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彼岸傳來一個捷報,新型飛船連夜飛向太空,再也不用看俄臉色

2020-12-24 騰訊網

美國航天領域傳來一個捷報,載人飛船成功抵達國際空間站,美國從此不再看俄臉色?

近日,美國和俄羅斯在航空領域達成了一項協議,為了將自己的太空人送到國際太空站,白宮同意向俄羅斯支付1億美元「過路費」。如今,大洋彼岸的美國本土傳來了一個好消息,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龍」飛船,載著美國兩名太空人連夜飛向太空,與國際空間站成功對接,這是美國航天史上取得突破的又一關鍵時刻。

新型飛船飛向太空,不用再看俄羅斯臉色?

據悉,自美國宇航局的太空梭在2011年退役後,美國太空人進入國際空間站需要搭俄羅斯的「順風車」。俄羅斯按座位向美國收取一定的費用,最開始的座位價是2000萬美元,現在的座位價是8200萬美元,美國認為俄羅斯的胃口太大了,相當於對美國「敲竹槓」,但美國也沒有更好的辦法,只能接受。

如今,美國恢復了載人航天的能力,太空人去國際空間站也不再需要搭載俄羅斯的宇宙飛船。所以,外界認為,俄羅斯擔心的事情發生了,美國在航天領域不需要再看俄羅斯的臉色,美媒歡呼,這一壯舉將成功打破俄羅斯壟斷。值得一提的是,這艘飛船是美國私營企業製造出來的,美國將其命名為「奮進」號。

美國的「龍」飛船在哪些地方更加先進?

美國一向喜歡張揚,戰鬥民族看起來非常平靜,面對美媒的歡呼聲,俄羅斯航天專家表示,俄方並沒有壟斷載人航天,能將太空人送到太空的國家不止是俄羅斯,純屬自娛自樂。此外,美國總統川普還表示,美國很快將登陸火星,還會有神秘的武器亮相。俄羅斯認為,美國的秘密武器可能與高超音速武器有關。

與俄羅斯的「聯盟」號飛船相比,載人「龍」飛船更加先進,基本實現了全程自動化飛控、對接以及應急處理各項預案等。讓外界更為驚嘆的是,美國的「龍」飛船還設計了新型發射逃逸系統,如果飛船發生故障,太空人可以逃生。此外,Space X公司設計的航天服也吸引了大家的眼球,具有時尚感和科幻感。

相關焦點

  • 俄航天國家集團正設計輕便版「鷹」飛船用於飛向月球
    飛船將用於兩人的乘組。」因將「鷹」號的4人乘組減為「鷹雛」號的2人,將減少乘組生命活動保障系統的重量。 CC BY-SA 2.5 / Kamov / PPTS俄羅斯雄鷹號飛船可能提前一年飛向月球此前俄航天國家集團總裁德米特裡·羅戈津曾表示有必要立即開始研製用於飛向軌道站的俄羅斯新型載人飛船。當時還未談到飛向月球。
  • 這次載人飛船不載人,專載機器人!俄機器人「費奧多爾」將入太空
    載人飛船不載人,而是搭載機器人——搭載一個鋼骨機器人。瞄準明天中午發射升空,飛往400公裡高的國際空間站。 俄版太空機器人啥樣? 明天中午,搭乘聯盟號火箭+聯盟號飛船飛向國際空間站的,可不是一般的太空人,而是一位特殊太空人——鋼骨版的人形機器人。名叫Skybot F-850,這是俄羅斯著名機器人(費多FEDOR)的最新版本。費多機器人已被開發成:從各種救援任務到自動駕駛汽車等諸多領域的萬能機器人,現在準備飛向太空。
  • Ty的特雷默爾,和SpaceX飛船一起飛向太空的小恐龍!
    (原標題:Ty的特雷默爾,和SpaceX飛船一起飛向太空的小恐龍!) 北京時間5月31日凌晨3時22分,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設計的,由美國宇航局資助的「龍飛船載人」飛船發射升空。在這次飛行任務中,還有一個特別可愛的細節:太空人帶了一隻小恐龍玩具,還給它系了安全帶!
  • 歐洲太空飛行器傳來畫面:飛向水星前,對地球的最後一瞥
    4月10日,歐洲與日本聯合實施的水星探測飛船BepiColombo傳回了一張離開地球的圖像。照片顯示了地球月牙般的影子,這也是BepiColombo飛船傳來的最後一張關於地球的照片。從此以後,這艘探測飛船將朝著水星前進,再也不會回到地球。
  • 中國飛向太空
    ,並加以述評,認為此舉表明「中國已加入了世界上孤傲排外的太空俱樂部」。法新社報導說,中國新華通訊社今天報導,中國第一艘試驗飛船已經完成了一次短期飛行,並在內蒙古境內著陸。這次飛行是中國載人航天飛行計劃的一部分。 這艘飛船的開發與製造主要是由中國航天科技公司下屬的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同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以及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完成的。
  • 大洋彼岸傳來一聲巨響,神秘飛彈試飛,一小時打遍全球之夢或成真
    圖為美國高超音速武器試射近期,位於大洋彼岸的美國傳來一聲巨響,又一款神秘飛彈試飛成功,這是一款通用型高超音速滑翔體飛彈,隨後發射中心一片沸騰,美軍武器一小時內打遍全球之夢或將因此成真圖為美國高超音速武器模型最近美國國內的疫情還沒得到有效控制,美軍就在夏威夷試射了最新式的通用型高超音速滑翔飛彈,據悉,這型飛彈可以在一小時內打擊到地球上的任何一個角落,甚至在末端狀態根本無法被現有的攔截武器所攔截
  • 大洋彼岸又傳來一個噩耗!一周內接連曝出命案,白宮緊急介入
    據環球網報導,大洋彼岸又傳來一個噩耗,美國軍事基地一周內接連曝出命案。一位士兵在美軍自己的空軍基地中被軍用車輛撞死,而事發的兩天前,另外一位軍人也在外出執行任務的過程中遭遇了嚴重的車禍,不幸身亡。這兩件事發生得非常蹊蹺,都是車禍,死亡的都是美軍軍人。
  • 俄航天局長:我們將乘中國飛船登月,並和他們一起建設月球基地
    環球時報報導,俄聯邦航天局局長德米特裡·羅戈津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明,"俄羅斯航天員已準備好乘中國飛船飛往太空"。他同時還表示,未來俄羅斯將會退出美國主導的月球開發計劃,俄羅斯準備與中國在探索月球領域加強合作。
  • 普通人有機會飛向太空嗎?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飛向太空的夢想,馬斯克把這個夢想拉得離我們更近了一些。Spacex載人飛船的成功發射,也意味著人類又進入了一個全新的太空時代。SpaceX 從2002成立至今,研發發展速度讓人難以置信:100%成功發射、100%成功回收一級火箭,實現全球首次重複使用、垂直回收軌道級火箭,全球首個太空飛船重複使用。一級火箭發動機在海上成功回收時,有一個小細節特別動人。
  • 關鍵核心技術再突破,這些捷報來自天、地和太空
    2021年開年伊始眾多關鍵核心技術被攻克的捷報已紛紛傳來神州大地能抗-40℃極寒的復興號高寒動車組亮相天地之間星地量子密鑰分發跨越4600公裡構建出全球首個天地一體化廣域量子通訊網雛形浩瀚太空中國空間站工程正緊鑼密鼓開展各項總裝與測試
  • 俄建議美國未來的美月球空間站應對接中俄飛船
    【環球時報報導 記者 柳玉鵬】「即便是為了自己的利益,美國也應當保證規劃中的月球軌道空間站能與俄羅斯和中國飛船對接」。俄羅斯國家航天集團公司總裁德米特裡·羅戈津向美國航空航天局局長吉姆∙布裡登斯廷建議,美國在建設「門戶」月球空間站時,應確保對接氣閘艙能兼容俄羅斯和中國的宇宙飛船。
  • 大洋彼岸傳來噩耗,歐洲最大的難民營發生火災,上萬難民流離失所
    近期從大洋彼岸傳來了一個噩耗,那就是歐洲最大的難民營突然發生火災,上萬的難民流離失所,而等待著他們的還遠遠不止這些。據環球網報導,從希臘的莫裡亞難民營傳來了一個壞消息,在所有人都睡著了的時候,該難民營突然發生了大火。由於火勢過大當人們被驚醒之後異常的恐慌,而且難民營設施較差,一時之間根本沒有辦法撲滅這場大火。
  • 飛向太空的刺蝟
    今天的這首歌是「我們飛向太空」。一開始是和火車一樣的前奏開場,沉醉了,沉醉了,然後又是一個超長的前奏,慢慢地撩撥你,撩撥你,你被弄醒了,「走出魂夢,進入太空……」刺蝟的歌詞,貌似語無倫次,語法紊亂,壓縮詞,倒裝詞,自創的新詞層出不窮,「 拂如,降臨於, 刺痛於,疏離於,追逐於,慘死在,輪轉於,自毀於,乾涸的屏幕,潮溼的墳墓」,頹廢的,喪喪的,卻又是無法拒絕的,就像米爾頓語言,你會被深深地催眠,你會跟隨他,進入他的世界。
  • 世界能發射太空飛船的國家有幾個?
    加加林成為世界上第一位遨遊太空的航天員,使蘇聯在與美國開展的載人航天競賽中贏得了世界第一。美國1961年5月5日,太空人艾倫·謝潑德乘坐「自由」七號飛船,進行了一次15分鐘多的亞軌道飛行,雖然是彈道式飛行,沒有進入繞地軌道,但他成為了美國進入太空第一人。
  • 最反科幻的科幻電影——《飛向太空》
    在《飛向太空》面前,一切科幻灰飛煙滅提到科幻,腦子立馬出現了兩部電影,斯坦利·庫布裡克的《2001太空漫遊》和安德烈·塔可夫斯基導演的《飛向太空》,都是大師之作,很多人都會自然而然想到這兩部,一美一蘇,相似而又不同。
  • 如果太空人太空出艙時沒有抓緊,脫離了飛船會怎麼樣?
    1965年,前蘇聯航天員阿列克謝·列昂諾夫乘坐上升2號飛船順利升空,並成功進行太空行走,成為世界歷史上首位離開太空艙開展太空漫步的太空人。隨著科學技術特別是航空航天技術的飛速發展,越來越多的太空人被送入太空執行各種各樣的任務,那麼離開太空艙進行太空行走,也已經成為太空人們的「家常便飯」。
  • 美國研發新型"極音速"飛船 既是飛機又是運載火箭
    (波音「幻影飛梭」太空飛機的藝術想像圖,飛船飛行速度預計可達音速的5至10倍)網易科技訊5月26日消息 據彭博社報導,未來的軍事優勢部分取決於飛行速度以及能有多快進入太空,在這一原則指導下,五角大樓一個項目致力於打造能在短時間
  • 「太空巴士」變「太空貨車」!央視揭秘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
    「天問一號」探測器在飛向火星的過程中,分為發射、地火轉移、火星捕獲、火星停泊、離軌著陸、科學探測共六個階段。預計春節前後到達火星上空,然後擇機著陸。考慮到火星表面的複雜地形和自然環境,科研人員設計出了六輪六驅的火星車。它外型炫酷,在遇到障礙時,輪子一擺,就能像螃蟹般橫向運動,爬起坡來也是動力十足。
  • 《飛向太空》與《2001太空漫遊》:兩位大師的不同手法和同樣情懷
    《飛向太空》中,心理學家凱爾文要去一個叫做索拉裡斯的星球上漂浮的太空考察站,帶回那裡僅剩的三名科學家。索拉裡斯星的表面全部被粘稠的海洋包圍,沒有陸地。原來,索拉裡斯星的海洋是一個巨大的生命體,她能夠感知每個人的思維,並且將它化為實物。
  • 海軍艦載直升機飛行員崔敖:飛向大洋,飛向更遠的地方
    飛向大洋,飛向更遠的地方■解放軍報記者 賀逸舒 特約記者 孫飛 通訊員 張振華北部戰區海軍航空兵某團團長、特級飛行員崔敖駕駛直升機,從中國戰艦上起飛,飛向大洋深處。他的身後,是他的團隊;他的前方,是艦載直升機的未來。    「為國飛行是一件神聖的事」躺在苞米堆上,年幼的崔敖枕著雙手,遙望深邃的夜空。那時的他從未想過,有一天自己會離天空這麼近。那時,天空像一個巨大的穹頂,遙不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