  • 幸福食堂飄出幸福味
    2019年3月,西寧出臺深化城鄉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實施方案,在主城區依託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設立社區愛老幸福食堂,在居民小區設立幸福餐桌助餐點。截至目前,西寧市已建成90個愛老幸福食堂,53個助餐點,每天為6000餘名高齡和困難老人提供助餐服務。
  • 火爆鄭州的「四川風味燒餅」,人均4元,辣的夠味,吃得過癮
    燒餅最早好像是出現在西漢時期,當時班超出使西域時帶回來的「靈帝好胡餅」,這裡的「胡餅」就是現在我們所說的燒餅。通過中國人的巧手衍生到現在,在不同的地區通過不同的配料和做法賦予它了不一樣的靈魂。在鄭州最火的莫過於豫小七原陽灌湯燒餅,因為它經濟實惠,雞湯紅油味道鮮美。
  • 河南獲嘉縣,武王會盟八百諸侯共討商紂,姜子牙在此封神
    獲嘉縣隸屬於河南省新鄉市,北依太行,南臨黃河,距省會鄭州60公裡,東至新鄉市15公裡,113年,漢武帝於新中鄉置縣建城,取名「獲嘉」,屬司隸部河內郡,割汲縣、修武兩縣部分屬之,是獲嘉稱縣的開始。武王誓盟壇,姜上封神地獲嘉有七十二冢,由來已久,家喻戶曉。其形成原因主要是:牧野一戰,慘烈無比。戰後,武王與姜尚(姜子牙)對生者劃地封侯,對(雙方)逝者中的72位重要人物,在同盟山附近壘冢祭祀,安位封神,封七十二冢為七十二神。周武王與姜尚聯手「封神祭祀」,這是中國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創舉。
  • 標稱安順市貴芝味百味堂食品廠生產的雞菇菌被檢出不合格
    據通告,遵義市大潤發商業有限公司銷售的、標稱安順市貴芝味百味堂食品廠生產的雞菇菌(清香味),被檢出總砷(以As計)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檢驗機構為貴州省產品質量監督檢驗院。沃爾瑪(貴州)商業零售有限公司都勻鬥篷山路分店銷售的、標稱安順市貴芝味百味堂食品廠生產的雞菇菌(原味),被檢出總砷(以As計)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檢驗機構為貴州省產品質量監督檢驗院。
  • 【幸福花開新邊疆】大山深處有「藥香」
    【幸福花開新邊疆】大山深處有「藥香」 2020年08月31日 23:08:00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我們的藥香有500多年的歷史,純天然藏藥材製作,沒有添加任何化學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