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軍艦載直升機飛行員崔敖:飛向大洋,飛向更遠的地方

2020-12-18 中國軍網

飛向大洋,飛向更遠的地方

■解放軍報記者 賀逸舒 特約記者 孫飛 通訊員 張振華

海軍航空兵某團團長、特級飛行員崔敖坐在直升機駕駛艙內,準備起飛。每一次升空,他都會全力以赴。 張印傑 攝

一架直升機能飛多遠?理論上的數據是500千米到1000千米,最遠距離大概從北京到長春。

當直升機搭上軍艦,就能到達更遠的地方。北部戰區海軍航空兵某團團長、特級飛行員崔敖駕駛直升機,從中國戰艦上起飛,飛向大洋深處。

他的身後,是他的團隊;他的前方,是艦載直升機的未來。    

「為國飛行是一件神聖的事」

躺在苞米堆上,年幼的崔敖枕著雙手,遙望深邃的夜空。那時的他從未想過,有一天自己會離天空這麼近。

那時,天空像一個巨大的穹頂,遙不可及。

上航校時,崔敖在教官指導下第一次駕駛直升機飛上了天空。直升機在猛烈的顫動中騰空而起,地面越來越遠,天空越來越近,白雲觸手可及。

「這片天空,等著我去飛翔,等著我去徵服!」年輕的崔敖心中升騰起一股豪情。

20多年後,崔敖已經成為一名海軍航空兵特級飛行員。他飛得足夠多,也飛得足夠遠。現在,對於飛行,他的內心充滿著敬畏之情。

「為國飛行是一件神聖的事。」飛了很久,崔敖明白了這個道理。

「我還記得,亞丁灣的天空特別藍。」事情已過去許久,崔敖對當時的情景依舊記憶猶新。

赤道的太陽高高掛在湛藍的天空上,肆意散發著光和熱。戰艦破浪前行,浪花飛濺,一絲涼爽迎面撲來。數十艘商船浩浩蕩蕩,綿延數十公裡,在中國海軍戰艦的保護下安穩航行。

那天的護航任務接近尾聲,護航編隊和被護商船聯合舉行了簡單的慶祝儀式。

在商船上空執行巡邏和航拍任務的,就是崔敖和他的戰友。

他看到了,中國護航編隊的軍艦上,高高飄揚著鮮豔的五星紅旗。

他看到了,商船上的船員走上甲板,三五成群,歡聲談笑,臉上的笑容比陽光還要燦爛。

他看到了,船員們身著亮眼的橙色救生衣,列隊組成「八一」和「祖國萬歲」等字樣,黝黑的臉上發著光。

耀眼的太陽,透過艙前的玻璃照射在崔敖身上,一顆顆晶瑩的汗珠從頭盔的縫隙滾了下來……

空中盤旋2個多小時,崔敖的心中充盈著從未有過的幸福感和自豪感。

崔敖知道,自己並不是一個人在飛行,他代表的是中國海軍艦載直升機飛行員,代表的是中國海軍。

1975年,鄧小平同志接見人民海軍第一批艦載直升機飛行員時,親切囑咐他們,一定要把知識學到手,把技術練到家,為開創艦載機先河貢獻力量。

這句囑託,至今深深印在了每名海軍艦載直升機飛行員的心中。

如今,新時代賦予人民海軍新的使命,賦予崔敖和戰友們全新的職業分量。

飛行的翅膀很「重」,因為它承載著許許多多國人的期盼。飛行的翅膀又很「輕」,因為鐵翼飛旋的背後,凝結著許許多多人的夢想和激情。

很多人都好奇:培養一名合格的艦載直升機機長有多難?

以前,一名從航校畢業的新飛行員需要7年到8年時間,才能成長為一名合格的艦載直升機機長。

今天,當記者提出這個問題,崔敖自豪地說:「我們的新飛行員,只需要30個月左右就可以坐上『正駕駛』的位置。」

飛行員成長周期縮短的背後,是更科學、更密集、更嚴格的飛行訓練。

為了讓年輕飛行員快速成長,崔敖大刀闊斧對新飛行員培養模式進行改革。

仰望天空,戰機翱翔藍天,留下一道優美的弧線。然而,飛行之路從來都不是浪漫的。對飛行員來說,他們的艱辛和付出是常人想像不到的。

「如果你把飛行當作一種使命,就會不斷追問自己,還能實現哪些人生價值。」崔敖這樣告訴自己和團隊裡的年輕戰友。

「那是我見過最美的景色」

如果用紅線在世界地圖上勾勒出中國海軍艦載直升機的飛行航跡,你會發現,紅線已經織成了一張密密的網。

網的這頭連著中國,網的那頭牽著中國海軍戰艦駛過的地方。

作為艦載直升機飛行員,崔敖有一份讓人羨慕的履歷——2001年,隨艦出訪印度和巴基斯坦;2002年,隨艦完成中國海軍首次環球航行;2010年,參加第5批亞丁灣護航……

細細對照,崔敖的軍旅成長軌跡與中國海軍挺向深藍的步伐幾乎重合。隨著中國海軍一步步走向世界舞臺,崔敖駕駛著直升機飛向大洋,飛向更多更遠的地方。

「海,有好多種顏色。」崔敖的飛行生涯,掠過許多海域,欣賞過許多讓人難忘的美景。「從空中俯視,五星紅旗在大洋深處飄揚,那是我見過最美的景色。」崔敖說。

每一名艦載直升機飛行員都知道,從軍艦上起飛是一件多麼艱難又多麼值得驕傲的事。

回眸歷史,第一次世界大戰,艦載機在偵察、巡邏和反潛等領域發揮了巨大作用。

我國艦載直升機部隊起步很晚。用如此短的時間,去追趕西方國家一個多世紀走過的路,其中的艱辛不言而喻。

每當看到艦載直升機隨戰艦駛進遠洋大海,五星紅旗在陌生海域升起,崔敖的心裡總會湧起一股熱潮:「這是祖國日益強大的最好證明。」

年輕飛行員都知道,崔敖對我軍歷史研究得很多。「知道來時的路,才能飛得更遠。」他說。

作為一名指揮官,視野是第一位的。向後看,崔敖看得很深;向前看,他看得很遠。

作為一名艦載直升機飛行員,崔敖也看得很細,細到一個動作,一個手勢。

對飛行員來說,手勢是重要的通信方式之一。過去,我國艦載直升機飛行有一套自創的「手語」。

走出國門,這套「手語」卻碰了壁。一次中外聯演,中國海軍一名飛行員完美地降落在法軍艦艇上,贏得熱烈的掌聲。

再度起飛時,這名飛行員習慣性地比出一個手勢,而法軍艦艇上的地勤人員毫無反應,直升機仍然被系留索牢牢綁在艦艇上。

「手語」不暢,語言不通,飛行員著急了。幸好一位同行的機組人員及時與法軍地勤人員溝通,才解了圍。

通過與國外同行的交流,崔敖了解到,國外飛行員使用的是國際通用指揮手勢,「我們自編的手勢,人家自然看不懂」。

這尷尬的一幕給崔敖帶來很大觸動。在團裡,他要求停用原來的手勢,所有飛行員統一學習國際通用指揮手勢。

崔敖說:「海軍是國際化的軍種,和國際接軌才能走得出去,飛得更遠。」

「艦載飛天向大洋。」一位首長視察該團後,留給這支部隊這樣的期許。這7個大字,指向海軍艦載航空兵的未來,也在每名官兵心中立起了標杆。

閒暇時,崔敖總愛盯著世界地圖,手指落在一片片深藍色海域上。那裡,有常人難以看見的美景,也有一名海軍艦載直升機飛行員的光榮和夢想。

「我們的身上都有團長的影子」

塔臺休息室的大門被猛地推開。崔敖一手拎著頭盔,大踏步走了進來。他掃視了一下全場,順手打開了燈。在休息室等待的年輕飛行員李亞超仿佛觸電一般,一下子彈跳起來,立正站好。

團裡的官兵,對崔敖都是「又親近又怕」。

平時,崔敖就像個老大哥,和年輕飛行員一起打籃球,一起閒聊。大夥有什麼想法,也會隨時和他溝通。

可一旦切換到「訓練模式」,崔敖立即拉下臉,變成一個嚴厲的指揮官。

新飛行員下團的第一課,是最基礎的起降訓練。在航校時訓練過無數次的這個基礎課目,卻讓新飛行員「壓力山大」——落地誤差不得超過10釐米。

對艦載直升機來說,上艦是最基礎的課目,也是高難度課目。快而準地著艦,是每一名艦載直升機飛行員必須具備的能力。崔敖說:「只有打好基礎,珍惜每一次起降,才能為上艦做好準備。」

小到降落的位置和機身的動作幅度,大到每一次任務的完成,崔敖的標準都是嚴格甚至苛刻的。

「基礎不牢,就成不了合格的戰鬥員!」崔敖的這句話牢牢「刻」在了年輕飛行員身上。

剛開始獨自執行任務時,飛行員李亞超特別緊張,手放在操縱杆上,一抖就容易出錯。每當他有犯錯的苗頭時,總感覺自己的手「就像被人打了一巴掌」,一下就停住了。

李亞超說的那個人,就是團長。「他在的時候,我幹什麼事都格外認真;他不在的時候,我也感覺他還在看著我,所以標準要更高,表現得比『最好』還要好。」說這句話時,他的表情異常認真。

年輕飛行員李世偉有個不同尋常的習慣——除非燈火管制,隨艦出海午睡時總要開著燈。

這是他第一次和團長出海時,崔敖教給他的。

「艦上艙室裡關燈後,特別黑,容易睡過頭,造成生物鐘紊亂。如果生活不規律,很難適應海上的節奏。」崔敖說。

現在,李世偉每次出海,必然嚴格遵循艦上時間安排。團長的這個習慣,如今已變成了團裡所有飛行員的習慣。

「我們的身上都有團長的影子。」李世偉一臉驕傲地說。

在這個團隊每名官兵心中,團長崔敖就是自己崇拜的偶像。

一次執行巡邏任務,崔敖駕駛的直升機被外國飛機尾隨。為擺脫對方,崔敖降低高度,向海面飛去。

100米,50米,30米……最終,崔敖在距離海面15米左右做變速飛行……此刻,對方飛行員認為這個距離太過冒險,只好離去。

這個團的團史館裡記載著多年前的一幕:中國海軍第一代艦載直升機飛行員郭文才執行某任務時,將個人安危置之度外,在海面低空懸停……

這種不怕死、不服輸的精神,被一代代艦載直升機飛行員傳承下來。

「我們就是要有敢打敢拼的勇氣、永爭第一的骨氣、浩然無畏的正氣。」該團政委王建利說,全團官兵不僅把這句話牢記在心中,更落實在實際行動中。

「退休之後,我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學會做飯」

什麼時候最快樂?在崔敖心中,完成重大任務回來的時候最開心。

倦鳥還巢,遊子歸家。這種愉快,難以言喻。

每次凱旋,部隊都會舉行一個歡迎儀式。和家人、戰友們一起相擁,是崔敖最開懷的時候。

回味起一次次歡迎儀式,崔敖的眼神滿是陶醉,就像一個喜歡喝茶的人,品到一口最香醇的滋味。

常年在外執行任務,是崔敖這些年的常態。有一年,他300多天沒回家,「除夕前一天才到家,大年初四又上艦」。

沒談女朋友之前,崔敖對成家這件事還有點漫不經心,「我的工作性質就這樣,要找也得找一個能接受這種現實情況的。」

一次,崔敖執行任務回來,看到其他戰友摟著妻子、抱著孩子,而自己孤單單一個人,不禁心有所動,覺得該成個家了。

後來,那個「能接受這種現實情況」的女孩終於出現了。介紹人說,男方是個飛行員,歌唱得挺好。女孩一接觸,發現崔敖特別實在,倆人聊得挺投機。

崔敖成了家。一開始,年輕的妻子站在碼頭歡迎的人群中,盼著他歸來;後來,妻子抱著女兒來迎接他;再後來,女兒長大離家求學,不再年輕的妻子依然站在那裡守候他歸來。

雖然沒有說過什麼,但崔敖的內心頗為愧疚:「每次出海就失聯,也顧不上家,可妻子從來不抱怨。」

在女兒眼中,崔敖是個「經常不在家的爸爸」。妻子說,她找了一個「愛家卻顧不上家的丈夫」。這麼多年,妻子已經習慣了等待。

在大洋上叱吒風雲的團長,回到家也是個普通的男人。他喜歡牽著妻子的手,和她一起散步;喜歡在女兒熟睡後,悄悄為她掖好被角。

「退休以後,我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學會做飯。」崔敖經常這樣跟妻子許諾。每當這時,妻子都會滿足地含笑望著他。

聊起家人時,崔敖的話並不多。像所有成熟而內斂的男人一樣,他更願意把自己對家人的情意藏在心裡。

在愛的天平上,家人和工作對崔敖而言一樣重要。然而,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今的他還要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事業中。

那天,薄霧中,直升機從戰艦上騰空而起,像一隻只海鷗,在海天間盤旋。

記者坐在直升機後座,看到崔敖駕駛座的後方布滿密密麻麻的電線,這些電線被梳理得整整齊齊。

電線為什麼會露在外面?崔敖說:「其實也可以把它們罩起來,那樣可能會更好看。但是遇到突發情況,電線露在外面才方便第一時間檢修。」

這個看似「粗糙」的設計,卻是飛行員心血與汗水的結晶,是經歷過無數次人機磨合和實戰檢驗後最樸實的選擇。

2019年10月,直-20武裝直升機首次亮相直升機博覽會,崔敖眼饞得不得了:「我希望有機會駕駛最先進的直升機,飛到更遠的地方。」

採訪結束,記者用相機定格了這樣一幅畫面:全副武裝的崔敖坐在直升機駕駛艙內,摘下墨鏡,側著頭,靜靜地看著鏡頭,眼神專注而堅定。

他在注視什麼?是天空,更是天空盡頭那片一望無垠的海。

相關焦點

  • 德國海軍採購31架NH 90 NFH多用途艦載直升機
    31架NH90 NFH(海虎)多用途艦載直升機及相關後勤支持服務和培訓的合同。 這批海虎(Sea Tiger)NH 90 NFH艦載直升機,將提升德國海軍的艦載機行動水平,按計劃從2025年開始,這些新型艦載直升機將取代80年代投入使用的山貓Mk88A機隊
  • 可提高海岸保護能力的艦載無人直升機,卻不適合中國海軍!
    前不久,中國國有航空工業公司研發的AR-500B艦載無人直升機首飛,引起了許多人的關注。分析人士指出,AR-500B的成功研發,彌補了中國在艦載輕型直升無人機的不足。與更大、更重的艦載無人機相比,輕型無人機可以靈活部署在,中國海軍的小型護衛艦等各種海上平臺上。
  • 奮飛在新時代的海天——海軍某艦載航空兵部隊備戰打仗記事
    2020年3月27日,海軍某艦載航空兵部隊參謀長盧朝輝和戰友徐愛平,分別駕駛殲—15艦載戰鬥機成功完成夜間空中加油,標誌著中國航母艦載戰鬥機部隊核心作戰本領獲得新躍升。艦載航空兵部隊作為航母戰鬥力建設的核心部分,是海軍新型作戰力量的代表和海軍戰略轉型的先鋒,在發展航母事業、建設強大海軍全局中具有十分重要作用。
  • 加長型052D驅逐艦服役首次亮相 我軍艦載直升機已經進入直20時代
    受到當時海軍艦載直升機裝備影響,052系列驅逐艦直升機起降甲板尺寸較小,大中型艦載直升機起降難度較大,影響了艦艇作戰效能。隨著國產直20艦載反潛直升機研製成功,它的尺寸比海軍現役直9艦載直升機要大的多,國產水面艦艇這個缺點更加突出。海軍要求國產水面艦艇加長直升機起降甲板,以便方便直20艦載直升機起降,這就是052D加長型發展背景。
  • 對話海軍某艦載航空兵部隊著艦指揮官張敏
    「沒有人民海軍全面推進轉型建設、大力發展航母事業,我就沒有機會來飛艦載機,更沒有機會成為LSO。」張敏感到十分慶幸。   LSO,是伴隨航母事業發展才出現的新戰位。這既是張敏本人的新戰位,也是人民海軍轉型發展、走向遠海大洋必須有的新戰位。   站在岸基LSO工作站,張敏拿著話筒開始進行又一批次艦載戰鬥機模擬著艦指揮。
  • 他們託舉「雛鷹」飛向戰場
    他們就是託舉「雛鷹」飛向戰場的「育鷹人」。飛行是神聖的事業,飛行是勇敢者的事業。這是一條充滿挑戰的天路,走上天路,就意味著一路披荊斬棘、勇往直前。 「看著這些學員就好像看到了曾經的自己,他們在這裡茁壯成長,我們發自內心地高興。」教官唐吉慶這樣說道。從這裡走出去的學員,或走向一線,一步步飛上祖國最先進的戰機;或者留在院校,成為一名光榮的飛行教官。
  • 大洋彼岸傳來一個捷報,新型飛船連夜飛向太空,再也不用看俄臉色
    如今,大洋彼岸的美國本土傳來了一個好消息,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龍」飛船,載著美國兩名太空人連夜飛向太空,與國際空間站成功對接,這是美國航天史上取得突破的又一關鍵時刻。 新型飛船飛向太空,不用再看俄羅斯臉色?
  • 美軍反潛直升機發展史,海鷹領跑世界
    為此,在不斷完善提升海軍傳統反潛能力和手段的同時,各主要海軍強國也開始藉助成熟的直升機技術開發反潛用途艦載直升機,並迅速在水面作戰艦船上普及應用。只是,作為一款新興的海軍反潛裝備,艦載反潛直升機的研發應用並不容易,如果沒有強大的直升機研發製造能力和反潛裝備研發製造能力,任何一個國家想要研發成功艦載反潛直升機都不太可能。
  • 德國海軍接收首架NH90「海獅」直升機 「海虎計劃」已經披露
    近日,德國海軍終於接收了首架NH-90NTH「海獅(SeaLion)」艦載直升機,標誌著一個全新時代的開始。德國海軍航空兵司令託爾斯滕·博布津(ThorstenBobzin)在接收首架NH-90NTH的儀式上表示,德國海軍現在已經開始接收「海獅」,還將在12個月內籤訂採購「海虎(SeaTiger)」艦載反潛直升機的合同,防止2025年「山貓」反潛直升機退役之後,出現的裝備真空狀況。
  • 飛行員墜海後怎麼辦?除了發展直-20救援直升機,不能少了它
    另外自衛隊的軍用飛機經常要在海面上飛行,一旦發生事故,飛行員在彈射後只能墜海,在大海上要找一個飛行員是非常困難的。2001年,中美墜機事件中,我國海軍航空兵飛行員王偉墜海後,我國出動了大量的救援船隻和飛機也沒有能找到烈士,此次事件讓國人非常傷心。假設當時我國有直-20救援直升機,最終的結果會不會好一些呢?答案是不一定。
  • 直-20已基本定型 中國新一代通用艦載直升機橫空出世
    直-20已基本定型 中國新一代通用艦載直升機橫空出世 科羅廖夫 | 2020-06-29 14:37:24 這張照片是2017年中美海軍聯演時的電視截圖,雙方直升機互降科目,美軍的SH-60」海鷹「艦載直升機降落在我國海軍052C型飛彈驅逐艦171海口艦的直升機甲板上
  • 航母上的飛行員到底是空軍還是海軍?
    除空軍之外,還有陸軍航空兵(簡稱陸航)和海軍航空兵(簡稱海航),可謂軍隊大家庭中的「三棲神獸」! 雖是同根生,表裡各不同 航空兵,書面定義是「以飛機、直升機為基本裝備,主要遂行空中作戰和空中保障任務的兵種。」換句話說,只要是以飛機、直升機為基本裝備,執行空中作戰任務或執行空中保障任務的部隊,就可以稱為「航空兵」。
  • 比宇宙更遠的的地方:飛向南極
    那聲音就像是冷酷的南極站在遙遠地方,正呼喚著人們進入她的宮殿。1916.8 智利海軍少尉 Luis Pardo率Yelcho號幫助沙克爾頓回到象島營救隊員。今天仍有Pardo的銅像仍立在象島。象島、冰川和衝鋒艇,沙克爾頓橫渡西風帶的小艇並不比這艘衝鋒艇大    如今的地球上已沒有完全陌生的角落,世界地圖上全部的迷霧已被探開。我們已經被現代科學保護得很好,今後也不會有二十世紀初那樣瘋狂的冒險了。
  • 美海軍飛行員出現近百人缺口,供氧氣壓問題成禍首
    文/白夜據美國海軍官方透露,美國海軍如今面臨一大問題,那就是飛行員機隊人數的短缺,具體問題的產生是相關技術和安全方面導致的。這讓美國海軍機隊缺少90餘名的戰鬥機飛行員。要知道,二戰後的美國海軍規模早已霸佔世界第一位許久,其不論是航母,艦船,以及艦載機的型號和數量都是趕超世界的,美軍擁有的航母艦載機超過數千架,如今卻出現了飛行員缺口,實在有點匪夷所思。根據美國海軍方面透露,艦載機飛行員的一系列問題是氧氣流向飛行員的問題,這會導致飛行員和受訓人員的消極和不安全的生理反應。
  • 鐵翼紅星照耀聖安德烈旗——俄羅斯海軍航空兵的過去與未來
    二、 解體重組的俄羅斯海軍航空兵蘇聯解體之後,俄羅斯海軍航空兵繼承了蘇聯海軍航空兵的絕大部分兵力,僅就兵力規模和裝備數量而言,俄羅斯海軍航空兵組建之初就是全球第二大海軍航空兵。然而,由於俄羅斯國力衰微等因素,俄羅斯海軍在1991年的海軍戰略調整時就放棄了與美國海軍在大洋上爭霸的想法,轉型為近海防禦型海軍。
  • 美俄青睞艦載專用直升機,075搭載武直花落誰家,結果拭目以待
    因此,對於世界任何國家的兩棲作戰部隊而言,武裝直升機都是必不可少的裝備。即使有了垂直/短距起降戰鬥機,武裝直升機依然有其固定的生存空間。美俄的思路:專用艦載武直和世界其他國家不同,在美國的軍隊編制中,海軍陸戰隊是一個單獨的軍種,而美國海軍陸戰隊的武器裝備和陸軍以及海軍也有著諸多不同的地方。
  • 飛向太空的刺蝟
    今天的這首歌是「我們飛向太空」。吉他聲仿佛在牽引著你,貝司聲在託舉著你,鼓點在你的身邊不斷地給你加油,飛吧飛吧,飛向太空,飛向永恆。夢已醒來,隨心向前,祝福刺蝟,創造無限。
  • 價格是硬道理:比F35隱身戰機還貴的直升機不止一種
    價格是硬道理:美軍中比F35隱身戰機還貴的直升機據環球軍事網2月20日報導,印度國家政府安全委員會近日批准,該國海軍24架美制MH-60R"海鷹"艦載直升機根,購買24架直升機的價格高達26億美元,據合同金額計算,MH-60R"海鷹"的單價已經超過了1億美元。
  • 海上雄鷹——淺析美國海鷹直升機進化史,及資深飛行員的十點總結
    上世紀七十年代,美國海軍還在用SH-2海妖和SH-3海王作反潛反艦直升機。後來LAMPS發展到MK-III型變成艦機通用,體積迅速增大。原先的SH-2海妖直升機身材太小裝不下了,所以美國海軍開始謀求一種新的直升機平臺。
  • 優秀的戰鬥機飛行員,原來這樣煉成!
    ,他一步步向飛行夢靠近林高威作為一名海軍飛行員預選苗子在海軍青少年航空學校參加選拔期間進行了一項難度不小的測試由於對飛機按鈕記憶不清直接導致了林高威輝煌成績「亮劍」海天,海軍首批生長模式艦載戰鬥機飛行員通過著艦資質認證調整姿態、放下尾鉤、對正跑道……一架殲-15艦載戰鬥機由遠及近隨著「嘭」的一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