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力量,是應急救援的一把尖刀、一支利箭。湖北省應急管理廳始終把加強空中運輸、航空保障和指揮調度能力建設,當成構建應急救援系統的重中之重。面對突發疫情,省應急管理廳組織航空應急力量組成湖北抗疫物資空中運輸「聯合體」,及時調運防疫物資,為戰疫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穿雲破霧,戰鷹翱翔。
有一群直升機飛行員,他們在湖北疫情最緊急的時候,在湖北省應急管理廳的組織調度下,駕駛鋼鐵雄鷹,跨越山川、河流,第一時間將最緊急、最稀缺的抗疫物資,送到最需要的人手中。
每一次起飛,都面對著未知的考驗;每一起降落,都承載著生的希望;每一次利刃出鞘,只為用無畏的勇氣,擊潰病魔。
逆險而行,他們克服航路的種種艱難
疫情,猝不及防。全省交通實行嚴格管控,陸路運輸不便。如何將最緊急、最稀缺的抗疫物資,第一時間送達醫護人員手中?省應急管理廳立即組織協調7家主動請戰的通航企業,沒有絲毫的遲疑,空中戰鷹慨然出徵。
2月1日上午11時,省應急管理廳向駐勤武漢的青島直升機航空有限公司下達任務:運送急需的防疫物資到襄陽和宜昌。這也是湖北首次採取直升機空運的方式運送防疫物資。
「不恐懼是假的,但在阻擊新冠肺炎疫情中退卻,作為飛行員,我們會羞愧。」接到首航任務的張自成、鍾建文兩位機長與機組成員們,連飯也來不及吃,立即從駐地趕往機場。
一小時後,兩架米-171型大型直升機先後起飛,趕往武漢光谷一處醫藥物流基地,各自裝載著2.5噸防疫物資,兵分兩路飛往兩地。
調度直升機航行的手續非常複雜,按照常規需要2天才能完成。疫情不等人。省應急管理廳中心副主任朱學忠承擔了抗疫直升機調度任務,帶領齊鵬翔一邊打電話向相關單位發出派出直升機、遂行任務、規劃航線、航油保障的請求,同時用電腦查詢詳細經緯度、坐標,報與飛行員;同步聯繫宜昌、襄陽等地迅速尋找開闢直升機臨時備降點。
當朱學忠試探著向飛宜昌的張自成提出,可否降落在沒有專業人員指揮、無地面引導設備、只能靠目視著陸、空間不大的平坦場地時,張自成毫不猶豫的答應了:「放心吧!我技術過硬,保證完成任務!」
朱學忠說,當他從手持電臺中聽到張自成的回答時,熱淚盈眶。
義無反顧,他們挑戰飛行的最大極限
飛行員們不斷挑戰直升機航行的最大極限。
2月1日16點30分,800件防護服在仙桃彭場鎮加急生產完成。省應急管理廳要求金匯通航:立刻把防護服運回武漢。該公司在湖北有3架中小型直升機,靈活、機動,適合這類快速反應的任務。
運輸任務緊迫,17時許,機長王俊君帶領機組人員起飛。直升機必須在太陽落山前返航,才能保證安全。他駕駛的AW109 Trekker救援直升機的巡航速度是每小時220公裡,為了保證任務安全順利完成,機長王俊君把速度提升到每小時280公裡,幾乎達到了理論最高時速。
24分鐘後,王俊君到達目的地上空。然而,降落點位於一條寬為20米的馬路上,兩側卻豎著間隔約3米的路燈,路況複雜。
「這是我飛行12年來最驚險的降落。」王俊君開始在空中盤旋,副機長劉雲幫助他選擇更為合適的地點。最終,兩人選擇降落馬路的十字路口,此處路燈間距會相對變大一些。直升機一點點下落,王俊君盯著面前的儀器,上面顯示著直升機的下落速度、據地高度。劉雲則查看四周,保證螺旋槳與燈杆的合理間距。
直升機按照每秒0.5米的速度緩緩下降,從接近約7米高的燈杆頂開始,懸停3次才安全降落。降落後,兩人緩了一會才下直升機幫助搬運防護服。此時,他們身上已溼透了。8分鐘後,直升機返航,速度依然是280公裡/小時,這是他們首次全程用接近極限速度完成的任務。
這一切,只因為「時間就是生命,每個人都在快一分、搶一秒」。
2月3日下午18時,青島直升機航空有限公司機長田軍完成運輸任務後,打算從宜昌返回武漢。
起飛前,宜昌機場情報室報告氣象條件不是特別理想。基於自己是空軍部隊退役的特級飛行員,有500多小時的夜航經歷,以及米-171直升機完備適航的夜航儀表設備,田軍認為氣象條件雖然不好,但在飛行臨界點以內,夜間氣流穩定,當時的淨空條件也不錯,具備夜航條件。更重要是,為了保證次日醫療物資轉運任務的正常進行,最大限度為抗擊疫情做出貢獻。
18時06分,田軍駕駛直升機劃破夜空、緊急起飛,途中有輕到中度霾,他沉著冷靜,憑著高超的飛行技術,與機組密切配合,穩穩地操縱直升機夜航2小時,於20時06分落地安全返回漢南機場。
這樣的挑戰還有:2月16日,武當山航空護林站出動B-7829直升機,運送德國華僑捐贈給武漢、荊州、黃石等醫院的抗疫物資,飛行任務涉及2省5個機場,全程飛行7小時40分、航程1100公裡,是該航站首次跨省、多機場起降連續作業。
據介紹,從2月1日至今,省應急管理廳共調度中部戰區、湖北金匯通用航空公司、新疆開元通用航空公司、上海金匯航空公司,青島直升機航空有限公司等5家軍民航單位,飛行95架次、107小時35分,多次從上海、南京、河南、浙江、北京及安徽等地轉運防疫物資,36次赴襄陽、宜昌等15個市州運送應急醫療防疫物資42.84噸。同時,聯合民航湖北監管局共同協調湖海燕通用航空有限公司、武漢天壟通用航空有限公司、荊門通用航空有限責任公司等6家通航企業,飛行123架次、193小時17分,運送應急醫療防疫物資48.41噸。
「航空應急力量平時練備勤,戰時當拳頭,關鍵時刻亮劍。根據機型、任務、氣候、環境等因素,精準分解空中運輸「聯合體」的調運任務,確保防疫物資高效、安全送達。」省應急管理廳指揮中心副主任李明華說。
全力以赴,他們只為出色完成運輸任務
是什麼樣的勇氣,支撐這群空中戰鷹勇闖險境?
3月22日,在漢南機場的停機坪上,張自成、田軍等機長給出了這樣的回答:「請祖國和人民放心,我們退役軍人,若有戰、召必回!雖然脫下軍裝,但軍人的血性永遠都在,在國家危難之時,我們必將義無反顧,堅決完成任務。」
在湖北人民的掌聲中降落,是對飛行員最好的鼓舞。
2月1日,直升機運送醫療物資降落武漢新華路體育場,儘管螺旋槳旋轉噪聲轟鳴,但是醫護人員扯著嗓子喊道「謝謝」。2月9日,直升機從安徽亳州到黃石,到達目的地上空時,接收方臨時將備降點改為湖北理工學院體育場。機長田軍正著急如何尋找備降點,就看到有個地方聚著很多人,都仰著頭往天上看,他就知道是在等他。飛機剛一降落,現場就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每一次出色完成任務,都是心血與汗水的凝結。
從上交請戰書的那天起,張自成和同事們就開始為戰疫做準備:試飛飛機、研讀飛行地圖定航線,仔細了解航線一帶的天氣,達到只要一聲令下,他們隨時能上的程度。「儘管地面物流秩序逐步恢復,但我們仍然時刻準備著,一旦命令下達,我們立即出發!」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曾莉 通訊員 昝軍 李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