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邱吉爾創造了現代中東:勞倫斯的謝裡夫派解決方案
上節末,1921年春,塞繆爾的上司,時任殖民大臣的溫斯頓.邱吉爾,在顧問阿拉伯的勞倫斯的陪同下,到達耶路潵冷。
勞倫斯由於對阿拉伯事業的過度熱心(他似乎真把自己當成了阿拉伯人),而遭到很多英國高層的排斥,但邱吉爾卻不是。所以邱吉爾請勞倫斯做他的阿拉伯事務顧問。
當英國控制下的伊拉克時常發生暴亂時,勞倫斯則向邱吉爾建議將伊拉克交給勞倫斯的摯友費薩爾,而費薩爾剛好又被法國人從敘利亞驅逐出去。
在漢志,老謝裡夫,海珊國王被當地的酋長伊本.沙特所打敗,這位伊本.沙特就成了沙烏地阿拉伯王國的國王,直到今日,沙特的國王還是他的後裔。
海珊的二兒子阿卜杜拉也被伊本.沙特打敗,逃離了漢志地區,後來乾脆帶著貝都因人佔據了英國人的外約旦(即今天的約旦)。
最初的時候,這父子們的計劃是老海珊為漢志國王,阿卜杜拉為伊拉克國王,敘利亞-巴勒斯坦給三兒子費薩爾。但英法的《賽克斯-皮科協定》讓費薩爾的敘利亞國王成為泡影,現在費薩爾成了伊拉克國王,所以阿卜杜拉只好搶了外約旦,雖然地盤很小。
這時,他們的好朋友,阿拉伯的勞倫斯又開始幫他們了。勞倫斯建議邱吉爾承認阿卜杜拉對約旦的管轄。
於是,邱吉爾夫婦在耶路潵冷接見了阿卜杜拉王子,條件是,他們必須承認法國對敘利亞的統治權,以及英國對巴勒斯坦的統治權。一無所有的阿卜杜拉只好同意了。這樣,邱吉爾用一個星期天的下午就把阿卜杜拉安排為約旦國王。老國王海珊後來也去了約旦和他二兒子團聚。
1921年8月23日,費薩爾加冕為伊拉克國王,見下圖。
說點題外話,費薩爾的孫子費薩爾二世,於1958年革命中被暗殺,伊拉克王室的統治結束。而阿卜杜拉的後裔一直是約旦的國王,直到今日。據我了解,似乎現在阿拉伯國家中只有約旦哈希姆王國的國王還是先知的後裔。下圖是我在約旦酒店中拍到的約旦王室成員照片。
安排好幾位國王后,對阿拉伯無比熱愛的國際共產主義戰士(開玩笑)勞倫斯終於可以安心了。後來他被調回了英國,1935年在一次騎摩託車時,因為躲避兩個騎自行車的兒童,發生車禍,重傷後不治(電影開頭的情節)。倫敦聖保羅大教堂地下有他的半身像,我去的時候並不知道,所以沒看到。
回到本文,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在耶路潵冷向邱吉爾請願,控訴猶太人是世界的災禍,邱吉爾禮貌性地接見了他們,但他堅持認為猶太人應該擁有一個民族家園,是天經地義的事。其實邱吉爾的父親就是位猶太同情者,與羅斯柴爾德等猶太家族都是好朋友。邱吉爾認為,猶太人在遭受了兩千年的苦難後,應該得到補償。而且他還認為,猶太人是當時新生的布爾什維克主義的「解毒劑」。書中所說的一個叫做「國際猶太人」,窮兇極惡的妖怪,就是指列寧。前面說過,列寧的祖母是猶太人。
耶路潵冷的穆夫提去世了,而市長侯賽尼也剛剛被斯託爾斯免了職,塞繆爾和斯託爾斯商定,市長和穆夫提應該分別由兩大家族擔任,一個可能是侯賽尼家族,另一個這裡沒說(可能是納沙希比或賈拉拉),但他們日後的世仇成為耶路潵冷的蒙太古家族和凱普萊特家族(莎士比亞筆下的羅密歐和朱麗葉所屬的兩個家族)。
前一篇:《耶路潵冷三千年》導讀47-3赫伯特.塞繆爾:巴勒斯坦交接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