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物質力量足以率先開啟大航海時代,但中國的路徑依賴卻只能與大航海徹底無緣了。
所謂大航海時代,是指15世紀末到17世紀,歐洲人通過貿易和殖民,發展新貿易秩序和發現新大陸的歷史過程。大航海,是區分大陸時代和海洋時代的重要事件。以前,世界的角逐平臺是大陸;之後,世界的角逐平臺則是海洋。一個重要的變化,就是人類從區域秩序發展到全球秩序,也就是現在的國際秩序。
大航海時代的中國,正處於明朝中期到清朝初期的一段時間裡。在這段時間,中國的物質力量並不弱,陸地力量地面最強,海上力量也海面最強。
15世紀初,具體是1405年到1433年,鄭和七次下西洋。當時,鄭和的船隊規模,有兩百艘大船。而發現新大陸的哥倫布,其船隊規模只有三艘小船,無路是船數還是人數,根本就沒法與鄭和船隊同年而語。所以,中國擁有率先開啟大航海時代的物質力量。
但這裡面有問題,決定了中國無緣於大航海時代。
01.帝國穩定的路徑依賴
中國是一個非常穩定的帝國。自己改朝換代不斷,但這是跟自己比。要是跟歐洲比,中國是一個非常穩定的集權帝國,而同時代的歐洲則是一群不穩定的封建諸侯國。但,就是因為非常穩定的這個路徑依賴,使中國失去了對外界變化的敏感性。
鄭和七下西洋了,然後呢?只是一逞帝國皇帝的英雄豪邁,這是好聽著說,不好聽地說就是中國雄主的自娛自樂。這還是對權力,對經濟就只有傷害而無造就了,玩得是純燒錢的遊戲。
當然,明清也有海洋貿易。戚繼光抗倭,但這個倭寇實際上就是海上的非法走私商人。那麼,戚繼光抗倭成功了嗎?根本就不是戚繼光把海盜倭寇打沒了,而是開放海禁以後,非法商人變成了合法商人,海盜和倭寇自然就沒了。所以,明清也有海上貿易,而且海上貿易也很繁榮。
大明海上貿易賺了很多錢,但這筆錢對大明帝國根本就產生不了多大作用。一個是收稅太困難,大明是稅人和稅地的財政體制,而稅商在制度上就玩不轉,更別提稅海貿了;一個是即便稅商賺了錢,但跟稅人和稅地比起來,也不是一個量級。
所以,有海上貿易更好,但沒有也不可惜。明朝是這樣,清朝在鴉片戰爭之前也是這樣。而根本的原因就是大陸帝國的超級穩定性,根本就不會對海洋貿易產生足夠的敏感和重視。
但是,同時代的歐洲就不一樣了,一眾小諸侯國從海上賺點兒錢,那就真的是錢了。於是,海上殖民、海上貿易這個賺錢模式,就有了批量複製的極大動機。然後,歐洲就在大航海這條路上狂飆突進了。
02.宗法共識的路徑依賴
中華大帝國為什麼超級穩定?簡單說就是儒家菩薩心腸、法家雷霆手段,而底層邏輯則是宗法共識。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全部的權力關係和治理關係都可以追溯到這個邏輯起點。
於是,中國人搞海上貿易也是從這個邏輯起點出發。
大航海時代,主要是殖民和貿易,但貿易才是根本,不僅能夠帶來利益而且能夠建構秩序。海上貿易,就需要遠距離的信用機制。你從日本運來一批白銀在廣州港登陸了,然後我不給你支付報酬怎麼辦?這就需要遠距離信用機制發揮作用,傳統時代的法律根本就不管用。明朝人和清朝人是怎麼玩的?同鄉關係、宗族關係以及媽祖的宗教信仰,靠的是這個。但這種信用機制卻無法擴大化,只能限定在東亞和東南亞這片海域中。再遠一點兒也不是不可以,但成本太高、不可測的因素太多。
但是,歐洲人,特別是英國人,建構的一套以普通法係為基礎的信用機制,卻能夠解決這個問題。所以,只要控制關鍵港口,大英帝國就能把生意做到全世界。而明清時代的中國卻做不到的。大航海在歐洲的持續發展,就能夠發展出大英帝國的新秩序。但大航海時代在中國怎麼發展,也發展不出這個新秩序。
而原因就是宗法共識的路徑依賴,這套路徑依賴在大陸是沒問題的,但是在海洋就徹底行不通了。
03.大陸利益的路徑依賴
對於海洋貿易賺來的錢,天朝上國根本就不在乎,因為大陸利益的土地、人口才是帝國最關心的。而為了維護這個大陸利益,往往就會輕易處置或犧牲海洋貿易。
首先是明初,朱元璋為了解決元末貨幣危機的問題,直接在傳統時代搞出了計劃經濟。於是,大明初年就開始海禁。商業運轉需要貨幣,但大明沒有足夠的白銀當貨幣,那就乾脆把商業給廢了。這種做法很黃很暴力,但在明初卻十分管用,朱元璋這個老農民硬是解決了元末貨幣危機。
然後是清初,鄭芝龍和鄭成功父子建立了一個覆蓋整個東亞的海洋貿易帝國。巔峰時期,鄭家有大小船隻三千艘,還有一支20萬人的軍隊。凡是在東亞海面上做生意的,都要向鄭家交保護費。即便是當時的海洋帝國荷蘭,要在東亞這片地方玩,也得向鄭家交錢。
但是,鄭成功卻對抗滿清。那麼,滿清是怎麼辦的?為了摧毀鄭成功的海洋帝國,直接搞了一個遷海令,從山東向南到廣東、沿海二十裡內就不能有人,實施寸板不得入海。然後,直接把鄭家海洋帝國給餓死了。
滿清是餓死了鄭家的海上帝國,也確實收復了臺灣。但是,滿清的做法跟朱元璋一樣,都是為了帝國的大陸利益,犧牲了中國的海洋利益。鄭成功之後,東亞海面上很難再成就一個海上帝國了。因為清朝的僵化統治不允許出現這樣的海洋帝國。
英國為什麼強?靠土地、靠人口,英國沒希望。任何一個歐陸霸主都能弄死它。但是,英國的財富和力量不在土地和人口,而在海洋和貿易。國家的一個重要問題是向誰收稅和怎麼收稅,但向誰收稅和怎麼收稅也反向塑造了國家的制度和理念。所以,向海洋收稅、以貿易收稅的歐洲國家,就開啟了近代化升級。而一直植根於傳統帝國的中國,不僅錯過了大航海時代,也錯過了這種近代化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