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鵠之志」中「鵠」字的音怎麼來的?
丁啟陣
林校長在「北大百廿」校慶大會上的一句「立鴻hao志」引起了軒然大波。令我感到意外的是,北京大學中文系一位教授也公開發表意見說:「鴻鵠之志的『鵠』字古讀hao是可以的,不能算太錯。」看來,有必要好好掰扯一下「鴻鵠之志」中「鵠」字的讀音問題。
字(詞)典中字的讀音是從哪裡來的?
為了更好地了解「鴻鵠」中「鵠」字的讀音,有必要先了解一下字音的來歷,即字音是從哪裡來的,或者說怎麼來的。
我們在學習文化知識的過程中,遇到不認識的字,無非兩種做法:一是向他人(包括老師、長輩等)請教,二是自己查閱字(詞)典。相比之下,字(詞)典比「他人」更加「博學」、「準確」。因此不妨說,字(詞)典是大眾文字讀音的主要來源。
那麼,字(詞)典中的音是從哪裡來的呢?
籠統地說,字音的真正來源只有一個:語言,活的語言。但由於語言文字是一個十分豐富複雜的系統,它具有古今積累、八方匯聚的特點。因此,已經消亡的古代語言、各地的方言都有可能存在於一個共時系統中。具體地說,《新華字典》、《現代漢語詞典》中的字音,就有這樣一些來歷:一、北京話讀音(普通話標準音嘛);二、其他方言讀音;三、古代韻書;四、古代文獻中的注音。其中一、二是活的語言(口語)讀音,三、四是死的語言讀音。活的語言讀音一般情況下可以照搬,死的語言讀音往往需要經過折合。由於古代韻書和文獻的標音、注音用的都不是可以準確表示音素的音標符號,而是較為籠統模糊的漢字,折合過程、方法比較複雜,非專業人士一般難以勝任。
「鵠」字不在活的語言(大眾口語)中使用,鴻鵠現代人管它叫天鵝,因而只能來自古代韻書和古書注音。
字音和詞音
關於漢字,較為準確的定義是:語素-音節文字。意思是一個字通常表示一個語素,對應一個音節。但這是針對漢字創造的原理和初始情況而言的,漢字在漫長的使用過程中,發生了許多變化。這其中,由於語素分化、假借等原因,使得文字跟語素、讀音之間出現了非一對一的關係。比如說,一字多音,字音因意義不同而發生分化。所以,想要知道一個字的正確讀音,必須先確定這個字所屬的詞(語素)。
鵠字,《說文解字·鳥部》的解釋是「鴻鵠也」,按照段玉裁《說文解字注》的說法,就是古書中所說的黃鵠,也單說鴻。漢代著名的訓詁學家鄭玄在注釋《詩經》「鴻」字時只說是「大鳥」,並未說明具體是什麼鳥,後代學者多認為是「雁之大者」——即天鵝。
大概是古人有把鵠的造型製作成靶子以練習射箭技藝的做法,因此,鵠字又演變出箭靶中心,進而又演變出目標、目的等意思。
可能是讀音、所指事物的近似性,鵠字又常常借用作「鶴」。
可見,鵠字在漢語中,至少分化成三個詞。這三個詞的讀音自然也是不一樣的。一般認為,天鵝意思的「鵠」讀hu陽平,箭靶、目標、目的的「鵠」讀gu上聲,通鶴的「鵠」讀he去聲。
古書中「鵠」字的注音
「鵠」讀音的記載,跟本題目有關的,按照時代先後,較具代表性的有如下幾條:
《說文解字·鳥部》:鵠,鴻鵠。從鳥,告聲。
杜甫《久雨期王將軍不至》「屋獨足木鵠得鹿」押韻(泥濘漠漠飢鴻鵠)。
《史記·陳涉世家》「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唐司馬貞索隱:鵠音戶酷反。
《廣韻·沃韻》:「鵠,鳥名。又姓,《姓苑》雲『今東海人』」,胡沃切。
《說文解字》「鵠,鴻鵠。從鳥告聲」下徐鉉音:胡沃切。
不管哪一條注音,都可以確定注的是同一個詞——鴻鵠。
《說文解字》的「告聲」,論理是指造字之初「鵠」字的讀音,即「鵠」跟「告」字同音。但這是甲骨文創製年代甚至更早時期的讀音。時代渺遠,只能存而不論。
杜甫的詩歌可以說明,鵠字在中古是讀u韻母的。
司馬貞索隱是對《史記》的直接註解,理論上講,是最接近陳勝「鴻鵠之志」中「鵠」字讀音的。戶酷反,跟《廣韻》、徐鉉的胡沃切實際上是一樣的。聲母都是匣母,韻部都是沃部。
《廣韻》胡沃切該讀什麼音?
「胡沃切」如何折合成現代漢普通話讀音,最簡便的方法是:看《廣韻》中同類字詞的讀音情況。
胡沃切屬《廣韻》匣母沃韻。沃韻的常用字不多,跟「沃」同韻部的常用字只有「篤督毒酷」幾個。「篤督毒酷」四個字的讀音都有活的語言可以證明,讀音明確,韻母都是舌面後高圓唇元音u。
按照「類同變化同」的語音演變規律,需要求解的「沃」自然應該跟它們一樣,讀u韻母(這也印證了杜甫詩歌的押韻情況)。
「胡」字匣母,是全濁聲母。按照古代入聲字全濁聲母歸陽平的古今聲調演變規律,「鴻鵠之志」中的「鵠」字理所當然地要讀hu陽平——只能讀hu陽平。
餘
其實,「鴻鵠」應該讀什麼音,根本不需要如此大費周章去考索證明,只須翻開具有標準、規範作用的《新華字典》或《現代漢語詞典》看一眼就可以了。裡邊都十分明確地標註著「天鵝」義的「鵠」字讀音:hu(陽平),沒有異議。如果林校長不否認他的講話語言是現代漢語普通話,那他就必須照這個音讀,別無選擇。
有些人企圖證明林校長的「立鴻浩志」合乎古音,一開始就註定了是徒勞的。林校長並非通篇用古音講話,「立洪浩志」四個字,其他三個都是用現代漢語讀音,並非古音。通篇講話都是現代人的語音,中間突然冒出一個古音音節,那是:活——見——鬼——了!
要說古音,林校長的hao,也絕不是古音。真正的古音(包括上古音和中古音)必須具備如下幾個條件:一、聲母是全濁的;二、韻母是有舌根塞音收尾的;三、聲調是短促的。林校長的hao一條也不符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