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我們為何死守阿克賽欽,卻放棄了富饒的藏南?答案就在這裡

2020-12-18 御史驄

今天來說說阿克賽欽。

阿克賽欽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這一點毋庸置疑,但是在外國,這塊領土卻有另一個稱號:中控克什米爾。目前來說,中國和印度之間有12.5萬平方公裡的爭議領土,而印度實際控制的區域遠比我們大,其中包括了藏南地區,也就是麥克馬洪線划過去的那一片土地。而我們牢牢控制了阿克賽欽地區。

阿克賽欽,作為我國新疆和西藏唯一的通道,它的名字來源既不是維語,也不是藏語,而是古老的突厥語,阿克賽欽,意思是「中國的白石堆」。它位於新疆和田境內,是南部崑崙山與喀喇崑崙山之間半封閉性盆地,3.3萬平方公裡,這裡是典型的高海拔地區,平均海拔達到了驚人的4000米以上。

從古至今,阿克賽欽一直是從新疆進藏的重要通道。無論是戰爭的軍隊,還是禮佛的僧俗,包括所有的行旅商人,但凡要從新疆進入西藏,必須要走阿克賽欽,別無它路。清朝雍正皇帝時期,這裡還曾專門設置拓管局管轄,加強對這一地區的管控。甚至是1951年西北解放軍進藏,走的是阿克賽欽。所以說,這塊土地自古以來就是我們的,我們也從來沒認為這塊土地和別的國有任何關係。

可到了1956年,當我們打算在這裡修建一條公路時,印度卻莫名其妙的發出了抗議,我們才知道原來印度對於這片土地是有想法的,那麼我們的土地,為何卻和印度有了爭議呢?這要從中印邊境爭議中的另一條線「詹森線」有關係。

所謂的「詹森線」就是一條和「麥克馬洪線」一樣臭名昭著的線,也是由英國人完全一手炮製的。1865年,當時已經佔了査漠一克什米爾的英國,為進一步尋找一條侵略我國新疆腹地的捷徑,派遣了英國測繪軍官詹森來到新迦南亞地區。他來到阿克賽欽後,把荒無人煙的阿克賽欽當做無主土地,在地圖上,把3.3萬平方公裡的阿克賽欽地區,標圖進英印屬地。但是對於這事,當時的中國政府,也就是清朝政府根本不知道,所以就談不上承認了,所以說,這是一條從來沒被我們承認過的非法界限,甚至今日,它和麥克馬洪線一樣,在我們眼中就是狗屁。

那麼,我們為何執意要走阿克賽欽,難道新疆和西藏不能修其他公路嗎?對不起,這個真不能,因為阿克賽欽東邊就是巍峨的崑崙山,要想在崑崙山上修公路,那簡直比登天還難。所以,我們要認清一點,在蔓延上千公裡的西藏和新疆之間的交通,我們只有依靠地勢平坦的阿克賽欽地區,可以說,僅僅是能聯通西藏和新疆這一條,就讓我們無法放棄這塊土地。

當我們開始修建新疆到西藏阿里的公路時候,有近400公路需要通過阿克賽欽地區,而印度人起先並不知道,可有一天他們從廣播中知道了中國修建了一條新疆通往西藏的公路,並且已經修建完成了。他們趕緊找出了當年詹森繪製的那個地圖,於是憑藉這個非法的地圖,指責我們侵入了他們的領土,還先後派了兩支巡邏隊進入阿克賽欽地區,但他們得到的消息是,中國已經修通了新藏公路,並實際控制了新蔵公路沿線,也控制了阿克賽欽地區。

到了1962年,印度在美蘇支持下,向我們發起攻擊,這就是後來有名的「中印自衛反擊戰」,戰爭的結果是我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打的印度落荒而逃,而且當時我們也收復了藏南、達旺等地。但是後來,我們卻主動從藏南等地撤軍,僅僅保住了阿克賽欽地區,而這種舉動被當時很多人解讀為「中國勝而不勝,印度敗而不敗」。甚至可以說,「丟失藏南」的爭論至今沒有停止過,有人到現在都覺得,阿克賽欽海拔太高,氣候惡劣,不僅物資缺乏,就連生存都困難。而藏南和達旺是低洼地區,氣候溼潤,土地肥沃,物產豐富,可以說是西藏的江南。為何不守住藏南,而放棄阿克賽欽呢?這難道不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嗎?更有甚者認為,無論如何,我們應該爭取藏南,哪怕放棄阿克賽欽也在所不惜。但我只能說,這種思想太幼稚了。

今天我們堅守阿克賽欽,證明了老一輩領導人的智慧,因為阿克賽欽是印度人的死結,只要控制著這個死結,印度人就不可能安心下來,因為他們知道,中國控制住了阿克賽欽,那就是給他們頭頂上懸了一把達摩利劍,只是印度不知道這個劍何時下來,所以他們危機感爆棚,一直想通過各種手段染指阿克賽欽。

阿克賽欽是中亞的制高點,佔據這裡可以俯瞰整個中亞,進可攻,退可守,是一個極為重要的地區。關鍵是,這裡距離印度首都新德裡及一些大城市非常近,才400公裡左右。一旦戰爭爆發,火箭彈都能到達。而且阿克賽欽靠近塔裡木盆地,和田、喀什等機場海撥低於1500米,有利於戰鬥機、轟炸機滿載起飛,迅速進入戰爭狀態。

最要印度人命的是,只要我們佔據著阿克賽欽,那麼我們就能居高臨下,新疆西藏的坦克裝甲車等直接從這裡衝下去,非常輕鬆的能在24小時內到達印度首都。因為我們的下面,是平坦的印度平原,印度無險可守。不像東段、錫金段地貌谷深水急,地處原始大森林,而且印方暗哨密布,難攻又難守。1962年的時候,我們曾有一支軍隊就出現在了距離印度首都200多公裡的地方,把印度嚇了個半死。

除了地理位置的重要,阿克賽欽還是個聚寶盆,這裡是稀有金屬和鉛鋅礦富集地帶,近幾年,我們在阿克賽欽地區發現的世界級超大型火燒雲鉛鋅礦,這是我國迄今發現的最大鉛鋅礦床,也是世界第二大非硫化物鋅(鉛)礦床,礦帶已探明鉛鋅資源量兩千三百萬噸以上,預測鉛鋅資源潛力四千萬噸以上。試想,本來就是我們的土地,地理位置又如此重要,關鍵還這麼值錢,我們怎麼可能放棄?

所以說,阿克賽欽的地理位置絕非是藏南能比的,只要我們把這柄利劍牢牢握在手中,印度就一直處於夜不能寐的狀態之中。而且,正是因為我們擁有阿克賽欽,所以在這場較量中,我們一直是佔有主動權的,這就是為何當年我們寧願從藏南撤退,也要堅守阿克賽欽的原因!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1962年中國為什麼放棄藏南而死守阿克塞欽?乾貨都在這裡
    1962年11月21日中印戰爭結束後,許多人對中國沒有提任何條件就退至戰前控制線,並放棄藏南很不理解,但沒有注意的是,有一個地方卻牢牢地控制在我們的手裡,那就是阿克賽欽地區。英國人劃分的邊界,我們自然不承認,而印度人獨立以後卻想按照英國人的劃線佔據這些地方,這樣,矛盾和衝突就來了,戰爭也就不可避免,這樣就有了1962年印度的慘敗。中印兩國邊界爭議範圍搞清楚了,我們繼續說說為什麼放棄了藏南。
  • 62年對印反擊戰後,獲勝的中國為何選擇放棄藏南,死守阿克賽欽?
    62年對印反擊戰,中國在短短一個月內殲滅印軍8000多人,軍事上取得完勝。不過很多不了解這段歷史的朋友,會有一個疑問,那就是獲勝後的中國為何選擇在藏南地區主動後撤,而把主要精力放在看守阿克賽欽地區呢?下面我們來分析一下。中印邊界爭議領土超過12萬平方公裡,引子是英帝國強盛時期在亞洲製造的不合法邊界,印度對立後野心較大,企圖將上述邊界合法化並從英國那裡繼承下來,但新中國怎麼可能承認這種事情?於是演化成了後來的對印反擊戰,62年我軍痛列印軍。戰後我軍實際控制區域為阿克賽欽地區,面積約33000平方公裡。至於藏南區域我軍選擇了在戰後主動後撤。
  • 62年中國為什麼放棄藏南而死守阿克塞欽?真相都在這裡
    戰略性放棄?還是另有隱情?想必了解歷史的人都清楚,中印曾在1962年關於藏南地區的歸屬問題,進行了一場階段性的戰爭。戰後作為戰勝方的中國反而放棄了藏南,許多人為此感到十分不解。按照常理,獲勝方不會後退的,究竟這背後有何隱情?下面,鏟史官就與大家來分析一下。
  • 荒涼的阿克賽欽與富庶的藏南哪個對中國更重要?本文帶你深度解析
    在1962年的中印邊界自衛反擊戰中,我軍大獲全勝,東線參戰部隊已經推進至中印傳統邊境線附近,來到了一望無垠的印度東北部阿薩姆平原,整個藏南地區的幾乎被我軍全部收復。我西線部隊也將印度突入我阿克賽欽地區的所有據點拔除殆盡,攻佔了印度北方軍事重地楚舒勒。可以說,東西戰場的形勢幾乎是一邊倒的。
  • 印媒稱「印軍向加勒萬河谷增兵」,我們怎麼可能放棄阿克賽欽?
    自1962年以來,加勒萬河谷一直是一個爆發點。據《環球時報》周一報導,在印度和中國250多名士兵發生口角的幾天後,中國人民解放軍成功地恢復了加勒萬河谷的現狀。這條消息紛紛被印度各大媒體轉載,被刺激印度脆弱的民族主義情緒。
  • 阿克賽欽到底有多好?讓印度虎視眈眈,還曾大打出手爭奪此地
    阿克賽欽是中亞的制高點,這意味著佔據這裡就能俯瞰整個中亞,進可攻退可守,另外這一區域還是新藏公路的必經之地,顯然阿克賽欽是一個極為重要的地區戰略位置具佳,其實這裡也是歷史上英國人侵略中國新疆腹地的捷徑。
  • 1962年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因「阿克賽欽」而起
    印度軍官在拉達克邊境上一處堡壘視察「阿克賽欽」源於古突厥語Aksai Chin,意為「中國的白石灘」,aksai指「白石灘」,突厥語稱中國為秦Chin。1956年4月,新藏公路開始修建,公路經過「阿克賽欽」地區,於1957年10月5日建成通車。消息一出,印度立刻向中國表示抗議,並開始向阿克賽欽地區及中印邊界的中段、東段派駐軍隊。中方一再呼籲雙方坐下來,通過談判協商解決問題,但印度要求中國全面撤出「阿克賽欽」才能夠與中方談判。
  • 從阿克賽欽到瓦弄,風捲殘雲的對印自衛反擊戰
    中印邊境對峙1962年10月20日,黎明,在西藏軍區司令員張國華和南疆軍區司令員何家產的指揮下,3萬解放軍官兵對屢屢犯境的印度人發起進攻。張國華將軍戰局發展出乎意料地順利,在西段阿克賽欽地區,新疆邊防部隊僅用三天就重創印軍第114旅,驅逐了37處據點的印軍。
  • 1962年中印戰爭:中國為什麼要阿克賽欽,而放棄藏南?
    阿克賽欽地區位於中國新藏兩自治區交界處,面積大約3萬平方公裡,對中國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由於中國擁有阿區,所以幾十年來不管印度怎麼發展軍事都處在被動防守。阿區牢牢控制著印度。保證了中國西南後方和新藏的幾十年的安全。同時牽制了印度大量的人力和資源,大大延緩了印度的發展。---中印邊界狀況在世界上公認是對中國是非常有利的。阿區問題牽制了印度幾十年,浪費了印度大量的國力,使中國能在安全的環境下發展了幾十年。
  • 莫迪對我們無可奈何,開始在地圖上做文章,阿克賽欽並非我們的?
    從地理角度看,阿克賽欽位於我國新疆、西藏兩地與印度邊界西段,中國對該地區的實際控制權和管轄權。阿克賽欽平均海拔在四千米以上,是新藏公路必經之地,具有重要的地理價值。從歷史角度看,無論是元朝還是在清朝,阿克賽欽地區始終掌握在我們手裡。
  • 華為,請記住:阿克賽欽是中國的
    在2020年2月24日新品發布會上,華為放錯了中國地圖,缺失了阿克賽欽地區。類似的錯誤,在小米和realme身上都犯過。米君想說:「國產手機廠商們,請記住:阿克賽欽是中國的!請不要在對中國地圖犯錯了。」我現在就給你們科普下中國的國土:阿克賽欽。
  • 阿克賽欽有多重要?為何被印度覬覦幾十年?
    近日以來,中印雙方在加勒萬河谷地區爆發了肢體衝突,這使得加勒萬河谷所屬的阿克賽欽地區又成為了媒體關注的熱點地區。阿克賽欽到底位於哪裡?印度為何一直想得到阿克賽欽?阿克賽欽在中國的位置阿克賽欽在古突厥語中意為「中國的白石灘」,其位於新疆和西藏兩省的交界處,大部分在和田縣南部(劃於喀什塔什鄉和郎如鄉)、小部分在西藏自治區阿里地區日土縣,總面積4
  • 1962年中國單方面停火,世界愕然,尼赫魯:你們什麼意思啊
    1962年中印戰爭前因後果4作者:桅杆按:1962年的中印戰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作者綜合中外各方對這場戰爭的著作和研究史料,試圖探討這場戰爭的前因後果,尊重歷史事實,力求客觀評價。歡迎批評指正,歡迎討論交流。今天刊發第四篇。
  • 阿克賽欽——中印之間的戰略要地,是溝通新疆西藏的唯一通道
    阿克賽欽,一個神秘且遙遠的地方,自古就是中國神聖不可侵犯的重要領土,我了解到阿克賽欽是因為旅行中行走219國道前往西藏,算是穿越了阿克賽欽地區,所見所聞之後,就有所感。阿克賽欽總面積42685平方公裡,大部分屬於新疆,少部分屬於西藏的日土縣,走過這裡的朋友都知道,沿途海拔非常的高,且高山達坂,冰河遍布,唯獨這一塊區域,雖然海拔也在4000米以上,地勢卻平坦的多,西側是喀喇崑崙山脈,東側是崑崙山脈,恰巧形成一個半封閉的口袋就是阿克賽欽地區,地勢平坦到就算是大規模的機械化部隊都能在此馳騁開來。
  • 印度為啥心心念著中國的阿克賽欽
    西漢時的西域都護府管轄區域,阿克賽欽一帶明顯已屬於中國阿克賽欽是由新疆進入西藏的必經之地,元朝蒙古大軍和清朝前期準噶爾的入藏行動都是從阿克賽欽地區進入西藏,清朝雍正時在此設立拓置局管轄後來,在標定拉達克和西藏的邊界中,英國侵略者為了尋找一條侵略中國新疆腹地的捷徑,於1865年派遣英屬印度測量局官員詹森潛入南疆地區,從拉達克進入阿克賽欽最後到達新疆的和田,通過「勘察」,繪製了一條界線,這就是詹森線。此線將包括阿克賽欽在內的近三萬平方公裡的土地劃給了英屬印度,使阿克賽欽變成英印克什米爾的一部分,但英國政府並未知會當時的清政府。
  • 印度增兵「劍指」阿克賽欽?印媒:印度士兵可以1打12,在搞笑嗎?
    最近,中印衝突事件的發展越來越撲朔迷離,自6月15日衝突事件後,中印邊境關係急劇升溫,雖然雙方很快進行了第二次軍長級別的會談,但印度持續增派兵力和裝備的行動都表明該地的軍事對峙並沒有降溫,甚至印度軍方還將我國阿克賽欽當成了「目標」。
  • 加勒萬河口的重要性,阿克賽欽如同平原,直接威脅219國道
    早在1962年,中印邊軍在加勒萬河谷就打了一仗,但慘敗不足以徹底澆滅印度的野心。加勒萬河口意義重大,一旦失守,印軍繼續挺近阿克賽欽將再無阻攔。在中印實控線南邊是現在印度控制的拉達克地區,這裡是藏族區,當地生活的是藏民,至今將的也是藏語,不過長期以來都處於印度實控下;中國境內最西邊是阿克賽欽地區,佔地面積4萬平方公裡,該地區的最北邊,最西邊是加勒萬河谷,也是擋住印方來犯的最重要隘口
  • 阿克賽欽,俯瞰克什米爾地區的中國寶地,它有多重要?
    阿克賽欽位於中國新疆與西藏交匯地帶,被稱為中國的白石灘。它的西邊是中國故土拉達克。阿克賽欽位於新疆和田縣南部,崑崙山與喀喇崑崙山之間。小部分在西藏自治區阿里地區日土縣,總面積為42685平方公裡,基本上屬於無人之地。這一區域是新藏公路G219必經之地,戰略意義重大。
  • 阿克賽欽地理位置極佳,與拉達克地區相鄰,是我國西部的風水寶地
    阿克賽欽地區大部分在新疆和田縣南部,小部分位於西藏阿里地區日土縣,總面積42685平方公裡,它是從新疆通往西藏的必經之地,新藏公路219國道從這裡通過,沒有這裡新疆就沒有了通往西藏的通道,而且從這裡去往巴基斯坦也更方便,因此這是一塊具有戰略意義的寶地。阿克賽欽所在地區主要是阿賽欽盆地,盆地內的山峰大多超過6000米,山口大多超過5000米。
  • 1962年中印戰爭,我軍從東線主動撤退,真是因為後勤補給不上?
    01 大遺憾想探討這個問題有段時間了,但不知為何,每次想下筆時都覺得沒準備好。現在不管它了,寫成什麼樣就什麼樣。時間回到1962年,主席對印度發起那場快如暴風雪的閃電反擊,相當於在印度的喉嚨裡插入一根刺,讓其耿耿於懷幾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