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國為什麼錯過了大航海時代?物質力量足夠,但路徑依賴無緣

2020-12-22 減水書生

中國的物質力量足以率先開啟大航海時代,但中國的路徑依賴卻只能與大航海徹底無緣了。

所謂大航海時代,是指15世紀末到17世紀,歐洲人通過貿易和殖民,發展新貿易秩序和發現新大陸的歷史過程。大航海,是區分大陸時代和海洋時代的重要事件。以前,世界的角逐平臺是大陸;之後,世界的角逐平臺則是海洋。一個重要的變化,就是人類從區域秩序發展到全球秩序,也就是現在的國際秩序。

大航海時代的中國,正處於明朝中期到清朝初期的一段時間裡。在這段時間,中國的物質力量並不弱,陸地力量地面最強,海上力量也海面最強。

15世紀初,具體是1405年到1433年,鄭和七次下西洋。當時,鄭和的船隊規模,有兩百艘大船。而發現新大陸的哥倫布,其船隊規模只有三艘小船,無路是船數還是人數,根本就沒法與鄭和船隊同年而語。所以,中國擁有率先開啟大航海時代的物質力量。

但這裡面有問題,決定了中國無緣於大航海時代。

01.帝國穩定的路徑依賴

中國是一個非常穩定的帝國。自己改朝換代不斷,但這是跟自己比。要是跟歐洲比,中國是一個非常穩定的集權帝國,而同時代的歐洲則是一群不穩定的封建諸侯國。但,就是因為非常穩定的這個路徑依賴,使中國失去了對外界變化的敏感性。

鄭和七下西洋了,然後呢?只是一逞帝國皇帝的英雄豪邁,這是好聽著說,不好聽地說就是中國雄主的自娛自樂。這還是對權力,對經濟就只有傷害而無造就了,玩得是純燒錢的遊戲。

當然,明清也有海洋貿易。戚繼光抗倭,但這個倭寇實際上就是海上的非法走私商人。那麼,戚繼光抗倭成功了嗎?根本就不是戚繼光把海盜倭寇打沒了,而是開放海禁以後,非法商人變成了合法商人,海盜和倭寇自然就沒了。所以,明清也有海上貿易,而且海上貿易也很繁榮。

大明海上貿易賺了很多錢,但這筆錢對大明帝國根本就產生不了多大作用。一個是收稅太困難,大明是稅人和稅地的財政體制,而稅商在制度上就玩不轉,更別提稅海貿了;一個是即便稅商賺了錢,但跟稅人和稅地比起來,也不是一個量級。

所以,有海上貿易更好,但沒有也不可惜。明朝是這樣,清朝在鴉片戰爭之前也是這樣。而根本的原因就是大陸帝國的超級穩定性,根本就不會對海洋貿易產生足夠的敏感和重視。

但是,同時代的歐洲就不一樣了,一眾小諸侯國從海上賺點兒錢,那就真的是錢了。於是,海上殖民、海上貿易這個賺錢模式,就有了批量複製的極大動機。然後,歐洲就在大航海這條路上狂飆突進了。

02.宗法共識的路徑依賴

中華大帝國為什麼超級穩定?簡單說就是儒家菩薩心腸、法家雷霆手段,而底層邏輯則是宗法共識。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全部的權力關係和治理關係都可以追溯到這個邏輯起點。

於是,中國人搞海上貿易也是從這個邏輯起點出發。

大航海時代,主要是殖民和貿易,但貿易才是根本,不僅能夠帶來利益而且能夠建構秩序。海上貿易,就需要遠距離的信用機制。你從日本運來一批白銀在廣州港登陸了,然後我不給你支付報酬怎麼辦?這就需要遠距離信用機制發揮作用,傳統時代的法律根本就不管用。明朝人和清朝人是怎麼玩的?同鄉關係、宗族關係以及媽祖的宗教信仰,靠的是這個。但這種信用機制卻無法擴大化,只能限定在東亞和東南亞這片海域中。再遠一點兒也不是不可以,但成本太高、不可測的因素太多。

但是,歐洲人,特別是英國人,建構的一套以普通法係為基礎的信用機制,卻能夠解決這個問題。所以,只要控制關鍵港口,大英帝國就能把生意做到全世界。而明清時代的中國卻做不到的。大航海在歐洲的持續發展,就能夠發展出大英帝國的新秩序。但大航海時代在中國怎麼發展,也發展不出這個新秩序。

而原因就是宗法共識的路徑依賴,這套路徑依賴在大陸是沒問題的,但是在海洋就徹底行不通了。

03.大陸利益的路徑依賴

對於海洋貿易賺來的錢,天朝上國根本就不在乎,因為大陸利益的土地、人口才是帝國最關心的。而為了維護這個大陸利益,往往就會輕易處置或犧牲海洋貿易。

首先是明初,朱元璋為了解決元末貨幣危機的問題,直接在傳統時代搞出了計劃經濟。於是,大明初年就開始海禁。商業運轉需要貨幣,但大明沒有足夠的白銀當貨幣,那就乾脆把商業給廢了。這種做法很黃很暴力,但在明初卻十分管用,朱元璋這個老農民硬是解決了元末貨幣危機。

然後是清初,鄭芝龍和鄭成功父子建立了一個覆蓋整個東亞的海洋貿易帝國。巔峰時期,鄭家有大小船隻三千艘,還有一支20萬人的軍隊。凡是在東亞海面上做生意的,都要向鄭家交保護費。即便是當時的海洋帝國荷蘭,要在東亞這片地方玩,也得向鄭家交錢。

但是,鄭成功卻對抗滿清。那麼,滿清是怎麼辦的?為了摧毀鄭成功的海洋帝國,直接搞了一個遷海令,從山東向南到廣東、沿海二十裡內就不能有人,實施寸板不得入海。然後,直接把鄭家海洋帝國給餓死了。

滿清是餓死了鄭家的海上帝國,也確實收復了臺灣。但是,滿清的做法跟朱元璋一樣,都是為了帝國的大陸利益,犧牲了中國的海洋利益。鄭成功之後,東亞海面上很難再成就一個海上帝國了。因為清朝的僵化統治不允許出現這樣的海洋帝國。

英國為什麼強?靠土地、靠人口,英國沒希望。任何一個歐陸霸主都能弄死它。但是,英國的財富和力量不在土地和人口,而在海洋和貿易。國家的一個重要問題是向誰收稅和怎麼收稅,但向誰收稅和怎麼收稅也反向塑造了國家的制度和理念。所以,向海洋收稅、以貿易收稅的歐洲國家,就開啟了近代化升級。而一直植根於傳統帝國的中國,不僅錯過了大航海時代,也錯過了這種近代化升級。

相關焦點

  • 古代中國為什麼錯過了大航海時代?
    而且,正是因為缺席了大航海時代,才導致近代中國長時間落後,淪落到被列強欺負的地步。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中國缺席了大航海時代呢?實際上,在中國古代的歷史上,也有多次的對外航海探索活動。在春秋戰國時期,吳國,越國和齊國,就曾在海上進行運輸貿易。漢武帝為加強統治,統一沿海地區,發展海洋貿易,組建了水師,進行七次巡海。
  • 中國,為什麼錯過大航海時代?
    但為什麼中國卻錯過了探索新大陸,開啟新航路的大航海時代?雖然當時的中國錯過了大航海時代是遺憾的,但原因也有許多方面。地理因素:中國錯過大航海時代的客觀原因大航海時代的關鍵在於:發現新大陸並且開啟殖民。地緣政治:中國錯過大航海時代的根本原因14-16世紀,中國與歐洲的最大區別在於:統一與分裂。
  • 從中西方差異對比來看,古代中國為何會錯過大航海時代?
    大航海時代,又名地理大發現,新航路的開闢,是15世紀到17世紀,歐洲的船隊出現在世界各處的海洋上,尋找著新的貿易路線和貿易夥伴的一系列活動。在探索中,歐洲人發現了許多當時全世界不為人知的地區,哥倫布到達美洲,達伽馬到達印度,麥哲倫環球航行等等。而在同一時代下,處於明帝國統治時期的中國為何會錯過此次大航海時代呢?
  • 為什麼是歐洲開啟了大航海時代?這給中國造成了什麼影響?
    大航海時代其實是日本的稱呼,中國和西方一般稱為地理大發現或新航路的發現。因為日本動漫和遊戲的影響,這個叫法比較流行,在此沿用這個叫法。大航海時代,是15世紀到17世紀,歐洲的船隊出現在世界各處的海洋上,尋找著新的貿易路線和貿易夥伴,以發展歐洲新生的資本主義。中國並沒有與之絕緣,明朝中晚期葡萄牙人、西班牙人、荷蘭人出現在東南沿海,大量白銀在1567年隆慶開關後湧入中國,歐洲火器技術東傳和在中國大規模模仿。
  • 明朝為什麼沒有參與大航海時代?
    遺憾的是,雖然在1405年,明朝就開始了浩浩蕩蕩的鄭和下西洋,早於比大航海時代;鄭和下西洋船隊的規模,也遠遠大於亨利王子、達·伽馬、哥倫布、麥哲倫等人的船隊。但是,明朝仍然與大航海時代擦肩而過,沒有參與到這項人類歷史上極為重要的文明進程。那麼,明朝為什麼與大航海時代擦肩而過呢?
  • 「大海就在那:中國古代航海文物大展」開幕
    「大海就在那:中國古代航海文物大展」開幕發布時間: 2020-12-29 08:59:51 | 來源: 國家文物局 | 作者: | 責任編輯: 秦金月 為講好中國航海故事,增強航海文化自信,12月28日,「大海就在那:中國古代航海文物大展」在中國航海博物館開幕
  • 「中國古代航海文物大展」在中國航海博物館開幕
    12月28日,參觀者在航海文物展上「南海一號」出水的宋代金項飾展櫃前駐足觀看。當日,「大海就在那:中國古代航海文物大展」在位於上海臨港新城的中國航海博物館開幕。當日,「大海就在那:中國古代航海文物大展」在位於上海臨港新城的中國航海博物館開幕。本次展覽匯集來自天津、遼寧、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山東、廣東、廣西和海南等地25家博物館的160餘件航海文物,在「聯通大洋」「異域奇珍」「海貿物語」等不同主題展區內,從科技、歷史、貿易、文化等角度展現中華航海文明。
  • 為何我國會錯過「大航海時代」?
    大航海時代是人類歷史上最為跌宕起伏的時代,伴隨新航路不斷開闢的同時,是對新大陸資源的野蠻掠奪與人口遷徙。其在西歐地區引起了商業革命與價格革命,促使了西歐封建經濟體制的解體與資本主義經濟的興起。也是西歐國家崛起,我國落後於西方的重大轉折點。
  • 大航海時代丨達伽馬穿越好望角開啟海上絲綢之路,鄭和本應更早
    我們就結合這樣一個時間點,來講一部分大航海時代。為什麼要說」一部分」?是因為我們現在只能先從概況講起,今後慢慢的再結合不同的時間點、不同的信息點往下去深入,因為大航海時代實在是太過宏偉了,這是人類歷史當中最為重要的篇章之一。我們今天生活的世界為什麼是這個樣子?世界很多地方的文化背景,甚至是語言習慣,為什麼是今天這個樣貌?很大程度上是由大航海時代決定的。
  • 我們的徵途是大海與新世界:哥倫布與波瀾壯闊的大航海時代
    每個民族都以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古代中國有「中國中心論」,而古代的歐洲自然是「歐洲中心論」。但是從1400年開始的兩百年間,西方探險者筆下的世界地圖,從獨立、模糊、不清的小塊,開始變成一個整體,變得與現代文明地圖非常的接近。
  • 探索中國航海博物館!跨越時空疆界,體驗大航海時代的無窮魅力
    理想如晨星,我們永不能觸到,但我們可像航海者一樣,借星光的位置而航行。——史立茲抓住暑期的尾巴,在這個季節帶孩子去趟中國航海博物館,一起來一次航海曆險記!當夢想在藍色海洋上乘風破浪,一條條新的航線連接起陌生的大陸,描繪出一幅波瀾壯闊的航海畫卷。
  • 從大航海時代到RCEP全球經貿新格局,中國經歷的兩次世界大變局
    從「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到「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是一段浩浩蕩蕩的歷史進程。我們把RCEP放到這段大歷史進程裡,才能明白這件事為什麼是裡程碑。RCEP是東協十國發起、中、日、韓、澳、新參加的15國自由貿易協定。
  • 中國航海火器丨古代多管金屬火器——三眼銃
    中國航海火器丨古代多管金屬火器——三眼銃 2020-09-09 17: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同樣是遠渡重洋,為什麼鄭和下西洋,沒能讓明朝進入大航海時代?
    然而這一現象,終究還是被打破了,來自歐洲的幾位探險家,帶領著各自的船隊,跨越過重重汪洋大海,將這一片片相互陌生的大陸連接起來,隨之而來的是殖民擴張,歐洲諸國近乎瘋狂地擴張著自己在全世界的領地,再將殖民地的財富全都據為己有,最終,資本主義改革、工業革命接踵而至,自此,整個歐洲社會發生了巨大變動,這一時期也被稱為「大航海時代」。
  • 航向好望角——《大航海時代5》安卓版即將提供配信下載
    光榮於2014年6月30日公布了《大航海時代5》新升級「航向好望角」的最新情報以及手遊版的配信計劃,日服遊戲的安卓版將會在近日提供下載。遊戲繼承了《大航海時代》系列的SRPG玩法和超高的自由度,版圖橫跨七大洲四大洋,並與時俱進加入了不少社交元素。
  • 800年前的大金鍊子、西漢的玻璃杯……中國古代航海文物大展在上海...
    2020年12月28日,「大海就在那:中國古代航海文物大展」在中國航海博物館開幕。來自天津、遼寧、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山東、廣東、廣西、海南共10省(市)25家博物館160餘件航海文物,20多件國家一級文物參加展覽,精品薈萃、重器輝映。
  • 中國發明的火藥:改變歷史的路徑,從東方入侵西方到西方入侵東方
    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一直被我們引以為傲,它們各自在歷史的不同方面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造紙術為中華文化5000年不中斷的傳承提供了必要的條件;指南針成就了鄭和下西洋和大航海時代;印刷術為文藝復興和輿論至上提供了技術支持。
  • 中國古代航海文物大展今揭幕 匯聚160餘件精品文物
    圖說:中國古代航海文物大展今揭幕 採訪對象供圖(下同)新民晚報訊(記者 楊玉紅)今天,一場講述中國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航海文明的展覽——「大海就在那:中國古代航海文物大展」在中國航海博物館開幕,匯聚了旅順博物館的針碗、西漢南越王博物館的蒜頭紋銀盒等160餘件航海精品文物。
  • 《中國通史》分享會舉辦 探討明朝大航海時代的開創與終結
    《中國通史》作者之一、社科院歷史所研究員、百家講壇節目嘉賓陳時龍,與本書責任編輯、社科院歷史學博士杜曉宇就《中國通史》第五卷鄭和下西洋專題做主題為「明朝大航海時代的開創與終結」的分享會。  五卷本《中國通史》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所長卜憲群總撰稿,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撰稿,李學勤、閻崇年、毛佩琦等近百名學者作為受訪嘉賓深入解讀歷史。
  • 不容錯過!《大航海時代5》海量最新細節透露
    在去年年底,光榮·脫褲魔終於給我們帶來了經典模擬系列《大航海時代》新作《大航海時代5》,但是這個經典遊戲竟然是以頁遊的形式出現,這讓不少玩家蛋疼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