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橐龠先生 郝山指
佛家與道家修行層次的對應關係
佛家的修行層次概括起來,依次為:信願行戒、粗住、細住、欲界定、未到地定、初禪、二禪、三禪、四禪、無色四定。
對應於丹道則依次為:信願行戒對應煉己,粗住為收心凝神階段,細住為心息相依階段,欲界定為神住於一物階段,未到地定為神氣合一於下田階段。
初禪包含八觸十功德,八觸中的熱就是產小藥,熱之前的各種反應是身體各處氣血不通身體氣機自動對其疏通的反應,熱之後的反應則為小藥後的身體效驗。十功德為小藥後人心理上依次出現的變化。
二禪對應丹道的陽光三現階段,包含覺枝、觀枝,也就是身心的感覺和分析能力變得極為靈敏。
三禪包含喜枝,就是身心安定而生內喜,對應丹道的中關階段,就是神守中宮的階段,此時感覺與外界恍若隔世。
四禪包含樂枝、一心枝。對應丹道的出神哺乳階段,內外清明虛靜。
無色四定對應丹道的出神之後的煉虛合道階段,依次為空無邊處定,識無邊處定,無所有處定,非想非非想處定。
空無邊處定就是心經所說的五蘊皆空,對應道家的體化虛空、身體與虛空同體。識無邊處定對應丹道的神滿虛空,也叫化三千陽神。靈寶畢法所謂壯士展臂千裡萬裡,形神具妙就是講的空無邊處定和識無邊處定。無所有處定就是粉碎虛空。非想非非想處定就是真空大定,此時跳出五行,達到無陰陽變化的無極狀態。此後還有入大寂滅,而體化太陽的驗證。
佛家的五神通,天耳通,天目通,在陽光三現階段也就是二禪覺枝、觀枝時候即開始出現,這個時候也會有所謂預測、預知危險等功能。也會有一點他心通。而宿命通則是在三禪階段也就是丹道大藥之後的中關階段出現。而漏盡通有兩種解釋,一種是精無漏,在二禪陽光三現階段出現。另一種是指身心皆無漏,需要在化神出神後出現,到還虛才得以圓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