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勒萬河是一條什麼樣的河?鑲入喀喇崑崙,連起阿克賽欽和拉達克

2020-12-18 西部人文地理

關於加勒萬河,我們今天給它的地理信息確實不是很多。

加勒萬河發源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田縣阿克賽欽地區的加勒萬岡日群峰,發源地冰川長度達35公裡。向西北流出國境,在拉達克地區匯入什約克河

加勒萬河匯入印佔拉達克地區的什約克河口的地理坐標為34°45′33″N 78°10′13″E / 34.75917°N 78.17028°E。加勒萬河長度僅約80公裡,但水流湍急,至少發現有深度達數十米的深潭9處。因此,該地名喚九龍衝。

加勒萬河谷是印度進入中國境內的又一通道。從中印邊境溯加勒萬河而上,翻過薩木祟嶺,可長驅直入阿克賽欽的林濟塘谷地,迂迴至天文點地區側後,直達甜水海。

天文點地處喀喇崑崙山脈之奇普恰普山的西側,北靠小5500高地,南臨奇普恰普河谷。哨卡始建於1959年5月,海拔5170米,前哨班5390米,亦稱5390前哨班。上世紀五十年代初,國家天文氣象勘察工作者經過艱難跋涉到達該地區,在一座無名山頭上裝置了測定天文氣象的標誌,氣象工作者稱該點位為天文點。我邊防部隊在此設卡時,亦稱哨卡為天文點哨卡。

現在,我們一起來看兩張地圖,就可以將加勒萬河弄清楚了。

我們在第2張圖上作了簡單標註,就基本能將這一帶的地形弄清楚了。至於加勒萬河的意義,其實我們前面已經講過了,即是印度進入中國境內的又一通道。用一句說來說,它可以連起阿克賽欽與拉達克。這就是說,如果我們從新疆出發,翻越喀喇崑崙山脈,就可以到達南亞次大陸的任何一個地方。下面這一張圖能讓我們把加勒萬河的意義看下清楚明白。

河流像一條路,人類從原始社會起就依河而居,所以河流誕生文明的同時,也引導著人類不斷探險與追尋的腳步。通過上面的這張地圖,我們可以看到,穿越喀喇崑崙山脈的河流其實還不只是加勒萬河,還有一條河,它就是奇普恰普河。它是印度河上遊支流。發源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西南角喀喇崑崙山,經和田縣西南流入克什米爾後稱希歐克河,在克裡斯匯入印度河;新疆境內流域面積4410平方公裡。

奇普恰普山口位於新疆和田地區和田縣喀喇崑崙高原無人區。是新藏公路從天岔口通向印控克什米爾邊界的天文點哨卡的支線公路通過此山口,是和田的母親河喀拉喀什河支流勝利河與印度河支流什約克河支流奇普恰普河一個支源的分水嶺。海拔5298米,谷歌地球的坐標是北緯35度18分33.39秒,東經78度24分19.86秒。到新藏公路上的天岔口的裡程大約是120多公裡。

什約克河查謨和喀什米爾拉達克(Ladakh)縣的河流。發源於喀喇崑崙山脈。流向西北,經喀喇崑崙山脈途中接納許多冰川。有時被忠空姆丹(Chong Kumdan)冰川堵塞河道,造成氾濫。在巴基斯坦控制區格伯盧(Khapalu)附近匯入印度河。全長550公裡(340哩)。主要支流努布拉(Nubra)河在右岸。

這就是說,奇普恰普河與加勒萬河都是印度河水系,都在為印度河貢獻流量。它們雖是河流,但也都是通道,河谷裡流動的不僅是河水,更有軍事、經濟、人文和政治的價值。

通過上面這張絲路地圖,人們可以看到,這一帶,在漢代時就有路了,但當時的人們並不走奇普恰普河谷與加勒萬河的路,走的是張騫與後來的玄奘走的路,是經開伯爾山口通往印度的路。

開伯爾山口Khyber PassKhyber亦作Khaybar或Khaibar。興都庫什山脈最大和最重要的山口。在巴基斯坦與阿富汗之間,穿行開伯爾山,東口距巴基斯坦白沙瓦16公裡。歷史上為連接南亞與西亞、中亞的最重要通道。山口由發源於開伯爾山的兩條小河的河谷組成。山口西北-東南走向,全長53公裡,最窄處不超過600米,兩側山高60-90米。隘道最高點蘭迪科塔爾堡壘,海拔1,067米。冬不封山,終年可通行。從白沙瓦到阿富汗首都喀布爾的公路由此經過。鐵路則從白沙瓦修到蘭迪卡納。

因為有帕米爾高原,由於古代技術限制西亞、中亞帝國一般會在阿富汗斯坦這個四戰通道盤居,然後選擇開伯爾山口進入印度河谷,越過山口後,就是一望無際的大平原以及大平原上幾百個小邦國。阿富汗開伯爾山口,是整個中亞通往南亞的唯一通道。

二千三百多年前的亞歷山大帝國如此,幾百年前的莫臥兒帝國也如此。貴霜帝國,伽色尼王國,愷加王朝,杜蘭尼王朝也都是從開伯爾山口一路南下到印度。

為什麼不走呢?理由其實非常簡單,那就是太難走,尤其是加勒萬河口處海拔4100多米,上遊海拔比這裡還要高,四周都是高聳入雲的6000米左右的雪山,夏季谷地夜間氣溫還在零下幾度,終年嚴寒,氣候非常惡劣。這就是說,加勒萬河谷的「路」,其實是一條近現代意義上的概念。

(本文根據相關資料編寫,圖片亦來源於網絡,感謝原作者,下回我們講阿克賽欽)

相關焦點

  • 阿克賽欽掠影:加勒萬河被稱為九龍衝、班公湖不亞於三大聖湖
    阿克賽欽,一個神秘且遙遠的地方,自古就是中國神聖不可侵犯的重要領土。阿克賽欽在藏語中意為「中國的白石灘」,位於中國疆藏交匯地帶,在被印方霸佔的中國故土拉達克地區的東方。阿克賽欽是由疆入藏的必經之地,如果中國失去阿克賽欽,那麼疆藏的陸地聯繫就中斷了,所以這個地區對於中國的意義重大。
  • 印度為啥心心念著中國的阿克賽欽
    西漢時的西域都護府管轄區域,阿克賽欽一帶明顯已屬於中國阿克賽欽是由新疆進入西藏的必經之地,元朝蒙古大軍和清朝前期準噶爾的入藏行動都是從阿克賽欽地區進入西藏,清朝雍正時在此設立拓置局管轄後來,在標定拉達克和西藏的邊界中,英國侵略者為了尋找一條侵略中國新疆腹地的捷徑,於1865年派遣英屬印度測量局官員詹森潛入南疆地區,從拉達克進入阿克賽欽最後到達新疆的和田,通過「勘察」,繪製了一條界線,這就是詹森線。此線將包括阿克賽欽在內的近三萬平方公裡的土地劃給了英屬印度,使阿克賽欽變成英印克什米爾的一部分,但英國政府並未知會當時的清政府。
  • 阿克賽欽地理位置極佳,與拉達克地區相鄰,是我國西部的風水寶地
    阿克賽欽別名:中國的白石灘,位於中國最西部地區,這裡是新疆與西藏交匯地帶,西部是中國故土拉達克地區。阿克賽欽盆地位於背雨面,西南季風很難越過喜馬拉雅山進入這裡,西風氣流也很難越過喀喇崑崙山和西崑侖山,年降水量不到100毫米。阿克賽欽地區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地勢平緩,有山口通往拉達克地區,境內還有多個鹹水湖,著名的有阿克賽欽湖、薩利吉勒甘南庫勒及倒騰格湖等。塔裡木河的重要支流喀拉喀什河也發源於該區域,並流經這裡。
  • 阿克賽欽——中印之間的戰略要地,是溝通新疆西藏的唯一通道
    阿克賽欽,一個神秘且遙遠的地方,自古就是中國神聖不可侵犯的重要領土,我了解到阿克賽欽是因為旅行中行走219國道前往西藏,算是穿越了阿克賽欽地區,所見所聞之後,就有所感。新疆和西藏是旅遊的聖地,且新疆和西藏兩省交界蔓延上千公裡,但是如果你想從西藏走到新疆或者從新疆走到西藏卻是十分不容易的,只能走祖國最西端的219國道,也就是阿克賽欽地區,仔細看地圖不難發現在西藏除了這個區域,往東則是茫茫的藏北無人區,羌塘荒原。
  • 印度在地圖上把阿克賽欽畫成印度的一部分,但中國早已修好公路
    印度指控的另一罪名是說,中國明知阿克賽欽是印度的領土,卻偷偷摸摸背信棄義地修築了一條通過阿克賽欽的公路,而這就觸及了中印邊界爭端的核心。 任何人到了阿克賽欽,都會感到那是個荒無人煙、艱險難行的地帶。但是喀喇崑崙山在中國一方的面貌,同山這邊印度一方的面貌大不相同。
  • 加勒萬河、班公湖,西部邊疆的美麗之境,來熟悉一下
    在我國國土的西端,在喀喇崑崙山和岡底斯山的山谷之中,有一條河流叫加勒萬河,它發源於我國新疆和田縣阿克賽欽南部的薩木崇嶺地區的加勒萬岡日峰,這裡冰川聳立,炎熱的夏季都是白茫茫的冰雪一片,而且這裡有著一條長達35公裡的冰川,是帕米爾高原一帶最大的冰川之一,在這條冰川之下,冰雪融水匯成了一條河流
  • 阿克賽欽:維吾爾族與藏族行走中的牧場,有許多條被羊馱出的秘道
    阿克賽欽位於我國新疆與西藏交匯地帶,大部分在和田縣南部(劃於喀什塔什鄉和郎如鄉)、小部分在西藏自治區阿里地區日土縣,總面積4萬2685平方公裡。主要是夾在崑崙山與喀喇崑崙山間的阿克賽欽盆地,通過下面這張地圖我們就能看得清楚。
  • 阿克賽欽到底有多好?讓印度虎視眈眈,還曾大打出手爭奪此地
    阿克賽欽的地理位置位於我國新疆與西藏兩個自治區西部交匯的地帶,總面積約為4.26萬平方公裡,行政上大部分歸新疆和田地區管轄,小部分歸西藏阿里地區管轄。阿克賽欽作為我國新疆和西藏唯一的通道,阿克賽欽這個名字來源既非維語,也不是藏語,而是古老的突厥語,意為「中國的白石灘」,它基本上處於新疆和田縣的南部。
  • 加勒萬河口的重要性,阿克賽欽如同平原,直接威脅219國道
    中國最西邊和克什米爾地區交界,克什米爾一半是印控、一半是巴控,中國和巴基斯坦並沒有邊境爭議,但和印度就不是如此了,長期以來印度都希望挺近加勒萬河口向中國境內修建工事,但河口意義重大,印度的挑釁和實質性侵犯無疑觸碰了中國底線
  • 阿克賽欽,俯瞰克什米爾地區的中國寶地,它有多重要?
    阿克賽欽位於中國新疆與西藏交匯地帶,被稱為中國的白石灘。它的西邊是中國故土拉達克。阿克賽欽位於新疆和田縣南部,崑崙山與喀喇崑崙山之間。小部分在西藏自治區阿里地區日土縣,總面積為42685平方公裡,基本上屬於無人之地。這一區域是新藏公路G219必經之地,戰略意義重大。
  • 華為,請記住:阿克賽欽是中國的
    在2020年2月24日新品發布會上,華為放錯了中國地圖,缺失了阿克賽欽地區。類似的錯誤,在小米和realme身上都犯過。米君想說:「國產手機廠商們,請記住:阿克賽欽是中國的!請不要在對中國地圖犯錯了。」我現在就給你們科普下中國的國土:阿克賽欽。
  • 阿克賽欽到底有多重要?新疆西藏的唯一通道,南下直搗印度首都
    阿克賽欽海拔雖高,但地勢平緩,易於大規模軍事行動的展開,而且該地區南部空喀山口,西部喀喇崑崙山口,是中國西部邊陲與印度克什米爾和南亞進行陸上往來十分重要的通道。我國在喀喇崑崙山口附近的神仙灣、空喀山口、天文點等,海拔5000米以上的通外山口上均設立了哨所。阿克賽欽是新疆南部地區與南亞往來的重要交通路徑,也是從新疆到達西藏的重要通道,中國西南地區的大動脈新藏公路穿境而過。
  • 莫迪對我們無可奈何,開始在地圖上做文章,阿克賽欽並非我們的?
    印度技不如人還不反思,突然拿地圖說事,再怎麼搞都改變不了現實阿克賽欽自古以來被認為是我國固有領土。但對於這一點,莫迪政府開始"耍賴"了。據印度《今日印度》電視臺官網近日消息稱,印度突然要求在線《維基百科》從其網站上刪除一張"阿克賽欽是中國一部分"的地圖。如果維基百科拒絕執行的話,那麼印度政府將會封鎖維基百科在印度的平臺。目前,印度深受疫情影響,國內抗疫此起彼伏,莫迪本應該把心思放在疫情上面,為什麼在地圖上做起了文章呢?要知道,中印經過多輪磋商,已經形成了保持邊境和平的共識。
  • 印度增兵「劍指」阿克賽欽?印媒:印度士兵可以1打12,在搞笑嗎?
    最近,中印衝突事件的發展越來越撲朔迷離,自6月15日衝突事件後,中印邊境關係急劇升溫,雖然雙方很快進行了第二次軍長級別的會談,但印度持續增派兵力和裝備的行動都表明該地的軍事對峙並沒有降溫,甚至印度軍方還將我國阿克賽欽當成了「目標」。
  • 印媒稱「印軍向加勒萬河谷增兵」,我們怎麼可能放棄阿克賽欽?
    作者:王德華來自印度和中國的250多名士兵,5月5日在拉達克地區邊界巡邏時發生爭吵。自那以後,雙方以一種咄咄逼人的方式部署更多軍隊,以宣示對加勒萬河谷的主權。自1962年以來,加勒萬河谷一直是一個爆發點。
  • 荒涼的阿克賽欽與富庶的藏南哪個對中國更重要?本文帶你深度解析
    不可或缺的咽喉要地阿克賽欽阿克賽欽位於我國新疆與西藏兩個自治區西部交匯地帶,總面積4.26萬平方公裡,在行政上大部分歸新疆和田地區管轄,小部分歸西藏阿里地區管轄。從地形上看,阿克賽欽是一個半封閉型的盆地,它的北面是巍峨的崑崙山,西南面是高聳的喀喇崑崙山。
  • 1962年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因「阿克賽欽」而起
    印度軍官在拉達克邊境上一處堡壘視察「阿克賽欽」源於古突厥語Aksai Chin,意為「中國的白石灘」,aksai指「白石灘」,突厥語稱中國為秦Chin。1956年4月,新藏公路開始修建,公路經過「阿克賽欽」地區,於1957年10月5日建成通車。消息一出,印度立刻向中國表示抗議,並開始向阿克賽欽地區及中印邊界的中段、東段派駐軍隊。中方一再呼籲雙方坐下來,通過談判協商解決問題,但印度要求中國全面撤出「阿克賽欽」才能夠與中方談判。
  • 西藏之西的藏族故土:中印對峙的拉達克,如何一步步被印度控制?
    目前中印兩國擁有的共同邊界大約有2000公裡,但在西段、中段和東段三部分,都各有一處爭議地區,而本次發生衝突的「班公湖-加勒萬」山谷地帶就位於其中的西段部分,也就是俗稱的阿克賽欽地區的南緣。這片面積達4萬平方公裡的阿克賽欽地區在歷史上很長一段時間都是默默無聞。
  • ...解放軍空軍也加強了在被佔領的阿克賽欽地區的活動,並加強了...
    印媒:印度軍隊改變邊境防禦姿態】印度媒體《印度斯坦時報》周五(9月4日)最新報導,中印軍隊在拉達克東部班公湖南岸出現新的對峙局面後,印度軍隊決定改變防禦姿態,從邊境管控轉為鞏固邊防。《印度斯坦時報》援引知情人士稱,印度軍隊已經向邊境地區增派部隊和武器裝備。報導指出,解放軍空軍也加強了在被佔領的阿克賽欽地區的活動,並加強了軍事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