黏土是什麼?
黏土這個詞是每個人喜愛陶瓷的人都應該熟知,它是一種從大自然中挖掘的礦物質,幾乎地球上的每一個角落都有它的身影,黏土所的含沙粒很少,由粉末狀的巖石組成,有黏性的土壤,水分不容易從中通過具有較好的可塑性,可以用它塑造各種形體。河床裡,懸崖上路邊山腳下,到處都有黏土,甚至每個家庭的庭院中都有黏土。接下來我們需要知道黏土是怎麼區別的
原生黏土或殘留黏土
我們將那種從出現一直到到被挖掘出來,一直都沒有移動過位置的黏土,稱為原生黏土或者殘留黏土,這類黏土最大的特性就是具有極佳的耐高溫強度,熔點溫度不低於1750℃,地殼中的巖石裡含有常識成分,最常見的是花崗巖,花崗巖受到熱液作用的影響形態發生改變,產生了高嶺石,高嶺石是構成高嶺土或者瓷石的基礎成分,很多黏土中都含有高嶺土,高嶺土又叫瓷土,瓷土是陶瓷的主要原料。大家熟知的景德鎮瓷器,多是有高嶺土在裡面哦。
沒有移動過的叫原生黏土,那移動過的黏土又是什麼
次成黏土或沉積黏土,
我們將由於受到水流或者冰川影響,進而從其發源地移動到其他地方並沉積下來的黏土,稱為次成黏土,它又叫做二次黏土或沉積黏土,黏土在移動的過程中不斷被削磨,加之氣候因素的影響,分子逐步演變成極其細小的薄片狀顆粒,也正是因為這一特徵才產生了諸如球土、變性土、紫砂黏土之類的可塑性極強的品種,
黏土在遷徙過程中不斷受到其他物質的汙染,這類物質不但會影響黏土的顏色,還會影響黏土燒制後的收縮率,黏土的發色到底是深是淺,主要取決於汙染物的類型及所佔的比例
我們將受到冰川影響,從發源地移動到其他位置的黏土稱為泥礫,這種黏土從未受到水流的衝刷,它與巖石,石頭,卵石及其他類型的雜質一起被冰塊嚴嚴實實的包裹住,當這種黏土被挖掘出來的時候,依舊含有各物質的成分,
其他類型的次生黏土在遷徙的過程中受到各種各樣的礦物質及有機物的汙染。紅色的泥料中含有大量的氧化鐵,氧化鐵是一種十分常見的礦物質,正是因為含有鐵,黏土的顏色才會發紅。紅泥的可塑性不錯,熔點也很低,在制陶史上通常被用於製作家居用品、花盆(赤陶)及磚塊。在之前《景德鎮彩瓷的區別—鄒曉雯老師回答學員提問》的文章中也有出現鄒曉雯老師有關泥土方面辨別瓷器的辦法。不知道的小夥伴點擊頭像來看往期文章哦。