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涼的阿克賽欽與富庶的藏南哪個對中國更重要?本文帶你深度解析

2020-12-18 五千年思索者

我國有14個陸上鄰國,其中有2個國家尚未與我國劃定邊界線。一個是與我們存在領土爭端的印度,另外一個是處於印度控制下的不丹王國。

中印目前存在爭議的領土大約有12.5萬平方公裡,其中東段藏南地區大約9萬平方公裡,中段西藏阿里地區大約有2000平方公裡,西段爭議的阿克賽欽地區大約有3.3萬平方公裡。其中,阿克賽欽掌握在我國手中,藏南地區及中段阿里爭議地區掌握在印度手裡。

在1962年的中印邊界自衛反擊戰中,我軍大獲全勝,東線參戰部隊已經推進至中印傳統邊境線附近,來到了一望無垠的印度東北部阿薩姆平原,整個藏南地區的幾乎被我軍全部收復。我西線部隊也將印度突入我阿克賽欽地區的所有據點拔除殆盡,攻佔了印度北方軍事重地楚舒勒。可以說,東西戰場的形勢幾乎是一邊倒的。

但此後我軍不但沒有乘勝擴大戰果,而且還主動後撤,再次退回到了雙方實際控制線,致使印度後來不費一槍一彈又重新控制了藏南地區。直到現在很多人對於這樣的結果仍然感覺痛心疾首,無法接受,不明白為何我軍沒有趁機收復藏南地區。下面,我們就從藏南地區及阿克賽欽地區的戰略地位入手來深度分析一下其中的原由。

先說富庶的藏南地區

藏南地區位於喜馬拉雅山南麓,包括我國西藏自治區山南市的錯那縣、隆子縣以及林芝市墨脫縣、察隅縣大部分地區,面積大約9萬平方公裡。這裡地形極為崎嶇複雜,地勢由南向北逐漸隆起,海拔在500-5000不等,落差極大。

在氣候上,藏南地區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每年夏季,來自印度洋的富含水汽的西南季風被高聳的喜馬拉雅山所阻隔,由此這裡成了世界上降雨最多的地區之一。藏南地區雨熱同期,中南部地區終年溫暖溼潤,適合多種農業作物生長,加之土地肥沃,十分富庶,素有西藏「江南」之稱。

這裡自古以來就是我國的固有領土,西藏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就出生在這裡。我國西藏地方政府在這裡常年派駐行政人員,管理民事及稅收。清朝末年,清政府駐藏大臣趙爾豐在察隅建立了察隅縣,並在中印傳統邊界線中方一側樹立界碑,這都充分說明了藏南地區屬於我國的歷史事實。

辛亥革命後,全國局勢陷入混亂。英屬印度當局趁機加緊對西藏的滲透與侵略。1913年,英國發起了「西姆拉會議」,在這次會議上,英屬印度外務大臣麥克馬洪炮製了一條沿著喜馬拉雅山山脊劃分的新界線,即「麥克馬洪線」。這條線單方面將我國喜馬拉雅山以南、中印傳統邊界線以北的領土全都劃入了英屬印度的版圖。

這條所謂的「邊界線」完全是英印當局一手操作的,此後我國歷代政府均不予承認,包括後來了解到英印當局陰謀的西藏地方噶廈政權也不承認。

1947年印度獨立以後,野心勃勃地要繼承英國人在南亞次大陸留下的一切遺產。印度的民族主義總理尼赫魯置中印傳統邊界線於不顧,頑固地堅持以「麥克馬洪線」作為中印邊界線,並且制定了所謂的「前進政策」,不斷在邊境地區向我國邊防部隊挑釁,打死打傷我國士兵。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我軍被迫於1962年10月發起了自衛反擊作戰。

戰爭的結果不再贅述,下面主要談一下我們當時為何放棄固守藏南地區。

1、藏南地區的補給太困難了!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自古以來打仗打的就是糧草後勤。現代戰爭武器彈藥消耗巨大,對於後勤的要求就更高了。在當時,我軍在藏南前線部隊的補給基本上是依靠新修建的川藏公路來提供的。這條公路經過的地區地形複雜,環境惡劣,路基塌方、大雪封路是經常發生的事情,在一年中,這條公路只有幾個月能通車,總體上說,這條補給線不太穩定。

為了打這一仗,我們準備了很長時間,周恩來總理親自調撥了500輛汽車日夜向西藏搶運物資,這才儲備了可以一戰的軍用物資。

具體到藏南前線,物資補給就更困難了。藏南地區的北面是雄偉的喜馬拉雅山,這是一道難以翻越的天然障礙,從山北到山南只有幾個山口可以通過,根本就沒有公路,物資運輸完全要依靠騾馬馱運或者是士兵肩扛人挑,這種運輸方式除去運輸過程中的消耗,能夠運到前線的物資真的是少之又少。

這條補給線還面臨著無法克服的巨大困難,那就是自然環境。藏南地區夏季幾乎是天天暴雨傾盆,道路一片泥濘。到了春冬季節又是大雪封山,山南山北的交通會被完全阻斷。也就是說,喜馬拉雅山南北兩側的交通能夠通行的季節只有10月、11月兩個月,其他時間完全中斷,這也是我國選擇在10、11月間發起反擊作戰的根本原因。

對印自衛反擊戰第二階段結束後已經是11月下旬,冬季已經來臨,如果此時再不退兵,喜馬拉雅山的運輸通道就會被大雪阻斷,到時候我們的物資運不過去,在藏南的部隊也回不來,這可真是陷入絕境了。

有人說印軍已成驚弓之鳥,沒有反攻能力了,這是不正確的。在戰鬥中印軍是受到了打擊,但是遠未傷及根本。在印度平原地區,印軍很容易完成集結,而且他們本土作戰,物資補給也非常方便。反觀我軍,突進到印度平原的不足萬人,一旦大雪封山,既無補給又無援兵,就算是印軍再弱,我軍又能堅持多久呢?

2、藏南地區對於我國在這一方向上的戰略優勢影響不大

從地形上看,藏南地區對南面的印度平原居高臨下,易守難攻,屯兵在此的確可以使我軍處於有利的戰略態勢。但即使是我們退守到中印實控線(麥線),我們居高臨下的戰略優勢也不會受到任何的影響,我軍在青藏高原上依然可以對地勢較低的藏南地區形成壓頂之勢,戰場主動權依然掌握在我們手裡。同時,我軍不用翻越喜馬拉雅山作戰,後勤壓力可以大大緩解。

另外,藏南地區的戰略位置雖然重要,但是這裡畢竟距離印度的統治中心還有數千公裡遠,即使完全攻佔了印度東北部地區,也不會傷及印度的根本。況且,要拿下印度東北地區,我們還有一個更好的戰略支點,那就是中印邊界錫金段的亞東突出部。亞東的南面不遠處就是印度東北部的咽喉要道西裡古裡走廊,一旦將來「有事」,我軍可以直接沿著亞東溝南下,切斷西裡古裡走廊,屆時,印度的東北部與印度本部的陸地聯繫將被切斷,陷入死地。

當然印軍也可以繞道孟加拉國包抄我軍,但是這意味著要把孟加拉國拖入戰爭,印度有這個膽量在戰時再增加一個敵人嗎?

不可或缺的咽喉要地阿克賽欽

阿克賽欽位於我國新疆與西藏兩個自治區西部交匯地帶,總面積4.26萬平方公裡,在行政上大部分歸新疆和田地區管轄,小部分歸西藏阿里地區管轄。

從地形上看,阿克賽欽是一個半封閉型的盆地,它的北面是巍峨的崑崙山,西南面是高聳的喀喇崑崙山。該地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中間地勢平坦,自古以來就是一個交通咽喉要道,向北可以進入南疆,向西可以出入印控克什米爾,向南可以進入西藏。

在歷史上阿克賽欽同樣屬於我國西藏地方政府管轄。19世紀中葉,英屬印度當局為了防止沙俄從中亞南下威脅其印度殖民地,便企圖把可以進入新疆及中亞的交通要道阿克賽欽劃為英屬印度領土。

1865年,英印測量局的官員詹森潛入南疆地區勘察地形,他在阿克賽欽地區走了一圈,劃了一條所謂的「詹森」線,單方面把原本屬於中國的大約3萬平方公裡的土地劃入了英屬印度版圖。

這條邊界線完全是英印當局單方面策劃的,中國政府從未參與,也從未承認該邊界線的合法性。然而獨立後的印度卻無理地堅持詹森線就是中印的邊界,阿克賽欽絕大部分都是印度的,中國必須歸還,中印邊界西段的領土爭端由此產生。

1962年中印邊界戰爭以後,我軍退出了藏南,但是卻堅定地留在了阿克賽欽地區,這是因為該地區對於我國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

1、新疆與西藏的陸路交通咽喉

阿克賽欽地區是新藏公路(G219)的必經之地,這條公路自新疆葉城通向西藏阿里地區,是兩個省區之間最為重要的陸路通道。一旦阿克賽欽有所閃失,新疆與西藏之間的陸上通道就被切斷了,這是我們決不能允許發生的事情!所以,我們無論如何也不可能讓出阿克賽欽地區。

2、阿克賽欽是軍事要地

阿克賽欽地區雖然海拔很高,自然條件惡劣,土地貧瘠,渺無人煙,但這裡地形平坦,適合修建大規模的軍事設施用以屯兵。

在阿克賽欽的西面,就是印控克什米爾。一旦印巴爆發戰爭,我軍可以從這裡前出拉達克從側後牽制印軍的行動,使之腹背受敵。對於這一點,印度也看的非常清楚,這也是它們堅持要強佔阿克賽欽地區的根本原因。

3、對於確保「中巴經濟走廊」計劃順利實施意義重大

目前,中巴兩國正在全面推進中巴經濟走廊建設,這是中國推進「一帶一路」戰略的樣板性工程。項目的主體包括修建鐵路、公路、油氣管道等,這個戰略對於我國來說至關重要。長期以來,我國大部分進口能源及外貿貨物都必須走馬六甲海峽,這條線路太長,沿途的政治形勢又非常複雜,一旦發生衝突這條運輸線就有可能出大問題。以目前我們的海軍力量,還無法確保這條交通線的安全。

「中巴經濟走廊」項目是彌補這個缺陷的重要一環,這條經濟通道連接了中國新疆喀什及巴基斯坦的瓜達爾港,經過巴控克什米爾,規劃中的公路、鐵路、油氣管道一旦建好,中東的石油資源可以直接通過陸路運往中國。我國的出口商品也可以從陸路運輸到瓜達爾港裝船,然後再運往世界各地,如此,我們就可以降低對馬六甲海峽的依賴。

另外,瓜達爾港將來不僅僅是一個商業港口,它必然會成為我國在印度洋上的一個海軍基地。我們在吉布地已經有了一個基地,兩個基地相連應該可以保證蘇伊士運河至瓜達爾港的這段航運安全。

這個項目對巴基斯坦也非常重要,可以為巴基斯坦提供海量的就業崗位,改善巴國內交通運輸條件,極大促進巴基斯坦經濟大發展,降低貧困率,同時也能更好地維護巴基斯坦的國家統一。

我們來看阿克賽欽對「中巴經濟走廊」的影響

阿克賽欽掌握在我們手裡是確保中巴經濟走廊安全實施的重要保障,如果我們失掉了阿克賽欽這個牽制印度的戰略要地,印度隨時可能發起對巴基斯坦的全面進攻,進而全面控制克什米爾,屆時,我們設計中的由陸路通向印度洋的宏偉藍圖將無法實施。

綜上所述,阿克賽欽地區對於我國來說至關重要,事關中國百年、乃至千年的大計,絕對不容有失!

另外,有很多人說阿克賽欽是懸在印度首都新德裡頭上的一把利劍,我軍重兵集團隨時可以南下進入印度腹地,24小時內攻佔新德裡,個人認為這個說法是不成立的。

從阿克賽欽向南往新德裡,直線距離700多公裡,其間必須要翻越喀喇崑崙山及喜馬拉雅山兩座大山以及無數巨大的山脊,一路上彎彎曲曲的都是狹窄的山路,真正要走到新德裡怕是要一兩千公裡。而且這種狹窄的山路非常有利於防守,印度沿途設立了很多軍事據點,很多地方都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這樣的一條路線怎麼可能支持重裝大部隊快速突襲?

所以,說從這裡出發24小時內攻佔新德裡根本就不靠譜,這條路並不僅僅是一馬平川的平原,更有幾百公裡高山峽谷的險峻地形。要想從這個方向上對新德裡形成威懾,就必須要一點一點地攻佔拉達克,兵臨喜馬拉雅山南麓,如此才可以實現目的。

總結

藏南地區及阿克賽欽地區都是我國固有領土,相比較之下,阿克賽欽對於我國的意義更為重大一些,關鍵是它現在掌握在我們手裡,無論在任何情況下,我們都絕不會放棄阿克賽欽。

我國早已經提出了解決中印邊界紛爭最為現實的方案,但是印度胃口太大,拒絕做出任何讓步,這是導致雙方邊界問題始終懸而未決的根本原因。

相關焦點

  • 1962年我們為何死守阿克賽欽,卻放棄了富饒的藏南?答案就在這裡
    目前來說,中國和印度之間有12.5萬平方公裡的爭議領土,而印度實際控制的區域遠比我們大,其中包括了藏南地區,也就是麥克馬洪線划過去的那一片土地。而我們牢牢控制了阿克賽欽地區。阿克賽欽,作為我國新疆和西藏唯一的通道,它的名字來源既不是維語,也不是藏語,而是古老的突厥語,阿克賽欽,意思是「中國的白石堆」。
  • 62年對印反擊戰後,獲勝的中國為何選擇放棄藏南,死守阿克賽欽?
    62年對印反擊戰,中國在短短一個月內殲滅印軍8000多人,軍事上取得完勝。不過很多不了解這段歷史的朋友,會有一個疑問,那就是獲勝後的中國為何選擇在藏南地區主動後撤,而把主要精力放在看守阿克賽欽地區呢?戰後我軍實際控制區域為阿克賽欽地區,面積約33000平方公裡。至於藏南區域我軍選擇了在戰後主動後撤。「後撤」不等於「退讓」,這其實是經過深謀遠慮的方案,最能牽制並威脅印度,確保邊疆和平。為什麼這麼說呢?62年反擊戰,很大程度上講,我軍擊敗的最大敵人也許並不是印度軍隊,而是惡劣的自然環境。
  • 1962年中國為什麼放棄藏南而死守阿克塞欽?乾貨都在這裡
    1962年11月21日中印戰爭結束後,許多人對中國沒有提任何條件就退至戰前控制線,並放棄藏南很不理解,但沒有注意的是,有一個地方卻牢牢地控制在我們的手裡,那就是阿克賽欽地區。中印兩國邊界爭議範圍搞清楚了,我們繼續說說為什麼放棄了藏南。作為62年自衛反擊戰的戰勝方,反而放棄了藏南,這個問題很重要,必須說清楚,不僅僅是因為藏南的富庶,更因為那是我們的故土,是倉央嘉措的誕生地,是我們的情結。情結歸情結,還是要面對現實。
  • 阿克賽欽到底有多好?讓印度虎視眈眈,還曾大打出手爭奪此地
    阿克賽欽是中亞的制高點,這意味著佔據這裡就能俯瞰整個中亞,進可攻退可守,另外這一區域還是新藏公路的必經之地,顯然阿克賽欽是一個極為重要的地區戰略位置具佳,其實這裡也是歷史上英國人侵略中國新疆腹地的捷徑。
  • 阿克賽欽,俯瞰克什米爾地區的中國寶地,它有多重要?
    阿克賽欽位於中國新疆與西藏交匯地帶,被稱為中國的白石灘。它的西邊是中國故土拉達克。阿克賽欽位於新疆和田縣南部,崑崙山與喀喇崑崙山之間。小部分在西藏自治區阿里地區日土縣,總面積為42685平方公裡,基本上屬於無人之地。這一區域是新藏公路G219必經之地,戰略意義重大。
  • 62年中國為什麼放棄藏南而死守阿克塞欽?真相都在這裡
    想必了解歷史的人都清楚,中印曾在1962年關於藏南地區的歸屬問題,進行了一場階段性的戰爭。戰後作為戰勝方的中國反而放棄了藏南,許多人為此感到十分不解。按照常理,獲勝方不會後退的,究竟這背後有何隱情?下面,鏟史官就與大家來分析一下。無論是在古代還是現代,打仗都是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 華為,請記住:阿克賽欽是中國的
    在2020年2月24日新品發布會上,華為放錯了中國地圖,缺失了阿克賽欽地區。類似的錯誤,在小米和realme身上都犯過。米君想說:「國產手機廠商們,請記住:阿克賽欽是中國的!請不要在對中國地圖犯錯了。」我現在就給你們科普下中國的國土:阿克賽欽。
  • 印度為啥心心念著中國的阿克賽欽
    後來,在標定拉達克和西藏的邊界中,英國侵略者為了尋找一條侵略中國新疆腹地的捷徑,於1865年派遣英屬印度測量局官員詹森潛入南疆地區,從拉達克進入阿克賽欽最後到達新疆的和田,通過「勘察」,繪製了一條界線,這就是詹森線。此線將包括阿克賽欽在內的近三萬平方公裡的土地劃給了英屬印度,使阿克賽欽變成英印克什米爾的一部分,但英國政府並未知會當時的清政府。
  • 阿克賽欽有多重要?為何被印度覬覦幾十年?
    近日以來,中印雙方在加勒萬河谷地區爆發了肢體衝突,這使得加勒萬河谷所屬的阿克賽欽地區又成為了媒體關注的熱點地區。阿克賽欽到底位於哪裡?印度為何一直想得到阿克賽欽?阿克賽欽在中國的位置阿克賽欽在古突厥語中意為「中國的白石灘」,其位於新疆和西藏兩省的交界處,大部分在和田縣南部(劃於喀什塔什鄉和郎如鄉)、小部分在西藏自治區阿里地區日土縣,總面積4
  • 從阿克賽欽到瓦弄,風捲殘雲的對印自衛反擊戰
    張國華將軍戰局發展出乎意料地順利,在西段阿克賽欽地區,新疆邊防部隊僅用三天就重創印軍第114旅,驅逐了37處據點的印軍。東段部隊戰果同樣巨大,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1師在克節朗地區的塔格拉山脊與印度陸軍第7旅遭遇,以傷亡388人的代價,斃傷印軍832人,俘虜了包括第7旅旅長達爾維準將在內的1065人,同時佔領了藏南商業重鎮達旺地區。
  • 阿克賽欽到底有多重要?新疆西藏的唯一通道,南下直搗印度首都
    阿克賽欽海拔雖高,但地勢平緩,易於大規模軍事行動的展開,而且該地區南部空喀山口,西部喀喇崑崙山口,是中國西部邊陲與印度克什米爾和南亞進行陸上往來十分重要的通道。我國在喀喇崑崙山口附近的神仙灣、空喀山口、天文點等,海拔5000米以上的通外山口上均設立了哨所。阿克賽欽是新疆南部地區與南亞往來的重要交通路徑,也是從新疆到達西藏的重要通道,中國西南地區的大動脈新藏公路穿境而過。
  • 阿克賽欽掠影:加勒萬河被稱為九龍衝、班公湖不亞於三大聖湖
    阿克賽欽,一個神秘且遙遠的地方,自古就是中國神聖不可侵犯的重要領土。阿克賽欽在藏語中意為「中國的白石灘」,位於中國疆藏交匯地帶,在被印方霸佔的中國故土拉達克地區的東方。阿克賽欽是由疆入藏的必經之地,如果中國失去阿克賽欽,那麼疆藏的陸地聯繫就中斷了,所以這個地區對於中國的意義重大。
  • 印度在地圖上把阿克賽欽畫成印度的一部分,但中國早已修好公路
    最後,印度還有一項顛倒事實的指責,說在「潘查希拉」協定的墨漬未乾之前就開始「試探前進」的是中國方面,這是印度指控中國不守信義的罪名之一——幾乎全世界都信以為真。印度指控的另一罪名是說,中國明知阿克賽欽是印度的領土,卻偷偷摸摸背信棄義地修築了一條通過阿克賽欽的公路,而這就觸及了中印邊界爭端的核心。 任何人到了阿克賽欽,都會感到那是個荒無人煙、艱險難行的地帶。
  • 阿克賽欽:維吾爾族與藏族行走中的牧場,有許多條被羊馱出的秘道
    阿克賽欽:維吾爾族與藏族行走中的牧場,有許多條被羊馱出的秘道提示:今天,阿克賽欽雖然有了現代的公路,但這裡依然聳立著中國人勇敢無畏也永不枯竭的生存智慧,阿克賽欽的歷史因此變得非常簡單——藏族人和維吾爾族人行走中的牧場,既是生存能力的堅強展現,也是生命境界的偉大說明。
  • 阿克賽欽地理位置極佳,與拉達克地區相鄰,是我國西部的風水寶地
    阿克賽欽別名:中國的白石灘,位於中國最西部地區,這裡是新疆與西藏交匯地帶,西部是中國故土拉達克地區。阿克賽欽地區大部分在新疆和田縣南部,小部分位於西藏阿里地區日土縣,總面積42685平方公裡,它是從新疆通往西藏的必經之地,新藏公路219國道從這裡通過,沒有這裡新疆就沒有了通往西藏的通道,而且從這裡去往巴基斯坦也更方便,因此這是一塊具有戰略意義的寶地。阿克賽欽所在地區主要是阿賽欽盆地,盆地內的山峰大多超過6000米,山口大多超過5000米。
  • 1962年中印戰爭:中國為什麼要阿克賽欽,而放棄藏南?
    阿克賽欽地區位於中國新藏兩自治區交界處,面積大約3萬平方公裡,對中國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3、居於中亞的制高點,中國進可以制服中亞各國,退可低擋中亞各種勢力的滲入。也是中國控制中亞的橋頭堡和穩定新疆的屏障。阿區是懸在印度頭上的利劍。阿區緊鄰印度的首都和中心城市。一旦中印對戰。中國的重裝部隊從阿區衝下來,可以輕易而舉的攻破印度首都新德裡,而孟買等印度的經濟中心地區就變得岌岌可危。中國如果從阿區攻打印度,很大程度上會使印度再次戰敗。阿區緊鄰印度和巴基斯坦爭議地區。
  • 莫迪對我們無可奈何,開始在地圖上做文章,阿克賽欽並非我們的?
    據印度《今日印度》電視臺官網近日消息稱,印度突然要求在線《維基百科》從其網站上刪除一張"阿克賽欽是中國一部分"的地圖。如果維基百科拒絕執行的話,那麼印度政府將會封鎖維基百科在印度的平臺。目前,印度深受疫情影響,國內抗疫此起彼伏,莫迪本應該把心思放在疫情上面,為什麼在地圖上做起了文章呢?要知道,中印經過多輪磋商,已經形成了保持邊境和平的共識。
  • 阿克賽欽——中印之間的戰略要地,是溝通新疆西藏的唯一通道
    阿克賽欽,一個神秘且遙遠的地方,自古就是中國神聖不可侵犯的重要領土,我了解到阿克賽欽是因為旅行中行走219國道前往西藏,算是穿越了阿克賽欽地區,所見所聞之後,就有所感。新疆和西藏是旅遊的聖地,且新疆和西藏兩省交界蔓延上千公裡,但是如果你想從西藏走到新疆或者從新疆走到西藏卻是十分不容易的,只能走祖國最西端的219國道,也就是阿克賽欽地區,仔細看地圖不難發現在西藏除了這個區域,往東則是茫茫的藏北無人區,羌塘荒原。
  • 鑲入喀喇崑崙,連起阿克賽欽和拉達克
    加勒萬河發源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田縣阿克賽欽地區的加勒萬岡日群峰,發源地冰川長度達35公裡。向西北流出國境,在拉達克地區匯入什約克河。加勒萬河長度僅約80公裡,但水流湍急,至少發現有深度達數十米的深潭9處。因此,該地名喚九龍衝。加勒萬河谷是印度進入中國境內的又一通道。從中印邊境溯加勒萬河而上,翻過薩木祟嶺,可長驅直入阿克賽欽的林濟塘谷地,迂迴至天文點地區側後,直達甜水海。天文點地處喀喇崑崙山脈之奇普恰普山的西側,北靠小5500高地,南臨奇普恰普河谷。
  • 1962年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因「阿克賽欽」而起
    印度軍官在拉達克邊境上一處堡壘視察「阿克賽欽」源於古突厥語Aksai Chin,意為「中國的白石灘」,aksai指「白石灘」,突厥語稱中國為秦Chin。位於中國新疆與西藏交匯地帶。總面積4萬2685平方公裡,為中國領土,一直在中國政府實際控制之下,無主權爭議。1956年4月,新藏公路開始修建,公路經過「阿克賽欽」地區,於1957年10月5日建成通車。消息一出,印度立刻向中國表示抗議,並開始向阿克賽欽地區及中印邊界的中段、東段派駐軍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