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鵠之志中鵠字讀音是從哪裡來的?

2021-01-09 中華網文化頻道

鴻鵠之志」中「鵠」字的音怎麼來的?

丁啟陣

林校長在「北大百廿」校慶大會上的一句「立鴻hao志」引起了軒然大波。令我感到意外的是,北京大學中文系一位教授也公開發表意見說:「鴻鵠之志的『鵠』字古讀hao是可以的,不能算太錯。」看來,有必要好好掰扯一下「鴻鵠之志」中「鵠」字的讀音問題。

字(詞)典中字的讀音是從哪裡來的?

為了更好地了解「鴻鵠」中「鵠」字的讀音,有必要先了解一下字音的來歷,即字音是從哪裡來的,或者說怎麼來的。

我們在學習文化知識的過程中,遇到不認識的字,無非兩種做法:一是向他人(包括老師、長輩等)請教,二是自己查閱字(詞)典。相比之下,字(詞)典比「他人」更加「博學」、「準確」。因此不妨說,字(詞)典是大眾文字讀音的主要來源。

那麼,字(詞)典中的音是從哪裡來的呢?

籠統地說,字音的真正來源只有一個:語言,活的語言。但由於語言文字是一個十分豐富複雜的系統,它具有古今積累、八方匯聚的特點。因此,已經消亡的古代語言、各地的方言都有可能存在於一個共時系統中。具體地說,《新華字典》、《現代漢語詞典》中的字音,就有這樣一些來歷:一、北京話讀音(普通話標準音嘛);二、其他方言讀音;三、古代韻書;四、古代文獻中的注音。其中一、二是活的語言(口語)讀音,三、四是死的語言讀音。活的語言讀音一般情況下可以照搬,死的語言讀音往往需要經過折合。由於古代韻書和文獻的標音、注音用的都不是可以準確表示音素的音標符號,而是較為籠統模糊的漢字,折合過程、方法比較複雜,非專業人士一般難以勝任。

「鵠」字不在活的語言(大眾口語)中使用,鴻鵠現代人管它叫天鵝,因而只能來自古代韻書和古書注音。

字音和詞音

關於漢字,較為準確的定義是:語素-音節文字。意思是一個字通常表示一個語素,對應一個音節。但這是針對漢字創造的原理和初始情況而言的,漢字在漫長的使用過程中,發生了許多變化。這其中,由於語素分化、假借等原因,使得文字跟語素、讀音之間出現了非一對一的關係。比如說,一字多音,字音因意義不同而發生分化。所以,想要知道一個字的正確讀音,必須先確定這個字所屬的詞(語素)。

鵠字,《說文解字·鳥部》的解釋是「鴻鵠也」,按照段玉裁《說文解字注》的說法,就是古書中所說的黃鵠,也單說鴻。漢代著名的訓詁學家鄭玄在注釋《詩經》「鴻」字時只說是「大鳥」,並未說明具體是什麼鳥,後代學者多認為是「雁之大者」——即天鵝。

大概是古人有把鵠的造型製作成靶子以練習射箭技藝的做法,因此,鵠字又演變出箭靶中心,進而又演變出目標、目的等意思。

可能是讀音、所指事物的近似性,鵠字又常常借用作「鶴」。

可見,鵠字在漢語中,至少分化成三個詞。這三個詞的讀音自然也是不一樣的。一般認為,天鵝意思的「鵠」讀hu陽平,箭靶、目標、目的的「鵠」讀gu上聲,通鶴的「鵠」讀he去聲。

古書中「鵠」字的注音

「鵠」讀音的記載,跟本題目有關的,按照時代先後,較具代表性的有如下幾條:

 

《說文解字·鳥部》:鵠,鴻鵠。從鳥,告聲。

杜甫《久雨期王將軍不至》「屋獨足木鵠得鹿」押韻(泥濘漠漠飢鴻鵠)。

《史記·陳涉世家》「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唐司馬貞索隱:鵠音戶酷反。

《廣韻·沃韻》:「鵠,鳥名。又姓,《姓苑》雲『今東海人』」,胡沃切。

《說文解字》「鵠,鴻鵠。從鳥告聲」下徐鉉音:胡沃切。

 

不管哪一條注音,都可以確定注的是同一個詞——鴻鵠。

《說文解字》的「告聲」,論理是指造字之初「鵠」字的讀音,即「鵠」跟「告」字同音。但這是甲骨文創製年代甚至更早時期的讀音。時代渺遠,只能存而不論。

杜甫的詩歌可以說明,鵠字在中古是讀u韻母的。

司馬貞索隱是對《史記》的直接註解,理論上講,是最接近陳勝「鴻鵠之志」中「鵠」字讀音的。戶酷反,跟《廣韻》、徐鉉的胡沃切實際上是一樣的。聲母都是匣母,韻部都是沃部。

《廣韻》胡沃切該讀什麼音?

「胡沃切」如何折合成現代漢普通話讀音,最簡便的方法是:看《廣韻》中同類字詞的讀音情況。

胡沃切屬《廣韻》匣母沃韻。沃韻的常用字不多,跟「沃」同韻部的常用字只有「篤督毒酷」幾個。「篤督毒酷」四個字的讀音都有活的語言可以證明,讀音明確,韻母都是舌面後高圓唇元音u。

按照「類同變化同」的語音演變規律,需要求解的「沃」自然應該跟它們一樣,讀u韻母(這也印證了杜甫詩歌的押韻情況)。

「胡」字匣母,是全濁聲母。按照古代入聲字全濁聲母歸陽平的古今聲調演變規律,「鴻鵠之志」中的「鵠」字理所當然地要讀hu陽平——只能讀hu陽平。

餘  

  

 北大林校長的演講詞「立鴻鵠志」只要是跟陳勝的「燕雀安知鴻鵠之志」有淵源關係,而不是另有來歷或者憑空捏造,那麼,其中的「鴻鵠」二字只能讀honghu(均為陽平聲調),而不可能是honghao(陽平+去聲)。換言之,「鵠」字讀hao去聲,無論是聲母、韻母還是聲調,全都不能從音韻來歷上得到合理的解釋。

其實,「鴻鵠」應該讀什麼音,根本不需要如此大費周章去考索證明,只須翻開具有標準、規範作用的《新華字典》或《現代漢語詞典》看一眼就可以了。裡邊都十分明確地標註著「天鵝」義的「鵠」字讀音:hu(陽平),沒有異議。如果林校長不否認他的講話語言是現代漢語普通話,那他就必須照這個音讀,別無選擇。

有些人企圖證明林校長的「立鴻浩志」合乎古音,一開始就註定了是徒勞的。林校長並非通篇用古音講話,「立洪浩志」四個字,其他三個都是用現代漢語讀音,並非古音。通篇講話都是現代人的語音,中間突然冒出一個古音音節,那是:活——見——鬼——了!

要說古音,林校長的hao,也絕不是古音。真正的古音(包括上古音和中古音)必須具備如下幾個條件:一、聲母是全濁的;二、韻母是有舌根塞音收尾的;三、聲調是短促的。林校長的hao一條也不符合!

                        2018-5-8

相關焦點

  • 傭耕者中的諸侯王,諸侯王中的傭耕者,他的鴻鵠之志卻沒被正確理解
    習題:鴻鵠之志最早出現在哪裡 答案:《史記》 作為中國歷史上帶領農民起義的第一人,陳涉的英雄壯舉足以讓他和歷代的諸侯王共同載入《史記》。那句最有名的:「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也是出自陳涉之口。在諸多的歷史資料中,《陳涉世家》是對陳涉涉及最多的一部文獻。
  •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其實它不僅不知鴻鵠之志,更不知鴻鵠之苦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其實它不僅不知鴻鵠之志,更不知鴻鵠之苦「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從這句話中,你究竟讀出了什麼?陳涉嘆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關於這個故事,很多人在學生時代就已有所耳聞,不過當時也只是將之當做了一則普通的寓言故事來聽,很少有人仔細體會過其中究竟蘊含著怎樣的心緒?
  • 成語典故之鴻鵠之志:悲哉,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鴻鵠之志出自《史記·陳涉世家》「陳涉少時,嘗為人擁耕,輟耕之壟上。悵恨久之,曰「苟富貴,勿相忘」擁者笑而應曰「若為擁耕,何富貴也?」陳涉太息曰「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鴻鵠之志比如人有遠大志向。
  • 語文教材改版,有的詩文改變讀音,有的名篇被移除:遺憾這些詩詞
    當時確定這個讀音改變後,很多語文老師皺眉:沒想到學生「讀對了」。無獨有偶,賀知章的名篇《回鄉偶書》一詩中,「鄉音未改鬢毛衰」中的「衰」,記得以前有很多學生會讀成「shuai」,被老師稱為「屢教不改」,再三強調應該讀作「cui」,意思是「鬢角鬚髮衰老成花白色」,但教材改版之後,規定讀成「shuai」了。
  • 普通話讀音標準是怎麼來的
    實際上,類似文章早已在網絡流傳,而文中列舉的大部分讀音並非最近才修改,比如「呆(ái改為dāi)板」、「確鑿(zuò改為záo)」早在1985年就已更改。     在自己負責的字中,石鋒最頭疼「血」。「血」字原有兩個讀音,xuè和xiě,意思上差別極小,會出現「血(xuè)債要用血(xiě)來還」這種繁複的情況。但調查顯示,讀xuè和xiě的受訪者分別僅有三成和兩成,最多人將它讀為xuě。這本是並不存在的讀音。
  • 漢語考級,俄羅斯將漢語納入高考,難的不是字,而是讀音
    大部分人在日常生活中還是經常用錯字詞,尤其是成語的,讀錯更是家常便飯。「漢字讀半邊」甚至變成了大部分人學習新字詞的方法,以致鬧出了很多笑話。每種文字都包含形、音、意三種基本要素。漢語是傳承最為久遠的文字,現代人依然能夠看懂幾千年前記錄的文字,比如說《詩經》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史記》的「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至今國人依然能朗朗上口,經常引用。
  • 日語中讀音最多的漢字,一個字竟有100多種讀音!
    學日語的小夥伴在背單詞時,很多人會為漢字的讀音而頭痛。日語裡的漢字讀音非常複雜,不僅有音讀和訓讀之分,而且同一個字的音讀和訓讀也有可能有好幾種,真是讓人傷腦筋。一般的漢字讀音也就2-3種,背起來還算輕鬆。
  • 張紀中老婆回應惡評 稱燕雀安知鴻鵠之志
    張紀中老婆回應惡評 稱燕雀安知鴻鵠之志時間:2020-09-25 10:52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張紀中老婆回應惡評 稱燕雀安知鴻鵠之志 9月10日,杜星霖生下二胎女兒,隨後,張紀中就公開兩人已結婚三年,孩子全都是合法所生。
  • 英文單詞中的拼讀音解讀與示範
    之前分享過關於拼讀音的概念,英文單詞中存在一種極為重要的結構,叫做拼讀音。拼讀音很重要,但是它並不難,它的原理其實就跟我們最為熟悉的漢語拼音一樣,拼音中有聲母和韻母,組合到一起就能讀出漢字的音了。而英文單詞中有輔音和元音,它們也是可以拼在一起的。
  • 成語小課堂:鴻鵠之志
    這則成語源於《史記.陳涉世家》:"燕雀焉知鴻鵠之志哉。"指天鵝凌空飛翔的遠大志向。用來比喻具有遠大理想的人。秦朝末年,統治者昏庸殘暴,天下大亂,民不聊生。許多有識之士紛紛起來反抗,陳勝就是其中之一。"僱工聽後都大笑起來:"我們都是僱工,地位卑微,連自己的土地都沒有,哪來的什麼富貴?別異想天開,白日做夢了!"陳勝聽後長長地嘆了口氣,說:"唉,燕子和麻雀怎麼能知道天鵝展翅高飛的志向呢?"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死,胡亥繼位,更加殘酷統治。百姓日子更加堅難,某日,陳勝和九百鄉親在兩名軍官的押解下,前往漁陽戊邊。
  • 日語中「都」的讀音歸納
    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日語中【都】的各種讀音。東京都(とうきょうと):東京都都知事(とちじ):東京都知事(日本行政官員)都議會(とぎかい):東京都議會都立(とりつ):東京都立(學校,醫院等)都內(とない):東京都內注意:在日本行政建制中,
  • 也談《清平樂》中「樂」的讀音
    「清平樂」的本事結合「本事」來探討創作是我國古代重要的文學批評方法之一,唐人孟棨《本事詩序目》中說,「詩者,情動於中而形於言。故怨思悲愁,常多感慨。抒懷佳作,諷刺雅言,雖著於群書,盈廚溢閣,其間觸事興詠,尤所鍾情,不有發揮,孰明厥義?」鑑賞與創作有聯繫,不明「觸事」,同樣難「明厥義」。
  • 日語中那些漢字的讀音與古漢語,和你的方言相似嗎?
    日語中有很多的漢字,這些漢字有時候會給我我們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這些讀音就是漢字音讀,音讀又分為吳音、漢音、唐宋音、慣用音等,其中吳音、漢音是最常用的音讀,吳音大部分是有南北朝時期金陵地區傳入日本,漢音是唐朝時期的長安洛陽的日本留學生帶回日本,今天我們就根據古今漢字音的角度來解釋這些漢字吳音
  • ...相關權威部門為什麼會少數服從多數把讀音改成qi?為什麼相關...
    這一類的破讀字,一般而言即用不同的字音來區分詞性及語義,又叫讀破。比如上述的騎字,在作為動詞時讀平聲,作名詞時讀去聲,這兩個讀音的來歷,至少可追到中古時期,宋代《廣韻》中即收了騎字的兩個反切音——反切就是古人拿漢字來拼字的拼音方法——一個是平聲「渠羈切」,一個是去聲「奇寄切」;前者就是qí音的來歷,後者來jì音的來歷。
  • 野心極大的三大星座,不甘心平庸,生如螻蟻,卻有鴻鵠之志
    尤其是近段時間,我們似乎總會聽到過這樣一句話,那便是生如螻蟻,當有鴻鵠之志,命比紙薄,卻有不屈之心。不得不說,放到我們現實當中,也從來不會缺少這樣一類人。不管他們的出身如何卑微,如何不值一提,但他們往往野心極大,也最不甘心平庸。而之後,就讓我們一起看下都有哪些星座是這樣的吧。
  • 野心極大,最不甘心平庸的三的星座,生如螻蟻,卻有鴻鵠之志
    尤其是近段時間,我們似乎總會聽到過這樣一句話,那便是生如螻蟻,當有鴻鵠之志,命比紙薄,卻有不屈之心。不得不說,放到我們現實當中,也從來不會缺少這樣一類人。不管他們的出身如何卑微,如何不值一提,但他們往往野心極大,也最不甘心平庸。而之後,就讓我們一起看下都有哪些星座是這樣的吧。
  •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志大才疏的陳勝終究不能成功
    陳勝微嘆,「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在發現機會之時,他毫不猶豫,和吳廣進行了一番開天闢地的事業。他有一些才能,利用鬼神之術拉起來隊伍,又借用秦始皇的大公子扶蘇和項燕收買眾望。……只有燕雀之能,卻有鴻鵠之志,也許對於自己沒什麼,對於看「錯」自己的人卻是滅頂之災。陳勝的失敗是個必然。
  • 生如螻蟻,卻有鴻鵠之志,這三個星座,自命不凡,必會大有作為
    他們雖然生如螻蟻,卻必然有著鴻鵠之志,同樣,他們自命不凡,到頭來也必然會有一番大作為。而之後,就讓我們一起看下都有哪些星座是這樣的吧。水瓶座:都在慢慢實現夢想的道路上不管一個水瓶座多麼窮困潦倒,又是生活多麼不盡人意,但在他們身上,從來都少不了一份該有的氣節。生如螻蟻,卻有鴻鵠之志,這自然也是對他們這類人最恰當的形容。
  •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張紀中妻子稱自己為英雄,暗諷網友太膚淺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張紀中妻子稱自己為英雄,暗諷網友太膚淺;如果不用世俗的眼光看張紀中妻子,她的確是個不一般的人物!本文文字原創首發抄襲必究,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今天我們來聊聊忘年戀中的張紀中和他的現任助理妻子這一對!
  • 「驚弓之鳥」「鴻鵠之志」又指的哪些鳥?
    那麼,成語「驚弓之鳥」「鴻鵠之志」中各指的是什麼鳥呢?22日,「2020武漢市中小學生自然生態研學旅行」在武漢市光谷第三十二小學開展了溼地知識課程,201名小學生從文學作品中認識了解各種溼地鳥類。「武漢溼地面積達16.2萬公頃,佔武漢國土面積的18.9%,位居內陸副省級城市第一位。初步統計,武漢溼地動物有477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