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獨立戰爭,戰爭中被抹去的鬥爭,保皇派與革命派的對立

2020-12-14 笑說三國天下史

文丨笑說三國天下史(文章原創,版權本人所有,歡迎大家轉發分享)

美國獨立戰爭,一場立國之戰。在這場戰爭的前夕,各方勢力混雜在其中。而在美國當地的住民之前也有著許多的矛盾。而美國當地居民對於英軍的不滿早在數十年之前就已經埋下。那麼在美國的獨立戰爭之前又發生過什麼事情呢?

美國獨立戰爭

1756年至1763年爆發了七年戰爭,戰爭範圍覆蓋了歐洲,北美,中美洲,西非海岸,印度和菲律賓群島。英國是在七年戰爭中最大的贏家,法國在戰後中被迫將整個加拿大割讓給英國,並從整個印度撤出。但由於英國將印第安戰爭的戰費轉嫁在北美殖民州身上,引起了當地居民的不滿。

七年戰爭

1765年,駐營條例頒布後,英國政府派遣軍隊駐紮北美。但因為駐紮波士頓軍隊的行為,造成士兵與居民的關係惡化。1770年3月,駐紮在波士頓的英軍以保護執行關稅條例的英國官員為由,向進行抗議的一群當地民眾開槍,結果打死三人,傷六人,造成波士頓慘案。因此,英軍被迫撤出了波士頓,英國王室廢止了《唐森德法案》的大部分條款,動亂逐漸平息。

波士頓慘案

1773年,英國政府為傾銷東印度公司的積存茶葉,通過《救濟東印度公司條例》,禁止殖民地販賣"私茶"。北美殖民地的茶葉運銷被壟斷。美國茶葉價格被操縱,茶葉銷售受影響。另外北美人民認為東印度公司是英國扶植的,為了不再受殖民者的壓迫、剝削。北美殖民地人民開始拒絕卸運茶葉。

1773年12月16日,波士頓8000多人集會抗議。當晚,在塞繆爾·亞當斯和約翰·漢考克的領導下,60人通過化裝為印第安人上了茶船,將三條船上的342箱,重達46噸的茶葉全部傾倒入海。1774年3月英國議會通過帶有懲罰性的《波士頓港口法》、《麻薩諸塞政府法》、《司法法》和《駐營法》四項法令來報復美洲殖民地人民。法令規定英軍可強行進駐殖民地民宅搜查,封閉波士頓港。直接導致了第一屆大陸會議,擬就呈交英皇的請願書和抵制英貨的法案。

波士頓傾茶事件

美國獨立戰爭也就有說是英國中的內戰,獨立戰爭時期,支持獨立的人數為當時的三分之一,其自稱「愛國者」;而反對獨立、忠於英王的為五分之一,這些人被稱為保守派。其餘的人則都是騎牆派。在當時殖民地內部愛國者與保皇派之間則是自相殘殺。不過至少保皇派和革命派對於佔據新的土地,維護奴隸制和殖民地自主管理殖民地貿易的觀點是一致的。

美國獨立戰爭

1774年,大陸聯盟建立委員會。在成立委員會後,其開始大肆迫害保皇派。在1774年的1月25日,海關公務員約翰·馬爾科姆與平民發生糾紛,導致的惡性事件使革命者在整個殖民地各地區清算、迫害那些供職於英國駐殖民地管理機構的官員,而與英國進行貿易的平民也遭清算。安全委員會以鼓勵鄰居相互告發或匿名舉報等各種方式監控可疑的保皇派和親英人士,使得一些人們利用其解決私人恩怨。

委員會可以隨時傳喚嫌犯,搜查住宅;強迫疑犯認錯並道歉,並公開羞辱他們。1775年春,北卡羅來納威爾明頓的安全委員還會走訪每個家庭,要求戶主籤署聯盟的支持書。在英國方面,這些發生在殖民地的種種暴行使英軍對大陸士兵的屠殺式打擊,從而引起了虐待戰俘、對平民施暴與洗劫財產等暴力。另一方面,美軍同時還在對印第安人進行的殘酷的屠殺。在1779年,不到兩個月的時間中,整個易洛魁聯盟的印第安人屋舍基本被大陸軍夷為平地。許多民眾與保皇派則紛紛逃往英軍所駐的城市。

印第安戰爭

戰爭的結果,以大陸軍在法國的幫助下擊潰了當時的日不落帝國。愛國者成功脫離英國,並建立今天的美國。美國的獨立戰爭是世界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殖民地爭取民族獨立的戰爭,同時它創造了世界上第一個聯邦總統制共和制國家。這場戰爭對歐洲與整個美洲地區的資產階級民主主義革命都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英國通史》《美國獨立戰爭》

圖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獨立戰爭,大陸軍本身是並不佔據優勢的,那為什麼可以獲得勝利?
    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所以在這樣的現實情況之下,美洲獨立戰爭也就由此開始。獨立戰爭開始的時候對獨立革命派的是十分不利的,因為最開始參加革命的殖民地只是很小的一部分,而且革命派根本就沒有正規軍,他們所擁有的只是一些民兵部隊罷了。
  • 美國獨立戰爭能贏下來其實是個奇蹟
    讀完約瑟夫·J.埃利斯的非虛構作品,《革命之夏:美國獨立的起源》, 個人覺得,1776年關鍵時刻的勝利,確實是一個「標準的奇蹟」,以至於這一概念,可以貫穿全書,不,貫穿了1776年那個夏天,北美殖民地反抗英國的鬥爭故事。
  • 誰是美國頭號賣國賊?獨立戰爭名將阿諾德!賣國未遂,晚景悽涼
    在美國,一提起賣國賊,人們也會想起一個人,他就是獨立戰爭時期企圖出賣西點要塞的阿諾德將軍。阿諾德1741年1月14日生於康乃狄克州的諾威奇,14歲時入當地一家藥房當學徒。生性好鬥,曾兩次私離職守去參軍列印第安人。獨立戰爭爆發前夕,各州都有人自組民兵隊伍,阿諾德也集資組織了一支康乃狄克民兵連,並被推舉為連長。在美國獨立戰爭初期,阿諾德是大陸軍的猛將,深受華盛頓器重。
  • 鄭渝川:英國是如何輸掉美國獨立戰爭輿論戰的?
    (文/鄭渝川) 美國獨立戰爭贏得的最大勝利,沒有發生在軍事戰場上,而是政治、輿論戰場上的。美國人塑造了一種流傳很廣的說法,也就是英國方面無所不用其極,英國本土士兵、黑森僱傭兵、印第安僱傭兵力量強大,而且經常對平民施以暴力手段。美國獨立戰爭被進一步描述為一群聖徒率領他們的人民對抗世界最強帝國,而最終憑藉著頑強意志取得勝利的鬥爭。
  • 美國歷史上有幾次獨立戰爭?
    美國獨立戰爭只有一次。而南北戰爭卻與這一次的革命戰爭有著質的區別,儘管某種革命性意義有所雷同,但獨立戰爭是建國;南北戰爭卻是統一的內戰。眾所周知:17世紀,英國清教徒為了逃避宗教的迫害乘船來到了美洲的新英格蘭。
  • 獨立戰爭中,美洲大陸侵略者們竟然成為了美國救助者
    獨立,開始成為每一個北美殖民地人民的內心訴求,並且成為接下來獨立戰爭勝利的重要原因。 二、戰爭所面臨的經濟困境 1775年4月19日,一隊800人的英國軍隊受命前往列剋星敦小鎮搜查隱藏軍火庫,卻在小鎮上的民兵靈活戰術下,大敗而歸,英國士兵死傷247人,而小鎮民兵不過傷亡數十人。
  • 康有為和梁啓超竟對革命派如此不敬,但事實勝於雄辯
    1898年康有為和梁啓超領導的戊戌變法失敗後,康有為和梁啓超逃到了日本,並且舉起了保皇派的大旗,跟孫中山先生領導的革命派形成了截然不同的兩派。康梁一黨的保皇派竟然非常天真的想讓孫中山先生改變他的革命思想,想讓孫中山先生變成保皇派,於是他們假借商議救國救民之大事,把孫中山先生一伙人騙到他們的巢穴。
  • 美國獨立戰爭後期,為什麼英國不繼續打了?
    美國獨立戰爭的時候,英國能堅持8年已經是難能可貴。要知道,美國獨立戰爭之前,英國剛剛結束7年戰爭。七年戰爭戰場包括歐洲印度,北美,非洲,南美,菲律賓群島等,幾乎涵蓋了大半個世界。但問題是就在於,美國獨立戰爭,英國的對手不僅僅是美國人。美國獨立戰爭可以看作是7年戰爭的繼續,因為曾經參加過7年戰爭的主要國家也幾乎都有參與,甚至有的國家起到了主要作用。我說的就是法國。
  • 北美獨立戰爭的第二階段,英國有機會打敗美國嗎?
    美國人在本土作戰,而英國人遠離自己的國土(和資源);美國的「熱愛家園者」總體上全心投入戰爭,而英國人對戰爭的支持三心二意。就像託馬斯·潘恩所說:「英國無法以軍隊去戰勝一種強大的信念。」而且自1777年起,美國在外援方面佔有很大優勢,獨立戰爭成為規模更大的世界戰爭的一部分,在這場戰爭中,英國要面對歐洲強大的勁敵,尤其是法國。
  • 胡錫進:美國或正在打響意識形態的「南北戰爭」
    來源:環球網原標題:胡錫進:美國或正在打響意識形態的「南北戰爭」美國前所未有的封號和反封號大戰或許成為該國意識形態的「南北戰爭」。川普發聲,除了怒斥推特,還聲言要建立「我們自己的」平臺,表示「我們不會被禁言「,他的這個聲音通過美國總統的官方帳號和競選團隊的帳號發出,但也迅速被消聲和封禁。推特還封禁了兩名川普效忠者弗林和鮑威爾的帳號。川普的支持者們都聚集到了一個叫Parler的社交平臺上,谷歌直接封禁了它,蘋果要求它在24小時內整改,目前暫時銷聲匿跡。
  • 錢幣小故事:美國獨立戰爭的轉折前哨戰
    大家比較熟悉的美國獨立戰爭,開始於來剋星頓槍聲,轉折於薩拉託加大捷,結束於約克鎮戰役。一開始英軍佔優勢,轉折戰役薩拉託加大捷,美國逐步佔據主導,在薩拉託加大捷之前,還有一場不那麼著名的戰役,可以說是轉折的前哨戰。
  • 獨立戰爭:四面受敵大英帝國內憂外患,兩雄相爭查爾斯頓戰火再起
    1779年是美國獨立戰爭最關鍵的一年,這一年中法國和西班牙先後對英宣戰。而英國由於在薩拉託加戰役失利後美國北部已經大部分地區都被大陸軍所控制,因此不得不將主戰場轉移到大陸軍實力較弱的南方,希望能夠在南部各州贏得依靠英國本土發展經濟的奴隸主的支持,以改變英軍後勤補給困難的局面,並且在年底的時候贏得了薩凡納戰役的勝利。
  • 你知道真實的美國獨立戰爭,是靠法國打敗的英國
    美國獨立戰爭爆發前,英國人剛剛在歐洲打了一場戰爭。即在1756年-1763年,英國和普魯士為一方,跟法國、奧地利、俄國為一方歐洲列強剛剛爆發一場大戰,戰爭的目的是為了爭奪殖民地和地區霸權。史稱「七年戰爭」。法國大敗,法國在《巴黎和約》中被迫將整個加拿大割讓給英國,並從整個印度撤出,只保留5個市鎮,英國成為了海外殖民地霸主,邁向日不落帝國的傳奇。
  • 如果不是這個國家的幫助,美國獨立戰爭的勝利就是泡影,歷史改寫
    根據美國官方記載,美國之所以能夠在獨立戰爭中獲得最後勝利,與華盛頓率領的美國軍隊英勇奮鬥有著很大的關係,正是在他們艱苦的鬥爭下,才打敗了英軍,獲得了最後的勝利。那麼,事實的真相到底是什麼樣呢?到了1776年時,原本有46000人的美國大陸軍隊,在戰敗和逃跑的影響下,數量迅速下降到了不到5000人。可見當時美國軍隊是何等的脆弱。
  • 國會和白宮被付之一炬,美國第二次獨立戰爭,鮮為人知的一幕
    它讓美國最終真正意義上脫離了英國獨立,同時也激發了一位音樂家,寫下了星條旗之歌,也後來成為了美國的國歌!它被後世歷史學家冠名為「美國第二次獨立戰爭」。美國的國會和白宮被誰焚燒一空,需要重建?我們先說一下,被可以掩埋在歷史中的奇薩比克戰役,奇薩比克戰役,是美國第二次獨立戰爭中其中一場戰役,下文我們會簡要地說介紹一下美國的第二次獨立戰爭。奇薩比克戰役雖然規模不大,戰果對於英國眾多戰爭來說,都不算輝煌,或者是不值得一提,最後還以攻堅不成,撤兵為結束。
  • 當年美國為什麼不惜代價發動了越南戰爭?一打就是20年
    第二次大戰結束後, 雖然全球沒有再發生大規模的戰爭, 但美國和蘇聯兩個大國進行了長期的冷戰, 一度使世界局勢再次陷入緊繃的狀態。 當時世界格局被劃分為美蘇兩大陣營, 而許多國家都不得不承受兩國巨大的壓力, 紛紛站隊, 以確保自身的安全。
  • 戰爭讓女人走開,二戰中,美國女性為何走上了戰場
    美國女性雖然擁有了參加戰爭的權利,但是並不表示可以和男人們一樣,深入一線戰場,與敵人進行直面的鬥爭。美國女性從軍的歷史由來已久,從獨立戰爭、美國內戰、第一次世界大戰,都可以看到女性的身影,但是大規模參與到戰爭中,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槍聲打響之時。
  • 美國獨立戰爭的轉折點,有很多我們想像不到的細節
    歷史書上說美國獨立戰爭的轉折點是「薩拉託加大捷」,這場戰役的勝利讓華盛頓的大陸軍從被動防禦轉為主動進攻。其實歷史中還有很多細節可挖,這場銘記史冊的勝利其中夾雜的諸多反轉離奇,是很多人所無法想像的。一、捉襟見肘1777年,英軍攻佔了標誌性的地點——費城。華盛頓成為首都之前,費城是美國的首都,這裡召開過兩次大陸會議,制定並通過了《獨立宣言》;1787年在此舉行的制憲會議,並誕生了美國第一部憲法。
  • ...出國作戰70周年」從抗美援朝戰爭中汲取新時代偉大鬥爭的精神...
    新中國成立伊始,百廢待興,百業待舉,要與美國這個最強大的帝國主義國家進行戰爭較量,確實困難重重。然而,「絕對忍耐」換不來真正的和平。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面對燒到家門口的侵略戰火,唯有舉起反侵略的大旗,同邪惡勢力鬥爭到底,才能贏得和平。當前,我國發展進入各種風險挑戰不斷積累甚至集中顯露的時期,矛盾困難尖銳複雜。
  • 道西戰爭:美國人與外星人的戰爭,隱藏著一段美國不願提及的歷史
    一、道西事件  道西事件是來自於美國的一個人的說法:  在美國某個州的地下藏有外星人的大基地,最初外星人僅僅是捕捉一些牛、羊來做實驗,後面漸漸演化成了捕捉人來做實驗了。  在美國內部,一直以來都是存在鴿派和鷹派的鬥爭的,雙方對於戰爭的態度迥然相反,我們觀美國的歷次戰爭,幾乎背後都有兩派的鬥爭存在。而在對外星人的戰爭之中,也奇妙地出現了兩派的鬥爭,說起來也是有意思。  然後是好萊塢大片的因素。裡面美國大兵浴血奮戰,不顧上級命令,自發前去殺掉外星人,是不是頗有一些個人英雄主義的色彩?是否能讓你想到《第一滴血》等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