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高粱》中人們喝的什麼酒,它為何能得到莫言喜愛

2020-12-18 曰酒

2012年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後著實又大火了一把,要說他寫的最著名的小說,應該是《紅高粱》。

《紅高粱》是莫言在1986年於《人民文學》發表的中篇小說,在當時就引起中國文壇轟動。這篇小說以民間視角講述一群普通人的抗日故事,其中最讓我心心念念的,就是單家的「三十裡紅」酒,好喝到讓日本人都嘴饞不已。

電視劇版《紅高粱》中,師傅羅漢發現單家三十裡紅品質極高,但沒有釀酒秘方,而是在釀造時加入鹼。且不說加入鹼會不會提升酒質,但那時的老酒無一不是好酒。

說起這三十裡紅酒,它的原型莫言喜愛的「紅高粱燒鍋酒」。紅高粱燒鍋酒來頭很大,它是我國歷史上最早有文字記載的高粱酒。2003年,陝西出土二十多件青銅器,上面記載了紅高粱燒鍋酒的歷史:早在3000多年前,單家釀造的紅高粱燒鍋酒已經是專供朝廷重臣享用的美酒。

這厚重的歷史,莫言喜歡上這款酒,最好把它寫入小說《紅高粱家族》中。在姜文主演的《紅高粱》電影中,「三十裡紅」酒貫穿它的始終,不僅普通百姓愛喝,便是歷史中無數朝代的達官貴人專用好酒。

高粱是釀造三十裡紅酒的主要原料,以高粱為原料釀製白酒有700多年的歷史,現在又被稱為白酒或燒酒。

俗話說,「好酒離不開紅糧」,高粱籽粒中除含有釀酒所需的大量澱粉、適量蛋白質及礦物質外,更主要的是高粱籽粒中含有一定量的單寧,紅高粱燒鍋酒具有酒體醇厚、香氣悠久、味醇厚、口感清香綿長,各味諧調的風格。馳名中外的汾酒、五糧液、茅臺酒等名酒都是選用高粱做主料或佐料釀製而成的。唐代詩人白居易有詩:「荔枝新熱雞冠色,燒酒初開琥珀香」。

當然,在《紅高粱》中,這款高粱酒是極為重要的一環,它既是劇中人物惦念的好酒,也是高密東北鄉人血性的象徵。「三十裡紅」度數很高,成品多在70°左右,甚至有80多度的,是純正的烈酒,因此《紅高粱》中說用高度酒做炸彈。

正如《酒神曲》唱的那樣:「九月九釀新酒,好酒出在咱的手,好酒。」各位覺得這個高粱酒好喝嗎?它有沒有勾起你肚子裡的饞蟲呢?

歡迎關注曰酒,每日分享酒圈的有趣故事。

相關焦點

  • 莫言是如何寫出《紅高粱》的
    《紅高粱》以自由不羈的想像,汪洋恣肆的語言,奇異新穎的感覺,創造出了一個輝煌瑰麗的莫言小說世界,也使當代戰爭小說面貌為之一新。它不僅為莫言後來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埋下了伏筆,也為當代中國文學走向世界打了先鋒。《紅高粱》發表於《人民文學》1986年第3期「咱們高密東北鄉有這麼多素材,你為什麼不寫,偏要去寫那些你不熟悉的事?」
  • 重溫經典諾貝爾文學獎莫言的《紅高粱》中的主jiao人物
    《紅高粱》改編自中國首個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的《紅高粱家族》,由鄭曉龍執導。該劇由周迅、朱亞文 、秦海璐、于榮光、黃軒、宋佳倫、徐光宇、解惠清、曹徵領銜主演。該劇講述了在20世紀30年代,亂象橫生的山東高密,恰恰正是可歌可泣的傳奇發生之地。
  • 「酒、性、死亡」,這部頂級國產片,越看越令人沉醉
    本片莫言做編劇,顧長衛做攝影,姜文和鞏俐做主演,張藝謀自己做導演,這麼豪華的陣容恐怕有生之年看不到第二次了。32年過去了,比《紅高粱》優秀的電影很多,但在色彩的處理上能和它掰手腕的電影還是屈指可數。有人因為影片中有抗日的情節,就想當然把它歸入「抗日影片」。其實都不是。《紅高粱》在張藝謀的電影宇宙中是極為特殊的一顆星,它讚美的是原始的、野性的、蓬勃的生命力。
  • 晚熟的莫言,人生全是戲!
    在這本書中,我開始理解莫言的語言魅力,也有點喜歡他了。是的,以前並不喜歡莫言,或者說腦海中沒太多印象。只知道他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只知道他的幾部作品被張藝謀拍成了電影,只看過他的《紅高粱》,看了開頭覺得冗長無趣,便沒有繼續讀了。
  • 《紅高粱》:血紅的屏幕感覺太美,精神飽滿的生活
    電影張藝謀《紅高粱》改編自莫言不足以將小說改編成電影,這部電影更多地依賴於導演自身對形象語言的掌握和藝術造詣,通過第二次創作升華主題,將小說的寫意與電影的現實主義相結合,為電影觀眾帶來一場視覺文化盛宴。
  • 莫言諾獎獎章或添紅高粱元素 現場將奏《霸王別姬》
    設計師要嘗試總結獲獎人的作品中的人物以及氛圍。儘管藝術設計的獲獎證書多年來一直在變化,但文字始終遵循相同的模式,內容基本差不多,說明頒發機構決定將該年度獎頒給誰,並解釋一下為何頒給他(她)或他們。有人猜測要以莫言獲獎作品中的人物以及氛圍為主題,他的獲獎證書也許少不了紅高粱的意象。
  • 莫言中大開講 建議結婚後再看我的小說
    身著淺藍格子襯衣、藏青色外套的莫言,甫一出場便以他一貫的幽默贏得滿堂喝彩。  莫言說,他前後共創作了近一百篇小說,塑造了數百個形形色色的人物,每一個人物幾乎在生活中都有原型。然而,他們究竟到底是誰?在講座中,莫言一一揭秘。  「我是一個講故事的人,我觀察人、研究人,包括觀察和研究我自己。」談及自己的寫作「秘籍」,莫言說。
  • 《紅高粱》:血紅的畫面感太美,昂揚的生命,激情與仇恨都在其中
    張藝謀的電影《紅高粱》改編自莫言的小說,從小說到電影的改編,單靠小說中的故事模來板抒發情懷是不夠的,電影更依賴於導演自身對影像語言的把握和藝術造詣,將文字語言轉換為影像語言,通過二度創作升華原著的主題,將小說的寫意與電影的寫實相結合,最終實現在電影院裡為觀眾奉獻一場視覺文化大餐。
  • 邢佳棟再現經典 《紅高粱》 餘佔鰲看哭網友
    本期舞臺在戲劇總導演田沁鑫帶領下,由邢佳棟、蔣欣、宋佳倫等實力派演員聯袂再現經典,為觀眾演繹《紅高粱》的部分片段。節目中,邢佳棟傾情演繹的「我爺爺」餘佔鰲有血有肉,尤其是最後的情感爆發看哭眾人,收穫一致好評。
  • 從《紅樓夢》看古人到底喝的是什麼酒
    酒是個好東西,古往今來多少英雄豪傑、文人墨客都對它痴迷不忘。這是因為對於酒的喜愛,激發了古人們對於酒的研究,時至今日我們所能接觸的酒,種類可達成百上千。不同於今時今日,在古代古人們都喝什麼酒呢?特別是那些達官貴人們對於酒的追求,到底又是如何的呢?要想研究古人喝什麼酒,特別是古代貴族的飲酒習慣,不妨看一下《紅樓夢》。作為古典文學的巔峰之作,《紅樓夢》裡面涉及到了古人生活當中的方方面面,其中對於飲酒的描繪更是屢見不鮮。
  • 貶莫言的人都在貶什麼
    魯迅是天才作家,我願意用自己所有的作品換他一部短篇,如果能寫出像《阿Q正傳》在中國文學史有影響的作品,我寧願所有的作品都不要了。莫言看待魯迅這是莫言獲獎後,在公眾場合說的。莫言作品被禁,不下歷史上任何一位作家了,蘭陵笑笑生、金聖歎。最初這些年,不少讀者剛翻個開頭就將「莫言」束之高閣,莫言時有被時人稱之為是下裡巴人,其作品登不上大雅之堂,人們唯恐避之不及。然而,經典是經歷時間和人心考驗的結果。
  • ——憶莫言的父親管貽範
    莫言與電影《紅高粱》被列入名單。我先是到北京採訪了莫言,接著來到高密,記得見到管貽範老人時,他正在炕上看書,看的是莫言女兒管笑笑寫的書,老人家說:「他(莫言)寫的東西,我都不屑看。我看著俺孫女笑笑寫的《一條反芻的狗》比他寫得好。」老人家上過四年私塾,愛看書,但「不屑」看莫言寫的書。電影《紅高粱》在莫言的老家放映,還發生了個小插曲。
  • 馬悅然曾與莫言邊喝威士忌邊談小說「翻譯莫言作品沒要出版社一塊...
    在他用中文寫成的散文集《另一種鄉愁》中,馬悅然深情記述自己在「第二故鄉」四川的往事細節。而且,馬悅然的第一任妻子就是四川人,不幸於1996年因病辭世。2007年馬悅然再次來到成都會友,華西都市報也曾詳細報導。距最近一次離開四川已有5年,如今四川話還能說得地道嗎?馬悅然立馬笑道:「能說得來,能說得來!」引得旁人都友好大笑。馬悅然跟莫言「經常通信」。莫言得獎後,馬悅然有沒有道賀?
  • 《故事裡的中國》走進《紅高粱》,蔣欣挑戰鞏俐經典角色九兒
    而最新一期的節目中,《故事裡的中國》走進經典作品《紅高粱》。《紅高粱》是根據莫言的同名小說小說改編而來,而1987年張藝謀將小說影視化,邀請鞏俐和姜文擔任主演,而這部電影也是在1988年獲得第38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也是中國電影首次獲得該獎項。
  • 莫言的高密:一方永恆神秘的王國
    成長的軌跡讓他選擇了一條與別人相反的並看似荒蕪沉默的道路,他並不知道這些最終能帶給他什麼,也並不清楚自己到底擁有了什麼,而這種氤氳朦朧的狀態,卻恰恰契合了這片土地的深意。  來自紅高粱大地的饋贈  也許是在他童年時代裡,曾經親眼目睹過一次已趨於末世的紅高粱世界,也許是在百姓的口頭裡,耳聞過太多高粱地裡流傳出的英雄事跡。
  • 莫言《蛙》:解析鄉土文學作品中現實主義與魔幻主義的碰撞
    他筆下的中篇小說《紅高粱家族》一經發表便引起文壇轟動,繼而拍攝成電影被搬上了大螢屏,《紅高粱》最終也獲得了第38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同名的《紅高粱》電視劇一經播出也榮獲了各大電視劇獎項。話劇的存在象徵著小說的結尾,但它虛構的形式又推翻了前四章的真實性,前後一實一虛不僅形成了強烈對比,也更襯託出生育這一問題對現實生活中的人的重大影響,完善了整篇小說的互文關係。
  • 朗姆酒是一種什麼酒,為什麼加勒比海盜總要喝它?
    朗姆酒是中美洲的特產,是用甘蔗釀的酒。釀酒過程很簡單,將甘蔗煮熬,再用離心分離器分離出砂糖,然後,再將剩下的黑色黏糊糖蜜發酵蒸餾,在橡木桶中儲存一段時間,形成最後的朗姆酒。
  • 莫言出新作《餃子歌》:約五百多行的詩體小說
    臨近年末,莫言又出新作了。記者注意到,莫言的《餃子歌》近日發表在2019年第12期的《北京文學》上。莫言《餃子歌》。北京文學微博截圖新作寫了什麼?從2017年起,莫言打破了獲諾獎後持續多年的沉寂,屢有新作發表。
  • 莫言成功參軍惹眾怒,全村無一人送行,莫言:我永遠是高密的兒子
    民兵隊長給莫言送通知書,遠遠扔給他就頭也不回地走了。莫言臨走時,村裡竟然沒有一個人給他送行。多年後莫言向公眾坦白此事時,還是滿臉愧疚。在當時,莫言好幾次申請入伍當兵,但都因為家裡是中農成分沒能通過。一封信改變了命運,也招來全村人歧視莫言從小就比別的孩子更想探知外面的世界,沒有條件親自去現實的世界探索,莫言就轉而在書中尋求滿足自己的欲望。童年時期莫言看遍了周圍十幾個村子的書,誰家有書他便去幫誰家做工,「推十圈磨盤看一頁」,「放一天牛就可以借看一整天」。
  • 讓周迅演「九兒」又加3個角色,鄭曉龍改編《紅高粱》背後的意圖
    1987年,攝影師張藝謀想改行做導演,花了800塊買下了莫言的小說《紅高粱》的版權。此後,又請了莫言來做編劇,因為對於高密當地一些習俗,張藝謀實在不熟悉。 而選了鞏俐演女主角,也是意外。當時,張藝謀去中戲選女演員,看了幾個都沒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